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1|回覆: 2

[其他] 【天工開物】卷3彰施詩解1諸色質料染法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6-19 21:1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工開物】卷3彰施詩解1諸色質料染法
題文詩:
宋子:霄漢之間,雲霞異色,閻浮之內,
花葉殊形.天垂象而,聖人則之,以五彩彰,
施於五色,作服有虞,氏豈無所,用其心哉?
飛禽眾而,鳳則丹,走獸盈而,麟則碧夫,
林林青衣,望闕而拜,黃朱其義,亦猶是矣.
君子:受和,受采.世間絲麻,
裘褐皆具,素質而使,殊顏異色,得以尚焉,
謂造物,不勞心者,吾不信也.大紅色其,
質紅花餅,一味用烏,梅水煎出,用鹼水澄,
數次或稻,稿灰代鹼,功用亦同.澄得多次,
色則鮮甚.染房討便,宜者先染,蘆木打腳.
紅花最忌,沉麝袍服,衣香共收,旬月之間,
其色即毀.紅花染帛,後若欲退,轉但浸濕,
所染帛以,鹼水稻灰,水滴上數,十點其紅,
一毫收轉,仍還原質.所收水藏,綠豆粉內,
放出染紅,半滴不耗.染家秘訣,不以告人.蓮紅桃紅,銀紅水紅.以上質紅,花餅一味,
淺深分兩,加減而成.是四色皆,非黃繭絲,
所為必用,白絲方現.木紅色用,蘇木煎水,
入明礬以,及五倍子.紫色也者,蘇木為地,
青礬尚之.赭黃色者,其制未詳.鵝黃色黃,
檗煎水染,靛水蓋上.金黃色者,蘆木煎水,
復用,麻稿灰淋,鹼水漂洗.茶褐色者,
蓮子殼煎,水染復用,青礬水蓋.大紅官綠,
槐花,煎水染藍,淀蓋淺深,皆用明礬.
豆綠色者,黃檗水染,靛水蓋今,用小葉莧,
藍煎水蓋,名草豆綠,色甚鮮也.油綠色者,
槐花薄染,青礬蓋之.天青色入,靛缸淺染,
蘇木水蓋.葡萄青色,靛缸深染,蘇木水深,
蓋蛋青色,黃檗水染,後入靛缸.翠藍天藍,
二色俱靛,水分深淺.玄色靛水,深青,
蘆木楊梅,皮等分煎,水蓋又一,法將藍芽,
葉水浸然,後下青礬,棓子同浸,布帛易朽.
月白草白,二色,靛水微染,今法用莧,
藍煎水半,生半熟染.象牙色者,用黃蘆木,
煎水薄染,或用黃土.藕褐色以,蘇木水薄,
入蓮,子殼青礬,一起煮之,薄蓋.【原文】宋子曰:霄漢之間雲霞異色,閻浮之內①花葉殊形。天垂象而聖人則之②,以五彩彰施於五色③,有虞氏豈無所用其心哉④?飛禽眾而鳳則丹,走獸盈而麟則碧,夫林林青衣,望闕而拜黃朱⑤也,其義亦猶是矣。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世間絲、麻、裘、褐皆具素質,而使殊顏異色得以尚焉,謂造物不勞心者,吾不信也。
【注釋】
①閻浮之內:閻浮提,佛經中語,或譯南瞻部洲。本僅指印度本土,後用指整個人間世界。
②天垂象而聖人則之:【周易·繫辭上】:『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此處『天垂象』指上文所言之霞、花等自然界的圖像。
③以五彩彰施於五色:【書·益稷】:『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意即用各種顏色在衣服上染繪出各種圖案。
④有虞氏豈無所用其心哉:有虞氏即虞舜,【書·益稷】中的那段話就是虞舜對大禹所說。
⑤林林青衣,望闕而拜黃朱:林林:林林總總,眾多。青衣:指百姓。黃朱:指身着黃袍的帝王和穿紅袍的大官。此句是指用特殊的顏色規定貴人的衣服,以區別於眾庶,正如百鳥中唯鳳色丹,百獸中唯麟色碧。
【譯文】
宋先生說:天空中的雲霞有着七彩各異的顏色,大地上的花葉也是美麗多姿、異彩紛呈。大自然呈現出種種美麗景象,上古的聖人遵循的提示,按照五彩的顏色將衣服染成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難道虞舜沒有這種用心嗎?眾多飛禽之中只有鳳凰的顏色是丹紅無比的,成群走獸之中唯獨麒麟才是青碧異常的。那些身穿青衣的平民望着皇宮,向穿黃袍、紅袍的帝王將相們遙拜,這也是同樣的道理。有君子說:『甜味容易與其他各種味道相調合,白的底子上容易染成各種色彩。』世界上的絲、麻、皮和粗布都是素的底色,因而才能染上各種顏色。如果說造物不花費心思,我是不相信的。

諸色質①料【原文】大紅色。(其質紅花餅一味,用烏梅水煎出,又用鹼水澄數次。或稻稿灰代鹼,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則鮮甚。染房討便宜者,先染蘆木打腳②。凡紅花最忌沉、麝③,袍服與衣香共收,旬月之間其色即毀。凡紅花染帛之後,若欲退轉④,但浸濕所染帛,以鹼水、稻灰水滴上數十點,其紅一毫收轉,仍還原質。所收之水藏於綠豆粉內,放出染紅,半滴不耗。染家以為秘訣,不以告人。)蓮紅、桃紅色,銀紅、水紅色。(以上質亦紅花餅一味,淺深分兩⑤加減而成。是四色皆非黃繭絲所可為,必用白絲方現。)木紅色。(用蘇木煎水,入明礬、棓子⑥。)紫色。(蘇木為地,青礬尚之。)赭黃色。(制未詳。)鵝黃色。(黃檗煎水染,靛水蓋上。)金黃色。(蘆木煎水染,復用麻稿灰淋,鹼水漂。)茶褐色。(蓮子殼煎水染,復用青礬水蓋。)大紅官綠色。(槐花煎水染,藍澱蓋,淺深皆用明礬。)豆綠色。(黃檗水染,靛水蓋。今用小葉莧藍煎水蓋者,名草豆綠,色甚鮮。)油綠色。(槐花薄染,青礬蓋。)天青色。(入靛缸淺染,蘇木水蓋。)葡萄青色。(入靛缸深染,蘇木水深蓋。)蛋青色。(黃檗水染,然後入靛缸。)翠藍、天藍二色。(俱靛水分深淺。)玄色。(靛水染深青,蘆木、楊梅皮等分煎水蓋。又一法,將藍芽葉水浸,然後下青礬、棓子同浸,今布帛易朽。)月白、草白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莧藍煎水,半生半熟染。)象牙色。(蘆木煎水薄染,或用黃土。)藕褐色。(蘇木水薄染,入蓮子殼、青礬水薄蓋。)附:染包頭青色。(此黑不出藍靛,用栗殼或蓮子殼煎煮一日,漉起,然後入鐵砂、皂礬鍋內,再煮一宵即成深黑色。)附:染毛青布色法。(布青初尚蕪湖,千百年矣,以其漿碾成青光,邊方外國皆貴重之。人情久則生厭。毛青乃出近代,其法取松江美布染成深青,不復漿碾,吹乾,用膠水摻豆漿水一過。先蓄好靛,名曰標缸,入內薄染即起。紅焰之色隱然,此布一時重用。)  
【注釋】
①質:此指所用材料。
②打腳:打底色。
③沉、麝:沉香、麝香。
④退轉:還原本色。
⑤分兩:分量。
⑥棓(bèi)子:即五倍子。

【譯文】
大紅色。(用紅花餅作為原料,用烏梅水煎煮出來後,再用鹼水澄清幾次。如果用稻草灰代替鹼水,效果大致相同。多澄清幾次之後,顏色就會非常鮮艷。有的染家圖便宜,先將織物用黃櫨木水染上黃色打底子。紅花最怕沉香和麝香,如果紅色衣服與這類香料放在一起,一個月之內衣服的顏色就要退掉了。用紅花染過的紅色絲帛,如果想要回到原來的顏色,只要把所染的絲帛浸濕,滴上幾十滴鹼水或者稻灰水,紅色就可以完全退掉恢復原來的顏色了。將洗下來的紅色水倒在綠豆粉裏進行收藏,下次再用它來染紅色,效果半點也不會耗損。染坊把這種方法作為秘方而不肯向外傳播。)
蓮紅色、桃紅色、銀紅色、水紅色。(以上四種顏色所用的原料也是紅花餅,顏色的深淺根據所用的紅花餅分量的多少而定。黃色的蠶繭絲不能染成這四種顏色,只有白色的蠶繭絲才可以。)
木紅色。(用蘇木煎水,再加入明礬、五倍子染成。)
紫色。(用蘇木水染上底色,再用青礬作為配料一起渲染而成。)
赭黃色。(製法不太清楚。)
鵝黃色。(先用黃檗煮水染上底色,再用藍靛水套染。)
金黃色。(先用黃櫨木煮水染色,再用麻稈灰淋水,然後用鹼水漂洗。)
茶褐色。(用蓮子殼煎水染色,再用青礬水染成。)
大紅官綠色。(先用槐花煎水染色,再用藍靛套染,淺色和深色都要用明礬來進行調節。)
豆綠色。(用黃檗水染上底色,再用藍靛水套染。現在用小葉莧藍煎水套染的,叫做草豆綠,顏色十分鮮艷。)
油綠色。(用槐花稍微染一下,再用青礬水染成。)
天青色。(放在靛缸裏稍微染一下,再用蘇木水套染而成。)
葡萄青色。(放進靛缸裏染成深藍色,再用深蘇木水套染而成。)
蛋青色。(用黃檗水染,然後放入靛缸中染成。)
翠藍、天藍色。(這兩種顏色都是用藍靛水染成,只是深淺各有不同。)
玄色。(先用藍靛水染成深青色,再用黃櫨木和楊梅樹皮各一半煎水套染。還有一種方法是:在藍芽嫩葉水中先浸染過,然後再放進青礬、五倍子的水中一塊浸泡;但是用這種方法浸染,容易使布和絲帛腐爛。)
月白、草白色。(都是用藍靛水稍微染一下,現在的方法是用莧藍煮水,煮到半生半熟的時候染。)
象牙色。(用黃櫨木煎水稍微染一下,或者用黃土染。)
藕褐色。(用蘇木水稍微染一下後,再放進蓮子殼和青礬一起煮的水中進行渲染。)
附:
包頭青色的染法。(這種黑色不是用藍靛染出來的,而是用栗子殼或蓮子殼放在一塊兒熬煮一整天,然後撈出來將水瀝乾,再加入鐵砂、皂礬放進鍋裏面煮一整夜,就會變成深黑色。)
附:
毛青布色的染法。(布青色最初流行於安徽蕪湖地區,到現在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因為這種顏色的布經過漿碾之後帶有青光,邊遠地區和國外的人都很珍愛它,將青布視為貴重的布料;但是人們用的時間長了,也就不那麼稀罕它了。毛青色是近代才出現的,方法是用松江產的上等好布,先染成深青色,不再漿碾。吹乾後,用摻膠水和豆漿的水過一遍,再放在預先裝好的質量優良的靛藍『標缸』裏,稍微渲染一下就立即取出,於是布上就會隱隱約約帶有紅光。這種布曾經很受歡迎。)                 
趙科技法 發表於 2025-7-16 23: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工開物·彰施】染藝探賾——釋宋應星五色觀與染法之要

宋子【天工開物·彰施】開篇所言"霄漢雲霞異色,閻浮花葉殊形",實承【周易·繫辭】"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之旨。其以"天垂象而聖人則之"立論,揭示華夏染藝之根本:五色體系非人為臆造,乃法天象地之結晶。今就其中要義析之如次。

一、五色體系與天道觀
"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一語,暗合【周禮·考工記】"雜五色"之說。青赤黃白黑五正色,對應五行四方之序,此乃先秦"觀物取象"思維之延續。宋應星特舉有虞氏作服典故,正本【尚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之載,揭示先王制色必循"象天法地"原則。其謂鳳凰丹色、麒麟碧色之殊,實隱喻【春秋繁露】"物隨天變"之理——五色之擇,乃天人感應之體現。

二、染法技藝中的自然哲學
諸色質料染法之要,首在"質料"二字。明代染業所用蘇木、藍草、硃砂等物,皆取【本草綱目】所載"得天地偏氣"之物。如紅花染絳需烏梅定色,暗合【黃帝內經】"酸苦涌泄為陰"之理;藍澱發酵得靛青,則體現【齊民要術】"水火既濟"之術。宋子雖言技藝,實貫穿着【淮南子】"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器道觀。

三、技術倫理的深層意蘊
"作服有虞氏豈無所用心哉"之問,直指技術倫理核心。考【禮記·玉藻】"衣正色,裳間色"之制,可知染色非僅工藝,更是"正位凝命"的禮制載體。明代民間禁服金黃、鴉青等色,恰是【天工開物】染法詳錄絳紫、油綠而略正黃之故。此等技術細節,實為"器以載道"思想在物質層面的投射。

要之,宋應星【彰施】篇之價值,不僅在錄明代染技之詳,更在揭示華夏工藝"道器相融"的特質。其以雲霞花葉喻色,以聖人之則統技,正是對【考工記】"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傳統的延續。讀此篇者,當於丹碧異色間,見古人"格物致知"之深心。
劉軌助 發表於 2025-7-19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工開物·彰施】染藝探賾——兼論傳統五色觀的天人義蘊

【天工開物】卷三【彰施】開篇以"霄漢雲霞,閻浮花葉"起興,實乃宋應星對傳統染藝的哲學升華。此章非止於技,更承【周禮·考工記】"五色六章"之緒,將染色之道提升至"觀物取象"的宇宙認知層面。

一、五色體系的天人對應
"天垂象而聖人則之"一語,直承【易傳】"仰觀俯察"傳統。文中以鳳凰丹色、麒麟碧彩為喻,暗合【尚書·益稷】"十二章服"制度,揭示先民對自然色彩的符號化轉換。考【爾雅·釋器】"一染縓,再染赬,三染纁",可見自商周始,染色已形成嚴格的等級色譜:玄象天、纁法地,青赤白黑黃對應五行四方,此即【禮記】"五色成文而不亂"的禮制本源。

二、染材選擇的自然智慧
【彰施】所列諸色質料,實為古代植物化學的實踐結晶。以藍草染青、茜草染赤、紫草染紫,皆本於【詩經】"終朝采藍""茹藘在阪"的古老經驗。尤值得注意的是"紅花染真紅"之法,其通過酸鹼反應提取色素的工藝(【齊民要術】載"殺花法"),較歐洲早千餘年。這種"因物之性,順物之理"的染法,正是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在工藝中的體現。

三、染色技藝的文明維度
"有虞氏作服"之典,揭示染色術與華夏衣冠文明的共生關係。【彰施】所載"套染""媒染"諸法,如以靛青與黃櫱疊染得綠,以明礬為媒染劑固色,在技術上實現了【考工記】"青與白相次,赤與黑相次"的色彩美學。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紗,其色譜之豐、固色之堅,恰為【天工開物】所述工藝的實物佐證。

要之,宋氏此篇以"彰施"為名,實寓"觀天文以極變,察人文以成化"(【文心雕龍·原道】)之深意。五色之施,非徒飾觀,乃"通神明之德,類萬物之情"(【易·繫辭】)的文明密碼。今人研習此章,當於染缸之外,更見中華色彩體系背後"參贊天地"的生態智慧與"器以載道"的人文精神。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