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42|回复: 2

[其他] 《计然七策》诗解4仕怨适援救急而不救穷藏锋财不外露平素积藏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4-10 2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计然七策》诗解4仕怨适援救急而不救穷藏锋财不外露平素积藏
题文诗:
十四仕怨,计然曰:以心度心,者少以德,
报德者稀.劣御报德,犹如挟山,超海之难.
好意救焚,恐堕指鹿,为马之术.范蠡按语:
客之投主,宾有益其,至诚至德,无间然焉.
使主家,不能体心,侵渔客体,甚有负其,
美意云既,坏之经纪,虽怀报客,之恩然其,
行止有亏,不能服人,徒有心而,力不及耳.
客见主家,落薄债集,讼缧务垂,慈悯,
救援之但,主不体心,惟图目前,之急而返,
好诡,侮弄诓掣,所谓恩多,反成怨矣.
十五适援,计然曰:阴消之辈,不堪扶,
暴溺之流,还可援助.范蠡按语:无算计及,
无志人承,祖父基,蚕食殆尽,决不可扶.
若平昔,有能有干,偶遭横祸,丧本倾家,
者期后还,当复发.十六藏锋,计然曰:
逢人不令,露帛处自,亦宜藏钞.范蠡按语:
乘船登岸,宿店野行,所佩财帛,切宜密藏.
应用盘缠,少留在外.若不仔细,帛被人瞧,
致起歹心,丧命倾财,殆由于此.家有财本,
亲友见之,或来求借,不惟无以,推辞,
拒之必开,怨隙银钱,多在目前,遇物必买,
当俭亦丰,当省亦费.至于一旦,穷窘求友,
固难求妻,不易何莫,平素积藏,少荡已心,
少炫人目,财诚宜藏.财不外露,俭朴持家.

十四、仕怨《原文》
计然曰:“以心度心者少,以德报德者稀。劣御报德,犹如挟山超海之难。好意救焚,恐堕指鹿为马之术。”【译文】

以自己的内心来体察别人的内心的人,少之又少;用可以积下恩德的好事来报答别人恩情的人,比较少见。想以卑劣的行径来报答恩情,犹如想挟着大山跨过大海一样,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好心好意在别人危难时来帮助他,最后却恐怕落入了别人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圈套。

范蠡按语:“客之投主,宾有益尔,其至诚至德,无间然焉。但主家不能体心,侵渔客体,甚有负其美意云。既坏之经纪,虽怀报客之恩,然行止有亏,不能服人,徒有心而力不及耳。客见主家落薄,债集讼缧,务垂慈悯而救援之。但主不体心,惟图目前之急,而返恣好诡,侮弄诓掣,所谓恩多反成怨矣。”
【注释】缧:古代捆绑犯人用的黑色大绳子,引申为囚禁。

【译文】
有客商来到此处,实际上带来了很大益处,而且客商诚实守信、品德高尚,如果主人不加猜疑,就可以得到很大好处。但如果主人不能体察客商的内心,结果侵犯了客商的本意,这就极其伤害并辜负了客商的好意。名声已经毁坏的经纪人、中间人等,虽然在内心里想报答客商的恩行,但是其行为举止已经有了亏欠,无法让别人信服,有报恩之心却无行动之力。客商见到主人家没落,日益困难,债务已经积累到被上告至官府,甚至有可能下大牢的地步、本来饲怀着仁慈、怜悯的心情,想救护、援助主人家。但主人家却不能体会客商的内心,只顾眼前利益,解决燃眉之急,反而恣意妄为,玩弄诡计,欺侮、牵制、阻挠客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恩德施得太多了,反而结成了仇怨。

十五、适援《原文》
计然曰:“阴消之辈不堪扶,暴溺之流还可援。”
【译文】

阴沉、消极的人是不值得去扶住的;偶尔失足的人,如同突然落水的人,是可以援助的。

范蠡按语:“无算计无志之人,承祖父之基,蚕食殆尽者,决不可扶。若平昔有能有干,偶遭横祸,丧本倾家者,期后还当复发。”
【译文】
不懂得谋算、不作计划、没有志向的人,继承祖上留下来的遗产,一点一点地坐吃山空,这样的人是绝不值得扶助的。假如平常非常有能力,有才干,突然遭到无法预料的祸事,丧失了本钱,倾家荡产,这样的人以后还会再度发达,所以可以施之以援手。

十六、藏锋《原文》
计然曰:“逢人不令露帛,处自亦宜藏钞。”

【译文】

在外遇到别人不要露出钱财,即使独自一人时,也应该将钱财隐藏起来。

范蠡按语:“乘船登岸,宿店野行,所佩财帛,切宜谨密收藏。应用盘缠,少留在外。若不仔细,露帛被人瞧见,致起歹心,丧命倾财,殆由于此。居家有财本,积亲友见之,或来求借,不惟无以推辞,若拒之必开其怨隙也。银钱多在目前,遇物必买,当俭亦丰,当省亦费。至于一旦穷窘,求友固难,求妻不易,何莫平素积藏,少荡已心,少炫人目,诚哉财宜藏也。”
【译文】
坐船上岸、住店或者在野外旅行时,所携带的钱财,一定要谨慎地收藏起来。所需用到的盘缠、路费、花销等,可以留一少部分在外面。如果不小心,钱财露在外面被坏人看见,于是起了为非作歹之心,那么丢掉性命,失去财产,都是因此而起的了。住在家里,如果有了钱财,不隐匿好而被亲朋好友看见,很有可能便有人来借钱,请求帮忙,这样不仅无法推辞,而且假如不肯的话,必定招至他人的怨恨,滋生相互之间的矛盾。钱财若不放置起来,而置于手边眼前,遇到东西必定购买,这样本来应当节俭的也变得浪费起来。一旦变得穷困、窘迫时,请求朋友帮助本来就非常困难,请求妻子也很不容易,那么为什么平常不积攒一些呢?不要让自己的心放纵,不要爱炫耀。财产应当隐藏、储蓄起来,这是非常有道理的经验啊!
整人君子 发表于 2025-6-30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然七策》诗解第四"仕怨适援"章阐微
(按:本文依古注体例,分章句训诂与义理发挥二端,以《越绝书》《吴越春秋》为本,参以黄老之道、货殖之智,凡七百八十六言。)

一、章句训诂
"十四仕怨"章首言"以心度心者少,以德报德者稀",此承《道德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之旨。计然所谓"劣御报德,犹如挟山超海",典出《列子·汤问》愚公移山、龙伯钓鳌之喻,谓施恩易而受恩者报偿难,犹庄子言"泉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救焚恐堕指鹿为马之术"一句,暗用秦赵高典。《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指鹿为马以试群臣,此处警示施援反遭构陷之险。范蠡按语"客之投主,宾有益其"云云,实本《管子·轻重甲》"民予则喜,夺则怒"之人性观,与《鬼谷子·谋篇》"因其势以成之"相发明。

二、义理发挥
(一)"救急不救穷"之黄老智慧
计然之术以"与时逐"为纲(《史记·货殖列传》),其"救急不救穷"非吝财也,乃合于《黄帝四经·称》"时极未至,而隐于德"之教。急者如旱苗得露,穷者若涸泽求渔——前者顺势可活,后者逆道难苏。昔陶朱公三散千金,皆择"阳至而施"(《越绝书》卷四),正此理也。

(二)藏锋守拙与财不露白
"藏锋"之说,可溯至《周易·系辞》"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范蠡"自齐遗大夫种书"言"蜚鸟尽,良弓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即此章注脚。至若"财不外露",非独防盗,实合《老子》"多藏必厚亡"之诫。白圭"薄饮食,忍嗜欲"(《货殖列传》),正是平素积藏之典范。

(三)仕怨适援的辩证观
计然以"仕怨"名篇,深得《韩非子·外储说》"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之批判精神。范蠡佐越而泛舟五湖,张良助汉乃从赤松子游,皆悟"德施方怨生"(《文子·上德》)之玄机。今观"宾主相益"之说,犹《战国策·齐策》冯谖为孟尝君市义,终成"狡兔三窟"之局,可见适援之道在互利共赢。

结语
此章要义,在明"施报循环"之天道(《阴符经》"恩生于害,害生于恩"),通"蓄泄有时"之人事。昔计然教勾践"早则资舟,水则资车"(《国语·越语》),与本章"平素积藏"理出一辙。今人若解"藏锋如蚌含珠,施德若农望岁"(清人王夫之《读通鉴论》语),则近道矣。

(按:本文引证计然语出《越绝书·计倪内经》,范蠡事见《吴越春秋》《史记》,黄老典籍用马王堆帛书本。)
余出 发表于 2025-7-9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计然七策》诗解第四阐微:仕怨适援与财用韬晦之道

《计然七策》作为先秦经济韬略之圭臬,其第四章"仕怨适援"与"藏锋积藏"二策,实为处世经纶与财富管理之双重智慧。今试析其要义如次:

一、仕怨适援:德报辩证与援手之度
"以心度心者少,以德报德者稀"之论,直指人性幽微。计然以"挟山超海"喻施恩求报之难,非谓德行之无用,乃警示世人当明"德之施"与"怨之生"的辩证关系。范蠡按语"客之投主,宾有益其"揭示主客关系的本质是价值互济,非单方施舍。此与《道德经》"既以为人己愈有"形成张力——计然更强调"救急不救穷"的实用原则,盖因"急者感恩,穷者生怨",此乃洞悉人性弱点后的理性选择。

二、藏锋韬晦:财用管理三重境界
1. 显藏之辨:"财不外露"非仅防盗,实为"持盈保泰"之道。《史记·货殖列传》载范蠡"三致千金而散其财",正是以"散"为"藏"的高明实践。计然之术在此展现出与儒家"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同的治理逻辑——通过个体财富的隐性管理实现社会动态平衡。

2. 积藏之智:"平素积藏"包含时间维度与风险意识。《盐铁论》"丰年岁登,则储积以备乏绝"可为此注脚。计然将仓储理论从国家层面下沉至个体经济行为,形成"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逆向思维。

3. 锋藏之妙:藏锋不仅是收敛锋芒,更是"待时而动"的战略储备。《周易·系辞》"君子藏器于身"之说,在此转化为经济领域的动能蓄积理论。

三、当代启示
此章智慧于今尤具现实意义:
1. 人际关系当遵循"适度援助"原则,避免"升米恩斗米仇"的逆向效应
2. 财富管理需兼顾"流动"与"沉淀",符合《大学》"生财有大道"的辩证思维
3. 个人发展宜"藏器待时",暗合《文心雕龙》"养气蓄势"的成才规律

要之,计然此章以冷峻目光透视人性本质,却以"救急"显仁心;以周密算计规划财用,终以"积藏"达久远。非但商道精髓,实为性命之理,读者当于显白文字间,体味其幽微旨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