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57|回復: 2

[農家] 【文子】卷12上礼9诗解情假国丧情真国兴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8-18 21:3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子】卷12上礼9诗解情假国丧情真国兴
题文诗:
世命将丧,犹阴气起,主昧不明,道废不行,
德灭不扬,举事戾天,逆四时,春秋和缩,
天地德除,君位不安,卿隐不言,推君意,
群臣坏常,疏离骨肉,自容自利,邪人谄媚,
阴谋遽炽,载骄其主,乱人心,以成其私.
是故君臣,乖而不亲,骨肉无情,疏而不附,
田无立苖,路无缓步,金积折廉,壁袭无赢,
壳龟无腹,蓍筮日施,天下不合,为一家.
诸侯制法,各异习俗,悖拔其根,而弃其本,
凿五刑,而为刻削,争锥刀末,斩刈百姓,
尽其太半,举兵为难,攻城滥杀,覆高危安,
大其冲车,高其重垒,使阵死路,犯严敌,
百姓反一,名声苟盛,兼国有地,伏尸十万,
老弱饥寒,死不胜计.性命安,习俗乐.
贤圣勃起,持以道德,辅以仁义,近者进智,
远者怀德,天下混一,相代辅佐,黜谗佞端,
息未辩说,除刻削法,去烦苛事,屏流言迹,
塞朋党门,消形去智,循其大常,隳其枝体,
黜其聪明,大通混冥,万物情通,各复其根.
圣非生时,时至不失,真情常在,不得中绝.
正文:
  老子曰:世之将丧性命,犹阴气之所起也,主闇昧而不明,道废而不行,德灭而不扬,举事戾于天,发号逆四时,春秋缩其和,天地除其德,人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遁而不言,群臣推上意而坏常,疏骨肉而自容,邪人谄而阴谋,遽载骄主而像其乱人以成其事,是故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田无立苖,路无缓步,金积折廉,壁袭无赢,壳龟无腹,蓍筮日施,天下不合而为一家,诸侯制法各异习俗,悖拔其根而弃其本,凿五刑,为刻削,争于锥刀之末,斩刈百姓,尽其太半,举兵为难,攻城滥杀,覆高危安,大冲车,高重垒,除战队,使阵死路,犯严敌,百姓一反,名声苟盛,兼国有地,伏尸数十万,老弱饥寒而死者不可胜计。自此之后,天下未尝得安其性命,乐其习俗也。贤圣勃然而起,持以道德,辅以仁义,近者进其智,远者怀其德,天下混而为一,子孙相代辅佐黜谗佞之端息未辩之说,除刻削之法,去烦苛之事,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消智能,循大常,隳枝体,黜聪明,大通混冥,万物各复归其根。夫圣人非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也,是以不得中绝。
小注:【庄子·大宗师】:『堕枝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枝,一本作『 肢 』。
(默希子注)
老子曰:世之将丧性命,犹阴气之所起也,主暗昧而不明,道废而不行,德灭而不扬,举事戾於天,发号逆四时,春秋缩其和,天地除其德,人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遁而不言,群臣推上意而坏常,疏骨肉而自容,邪人谄而阴谋遽,载骄主而像其乱,人以成其事,是故君臣乖而不亲,骨肉疏而不附,田无立苗,路无缓步,金积折廉,壁袭无赢,壳龟无腹,蓍筮日施,天下不合而为一家。诸侯制法各异,习俗悖,拔其根而弃其本,凿五刑为刻削,争於锥刀之末,斩刈百姓尽其太半,举兵为难,攻城滥杀,覆高危安,大冲车,高重垒,除战队,使阵死路,犯严敌,百往一反,名声苟盛,兼国有地,伏尸数十万,老弱饥寒而死者不可胜计。自此之后,天下未尝得安其性命,乐其习俗也。末世骄主,恃其威势,广其土地,尽生民之命,求锥刀之末,伏尸流血,无时暂宁,以至今日。岂为有道。贤圣勃然而起,持以道德辅以仁义,近者进其智,远者怀其德,天下混而为一,子孙相代辅佐,黜谗佞之端,息未辩之说,除刻削之法,去烦苛之事,屏流言之边,塞朋党之门,消智能,循大常,隳枝体,黜聪明,大通混冥,万物各复归其根。夫圣人非能生时,时至而不失也,是以不得中绝。圣人见其机,得其时,勃然而起,整顿乾坤,扑灭残暴,大庇苍生。天将降大任於其人,不得中绝,言必有其主也。
参考译文:
   老子认为:时势的发展到了末期的时候,就好像阴气聚集烽烟四起,人主暗昧不能自明,大道废弃不能通行,德行毁灭无人重视,举动违背天性,命令冲突于四时,春秋不和,天地不容;人君虽然居于上位但是心中不安,大臣常常退隐不敢有所建议,群臣都唯君王的想法是瞻而不顾国法纲常,离间至亲骨肉而设法自容,邪佞之人谄媚而阴谋遍地,致使人主骄横而肆无忌惮,蛊乱人心而成其奸谋;所以君臣上下猜忌而不亲密,骨肉之间疏远而不亲附,田野中无秀苗满目,道路上无缓步安逸,兵器堆积而锈蚀,玉器不用而生尘,占卜多而无应,蓍筮繁而无功,天下不能一家而分崩离析,诸侯各怀鬼胎以呈其私意。于是人主根本无心道德,而陷于穷凶极恶的地步,更加设立各种刑罚以肆意,法令日益苛刻以剥削,终日争执于各种微末之事,往往动辄诛杀百姓,天下大半的人民流离失所,
   昏君还要倚仗武力到处用兵,攻城拔地滥杀无辜,倾覆他人危害天下人的安全,为了战争,制造更大的武器,建设更坚固的堡垒,整理军队使人民不断走向战争的深渊直至战死沙场,不惜冒犯强大严整的敌人,即使一百人去了也回不来一个,但是打仗的将军和人主的名声建立了,甚至能够开疆拓土,但是数十万人无辜死亡,老弱饥寒交迫而死者,不计其数。虽然如此,从此以后的天下,也没有能够做到人人安其性命,个个乐其习俗。在这个时候,如果有贤圣之人能够勃然兴起,以道德号召天下之人,以仁义帮助天下之人,那么一定会出现近者出谋划策,远者心悦诚服,天下可以统一,子孙可以代代相传,相互辅助的治世;圣王能够施行法令黜退谗佞的苗头,掩息无谓的邪说,去除刻削的法令,减少烦苛的劳务,屏息流言蜚语,堵塞朋党之门,涤除智能心机之辈,使天下尊循正常的秩序,君王应该节制自己的行为,不用自己的聪明,做到任众人之力、众人之智而不自用,那么天下万物将各自复归其本性。所以圣人并非能够一定生逢其时,而是能够做到只要时机到了就不会错失良机,所以道德仁义的道理才能够继往开来,不绝如缕。
陈之百九 發表於 2025-7-12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子·上礼》第九章阐微:情伪之辨与邦国兴衰

《文子》卷十二《上礼》篇第九章以"情真""情假"为枢机,剖判邦国兴丧之本,其言简而义邃,直指治道核心。今试析其要旨如下:

一、阴阳气运与政教得失
章首"世命将丧,犹阴气起"二句,实承黄老"天人相感"之说。阴气勃兴,非独自然之兆,更是主德昏昧、道术壅塞之征。《淮南子·天文训》言"阴气胜则水漫",与此章"令逆四时,春秋和缩"相呼应。盖政令乖舛,则四时失序;君臣离心,则天地德衰。此中机理,非玄虚之谈,乃指人主失其"真",则阴阳之气、四时之序皆失其"和"。

二、君臣异心与礼制崩坏
"君位不安,卿隐不言"八句,实描摹礼制解纽之状。《礼记·礼运》云:"礼者,君之大柄也。"然本章所示,却是君失其柄、臣怀其私之象。"揣推君意"者,非忠谏之臣,乃窥伺之态;"自容自利"者,非公心佐国,乃营私之谋。此即"情假"之发用——君臣相与以伪,则骨肉疏离,常法坏乱。文子直指"邪人谄媚,阴谋遽炽",恰如《韩非子·奸劫弑臣》所言"主蔽于上,臣诈于下",皆因失却"真情"之故。

三、情真治国之本
章题"情假国丧,情真国兴"实为全篇眼目。黄老之学虽重权谋,然《文子》此章特标"真情",与《老子》"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一脉相承。所谓"情真",非徒性情之真,更是君臣各守其分、各尽其诚的治国状态。如《管子·心术》言"恬愉无为,去智与故",即是祛伪存真之道。

结语
此章虽寥寥数语,然以气运言治乱,以人情观礼制,深得黄老"推天道以明人事"之旨。今人读之,尤当惕然:制度设计纵极精巧,若失却"真情"内核,终难免"载骄其主"之祸。文子之警示,实为万世不易之鉴。

(全文798字)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7-28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子·上礼》第九篇阐发"情伪与国运"之辩证关系,诚为黄老治道精微之论。今试析其要义如下:

一、阴阳气化与政教兴衰
"世命将丧,犹阴气起"者,乃以自然气化喻人事。《淮南子·天文训》所谓"阴气胜则为水,阳气胜则为旱"与此同契。黄老之学以阴阳二气为宇宙律动之本,政教昏明实与之相应。君主昧于大道,犹阴霾蔽日,必致"德灭不扬",此《管子·四时》"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之谓也。

二、四时失序与礼法崩坏
"举事戾天,令逆四时"深得《月令》遗意。《吕氏春秋·十二纪》详陈政令违时之害,春行秋令则草木零落,秋行春令则国多狂疾。文子以"春秋和缩"为喻,暗合董仲舒《春秋繁露》"春修仁而求善,秋修义而求恶"的刑德配天思想。君臣失序、骨肉疏离,实为阴阳错缪的人伦显现。

三、情伪之辨与治国枢机
"情假国丧,情真国兴"乃全篇枢要。《庄子·渔父》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黄老之学虽主清静,然尤重至诚。君怀伪情则邪佞竞进,臣蓄私利则谗慝横行。《老子》"大道废有仁义"与此章"道废不行"相发明,皆指失却自然真情后的礼法异化。

四、治乱之兆与反本之途
"邪人谄媚,载骄其主"八字,直指亡国之征。《韩非子·八奸》所列"同床""在旁"之患,正可与此互参。然文子之深刻处,在指出"揣推君意"的体制性腐败——当群臣不以正道事君,专务窥探上意时,制度即沦为谋私工具。救弊之道,当如《文子·道原》所言"反本归根",复性命之真。

要之,此章以气化论为形上依据,以四时喻政令法度,最终归宗于"真情"这一治国之本。其说熔铸阴阳家、道家精义,而尤重政治实践中的诚伪之辨,诚为汉代黄老思想之菁华。读者若能由"情"字参入,则于全书"上礼"之旨思过半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