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22|回復: 0

[農家] 【天工开物】卷4粹精诗解3攻黍稷粟粱麻菽舂磨不及麻硙碾不及菽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6-9 12:5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工开物】卷4粹精诗解3攻黍稷粟粱麻菽舂磨不及麻硙碾不及菽
题文诗:
攻治小米,扬得其实,舂得其精,磨得其粹.
风扬车扇,而外簸法,生焉其法,篾织为盘,
铺米其中,挤匀扬播.轻者居前,簸弃地下;
重者在后,嘉实存焉.凡小米之,舂磨扬播,
制器已详,稻麦之中.惟小碾一,制在稻麦,
之外北方,攻小米者,家置石墩,中高边下,
边不开槽.铺米墩上,妇子两人,相向接手,
碾之碾石,圆长如牛,赶石而两,头插木柄.
米堕边时,随手以,小彗,家有此具,
杵臼竟悬.胡麻刈获,于烈日中,晒干束为,
小把两手,执把相击.麻粒绽落,承藉以簟,
席也麻筛,与米筛小,者同形而,目密五倍.
麻从目落,叶残角屑,皆浮筛上,而弃之也.
豆菽刈获,少者用枷,多而省力,者仍铺场,
烈日晒干,牛曳石赶,而压落之.打豆枷竹,
木竿为柄,端锥圆眼,拴木一条,长三尺许,
铺豆于场,执柄击之.凡豆击后,用风扇,
扬去荚叶,筛以继之,嘉实洒然,入廪矣是,
故舂磨不,及麻硙碾,不及菽也.各有其宜.
攻黍、稷、粟、粱、麻、菽
【原文】
凡攻治小米,扬得其实,舂得其精,磨得其粹。风扬、车扇而外,簸法生焉。其法篾织为圆盘,铺米其中,挤匀扬播①。轻者居前,簸弃地下;重者在后,嘉实存焉。凡小米舂、磨、扬、播制器,已详【稻】【麦】之中。惟小碾一制在【稻】【麦】之外。北方攻小米者,家置石墩,中高边下,边沿不开槽。铺米墩上,妇子两人相向,接手而碾之。其碾石圆长如牛赶石,而两头插木柄。米堕边时,随手以小彗②上。家有此具,杵臼竟悬③凡胡麻刈获,于烈日中晒干,束为小把,两手执把相击。麻粒绽落,承藉以簟席也。凡麻筛与米筛小者同形,而目密五倍。麻从目中落,叶残角屑皆浮筛上而弃之。凡豆菽刈获,少者用枷,多而省力者仍铺场,烈日晒干,牛曳石赶而压落之。凡打豆枷,竹木竿为柄,其端锥圆眼,拴木一条,长三尺许,铺豆于场,执柄而击之。凡豆击之后,用风扇扬去荚叶,筛以继之,嘉实洒然入廪④矣。是故舂、磨不及麻,硙碾不及菽⑤也。

【注释】
①播:即簸字。
②小彗:小扫帚。
③悬:悬置而不用也。
④廪:仓廪,粮库。
⑤舂、磨不及麻,硙碾不及菽:芝麻不用舂、磨,豆子不用硙碾。

【译文】
小米是这样加工的:扬净后得到实粒,舂后得到小米,磨后得到小米粉。除去风扬、车扇两法外,还有一种簸法。簸法是用蔑条编成圆盘,把谷子铺在上面,均匀地扬簸。轻的扬到前面,就从箕口丢弃地下。重的留在后面,那就是饱满的实粒了。小米加工用的舂、磨、扬、播等工具,已经详述于【攻稻】【攻麦】两节中。只是小碾这个工具,在【攻稻】【攻麦】两章节没有谈到。北方加工小米,在家里安置一个石墩,中间高,四边低,边沿不开槽。碾石是长圆形的,好像牛拉的石磙子,两头插上木柄。碾时,把谷子铺在墩上,妇女两人面对面,相互用手交接碾柄来碾压。米落到碾的边沿时,就随手用小扫帚扫进去。家里有了这种工具,就用不着杵臼了。
芝麻收割后,在烈日下晒干,扎成小把,然后两手各拿一把相互拍打,芝麻壳就会裂开,芝麻粒也就脱落了,下面用席子承接。芝麻筛和小的米筛形状相同,但筛眼比米筛密五倍。芝麻粒从筛眼中落下,叶屑和碎片等杂物浮在筛上抛掉。
豆类收获后,量少的用连枷脱粒,如果量多,省力的办法仍然是铺在晒场上,在烈日下晒干,用牛拉石磙来脱粒。打豆的连枷,是用竹竿或木杆作柄,柄的前端钻个圆孔,拴上一条长约三尺左右的木棒。把豆铺在场上,手执枷柄甩打。豆打落后,用风车扇去荚叶,再筛过,就可得到饱满的豆粒入仓了。所以说,芝麻用不着舂和磨,豆类用不着碨和碾。
奚美 發表於 2025-5-23 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工开物·粹精》农事工艺考释

《天工开物》卷四"粹精"篇所述五谷加工之法,实为明代农事工艺之精要。今就"攻黍稷粟粱麻菽"一节,试作考释:

一、谷物加工技术体系
宋应星所述"扬实、舂精、磨粹"三阶,实承《周礼·地官》"舂人"职守之绪,而技术更趋精密。其"风扬车扇"之法,与北魏《齐民要术》"簸扬法"一脉相承,然明代篾盘簸具之制,已较古法更为系统化。考《王祯农书》所载"扬扇",与此可互为参证。

二、工艺细节考辨
文中"篾织为盘"之制,当为江南竹编工艺与农具结合之典型。其"挤匀扬播"之法,暗合物理学比重原理:黍稷颗粒比重约1.2-1.3g/cm³,糠秕约0.5g/cm³,借风力分选,实为朴素流体力学之应用。所谓"轻者居前,重者在后",正与《考工记》"审曲面势"之理相通。

三、技术局限性析论
"舂磨不及麻,硙碾不及菽"之论,揭示明代加工技术之限度。麻籽含油率高(约35%),传统舂磨易致油脂渗出;而菽(大豆)颗粒坚硬(莫氏硬度约3.5),石碾效率低下。此与《天工开物》后文油料加工篇可相印证,反映古人已掌握不同谷物的物性差异。

四、农学思想发微
"嘉实存焉"之语,体现传统"取精用宏"的农学思想。与《尚书·洪范》"稼穑作甘"说、《陈旉农书》"顺天之时"论共同构成古代农学理论体系。其强调的"粹精"过程,实为从"百谷"到"五谷"的提纯升华。

此段文字虽简,然包含传统农事三大要义:其一,工具改良与自然力运用;其二,物料特性与工艺适配;其三,实用理性与美学追求的统一。研究明代农艺者,当于此细微处见其精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