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02|回覆: 1

[其他] 賈誼【新書】卷49道德詩解3道始德生仁義忠信書者著事詩以言志易者占也春秋記理禮體德理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6-3 17:5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賈誼【新書】卷49道德詩解3道始德生仁義忠信書者著事詩以言志易者占也春秋記理禮體德理
題文詩:
物所道始,謂之道也,所得以生,謂之德也.

德之有也,以道爲本,故曰道者,德之本也.

德生物又,養物則其,物安利矣.安利物者,

仁行也仁,行出於德,故曰仁者,德之出也.

德生理而,理立則有,宜適謂義.義者理也,

故曰義者,德之理也.德生物又,養長之而,

弗之離也,得以安利.德之遇物,也忠厚故,

曰忠也者,德之厚也.德之忠厚,信固不易,

此德之常,故曰信者,德之固也.德生於道,

而有理矣,守理則合,於道而與,道理密而,

弗離故能,畜物養物,物莫不仰,恃德此德,

高故曰密,者德之高.道而勿失,則有道矣;

得而守之,則有德矣;行有無休,則行成矣.

故曰道此,之謂道也,德此謂德,行此謂行.

諸此言者,盡德變也,變者理也.書者著德,

之理於竹,帛而陳之,令人觀以,著所從事,

故曰書者,此之著也.詩者志德,之理而明,

其指令人,緣以自成,故曰詩者,此之志也.

易者察人,之精德之,理與弗循,占其吉凶,

故曰易者,此之占也.春秋也者,守往事之,

合德之理,與不合而,紀其成敗,以爲來事,

師法故曰:春秋也者,此之紀也.禮者體德,

理而爲之,節文成人,事故曰禮,此之體也.

樂者書詩,易春秋禮,五者道備,則合於德,

合則驩然,大樂焉矣,故曰樂者,此之樂也.

人能修德,之理則安,利之謂福.莫不慕福,

弗能必得,而人心以,爲鬼神能,與於利害,

故具犧牲,俎豆粢盛,齋戒祭鬼,神欲以佐,

成福故曰:祭祀鬼神,爲此福也.德之理盡,

施之於人,其在人也,內而難見,是以先王,

舉德之頌,而爲辭語,以明其理,陳之天下,

令人觀焉.垂之後世,辯議審察,以轉相告.

是故弟子,隨師而問,博學以達,其智而明,

其辭以立,其誠故曰:博學辯議,爲此辭也.

德畢施物,物雖有之,微細難識.夫玉也者,

真德象也.六理在玉,明而易見.是以舉玉,

以諭物之,所受於德,與玉一體.君子貴玉,

比德於玉,至德真情,通情達理,合於情理.

【原文】
物所道始謂之道,所得以生謂之德。德之有也,以道爲本,故曰道者德之本也。德生物,又養物,則物安利矣。安利物者,仁行也。仁行出於德,故曰仁者德之出也。德生理,理立則有宜適之謂義。義者,理也,故曰義者德之理也。德生物,又養長之而弗離也,得以安利。德之遇物也忠厚,故曰忠者德之厚也。德之忠厚也,信固而不易,此德之常也,故曰信者德之固也。德生於道而有理,守理則合於道,與道理密而弗離也,故能畜物養物,物莫不仰恃德,此德之高,故曰密者德之高也。道而勿失,則有道矣;得而守之,則有德矣;行有無休,則行成矣。故曰道此之謂道,德此之謂德,行此之謂行。諸此言者,盡德變;變也者,理也。

書者,著德之理於竹帛而陳之,令人觀焉,以著所從事,故曰:『書者,此之著者也。』詩者,志德之理,而明其指,令人緣之以自成也,故曰『詩者,此之志者也。』易者,察人之精德之理與弗循,而占其吉凶,故曰『易者,此之占者也。』春秋者,守往事之合德之理與不合,而紀其成敗,以爲來事師法,故曰『春秋者,此之紀者也。』禮者,體德理而爲之節文,成人 事,故曰『禮者,此之體者也。』樂者,書、詩、易、春秋、禮五者之道備,則合於德矣,合則驩然大樂矣,故曰『樂者,此之樂者也。』人能修德之理,則安利之,謂福。莫不慕福,弗能必得,而人心以爲鬼神能與於利害,是故具犧牲俎豆粢盛,齋戒而祭鬼神,欲以佐成福,故曰祭祀鬼神,爲此福者也。德之理盡施於人,其在人也,內而難見,是以先王舉德之頌而爲辭語,以明其理,陳之天下,令人觀焉。垂之後世,辯議以審察之,以轉相告。是故弟子隨師而問,博學以達其知,而明其辭以立其誠,故曰博學辯議,爲此辭者也。

德畢施物,物雖有之,微細難識。夫玉者,真德象也。六理在玉,明而易見也。是以舉玉以諭物之所受於德者,與玉一體也。
蘇勻帖 發表於 2025-7-31 19:48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卷四十九【道德說】闡微:論道、德與六藝之體用關係

賈誼【新書·道德說】以精微之思辨,揭示了道、德與諸經之體用關聯。其文曰:"物所道始謂之道,所得以生謂之德",此二句實爲全篇綱領。道者,萬物之本原;德者,道之具體顯現。二者猶【老子】"道生之,德畜之"之謂,然賈生更以儒家義理貫之,構建起一套融貫形上與形下的道德哲學體系。

一、道爲德本,德具五性
"德之有也,以道爲本"明示道德體用關係。德之五性——仁、義、忠、信、密,皆由道所派生:
1. 仁爲德之出:德生物養物,"安利物者,仁行也",此合【周易】"生生之謂仁";
2. 義爲德之理:德生物而理立,"宜適謂義",近於【中庸】"義者宜也";
3. 忠爲德之厚:德遇物而忠厚,體現儒家"盡己之謂忠";
4. 信爲德之固:德之信固不易,暗合【論語】"民無信不立";
5. 密爲德之高:德守理合道,"畜物養物"而物仰恃,故稱其高。

此五性實爲德之五種面向,構成賈誼道德哲學的核心範疇。

二、六藝皆德理之顯現
賈誼創造性提出六經皆爲德理之載體:
1. 【書】以著德:"著德之理於竹帛",如【堯典】彰"克明俊德";
2. 【詩】以明志:"志德之理而明其指",如【關雎】顯"樂而不淫"之德;
3. 【易】以占德:"察人之精德之理",如【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
4. 【春秋】紀成敗:"守往事之合德",如褒貶筆法顯王道得失;
5. 【禮】體德理:"體德理而爲之節文",如【曲禮】"毋不敬"之訓;
6. 【樂】合德成歡:五經備則"合於德而驩然",如【樂記】"樂者德之華"。

此說遠承【莊子·天下篇】"【詩】以道志,【書】以道事"之論,近啟【漢書·藝文志】"六藝之文"說,體現漢初學術綜羅百代的特徵。

三、玉德象徵與教化實踐
篇末"玉者真德象"之喻尤具深意。以玉比德非賈誼獨創(【禮記·玉藻】已有"君子比德於玉"),然其特別強調"六理在玉明而易見",實爲道德教化提供具象載體。君子觀玉而思德,正如讀【詩】【書】而體道,二者皆"微細難識"之德理的顯性表達。

要之,賈誼此篇以道爲體、以德爲用,以六藝爲教化之器,構建起"形上之道→具象之德→經典文本→禮樂實踐"的完整鏈條。其說既涵泳黃老思想,又歸本儒家教化,堪稱漢初思想轉型期的典範文本。學者若能循此而觀【新書】全書,則於賈生"通達國體"之譽,當有更深體認。

(全文798字)
趙耶 發表於 2025-8-2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卷四十九【道德說】第三章節闡微

賈生此篇以"道-德"爲體用樞紐,構建了完整的道德生成體系。其言"物所道始謂之道,所得以生謂之德",實本【老子】"道生之,德畜之"而又有所衍伸。道爲創生之本源,德乃萬物得道以生之具體呈現,二者猶【周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體用關係。

德之五用尤爲精微:
一曰"仁爲德之出"。【禮記·樂記】云"德者,性之端也",賈生謂仁德生物養物使各安其利,正合【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之旨。此仁非僅人倫之愛,實爲德性發用於萬物的生生之仁。

二曰"義爲德之理"。德之生物必循其理,理立則宜適見焉。【孟子·告子】言"羞惡之心,義也",賈生更將義提升爲宇宙秩序之顯現,與【易傳】"理財正辭"相通。

三曰"忠爲德之厚"。鄭玄注【周禮】"中心曰忠",賈生深化爲德性對萬物的忠厚存養,猶【詩經】"愷悌君子,民之父母"的化育精神。

四曰"信爲德之固"。【周易·乾卦】"修辭立其誠",賈生強調德之信固使萬物得以恆常發展,此即【中庸】"至誠無息"的宇宙論依據。

五曰"密爲德之高"。德畜養萬物而不離,如【詩經】"昊天曰明,及爾出王"的遍在性。此"密"字尤妙,既言德性涵攝之廣,又暗合【繫辭傳】"退藏於密"的幽微特質。

賈生更以六經配德理:【書】著德之理使人有所循,【詩】明德之志令人自成,【易】占德之精微,【春秋】紀德之成敗,【禮】體德之節文,【樂】合德之和悅。此說遠承【莊子·天下篇】"【詩】以道志,【書】以道事"而更具系統性,將經典提升爲德性顯現的不同維度。

末段"君子比德於玉"之論,直承【禮記·聘義】"溫潤而澤,仁也"的玉德傳統。賈生獨見在於指出玉乃"六理明而易見"的德性具象,使抽象道德獲得物質載體,此即【荀子·法行】"夫玉者,君子比德焉"的深層意蘊。

要之,賈誼此篇實爲漢初黃老思想與儒家倫理融合之典範。其以道爲體、以德爲用,下啟董仲舒"仁義制度之數,盡取之天"的天人學說,在漢代經學體系中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地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