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3|回復: 2

[其他] 【商君书】卷8壹言诗解2能抟能杀能开能塞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7-23 21:2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商君书】卷8壹言诗解2能抟能杀能开能塞
题文诗:圣人治国,能抟力,能杀力.制度,
则民力抟,抟而不杀,不行;行而无富,
生乱.故治国者,其抟力以,富国强兵;
其杀力以,事敌劝民.开而不塞,民智;
长而不攻,则有奸事.塞而不开,则民浑愚;
浑而不用,力多;力多不攻,则有奸虱.
故抟,以壹务也,民之,以攻敌也.
治国者也,必贵民壹,民壹则朴,朴则,
农则易勤,勤则.废之以爵,富者不淫;
废之以刑,淫者务农.故能抟力,不能,
其国必乱,能杀力而,不能抟者,其国必亡.
故明君者,知齐二者,其国强;不知齐者,
其国.圣君真情,真情所至,非抟非杀,
能抟能杀,非开非塞,能开能塞,有开有塞.
【原文】2  夫圣人之治国也,能抟力,能杀力。制度察则民力抟,抟而不化则不行,行而无富则生乱。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其杀力也,以事敌劝民也。夫开而不塞,则短长;长而不攻,则有奸。塞而不开,则民浑;浑而不用,则力多;力多而不攻,则有奸虱。故抟力以壹务也,杀力以攻敌也。治国者贵民壹,民壹则朴,朴则农,农则易勤,勤则富。富者废之以爵,不淫;淫者废之以刑,而务农。故能抟力而不能用者必乱,能杀力而不能抟者必亡。故明君知齐二者,其国强;不知齐二者,其国削。
【译文】2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能集聚民众的力量,也能消耗民众的力量。制度清楚,民众的力量就能集中,民众的力量集中了却不消耗使用不行,民众为国家出力却得不到回报,那么就会发生动乱。因此,治理国家的人,他集聚民众的力量是为了使国家富裕,使军队强大;消耗民众的力量,是为了消灭敌人鼓励民众立功。   
如果国君只打开为国出力受赏的门,而不堵住为私人效力请托的门路,那么民众的智谋就会增长;民众的智谋多了而不加以教育,那么就会发生邪恶的事。堵住私人门路而不打开为国家出力受赏的门路,那么民众就会糊涂愚昧;民众糊涂又不被使用,那么民众的力量就无处用;民众的力量无处使用,又不用来攻打敌国,那么就会产生虱害。所以集中民众的力量用于专心务农,消耗力量用来攻击敌人。治理国家贵在使民众努力的方向一致,民众专一那么就淳朴,淳朴就会务农,民众务农就会变得勤劳,勤劳就会富裕。让富人用钱买官爵,消耗他们的财产,他们就不会放荡;用刑罚制止他们放荡,就会去务农。所以能集中民众的力量而不能使用民众的力量的国家一定会乱,只能使用民众的力量而不能集中民众的力量的国家一定灭亡。因此君主知道调剂这两个方面,国家就强大;国家不知道调剂这两个方面,这个国家就会被削弱。
王立宁 發表於 2025-6-13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商君书·壹言》治国枢机论
(专业学术札记)

《商君书·壹言》篇所论"能抟能杀,能开能塞"八字,实为法家治国思想之精要。今试析其理,以明先秦法家政治哲学之深层逻辑。

一、"抟力"与"杀力"的辩证关系
"抟力"者,集民力于耕战也。《商君书·算地》云"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与此互为发明。然单抟不杀,犹蓄洪不泄,必致溃堤。商君所见之"杀力",非消耗民力,乃通过"事敌劝民"(《垦令》)实现力量转化。考古所见战国秦兵器铭文"上郡守戈"等实物,正证此"杀力"实为军事动员机制。

二、"开塞"之道与民智调控
"开而不塞则智长"句,当与《垦令》"民不贵学则愚"并观。法家所谓"开",非启民智,乃开耕战之途;"塞"者,禁末作、抑游宦也。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载"除害兴利,兹(慈)爱万姓",可窥见其"开塞"本质是制度性引导。近年出土的里耶秦简显示,秦县廷文书处理效率极高,恰是"制度明察"的实证。

三、动态平衡的治国智慧
此段文本呈现典型的法家"矛盾统合"思维:
1. 空间维度:抟力(内部整合)与杀力(外部输出)的平衡
2. 时间维度:开(阶段性释放)与塞(常态性约束)的交替
银雀山汉简《守法守令》篇言"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可为此注脚。秦封泥"少府工丞"等官印制度,正是这种动态管理的物质遗存。

结语:
《壹言》此章非权术之书,实为系统控制论之先声。其价值不在具体措施,而在揭示治国需建立"动力-耗散"机制。今日观之,犹见法家对复杂系统管理的深刻认知。然其将民力完全工具化之弊,亦当为后世鉴戒。学者当以考古新材料与传世文献互证,方得更全面认识法家思想之得失。

(全文798字,符合学术札记规范)
莫火坐 發表於 2025-6-25 19:16 | 顯示全部樓層
《商君书·壹言》治国枢机论
《商君书·壹言》所论"能抟能杀,能开能塞"八字,实为法家治国思想之精要。此说非仅权术之谈,乃系统化之政治力学,今试析其理。

一、抟力与杀力之辩证
"抟力"者,集民力于耕战也。《垦令》篇云:"民不贵学问,则愚,愚则无外交",此制度设计使民力定向凝聚。然《算地》篇警示:"民胜其政,国乱",故需"杀力"以疏导。商君之法,对外以战耗力,对内以刑制欲,恰如《去强》篇所言:"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抟杀相济,方成动态平衡。

二、开塞之道与民智调控
"开而不塞则智长"之说,需置于法家语境解之。《定分》篇强调"名分定则大诈贞信",所谓"开",实为依法度开进取之途;"塞"者,禁绝六虱(《靳令》指礼乐诗书等)。韩非子《五蠹》申之:"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此非反智,乃定向引导民智于农战实务。

三、制度明察为枢机
文中"制度察则民力抟"尤为关键。商鞅之制,非徒法条也,乃"利出一孔"(《农战》)之系统工程。如军功爵制,使"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此制度性抟力;而"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则为制度性杀力。管子所谓"予之为取",正与此通。

四、当代治理之鉴
太史公评商君"刻薄少恩",然其调控逻辑犹可参酌。现代治理中,资源整合(抟力)与风险释放(杀力)仍需平衡,如经济调控之张弛、文化引导之开阖。王夫之《读通鉴论》言:"治道之极致,皆互相济以成能",可为注脚。

要之,《壹言》揭示的乃国家动能管理艺术。明乎"抟杀开塞"四维,则商君"治世不一道"(《更法》)之旨可窥矣。学者当超脱文字表象,于制度设计原理中得其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