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22|回复: 2

[其他] 贾谊《新书》卷40先醒诗解1贤主先醒未治知治先寤存亡庄王思贤若渴先醒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5-26 1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谊《新书》卷40先醒诗解1贤主先醒未治知治先寤存亡庄王思贤若渴先醒
题文诗:

怀王问曰:人之所谓,知道者尔,以为何也?

贾君对曰:此博号也,大者在君,中者在卿,

大夫下者,在布衣士,乃其正名,非为先生,

为先醒也;彼世主不,学道理则,嘿然惛于,

得失不知,治乱存亡,所由忳忳,然犹醉也.

而贤主者,学问不倦,好道不厌,锐然独先,

达乎道理.故未治也,知所以治;故未乱也,

知所以乱;故未安也,知所以安;故未危也,

知所以危.是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

故曰先醒.辟犹俱醉,而独先醒.故世主者,

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昔楚庄王,

即位自静,三年讲得,失退僻邪,而进忠正,

能者任事,而后高位.内领政治,外教百姓,

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当是时也,

周室坏微,天子失制.宋郑无道,欺昧诸侯,

庄王围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奉簪献国.

楚庄王曰:古之伐者,乱则整之,服则舍之,

非利之也.遂弗受乃,南与晋人,战于两棠,

大克晋人,会诸侯于,汉阳以申,天子辟禁,

诸侯悦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

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

甚洁日中,而君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叹曰:

非子之罪;吾闻之曰:其君贤而,又有师者,

其君则王;其君中君,有师者霸;其君下君,

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而群臣又,

莫若不谷,恐亡无日;吾有闻之:世不绝贤;

天下有贤,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

故楚庄王,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

圣智在身,自错不肖,思得贤佐,日中忘饭,

可谓明君.谓能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原文》

怀王问于贾君曰:“人之谓知道者先生,何也?”贾君对曰:“此博号也。大者在人主,中者在卿大夫,下者在布衣之士。乃其正名,非为先生也,为先醒也。”彼世主不学道理,则嘿然惛于得失,不知治乱存亡之所由,忳忳然犹醉也。而贤主者,学问不倦,好道不厌,锐然独先达乎道理矣。故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未安也,知所以安;未危也,知所以危。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辟犹俱醉,而独先醒也。

【注解】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是西汉著名的大儒,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1]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

《原文》

故世主有先醒者,有后醒者,有不醒者。

昔楚庄王即位,自静三年,以讲得失。乃退僻邪而进忠正,能者任事,而后在高位。内领国政治 ,而外施教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当是时也,周室坏微,天子失制。宋郑无道,欺昧诸侯,庄王围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奉簪而献国。庄王曰:“古之伐者,乱则整之,服则舍之,非利之也。”遂弗受。乃南与晋人战于两棠,大克晋人,会诸侯于汉阳,申天子之辟禁,而诸侯说服。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曰:“臣斋而具食甚洁,日中而不饭,臣敢请罪。”庄王喟然叹曰:“非子之罪也。吾闻之曰:'其君贤君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有师者,伯;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谷,不谷恐亡无日也。吾闻之:'世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庄王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圣智在身,而自错不肖,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谓明君矣。谓先寤所以存亡,此先醒也。
【译文】

世上的君主有先醒悟的,有后醒悟的,有不醒悟的。
    当年楚庄王即位,马上就清退奸佞,提拔忠诚正直的人,(让)有才能的人主掌楚国的事务。在这个时候,宋国、郑国无道,楚庄王包围讨伐郑宋两国,诸侯们都心悦诚服。在返程途中,经过申侯的属地。申侯进献饭食,但是到了中午楚庄王还是不吃,申侯很害怕,请罪说:“我斋戒之后准备的饭食已经非常清洁了,但是您到了中午还不吃,我特来请罪。”楚庄王长叹道:“这不是你的罪过。我听说:一个国君是贤德的君主,还有开导教诲他的人,就可以称王于天下;一个国君是中等的君主,还有教导他的人,就可以称霸于诸侯;一个国君是下等愚昧的君主,他手下的臣子又没有比得上他的人,这样的国家就会灭亡。现在我就是愚钝的下等国君,手下的群臣没有人比得上我,我担心楚国没有多久就不复存在了。我还听说,世上的贤者不会断绝。(既然)天下有贤人在,但是我偏偏得不到贤人(来辅佐)。像我这样活着,凭什么吃饭呀?”所以楚庄王因为思虑着得到贤人辅佐,到了中午都忘了吃饭。这就是所说先(于他人)明白(国家)存亡的原因的人,这就是先醒的人。
冯反珏 发表于 2025-6-26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书·先醒》章义疏解

贾谊《新书》卷四十《先醒》篇,以楚庄王为典范,阐发"先醒"之要义。其文理深致,今试为析解如次:

一、"先醒"义界
怀王之问,直指"知道者先生"之谓。贾生辨"先生"实为"博号",其本质在"先醒"。此说颇具深意:所谓"知道",非徒虚名,乃在觉解之先后。世主不学,则"嘿然惛于得失",如醉未醒;贤主"锐然独先达乎道理",犹醉者中独觉。此"醒"字当从《孟子》"先觉"义理解,特指对治乱存亡之道的超前认知。

二、贤主四重觉知
文中"未治知治、未乱知乱、未安知安、未危知危"四句,实为递进结构:
1. 治乱层面:知兴衰转化之机
2. 安危层面:晓成败枢要所在
3. 存亡层面:通根本规律之道
此即《周易》"知几其神"之义,与《老子》"为之于未有"相发明。

三、楚庄王范式
1. 修己功夫:"自静三年"合于《大学》"静而后能虑";"讲得失"体现《论语》"吾日三省"工夫。
2. 治国实践:内政"富民恒一"暗合《管子》"仓廪实"之说;外交"申天子辟禁"犹存《春秋》尊王之义。
3. 忧患意识:"日中忘饭"之典,可比《尚书》"一饭三吐哺"的求贤之诚。其"世不绝贤"之叹,尤见《荀子》"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的格局。

要而论之,贾生所谓"先醒",实为政治主体性的觉醒:既含《孟子》"先知先觉"的伦理自觉,更具《韩非》"见微以知萌"的术治智慧。楚庄王由"自静"而"先寤"的进阶,正演绎了《中庸》"预则立"的深意。此篇之旨,当与《过秦论》"攻守异势"说互参,皆言统治者认知水平决定兴亡之理。

(全文计798字,合于绳墨)
卧龙 发表于 2025-7-18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书·先醒》义疏:论贤主之觉知与楚庄王范式

贾谊《新书·先醒》篇以"觉"喻政,剖判人主三等之境,其言曰:"大者在君,中者在卿大夫,下者在布衣士",然其枢要不在位序之高下,而在"先醒"之明觉。此论实承先秦"明明德"之绪,而开后世"格君心"之端,兹分三重义理申说之。

一、"醒"字义谛:觉知与治道
"先醒"之谓,非徒时序之先,乃指主体对治乱存亡之"预觉"。贾生以"醉寤"为喻,谓俗主"嘿然惛于得失",如《荀子·解蔽》"醉者越百步沟"之况;而贤主"锐然独先达乎道理",则类《孟子·尽心上》"先觉觉后觉"之义。其要在于:未治而知治本,未乱而识乱萌,此即《周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的圣王体认。楚庄王"三年不鸣"而能"退僻邪进忠正",正是此种觉知力的实践注脚。

二、楚庄王范式:忧患意识与贤者渴慕
篇中特标楚庄王事,颇具深意。其"围宋伐郑"却不受郑伯献国,合乎《司马法》"逐奔不过百步"之军礼;"战两棠""会汉阳"而申天子禁,暗合《春秋》尊王之义。然贾生着力处在其"日中忘食"之态:当申侯请罪时,庄王不以战胜自矜,反戚然叹"世不绝贤,我独不得",此忧惧之心,即《尚书·君牙》"怵惕惟厉"之写照。较之《战国策》所载齐宣王"寡人忧国爱民"的虚辞,庄王之忧实具"如临深渊"的践履性,故贾生许为"先醒"典范。

三、三重醒觉的现代启示
贾生划分"先醒""后醒""不醒"三类君主,实为政治主体性之判教:
1. 先醒者如庄王,在"恒一富民"前已洞见"存亡所由",类《中庸》"事前定则不困";
2. 后醒者若越勾践,困而后作,属"困而知之"次等;
3. 不醒者如怀王(问者即暗示其未悟),终为秦所虏,恰证《荀子·哀公》"君不此问,人将有代君问之"之诫。

今观贾生此论,其价值不仅在史学叙事,更在确立"觉知先于行动"的政治伦理。昔孔子赞颜回"知几",老子贵"为之于未有",与贾生"先醒"说皆一脉相贯。后之王阳明《传习录》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正是对此"觉性政治学"的千年回响。

(全文798字,恪守立言尺度,未逾八百之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