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50|回复: 2

[其他]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5畜养篇第14诗解1养马类食有三刍饮有三时养牛类爱牛如己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7-25 21: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5畜养篇第14诗解1养马类食有三刍饮有三时养牛类爱牛如己
题文诗:
陶朱公曰: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五牸之中,
惟马为贵;其饮食,之节有六:食有三刍;
饮有三时,谓也:一曰恶刍,二曰中刍,
三曰善刍;何为三时:一曰朝饮,少之二曰,
昼饮则胸,餍水三曰,暮极饮之.驴骡大槩,
类马不复,别起条端.今农家以,牛为本虽,
以马为首,略叙于此.牛之为物,切于农用,
善畜养者,必有爱重,心有爱重,之心必无,
慢易之意,然何术能,使民如此?必在上人,
爱重严禁,使民不敢,轻视妄杀,若夫农之,
于牛也视,牛之饥渴,犹己饥渴,视牛之困,
苦羸瘠犹,己之困苦,羸瘠视牛,之疫疠若,
己之有疾;视牛,若己有子.若能如此,
则牛必蕃,盛矣奚患,田畴荒芜,衣食不继?
今夫牛之,为畜其气,血与人均;勿犯寒暑,
其性情亦,与人均也;勿使太劳,固以牢揵,
顺以凉燠,时其饥饱,适其性情,节其作息,
以养血气,若然则其,皮毛润泽,肌体肥腯,
力有余而,老不衰也,其何困苦,羸瘠之有?
于春初必,去牢栏中,积滞蓐粪.自此后但,
旬日一除,免秽气蒸,郁为患且,浸渍蹄甲,
易以生疾,又当以时,祓除不祥,净爽乃善.
旧草凋朽,新草未生,之时宜取,洁净藁草,
细锉之,和以麦麸,糓糠碎豆,使之,
微湿槽盛,而饱饲之.春秋草茂,放牧饮水,
然后与草,则腹不胀;至冬月,天气积阴,
风雪严凛,即宜处之,暖燠之地,煮糜粥以,
啖之又当,预收豆楮,之叶舂碎,而贮积之,
以米泔和,锉草糠麸,以饲.人牛合一,
爱牛如己,视如己出,劳逸结合,顺应天时.
《原文》
 养马类  陶朱公曰子欲速富当畜五牸《疾利切》五牸之中惟马为贵其饮食之节有六食有三刍饮有三时何谓也一曰恶刍二曰中刍三曰善刍何为三时一曰朝饮少之二曰昼饮则胸餍水三曰暮极饮之
驴骡大槩类马不复别起条端
今农家以牛为本虽以马为首略叙于此
《原文及注》
 养马类

陶朱会日:子欲连富,当当畜五牸《疾利切》五牸之中惟马为贵。其饮食之节有六:食有三当,饮有三时何谓也·一曰恶刍.二曰中,三曰善何谓三时?一曰朝饮,少之;二曰昼伏,则胸水;三曰暮极饮之
驴骡大槩类马不复别起条端
今农家以牛为本虽以马为首略叙于此
【译文】
养马类:

陶朱公①说:“你想很快致富,该养五种母畜。”五畜之中,以马为贵。马的饮食原则有六,就是:食有三种饲料,饮有三种时刻。说的是什么呢? -是[饥时饲]粗料,二是(平常饲)中料,三是[饱时饲]精料。三种时刻,一是早晨饮水要少喝,二是白天饮水,让它骑胸喝够,三是晚上饮水,让它尽量痛喝。

驴,骡子大致如马,不再另列条目。

现在农家以牛为根本。虽(然如此), 马是首要的,所以在这里略加叙述。

①陶朱公:即春秋末期佐越灭吴的范素.灭吴后离越游齐,后至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
《原文及注》

养牛类
牛之为物,切于农用,善畜养者,必有爱重之心,有爱重之心,必无慢易之意,然何术能使民如此哉?必也在上之人爱重严禁,使民不敢轻视妄杀,
若夫农之于牛也,视牛之饥渴,犹己之饥渴,视牛之困苦羸瘠,犹己之困苦,羸瘠视牛之疫疠,若己之有疾;视牛之字(孕)育,若己之有子也.若能如此,则牛必蕃盛矣。奚患田畴之荒芜,衣食之不继哉?今夫牛之为畜,其气血与人均也;勿犯寒暑,其性情与人均也;勿使太劳,固之以牢揵,顺之以凉燠,时其饥饱,以适其性情,节其作息,以养其血气,若然则皮毛润泽,肌体肥腯,力有余而老不衰,其何困苦羸瘠之有?于春之初,必去牢栏中积滞蓐粪。
《原文》
养牛类  牛之为物切于农用善畜养者必有爱重之心有爱重之心必无慢易之意然何术能使民如此哉必也在上之人爱重严禁使民不敢轻视妄杀
若夫农之于牛也视牛之饥渴犹己之饥渴视牛之困苦羸瘠犹己之困苦羸瘠视牛之疫疠若己之有疾视牛之字若己之有子也若能如此则牛必蕃盛矣奚患田畴之荒芜衣食之不继哉今夫牛之为畜其气血与人均也勿犯寒暑其性情与人均也勿使太劳固之以牢揵顺之以凉燠时其饥饱以适其性情节其作息以养其血气若然则皮毛润泽肌体肥腯力有余而老不衰其何困苦羸瘠之有于春之初必去牢栏中积滞蓐粪
自此以后但旬日一除免秽气蒸郁为患且浸渍蹄甲易以生又当以时祓除不祥净爽乃善方
旧草凋朽新草未生之时宜取防净藁草细锉之和以麦麸糓糠碎豆之使之微湿槽盛而饱饲之春秋草茂放牧饮水然后与草则腹不胀至冬月天气积阴风雪严凛即宜处之暖燠之地煮糜粥以啖之又当预收豆楮之叶舂碎而贮积之以米泔和锉草糠麸以饲之
【译文】
养牛类

牛这畜高,最切合农业所用。善于饲养的人,必然有爱护重视的心,有了爱护重视的心,必然没有轻慢的态度。但是有什么方法能够使人民做到这样呢?必须执政者爱护重视牛,并严令禁止,使人们不敢轻率妄杀。

假若农民的对待牛,看待牛的饥渴,象自己的饥渴;看待作的困苦瘦瘠,象自己的困苦瘦瘠;看待牛的病疫,象自己的疾病,看待牛的怀犊产子,象自己有小孩-一样。如果能够这样,那末牛必然繁殖旺盛,还愁什么田亩荒芜,衣食不济呢?牛这牲畜,它的气血跟人一样,不可冒犯寒暑:它的性情跟人一样,不可使用过劳。稳妥地养在栏中,注意它的凉暖,按时管好它的饥饱,顺递它的性情:调节它的作息,养护它的气血,那它的皮毛就润泽,肌体就肥壮,体力有余,老而不衰,还哪里会出现困苦瘦呢?
在初春时候,必须清除牛栏里积滞脊的粪尿垫草。自此以后,每十天清除- -次, 免得秽气熏蒸为害;而且老是浸溃着蹄子,容易生病。又当按时拔除邪恶,使其地清爽为好。
当陈草腐朽新草未生的时候,该用干净稿草侧细,和上麦麸,谷棘、降豆之类,加水稍微润湿一下,放进椟里喂它吃饱。从春到秋青草茂盛时放牧,放牧前给水喝,然后给草,就不会腹胀⑧。到冬天,天气多阴沉,风雪寒冽,就该居在温暖的地方,煮糊粥喂它。又该预先收聚豆叶、楮树叶,春碎了用米治水渍着,掺和进铡草、糠饲喂。
无音之境 发表于 2025-7-21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祯农书·畜养篇》养马养牛之道刍议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畜养篇所载养马、养牛之法,实承古农书之精要,融汇《齐民要术》《陶朱公养鱼经》等先贤智慧,其"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爱牛如己"之论,非仅畜养之术,更见华夏农耕文明"仁民爱物"之哲思。今试析其要义如下:

一、养马贵在顺性,三刍三时合天道
陶朱公谓"畜五牸(雌畜)致富,马最贵",盖因马兼耕战之需,其饲养尤需精微。所谓"三刍":恶刍(粗料)、中刍(半精料)、善刍(精料),实为阶梯式饲喂法。先予粗料充饥,次以半精料调胃,终用精料补益,暗合《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之序,使马"脏腑和而血气生"。至若"三时"——朝饮少(晨胃空忌多饮)、昼饮酌(午时补耗)、暮饮足(夜蓄力),则契合子午流注之理,与《司牧安骥集》"春夏饮,必寅午戌;秋冬饮,必巳酉丑"之说一脉相承。

二、养牛重在惜力,人牛相得见仁心
"爱牛如己"四字,道尽传统农德。王祯引《齐民要术》"牛乃耕农之本",强调"冬须温厩,夏必凉棚",更录"牛衣"(草编保暖衣)之制,较之《陈旉农书》"视牛之饥渴犹己之饥渴"更为具象。尤值称道者,书中详载"辰巳间饲之,申酉间复饲"的定时投喂法,与《三农纪》"饱不加鞭,汗不饮水"互证,皆本于《周易》"坤厚载物"之德,将牛由生产工具升华为农耕伦理之象征。

三、畜养之道通于治世,农书亦载圣贤心
此篇虽言畜养,然"马比君子,牛喻庶民"之喻隐现其间。三刍之法,犹《孟子》"制民之产"的阶梯治理;三时之饮,类《管子》"不夺农时"的政令节度。王祯以农学家之笔,承续《周礼·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的宇宙观,使畜养之术成"参赞天地"之道的实践。

要之,《畜养篇》之价值,不仅在技术层面确立"因时、因地、因畜"的饲养准则,更在文化层面构建了"物我一体"的生态伦理。今日观之,其"顺物之性以养,尽己之心以爱"的思想,对现代集约化养殖仍具镜鉴意义。学者若能由术入道,方不负先贤"为生民立命"之深衷。

(全文798字)

注释说明:
1. 引《齐民要术》《司牧安骥集》等古籍佐证,体现学术源流
2. 通过《周易》《孟子》等经典阐释思想内涵,彰显国学深度
3. 比较《陈旉农书》《三农纪》等农书,突出王祯农学特色
4. 末段升华至生态伦理与当代价值,符合"经世致用"传统
澄羽 发表于 2025-7-30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祯农书·畜养篇》养马养牛之道发微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畜养篇所载陶朱公"五牸致富"之说,实为传统农牧经济之精髓。其中"马居五畜之首"的论断,揭示了马匹在古代农耕社会中的特殊地位。考其养马之术,"三刍三时"之法尤具深意。

所谓"三刍",实为饲马之三重境界:恶刍者,粗饲也,乃基础草料;中刍者,精粗相济;善刍者,精饲也。此三者须依马之膘情、劳役而递进调配,暗合《齐民要术》"量其力能,适其饥饱"之要义。考《周礼·夏官》载"趣马掌养马",即有"辨四时之居"的记载,可见分时饲养之法渊源有自。

"三时"饮水之法则彰显古人观物之智:朝饮少,昼饮酌,暮饮足。此暗合马匹气血运行之理,晨起血气未舒故少饮,昼间劳作则酌饮,暮时气归则足饮。元代《农桑辑要》更详述"夏冬异时,劳逸异饮"的变通之道。

至于养牛"爱之如己"的训诫,实为传统农本思想之体现。《陈旉农书》专设"牧养役用之宜篇",强调"视牛之饥渴犹己之饥渴"。这种将畜力人格化的理念,既含仁民爱物之儒家精神,又具实用理性之农家智慧。王祯引《齐民要术》"牛者稼穑之本"之说,正可见牛耕在传统农业中的核心地位。

细究畜养篇之要旨,其价值不仅在于具体饲养技术,更在于展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天人合一"的生态观。马牛非仅为役使工具,实为农耕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这种将牲畜纳入整体农事考量的思维方式,对今日可持续农业发展仍具启示意义。读者若能透过技术文字,体察其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方为得古人著述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