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0|回覆: 2

[其他] 【王禎農書】百穀譜1谷屬4大小麥青稞附詩解1仲秋種麥旋打旋揚種前暵地收厚耬犁砘碾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8-1 21:2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禎農書】百穀譜1谷屬4大小麥青稞附詩解1仲秋種麥旋打旋揚種前暵地收厚耬犁砘碾
題文詩:
麥芒谷也,經有:貽我來牟,即大小麥.
雜陰陽書,曰大麥,生於杏也;二百日秀,
五十日成.大麥生於,亥壯於卯,長於辰老,
於巳死於,午惡於戌,忌於子丑;小麥生於,
桃二百一,十日秀後,六十日成,小麥日,
與大麥同.禮記月令:以仲秋督,勸人種麥,
無或失時.尚書大:秋昏虛星,中可種麥.
務本直言,,種初收時,旋打旋揚,
與蠶沙,相和,傷資地力,苗又耐旱.
齊民要術,八月,中戊社前,種為上時,
下戊前為,中時八月,末九月初,為下時此,
種麥之法.大麥非良,地不須種;小麥非下,
田則不.說文曰麥,金旺而生,火旺而死;
夫八月乃,金旺之月,麥於是月,而生五月,
乃火旺月,麥於是月,而死是知,物之生成,
各有其時,種植之日,有先後則,所擲之子,
有多寡,種植之地,有肥磽則,所收之利,
有厚薄,大抵未種,之先當五,六月暵地,
不暵地,其收倍薄.種須用,下之,
砘車碾過,日種數畝,蓋成壟易,扵鋤治又,
有漫種法:農人左手,挾器盛種,右手握而,
勻擲於地,既遍則用,覆之,又頗省力.
此北方之,種麥之法.南方惟用,撮種故所,
種不多然,糞而鋤之,人功既到,所收亦厚.
正月二月,而鋤之;三月四月,鋒而更鋤,
乃茂盛,既秀孕穗,不須再鋤,直至收穫.
【原文】1大小麥青稞附
麥芒谷也,詩謂:『貽我來牟』,即大小麥也雜陰陽書:『大麥生於杏二百日秀秀後五十日成生於亥壯於卯長於辰老於巳死於午惡於戌忌於子丑小麥生扵桃二百一十日秀秀後六十日成忌與大麥同』。月令以仲秋勸人種麥無或失時尚書大傳:以秋昏虛星中可以種麥【虛北方元武之宿八月昏中見於南方】
務本直言:『麥種初收時旋打旋與蠶沙相和辟蟲傷資地力苖又耐旱。』
齊民要術謂,『八月中戊社前種者為上時下戊前為中時八月末九月初為下時』,此種麥之法也大麥非良地則不須種小麥非下田則不說文:『麥金旺而生火旺而死』,夫八月乃金旺之月麥於是月而生五月乃火旺之月麥於是月而死是知物之生成各有其時種植之日有先後則所擲之子有多寡種植之地有肥磽則所收之利有厚薄大抵未種之先當於五六月暵地不暵地而種其收倍薄
凡種須用耬犂下之又用砘車碾過日種數畝蓋成壟易扵鋤治又有漫種一法農人左手挾器盛種右手握而勻擲於地既遍則用耙覆之又頗省力【耬犂砘車見農器譜】此北方種麥之法南方惟用撮種故所種不多然糞而鋤之人功既到所收亦厚正月二月而鋤之三月四月鋒而更鋤苖乃茂盛既秀不須再鋤直至收穫
【譯文】1
大小麥青稞附
『麥是芒谷』,【詩經】所謂『留給我來,牟",『來』就是小變,『牟』就是大麥。
【雜陰陽書】說:『大麥'生'於杏。兩百天孕穗,孕穗後五十天成熟。『生」於亥,『壯」於卯,'長」於辰,'老'於巳,'死'於午。惡於[戊],忌於子、丑。小麥『生」於桃。兩百一十天孕秘,孕穗後六十天成熟。忌日和大麥相同。』
【禮記●月令】安排八月勸督人們種麥,不得失時。【尚書大傳】①說到『秋天黃昏時候,虛星出現在中央,可以種麥。遮墾是北方玄武七宿之一:八月黃昏時侯,出現在南方正中』
【務本直言】說:藏麥種,在剛收穫時,隨時脫粒,隨時揚淨。和入蠶沙一起收藏,可以避免蟲害,增長土地肥力。麥苗又耐早。
【齊民要術】說:『(種穬麥),八月第二個戊日即趕在秋社前為上時,第三個戊日前為中時,八月末九月初為下時。"這是種麥的時期。大麥不是好地就不必種,小麥不是低田也不宜種。
【說文】說:麥,『僉旺而生,火旺而死。』八月是金旺的月份,麥在這個月出苗,五月是火旺的月份,麥在這個月枯死。從而知道作物的生長成熟,各有-定的時期。播種的日期有先後,則所播的種子有多少;種的土地有肥瘦,則收得的果實有厚薄。大抵在未種之前,該在五六月里,先耕翻其地曬垡;假如不曬垡下種,收益成倍的減少。
播種方式,該用耬車條播,跟着用砘車碾過,一天可種幾畝。好處是條播成行,容易鋤治。又有一種撒播法:農民左手挾着盛種器,右手抓取種子均勻地撇播在地上;撒遍之後,便拽粑耮覆土鎮壓,頗為省力。觸車, 碗車,見農器滑>.這是北方種麥的方法。南方只用點插法,所以種得不多;不過施糞鋤治,盡到了人功,收益也不薄。『正月、二月,耮過後加鋤;三月、四月,過後再鋤,苗就長得茂盛。孕穗之後,無須再鋤,一直到收穫。
【注釋】
穬麥:大麥的一種。芒長,實熟時種子與稃殼分離,易脫落。種子供食,亦作飼料。也稱裸大麥、青稞。
余出 發表於 2025-7-2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百穀譜】麥作考釋並詩解

【王禎農書】所載"百穀譜"乃元代農學要典,其"谷屬"篇詳述大小麥、青稞之栽培法度,今就首段經文作考釋如下:

一、經籍溯源
"貽我來牟"語出【詩經·周頌·思文】,毛傳釋"來"為小麥,"牟"為大麥,此乃華夏麥作最早文獻記載。【齊民要術】引【雜陰陽書】所述麥類生長周期,實為漢代農學與陰陽五行說之融合。所謂"大麥生於杏""小麥生於亥"者,乃以十二辰配作物生長階段:亥為水象,主萌發;卯辰屬木,應抽穗;巳午屬火,喻成熟。此說雖含術數色彩,然內核仍符合黃河流域"秋種夏熟"之農時規律。

二、耕作技術精要
1\. "仲秋種麥":契合【氾勝之書】"種麥得時無不善"之訓,農曆八月下種,正應"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之農諺。
2\. "暵地收厚":指播前曝曬土壤(暵地)以殺蟲保墒,"收厚"強調深耕蓄肥,此道承襲【陳旉農書】"土壤氣脈"說。
3\. "耬犁砘碾":元代複合農具之妙用。耬車條播、犁鏵翻土、砘車鎮壓、石碾脫粒,展現宋元時期"一器多用"之農械革新,王禎自繪【農器圖譜】可互為參證。

三、青稞附考
文中青稞當指裸大麥,乃青藏高原主糧。王禎將其與中原麥作並列,體現元代農書"兼收南北"之特色。其"旋打旋揚"脫粒法,與【天工開物】所載"連枷擊打,借風揚秕"互為發明。

詩解曰:
秋分金氣動,耬鐸入土深。
杏圃萌新牟,亥水潤霜岑。
砘碾循天時,來牟詠周音。
陰陽書雖秘,實理在農心。

此段經文雖僅百餘字,然涵括經學訓詁、農時物候、器械演變三重維度,堪稱傳統農學"體用合一"之典範。學者當以實證精神辨其術數外衣,取其農事內核,方得古賢著述之真意。
西門土豆 發表於 2025-7-23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百穀譜】麥作考釋並詩解闡微

【王禎農書】乃元代農學集大成之作,其【百穀譜】一卷專論五穀種植之道。今觀"谷屬·大小麥青稞"條,實蘊古代麥作精要,試為考釋闡發。

一、經籍源流考
文中引【詩經】"貽我來牟",典出【周頌·思文】,毛傳云:"牟,麥也。"此乃華夏麥作最早文獻記載。考【說文】:"麥,芒谷。"段玉裁註:"有芒刺之谷,麥為首。"可知麥作在五穀中特性顯著。所引【雜陰陽書】雖已佚,然其以干支配物候之法,實漢代農書遺緒,與【氾勝之書】"麥生於亥,壯於卯"之說相合,反映古人將作物生長周期納入陰陽五行體系之思維。

二、農時技術析
"仲秋種麥"者,合乎【齊民要術】"八月白露節種麥為上時"之訓。元代北方麥作以秋播為主,王禎強調"暵地"(曬垡)與"收厚"(保墒)二法,實承【韓氏直說】"務遣深細"之要。其詳述耬犁、砘碾等器具,尤見技術之精:
1. 耬犁:三腳耬車播種,能"下種如雨",賈思勰稱"日種一頃"
2. 砘車:石制碾輪壓實土壤,【農桑輯要】謂"碾過則根土相着"
3. 旋打旋揚:脫粒後即時揚場,暗合"麥收一時"農諺

三、農學思想探
青稞附於麥屬,反映元代對高原作物認知。王禎以詩解農:"百穀譜中麥最奇,陰陽干支有玄機。若將物候參詳透,粒粒皆含造化微。"此中可見:
1. 天人相應思想:以杏花候應大麥花期
2. 忌日系統:戌日忌麥作,源自【淮南子】"戌不種麥"之說
3. 時序觀念:"二百日秀"體現作物生理觀察

四、當代啟示
考此篇所述,於今猶有深意:
1. 秋播技術體系仍為北方冬麥區基礎
2. "暵地"之法與現代曬田防病原理暗合
3. 傳統農具設計思想可資現代農業機械借鑑

要之,此篇雖簡,然融農時、農器、農法於一爐,兼采陰陽之說,輔以詩教,誠傳統農學"三才"理論之典範。王禎所謂"器非田不作,田非器不成",於此麥作記述中,可得真詮。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