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5|回覆: 2

[其他] 【六韜·龍韜2論將】詩解五材十過置將必慎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7-15 21:1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六韜·2論將詩解五材十過置將必慎
題文詩:
王問其,論將,太公:道之,
五材十過.五材勇,智仁信忠.勇不可犯,
智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無二心.
所謂十過,君必心明:勇而輕死,急而心速,
貪而好利,仁而不忍,智而心怯,信喜信人,
廉不愛人,智而心緩,自用,懦喜任人.
勇而輕死,激怒;急而心速,可久拖之;
貪好利者,可遺賄賂;不忍人者,可勞疲之;
智心怯者,可窘脅迫;喜信人者,可誑騙之;
不愛人者,可侮辱之;智心緩者,之;
剛毅自用,可事算計;喜任人者,愚弄.
故兵,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於將.
將者國輔,先王所重.放置將,不可不察.
兵不兩勝,亦不兩敗.兵出逾境,期不十日,
不有亡國,則其必有,破軍殺將.王者必慎.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論將之道奈何?』
  太公曰:『將有五材十過①。』
  武王曰:『敢問其目②?』
  太公曰:『所謂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
  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③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④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勇而輕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貪而好利者,可遺也;仁而不忍人者,可勞也;智而心怯者,可窘⑤ 也;信而喜信人者,可誑也;廉潔而不愛人者,可侮也;智而心緩者,可襲也;剛毅而自用⑥者,可事也;懦而喜任⑦人者,可欺也。
  故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於將。將者,國之輔,先王之所重也。放置將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兩勝,亦不兩敗。兵出逾境,期不十日,
  不有亡國,必有破軍殺將。』
  武王曰:『善哉!』
  注釋
  ①材:指優秀的品質。過,缺點,不良的品質。
  ②目:細節,細目。
  ③不忍:不忍心傷害別人。此處指對軍中各種違紀行為流於姑息。
  ④不愛人:指將帥為保持自身廉潔,對部屬過於苛求,不能給予士兵物質上的優厚待遇。
  ⑤窘:困迫,束手無策。
  ⑥自用:剛愎自用。
  ⑦任:依賴。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評論將帥的原則是什麼?』
  太公回答說:『將帥應具備五種美德,避免十種缺點。』
  武王說:『請問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太公說:『所謂將帥的五種美德就是:勇敢、明智、仁慈、誠信和忠貞。勇敢就不會被侵犯,明智就不會被擾亂,仁慈就會愛護士卒,誠信就不會欺騙別人,忠貞就不會懷有二心。
 所謂十種缺點就是:勇敢而輕於赴死,急躁而急於求成,貪婪而好利,仁慈而流於姑息,聰明而膽小怕事,誠信而輕信別人,廉潔而刻薄部下,多謀而優柔寡斷,堅強而剛愎自用,懦弱而依賴別人。勇敢而輕死的,可以激怒他;急躁而急於求成的,可以持久而拖垮他;貪婪而好利的,可以賄賂他;仁慈而流於姑息的,可以騷擾疲憊他;聰明而膽小怕事的,可以脅迫他;誠信而輕信別人的,可以欺騙他;廉潔而刻薄的,可以侮辱他;多謀而寡斷的,可以突襲他;堅強而剛愎自用的,可以算計他,懦弱而依賴別人的,可以愚弄他。
   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繫着國家的存亡,國家的命運掌握在將帥手裏。將帥,是國家的輔佐,為歷代君王所重視,因此任命將帥不可不認真審察。所以說,戰爭的雙方不可能都取得勝利,也不可能都遭到失敗。只要軍隊越出國境,不出十天,不是一方亡國,就必然是另一方破軍殺將。』
  武王說:『說得好啊!』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5-23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六韜·龍韜·論將】闡微:五材十過與擇將之道

【六韜·龍韜】論將一節,以太公答武王之問,剖陳為將之『五材十過』,其言簡而義深,直指將帥修養之核心。此篇非獨論兵,實為治國安邦之要術,今試析其精義,以明慎選將才之道。

一、五材:將帥之德性根基
太公首舉『勇、智、仁、信、忠』五材,此乃將帥立身之本。
1. 勇不可犯:非匹夫之勇,乃『臨大難而不懼』之剛毅。如【孫子兵法】言『將者,智、信、仁、勇、嚴』,勇為制勝之膽魄,然須以智馭之。
2. 智不可亂:將帥之智,在『知彼知己』『因敵制變』。若諸葛亮『寧靜致遠』,以謀略定三分,方為真智。
3. 仁則愛人:仁非姑息,乃『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溪』(【孫子·地形】)。將帥恤士卒、安民心,方能上下同欲。
4. 信則不欺:賞罰必信,如商鞅『徙木立信』,軍令如山,始能號令嚴明。
5. 忠無二心:忠者,盡己之謂也。將帥須持節守義,如岳飛『精忠報國』,方不負君國之託。

五材兼備,猶若五行相生,缺一則將道有虧。昔韓信智勇超群而失於忠信,終致夷族,足見五材不可偏廢。

二、十過:將帥之弊病警示
太公更列『十過』,皆因德性失衡所致,尤見辯證之思:
1. 勇而輕死:如項羽垓下之敗,恃勇無謀,終陷絕境。勇需濟之以智,否則徒逞血氣之勇。
2. 急而心速:將帥躁進則易中敵誘。司馬懿忍辱守關中,待諸葛亮糧盡而退,正以緩制急之例。
3. 貪而好利:如東漢鄧騭貪功冒進,致羌亂不息。利慾薰心,必失大局。
4. 仁而不忍:宋襄公『不重傷,不擒二毛』,迂仁致敗。仁須合義,非濫施婦人之仁。
5. 智而心怯:趙括紙上談兵,臨陣畏縮,智反為累。智須輔以膽略,方能決斷。

其餘『信而喜信人』『廉而不愛人』等,皆揭示德性過猶不及之理。十過之戒,實為『中庸』之道在兵家之體現。

三、慎擇將才:治國用人之大道
篇末強調『置將必慎』,此乃太公深意所在。將者,國之輔也,擇之不當,則『兵者兇器』反噬其主。故【三略】云:『將能清能靜,能平能整』,必以德行為先,術略次之。

昔漢高祖用韓信而制之以蕭何,唐太宗任李靖而察之以房杜,皆明『五材十過』之理。今人讀此篇,當悟:為將者須內外兼修,為君者更需知人善任。兵道即人道,治軍即治心,此【六韜】歷久彌新之價值也。

結語
【論將】一篇,以五材立將德之綱,以十過示偏執之害,其思想貫通儒道,暗合【周易】『持中守正』之旨。讀之者當如武王問策,太公答對,慎思明辨,而後可窺兵家之堂奧。
邱眉 發表於 2025-7-27 11:58 | 顯示全部樓層
【六韜·龍韜·論將】闡微:五材十過與慎將之道

【六韜·龍韜·論將】一篇,乃太公答武王問將帥之道的精要論述。其以『五材十過』為綱,剖陳將帥德性之根本與偏失,更申明『置將必慎』之理,實為千古兵家選將任能之圭臬。今試析其義,以明聖賢之微旨。

一、五材:將帥之德性根基
太公首言『五材』,即『勇、智、仁、信、忠』,此五者乃將帥立身統軍之本。
1. 勇不可犯:將帥之勇,非匹夫之悍,乃『臨大難而不懾,遇大敵而不撓』之剛毅。如【吳子】云『將之所慎者五,一曰理』,勇必以理制,方免輕躁之弊。
2. 智不可亂:兵者詭道,將帥之智須『謀深慮遠,應變無窮』。孫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智居其首,足見運籌之重。
3. 仁則愛人:仁非姑息,乃『恤士卒如手足,撫百姓如赤子』之德。【司馬法】言『仁見親』,惟仁者能得眾心,使三軍效死。
4. 信則不欺:賞罰必信,號令如一。【三略】謂『將無還令,賞罰必信』,此乃治軍之要。
5. 忠無二心:忠者,『盡己之謂』,不徇私、不背主,如諸葛亮『鞠躬盡瘁』,方為社稷之干城。

五材兼備,則『進可匡國,退能全軍』,此將道之極則。

二、十過:將帥之德性偏失
太公複列『十過』,乃五材失衡所生之弊,足為鑑戒:
1. 勇而輕死:如項羽剛愎自用,終陷垓下之圍。勇若無謀,反為敗因。
2. 急而心速:將帥躁進,則如苻堅淝水之敗,未察虛實而遽戰。
3. 貪而好利:貪功戀財,必如袁紹『矜愎自高』,失人失勢。
4. 仁而不忍:宋襄公『不重傷不擒二毛』,徒留迂闊之譏。
5. 智而心怯:趙括紙上談兵,臨陣膽怯,終致長平之禍。
6. 信喜信人:如陳餘輕信李左車,不納深謀,終為韓信所擒。

十過之戒,皆因德性偏執而生。太公曰:『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將帥若有一過,足致三軍傾覆,故不可不察。

三、置將必慎:任人之道與治術之要
篇末太公強調『置將必慎』,此乃治國安邦之樞機。
1. 察其五材:須如【管子】所言『審其所好惡,則其長短可知』,以德性為選將之本。
2. 防其十過:當效曹操『唯才是舉』而兼核名實,勿使偏才濫竽。
3. 量能授職:【孫子】云『將能而君不御者勝』,任將須專,然亦需制衡,免生專擅。

昔漢高祖用韓信而設蕭何制之,唐太宗任李靖而輔以房杜,皆深諳『慎置』之道。

結語
【論將】一篇,以五材立將帥之體,以十過明用人之戒,終歸『慎置』之旨。其理不僅限於兵家,更可通於今世組織管理之道。太公之言,誠為『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之箴訓。學者當深思而力行之,則選賢任能之道,庶幾可得其要矣。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