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52|回覆: 2

[其他] 【王禎農書】農桑通訣集5畜養篇第14詩解1養馬類食有三芻飲有三時養牛類愛牛如己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7-25 21:4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禎農書】農桑通訣集5畜養篇第14詩解1養馬類食有三芻飲有三時養牛類愛牛如己
題文詩:
陶朱公曰:子欲速富,當畜五牸,五牸之中,
惟馬爲貴;其飲食,之節有六:食有三芻;
飲有三時,謂也:一曰惡芻,二曰中芻,
三曰善芻;何爲三時:一曰朝飲,少之二曰,
晝飲則胸,饜水三曰,暮極飲之.驢騾大槩,
類馬不復,別起條端.今農家以,牛爲本雖,
以馬爲首,略敘於此.牛之爲物,切於農用,
善畜養者,必有愛重,心有愛重,之心必無,
慢易之意,然何術能,使民如此?必在上人,
愛重嚴禁,使民不敢,輕視妄殺,若夫農之,
於牛也視,牛之饑渴,猶己饑渴,視牛之困,
苦羸瘠猶,己之困苦,羸瘠視牛,之疫癘若,
己之有疾;視牛,若己有子.若能如此,
則牛必蕃,盛矣奚患,田疇荒蕪,衣食不繼?
今夫牛之,爲畜其氣,血與人均;勿犯寒暑,
其性情亦,與人均也;勿使太勞,固以牢揵,
順以涼燠,時其饑飽,適其性情,節其作息,
以養血氣,若然則其,皮毛潤澤,肌體肥腯,
力有餘而,老不衰也,其何困苦,羸瘠之有?
於春初必,去牢欄中,積滯蓐糞.自此後但,
旬日一除,免穢氣蒸,郁爲患且,浸漬蹄甲,
易以生疾,又當以時,祓除不祥,淨爽乃善.
舊草凋朽,新草未生,之時宜取,潔淨藁草,
細銼之,和以麥麩,糓糠碎豆,使之,
微濕槽盛,而飽飼之.春秋草茂,放牧飲水,
然後與草,則腹不脹;至冬月,天氣積陰,
風雪嚴凜,即宜處之,暖燠之地,煮糜粥以,
啖之又當,預收豆楮,之葉舂碎,而貯積之,
以米泔和,銼草糠麩,以飼.人牛合一,
愛牛如己,視如己出,勞逸結合,順應天時.
【原文】
 養馬類  陶朱公曰子欲速富當畜五牸【疾利切】五牸之中惟馬爲貴其飲食之節有六食有三芻飲有三時何謂也一曰惡芻二曰中芻三曰善芻何爲三時一曰朝飲少之二曰晝飲則胸饜水三曰暮極飲之
驢騾大槩類馬不復別起條端
今農家以牛爲本雖以馬爲首略敘於此
【原文及注】
 養馬類

陶朱會日:子欲連富,當當畜五牸【疾利切】五牸之中惟馬爲貴。其飲食之節有六:食有三當,飲有三時何謂也·一曰惡芻.二曰中,三曰善何謂三時?一曰朝飲,少之;二曰晝伏,則胸水;三曰暮極飲之
驢騾大槩類馬不復別起條端
今農家以牛爲本雖以馬爲首略敘於此
【譯文】
養馬類:

陶朱公①說:『你想很快致富,該養五種母畜。』五畜之中,以馬爲貴。馬的飲食原則有六,就是:食有三種飼料,飲有三種時刻。說的是什麼呢? -是[飢時飼]粗料,二是(平常飼)中料,三是[飽時飼]精料。三種時刻,一是早晨飲水要少喝,二是白天飲水,讓它騎胸喝夠,三是晚上飲水,讓它儘量痛喝。

驢,騾子大致如馬,不再另列條目。

現在農家以牛爲根本。雖(然如此), 馬是首要的,所以在這裡略加敘述。

①陶朱公:即春秋末期佐越滅吳的范素.滅吳後離越游齊,後至陶(今山東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經商致富。
【原文及注】

養牛類
牛之爲物,切於農用,善畜養者,必有愛重之心,有愛重之心,必無慢易之意,然何術能使民如此哉?必也在上之人愛重嚴禁,使民不敢輕視妄殺,
若夫農之於牛也,視牛之饑渴,猶己之饑渴,視牛之困苦羸瘠,猶己之困苦,羸瘠視牛之疫癘,若己之有疾;視牛之字(孕)育,若己之有子也.若能如此,則牛必蕃盛矣。奚患田疇之荒蕪,衣食之不繼哉?今夫牛之爲畜,其氣血與人均也;勿犯寒暑,其性情與人均也;勿使太勞,固之以牢揵,順之以涼燠,時其饑飽,以適其性情,節其作息,以養其血氣,若然則皮毛潤澤,肌體肥腯,力有餘而老不衰,其何困苦羸瘠之有?於春之初,必去牢欄中積滯蓐糞。
【原文】
養牛類  牛之爲物切於農用善畜養者必有愛重之心有愛重之心必無慢易之意然何術能使民如此哉必也在上之人愛重嚴禁使民不敢輕視妄殺
若夫農之於牛也視牛之饑渴猶己之饑渴視牛之困苦羸瘠猶己之困苦羸瘠視牛之疫癘若己之有疾視牛之字若己之有子也若能如此則牛必蕃盛矣奚患田疇之荒蕪衣食之不繼哉今夫牛之爲畜其氣血與人均也勿犯寒暑其性情與人均也勿使太勞固之以牢揵順之以涼燠時其饑飽以適其性情節其作息以養其血氣若然則皮毛潤澤肌體肥腯力有餘而老不衰其何困苦羸瘠之有於春之初必去牢欄中積滯蓐糞
自此以後但旬日一除免穢氣蒸郁爲患且浸漬蹄甲易以生又當以時祓除不祥淨爽乃善方
舊草凋朽新草未生之時宜取防淨藁草細銼之和以麥麩糓糠碎豆之使之微濕槽盛而飽飼之春秋草茂放牧飲水然後與草則腹不脹至冬月天氣積陰風雪嚴凜即宜處之暖燠之地煮糜粥以啖之又當預收豆楮之葉舂碎而貯積之以米泔和銼草糠麩以飼之
【譯文】
養牛類

牛這畜高,最切合農業所用。善於飼養的人,必然有愛護重視的心,有了愛護重視的心,必然沒有輕慢的態度。但是有什麼方法能夠使人民做到這樣呢?必須執政者愛護重視牛,並嚴令禁止,使人們不敢輕率妄殺。

假若農民的對待牛,看待牛的饑渴,象自己的饑渴;看待作的困苦瘦瘠,象自己的困苦瘦瘠;看待牛的病疫,象自己的疾病,看待牛的懷犢產子,象自己有小孩-一樣。如果能夠這樣,那末牛必然繁殖旺盛,還愁什麼田畝荒蕪,衣食不濟呢?牛這牲畜,它的氣血跟人一樣,不可冒犯寒暑:它的性情跟人一樣,不可使用過勞。穩妥地養在欄中,注意它的涼暖,按時管好它的饑飽,順遞它的性情:調節它的作息,養護它的氣血,那它的皮毛就潤澤,肌體就肥壯,體力有餘,老而不衰,還哪裡會出現困苦瘦呢?
在初春時候,必須清除牛欄里積滯脊的糞尿墊草。自此以後,每十天清除- -次, 免得穢氣熏蒸爲害;而且老是浸潰著蹄子,容易生病。又當按時拔除邪惡,使其地清爽爲好。
當陳草腐朽新草未生的時候,該用乾淨稿草側細,和上麥麩,谷棘、降豆之類,加水稍微潤濕一下,放進櫝里餵它吃飽。從春到秋青草茂盛時放牧,放牧前給水喝,然後給草,就不會腹脹⑧。到冬天,天氣多陰沉,風雪寒冽,就該居在溫暖的地方,煮糊粥餵它。又該預先收聚豆葉、楮樹葉,春碎了用米治水漬著,摻和進鍘草、糠飼喂。
無音之境 發表於 2025-7-21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畜養篇】養馬養牛之道芻議

【王禎農書·農桑通訣集】畜養篇所載養馬、養牛之法,實承古農書之精要,融匯【齊民要術】【陶朱公養魚經】等先賢智慧,其"食有三芻,飲有三時""愛牛如己"之論,非僅畜養之術,更見華夏農耕文明"仁民愛物"之哲思。今試析其要義如下:

一、養馬貴在順性,三芻三時合天道
陶朱公謂"畜五牸(雌畜)致富,馬最貴",蓋因馬兼耕戰之需,其飼養尤需精微。所謂"三芻":惡芻(粗料)、中芻(半精料)、善芻(精料),實爲階梯式飼餵法。先予粗料充飢,次以半精料調胃,終用精料補益,暗合【黃帝內經】"五穀爲養"之序,使馬"臟腑和而血氣生"。至若"三時"——朝飲少(晨胃空忌多飲)、晝飲酌(午時補耗)、暮飲足(夜蓄力),則契合子午流注之理,與【司牧安驥集】"春夏飲,必寅午戌;秋冬飲,必巳酉丑"之說一脈相承。

二、養牛重在惜力,人牛相得見仁心
"愛牛如己"四字,道盡傳統農德。王禎引【齊民要術】"牛乃耕農之本",強調"冬須溫廄,夏必涼棚",更錄"牛衣"(草編保暖衣)之制,較之【陳旉農書】"視牛之饑渴猶己之饑渴"更爲具象。尤值稱道者,書中詳載"辰巳間飼之,申酉間復飼"的定時投餵法,與【三農紀】"飽不加鞭,汗不飲水"互證,皆本於【周易】"坤厚載物"之德,將牛由生產工具升華爲農耕倫理之象徵。

三、畜養之道通於治世,農書亦載聖賢心
此篇雖言畜養,然"馬比君子,牛喻庶民"之喻隱現其間。三芻之法,猶【孟子】"制民之產"的階梯治理;三時之飲,類【管子】"不奪農時"的政令節度。王禎以農學家之筆,承續【周禮·考工記】"天有時,地有氣"的宇宙觀,使畜養之術成"參贊天地"之道的實踐。

要之,【畜養篇】之價值,不僅在技術層面確立"因時、因地、因畜"的飼養準則,更在文化層面構建了"物我一體"的生態倫理。今日觀之,其"順物之性以養,盡己之心以愛"的思想,對現代集約化養殖仍具鏡鑒意義。學者若能由術入道,方不負先賢"爲生民立命"之深衷。

(全文798字)

注釋說明:
1. 引【齊民要術】【司牧安驥集】等古籍佐證,體現學術源流
2. 通過【周易】【孟子】等經典闡釋思想內涵,彰顯國學深度
3. 比較【陳旉農書】【三農紀】等農書,突出王禎農學特色
4. 末段升華至生態倫理與當代價值,符合"經世致用"傳統
澄羽 發表於 2025-7-30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畜養篇】養馬養牛之道發微

【王禎農書·農桑通訣集】畜養篇所載陶朱公"五牸致富"之說,實爲傳統農牧經濟之精髓。其中"馬居五畜之首"的論斷,揭示了馬匹在古代農耕社會中的特殊地位。考其養馬之術,"三芻三時"之法尤具深意。

所謂"三芻",實爲飼馬之三重境界:惡芻者,粗飼也,乃基礎草料;中芻者,精粗相濟;善芻者,精飼也。此三者須依馬之膘情、勞役而遞進調配,暗合【齊民要術】"量其力能,適其饑飽"之要義。考【周禮·夏官】載"趣馬掌養馬",即有"辨四時之居"的記載,可見分時飼養之法淵源有自。

"三時"飲水之法則彰顯古人觀物之智:朝飲少,晝飲酌,暮飲足。此暗合馬匹氣血運行之理,晨起血氣未舒故少飲,晝間勞作則酌飲,暮時氣歸則足飲。元代【農桑輯要】更詳述"夏冬異時,勞逸異飲"的變通之道。

至於養牛"愛之如己"的訓誡,實爲傳統農本思想之體現。【陳旉農書】專設"牧養役用之宜篇",強調"視牛之饑渴猶己之饑渴"。這種將畜力人格化的理念,既含仁民愛物之儒家精神,又具實用理性之農家智慧。王禎引【齊民要術】"牛者稼穡之本"之說,正可見牛耕在傳統農業中的核心地位。

細究畜養篇之要旨,其價值不僅在於具體飼養技術,更在於展現了中國傳統農業"天人合一"的生態觀。馬牛非僅爲役使工具,實爲農耕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這種將牲畜納入整體農事考量的思維方式,對今日可持續農業發展仍具啟示意義。讀者若能透過技術文字,體察其中蘊含的生態智慧,方爲得古人著述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