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43|回復: 2

[其他] 【天工开物】卷3彰施诗解1诸色质料染法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6-19 21:1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工开物】卷3彰施诗解1诸色质料染法
题文诗:
宋子:霄汉之间,云霞异色,阎浮之内,
花叶殊形.天垂象而,圣人则之,以五彩彰,
施于五色,作服有虞,氏岂无所,用其心哉?
飞禽众而,凤则丹,走兽盈而,麟则碧夫,
林林青衣,望阙而拜,黄朱其义,亦犹是矣.
君子:受和,受采.世间丝麻,
裘褐皆具,素质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
谓造物,不劳心者,吾不信也.大红色其,
质红花饼,一味用乌,梅水煎出,用碱水澄,
数次或稻,稿灰代碱,功用亦同.澄得多次,
色则鲜甚.染房讨便,宜者先染,芦木打脚.
红花最忌,沉麝袍服,衣香共收,旬月之间,
其色即毁.红花染帛,后若欲退,转但浸湿,
所染帛以,碱水稻灰,水滴上数,十点其红,
一毫收转,仍还原质.所收水藏,绿豆粉内,
放出染红,半滴不耗.染家秘诀,不以告人.莲红桃红,银红水红.以上质红,花饼一味,
浅深分两,加减而成.是四色皆,非黄茧丝,
所为必用,白丝方现.木红色用,苏木煎水,
入明矾以,及五倍子.紫色也者,苏木为地,
青矾尚之.赭黄色者,其制未详.鹅黄色黄,
檗煎水染,靛水盖上.金黄色者,芦木煎水,
复用,麻稿灰淋,碱水漂洗.茶褐色者,
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矾水盖.大红官绿,
槐花,煎水染蓝,淀盖浅深,皆用明矾.
豆绿色者,黄檗水染,靛水盖今,用小叶苋,
蓝煎水盖,名草豆绿,色甚鲜也.油绿色者,
槐花薄染,青矾盖之.天青色入,靛缸浅染,
苏木水盖.葡萄青色,靛缸深染,苏木水深,
盖蛋青色,黄檗水染,后入靛缸.翠蓝天蓝,
二色俱靛,水分深浅.玄色靛水,深青,
芦木杨梅,皮等分煎,水盖又一,法将蓝芽,
叶水浸然,后下青矾,棓子同浸,布帛易朽.
月白草白,二色,靛水微染,今法用苋,
蓝煎水半,生半熟染.象牙色者,用黄芦木,
煎水薄染,或用黄土.藕褐色以,苏木水薄,
入莲,子壳青矾,一起煮之,薄盖.【原文】宋子曰:霄汉之间云霞异色,阎浮之内①花叶殊形。天垂象而圣人则之②,以五彩彰施于五色③,有虞氏岂无所用其心哉④?飞禽众而凤则丹,走兽盈而麟则碧,夫林林青衣,望阙而拜黄朱⑤也,其义亦犹是矣。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而使殊颜异色得以尚焉,谓造物不劳心者,吾不信也。
【注释】
①阎浮之内:阎浮提,佛经中语,或译南瞻部洲。本仅指印度本土,后用指整个人间世界。
②天垂象而圣人则之:【周易·系辞上】:『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此处『天垂象』指上文所言之霞、花等自然界的图像。
③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书·益稷】:『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意即用各种颜色在衣服上染绘出各种图案。
④有虞氏岂无所用其心哉:有虞氏即虞舜,【书·益稷】中的那段话就是虞舜对大禹所说。
⑤林林青衣,望阙而拜黄朱:林林:林林总总,众多。青衣:指百姓。黄朱:指身着黄袍的帝王和穿红袍的大官。此句是指用特殊的颜色规定贵人的衣服,以区别于众庶,正如百鸟中唯凤色丹,百兽中唯麟色碧。
【译文】
宋先生说:天空中的云霞有着七彩各异的颜色,大地上的花叶也是美丽多姿、异彩纷呈。大自然呈现出种种美丽景象,上古的圣人遵循的提示,按照五彩的颜色将衣服染成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难道虞舜没有这种用心吗?众多飞禽之中只有凤凰的颜色是丹红无比的,成群走兽之中唯独麒麟才是青碧异常的。那些身穿青衣的平民望着皇宫,向穿黄袍、红袍的帝王将相们遥拜,这也是同样的道理。有君子说:『甜味容易与其他各种味道相调合,白的底子上容易染成各种色彩。』世界上的丝、麻、皮和粗布都是素的底色,因而才能染上各种颜色。如果说造物不花费心思,我是不相信的。

诸色质①料【原文】大红色。(其质红花饼一味,用乌梅水煎出,又用碱水澄数次。或稻稿灰代碱,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则鲜甚。染房讨便宜者,先染芦木打脚②。凡红花最忌沉、麝③,袍服与衣香共收,旬月之间其色即毁。凡红花染帛之后,若欲退转④,但浸湿所染帛,以碱水、稻灰水滴上数十点,其红一毫收转,仍还原质。所收之水藏于绿豆粉内,放出染红,半滴不耗。染家以为秘诀,不以告人。)莲红、桃红色,银红、水红色。(以上质亦红花饼一味,浅深分两⑤加减而成。是四色皆非黄茧丝所可为,必用白丝方现。)木红色。(用苏木煎水,入明矾、棓子⑥。)紫色。(苏木为地,青矾尚之。)赭黄色。(制未详。)鹅黄色。(黄檗煎水染,靛水盖上。)金黄色。(芦木煎水染,复用麻稿灰淋,碱水漂。)茶褐色。(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矾水盖。)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浅深皆用明矾。)豆绿色。(黄檗水染,靛水盖。今用小叶苋蓝煎水盖者,名草豆绿,色甚鲜。)油绿色。(槐花薄染,青矾盖。)天青色。(入靛缸浅染,苏木水盖。)葡萄青色。(入靛缸深染,苏木水深盖。)蛋青色。(黄檗水染,然后入靛缸。)翠蓝、天蓝二色。(俱靛水分深浅。)玄色。(靛水染深青,芦木、杨梅皮等分煎水盖。又一法,将蓝芽叶水浸,然后下青矾、棓子同浸,今布帛易朽。)月白、草白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苋蓝煎水,半生半熟染。)象牙色。(芦木煎水薄染,或用黄土。)藕褐色。(苏木水薄染,入莲子壳、青矾水薄盖。)附:染包头青色。(此黑不出蓝靛,用栗壳或莲子壳煎煮一日,漉起,然后入铁砂、皂矾锅内,再煮一宵即成深黑色。)附:染毛青布色法。(布青初尚芜湖,千百年矣,以其浆碾成青光,边方外国皆贵重之。人情久则生厌。毛青乃出近代,其法取松江美布染成深青,不复浆碾,吹干,用胶水掺豆浆水一过。先蓄好靛,名曰标缸,入内薄染即起。红焰之色隐然,此布一时重用。)  
【注释】
①质:此指所用材料。
②打脚:打底色。
③沉、麝:沉香、麝香。
④退转:还原本色。
⑤分两:分量。
⑥棓(bèi)子:即五倍子。

【译文】
大红色。(用红花饼作为原料,用乌梅水煎煮出来后,再用碱水澄清几次。如果用稻草灰代替碱水,效果大致相同。多澄清几次之后,颜色就会非常鲜艳。有的染家图便宜,先将织物用黄栌木水染上黄色打底子。红花最怕沉香和麝香,如果红色衣服与这类香料放在一起,一个月之内衣服的颜色就要退掉了。用红花染过的红色丝帛,如果想要回到原来的颜色,只要把所染的丝帛浸湿,滴上几十滴碱水或者稻灰水,红色就可以完全退掉恢复原来的颜色了。将洗下来的红色水倒在绿豆粉里进行收藏,下次再用它来染红色,效果半点也不会耗损。染坊把这种方法作为秘方而不肯向外传播。)
莲红色、桃红色、银红色、水红色。(以上四种颜色所用的原料也是红花饼,颜色的深浅根据所用的红花饼分量的多少而定。黄色的蚕茧丝不能染成这四种颜色,只有白色的蚕茧丝才可以。)
木红色。(用苏木煎水,再加入明矾、五倍子染成。)
紫色。(用苏木水染上底色,再用青矾作为配料一起渲染而成。)
赭黄色。(制法不太清楚。)
鹅黄色。(先用黄檗煮水染上底色,再用蓝靛水套染。)
金黄色。(先用黄栌木煮水染色,再用麻秆灰淋水,然后用碱水漂洗。)
茶褐色。(用莲子壳煎水染色,再用青矾水染成。)
大红官绿色。(先用槐花煎水染色,再用蓝靛套染,浅色和深色都要用明矾来进行调节。)
豆绿色。(用黄檗水染上底色,再用蓝靛水套染。现在用小叶苋蓝煎水套染的,叫做草豆绿,颜色十分鲜艳。)
油绿色。(用槐花稍微染一下,再用青矾水染成。)
天青色。(放在靛缸里稍微染一下,再用苏木水套染而成。)
葡萄青色。(放进靛缸里染成深蓝色,再用深苏木水套染而成。)
蛋青色。(用黄檗水染,然后放入靛缸中染成。)
翠蓝、天蓝色。(这两种颜色都是用蓝靛水染成,只是深浅各有不同。)
玄色。(先用蓝靛水染成深青色,再用黄栌木和杨梅树皮各一半煎水套染。还有一种方法是:在蓝芽嫩叶水中先浸染过,然后再放进青矾、五倍子的水中一块浸泡;但是用这种方法浸染,容易使布和丝帛腐烂。)
月白、草白色。(都是用蓝靛水稍微染一下,现在的方法是用苋蓝煮水,煮到半生半熟的时候染。)
象牙色。(用黄栌木煎水稍微染一下,或者用黄土染。)
藕褐色。(用苏木水稍微染一下后,再放进莲子壳和青矾一起煮的水中进行渲染。)
附:
包头青色的染法。(这种黑色不是用蓝靛染出来的,而是用栗子壳或莲子壳放在一块儿熬煮一整天,然后捞出来将水沥干,再加入铁砂、皂矾放进锅里面煮一整夜,就会变成深黑色。)
附:
毛青布色的染法。(布青色最初流行于安徽芜湖地区,到现在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因为这种颜色的布经过浆碾之后带有青光,边远地区和国外的人都很珍爱它,将青布视为贵重的布料;但是人们用的时间长了,也就不那么稀罕它了。毛青色是近代才出现的,方法是用松江产的上等好布,先染成深青色,不再浆碾。吹干后,用掺胶水和豆浆的水过一遍,再放在预先装好的质量优良的靛蓝『标缸』里,稍微渲染一下就立即取出,于是布上就会隐隐约约带有红光。这种布曾经很受欢迎。)                 
赵科技法 發表於 2025-7-16 23:48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工开物·彰施》染艺探赜——释宋应星五色观与染法之要

宋子《天工开物·彰施》开篇所言"霄汉云霞异色,阎浮花叶殊形",实承《周易·系辞》"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之旨。其以"天垂象而圣人则之"立论,揭示华夏染艺之根本:五色体系非人为臆造,乃法天象地之结晶。今就其中要义析之如次。

一、五色体系与天道观
"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一语,暗合《周礼·考工记》"杂五色"之说。青赤黄白黑五正色,对应五行四方之序,此乃先秦"观物取象"思维之延续。宋应星特举有虞氏作服典故,正本《尚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之载,揭示先王制色必循"象天法地"原则。其谓凤凰丹色、麒麟碧色之殊,实隐喻《春秋繁露》"物随天变"之理——五色之择,乃天人感应之体现。

二、染法技艺中的自然哲学
诸色质料染法之要,首在"质料"二字。明代染业所用苏木、蓝草、朱砂等物,皆取《本草纲目》所载"得天地偏气"之物。如红花染绛需乌梅定色,暗合《黄帝内经》"酸苦涌泄为阴"之理;蓝淀发酵得靛青,则体现《齐民要术》"水火既济"之术。宋子虽言技艺,实贯穿着《淮南子》"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道观。

三、技术伦理的深层意蕴
"作服有虞氏岂无所用心哉"之问,直指技术伦理核心。考《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之制,可知染色非仅工艺,更是"正位凝命"的礼制载体。明代民间禁服金黄、鸦青等色,恰是《天工开物》染法详录绛紫、油绿而略正黄之故。此等技术细节,实为"器以载道"思想在物质层面的投射。

要之,宋应星《彰施》篇之价值,不仅在录明代染技之详,更在揭示华夏工艺"道器相融"的特质。其以云霞花叶喻色,以圣人之则统技,正是对《考工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传统的延续。读此篇者,当于丹碧异色间,见古人"格物致知"之深心。
刘轨助 發表於 2025-7-19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工开物·彰施》染艺探赜——兼论传统五色观的天人义蕴

《天工开物》卷三《彰施》开篇以"霄汉云霞,阎浮花叶"起兴,实乃宋应星对传统染艺的哲学升华。此章非止于技,更承《周礼·考工记》"五色六章"之绪,将染色之道提升至"观物取象"的宇宙认知层面。

一、五色体系的天人对应
"天垂象而圣人则之"一语,直承《易传》"仰观俯察"传统。文中以凤凰丹色、麒麟碧彩为喻,暗合《尚书·益稷》"十二章服"制度,揭示先民对自然色彩的符号化转换。考《尔雅·释器》"一染縓,再染赪,三染纁",可见自商周始,染色已形成严格的等级色谱:玄象天、纁法地,青赤白黑黄对应五行四方,此即《礼记》"五色成文而不乱"的礼制本源。

二、染材选择的自然智慧
《彰施》所列诸色质料,实为古代植物化学的实践结晶。以蓝草染青、茜草染赤、紫草染紫,皆本于《诗经》"终朝采蓝""茹藘在阪"的古老经验。尤值得注意的是"红花染真红"之法,其通过酸碱反应提取色素的工艺(《齐民要术》载"杀花法"),较欧洲早千余年。这种"因物之性,顺物之理"的染法,正是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在工艺中的体现。

三、染色技艺的文明维度
"有虞氏作服"之典,揭示染色术与华夏衣冠文明的共生关系。《彰施》所载"套染""媒染"诸法,如以靛青与黄蘖叠染得绿,以明矾为媒染剂固色,在技术上实现了《考工记》"青与白相次,赤与黑相次"的色彩美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印花敷彩纱,其色谱之丰、固色之坚,恰为《天工开物》所述工艺的实物佐证。

要之,宋氏此篇以"彰施"为名,实寓"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文心雕龙·原道》)之深意。五色之施,非徒饰观,乃"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易·系辞》)的文明密码。今人研习此章,当于染缸之外,更见中华色彩体系背后"参赞天地"的生态智慧与"器以载道"的人文精神。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