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28|回復: 2

[其他] 【计然七策】诗解1明路擅谋知人结势精算扬善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4-7 21:2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计然七策】诗解1明路擅谋知人结势精算扬善
题文诗:
明路,计然:人生於世,非财无以,
资身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范蠡按语:
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
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
资身策也.擅谋,计然曰财,溺于人之,
共爱义取,者希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貊虽婴,孩亦所知.
以,人多竞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
忘耻受辱,甘当无侮.知义安分,不事妄贪,
者世罕有.知人,计然:皆人,
贪廉无辨.心非,真伪难知.范蠡按语:
人不处财,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觌语言,
相奉不识,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
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心则详知.
结势,计然:交接非人,万金,
无足论有.范蠡按语:朋友夥计,不独通财,
身家,百尔所系,与其高者,吾亦高,
与其低者,吾亦低,如形处鉴,美恶因之,
交结苟非,良人导我,于不善虽,万金易败,
安得云有.精算,计然:不俭不怜,
徒负披星,步峻之苦.且俭且怜,风雨无虑.
范蠡按语:为客商也,不辞晓夜,登山渡水,
所需微利,皆由惊恐,辛苦而来.若不俭省,
爱恤,动渠劳碌,何益.扬善,
计然:慈能致福.范蠡按语:若谓慈善,
人希,此亦臆说.慈善,存心端正,
动履庄严,所作所为,不由岐险,多获坦福.

【计然七策】诗解
作者:青岩真人(春秋时期)
此书据传是鬼谷子的师傅——青岩真人留下的『无字天书』中的其中一部,此书首传鬼谷子,再由鬼谷子传给计然、范蠡(财神爷)及吕不韦、白圭(商圣)等人。据说,熟练运用此书者,将财满天下。

      本书由——范蠡批注。

计然(生卒年不详),辛氏,名钘[jiān],字文子 ,又称计倪、计研 ,号计然、渔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人,先秦思想家,著名谋士、经济学家。【汉书】中记载,『文子,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其弟子为陶朱公范蠡。道家祖师,被后人尊为太乙玄师。他是老子的弟子,著有【文子】(【通玄真经】)一书。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别称鸱夷子皮、陶朱公、范伯,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时期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后人尊称『商圣』。范蠡著作甚丰,著作有【计然篇】【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课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我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有专记,【史记·货殖列传】有载,【越绝书】【吴越春秋】述其详

【原文】


一、明路计然曰:『人生於世,非财无以资身。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

【译文】
人生在世,没有财产就无法得到生存和发展。财产的运作遵循固有的规律,它本身不会自动增值,不经商就不会获得利润。

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人岂可无有,而不会营运,则蚕食易尽,必须生放经商,庶可获利,为资身策也。』

【译文】
财产是滋养生命的源泉,是生存之本,人们岂能没有财产。但是如果不掌握经营之道,那么这些财产就会像蚕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地被消耗殆尽。因此,必须运用财产来从事商业活动才能获得利润,使财产像生命一样得以生长,这是每个人安身立业的策略。

二、擅谋
【原文】
计然曰:『财溺于人共爱,义取者希。利起于众所争,贪嗜者伙。』
【译文】
钱财沉浸在世人的共同喜爱之中,能在道义的立场上获取钱财的人,世上少见。利润正是在众人的你争我夺中获得,那些贪心、嗜财如命的人,比比皆是。

范蠡按语:『财者通行蠻貊,虽婴孩亦所知。爱是以人多竞求强取,致有丧身失德,忘耻受辱,甘当无侮。其知义安分,不事妄贪者,世之罕有。』
【译文】
钱财可以通行于任何地方,甚至那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偏远的南方和北方,这一点就连婴儿、小孩也明白。正是因为对钱财的狂热喜爱,所以人们纷纷竞相追逐钱财、强取豪夺,以致有的人丢弃了自身准则,道德沦丧,忘记羞耻,甚至受到别人的侮辱,还心甘情愿、无怨无悔。由此可知,能够深明道义、安分守己、满足现状,并且不作非分之想、没有贪心杂念的人,世上罕有。

三、知人
【原文】
计然曰:『人皆人,贪廉无辨。心非心,真伪难知。』
【译文】
人与人在表面上看来都一样,无法从表面去辨别一个人是贪心的还是清廉的。心与心则大不相同,但也难以判断它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范蠡按语:『人不处财,心不久交,徒以面情相觌,语言相奉,而不识其忠诚奸诈,嗜利苟且,必须试之以财帛,处之于患难,然后其人其心则详知矣。』【译文】
如果人们之间不发生财产交往和利益关系,没有长久的真心相处,而仅仅以脸上的表情相见,以浅层的语言交谈往来,那么是无法认清此人是忠厚诚实还是奸邪诡诈,无法认清他是不是贪图利益,只顾眼前,敷衍了事。必须用钱财锦帛来试探,或者在患难之时与这人相处,然后我们就可以详细地知道这人的心是什么样。

四、结势
【原文】
计然曰:『交接非人,虽万金无足论有。』
【译文】

交往、接触和托付的人,如果你选择不当,那么即使拥有万金,也不能称之为有钱。
范蠡按语:『朋友者,夥计者,不独通财,而身家百尔所系,与其高者吾亦高,与其低者吾亦低,如形处鉴,美恶因之,交结苟非良人,导我于不善,虽万金易败,安得云乎有哉。』
【译文】
交往朋友、雇佣伙计,你和他们之间,不仅是流通钱财,而且还关系到你自身的家庭、财产等各个方面。与高明优雅的人交往,那么我也高明优雅,与低微卑劣的人交往,那么我也低微卑劣,这就好像照镜子一样,美丽还是丑恶都取决于照镜子的人。交往、结识的如果不是善良、诚实的好人,那么我就会被引导到不好的状况,即使钱财再多也容易被损耗掉,怎么还能说自己拥有钱财呢?
五、精算
【原文】
计然曰:『不俭不怜,徒负披星步峻。且俭且怜,风雨无虑。』
【译文】
对钱财不节省不爱惜,就白白承受了披星戴月、拔山涉水的辛苦。能让财产增值,又能守住它的人,即使经历了顶风冒雨、在大海大洋中航行的辛苦也值得。
范蠡按语:『为客商,不辞晓夜,登山渡水,所需微利,皆由惊恐辛苦而来。若不俭省爱恤,则动渠劳碌何益哉。』【译文】
作为奔波各地的商人,早起晚归,跋山涉水,所获得的那一点微小的利润,都来自于所承受的惊恐和辛苦。如果不节省、爱惜钱财,那么一切劳作都没有任何益处了。
六、扬善
【原文】
计然曰:『慈能致福。』
【译文】
对他人慈爱、和善可令自己获得幸福。

范蠡按语:『若谓慈善之人希锡福,此亦臆说。盖慈善存心端正,动履庄严,所作所为,不由岐险,是以多获平坦福也。』
【译文】
有人说那些待人慈善的人是希望自己能得到上天赐与的幸福,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因为有慈善之行的人,他的动机是端正的,他的举止是庄严的,所作所为不会误入歧途,所以,这样的人也就大多会获得一种平坦之福了。
【注释】锡:xi,在这里作『赐与』解。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5-28 2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计然七策》诗解一阐微:明路擅谋与经世致用之道

《计然七策》作为先秦经济思想之瑰宝,首章"明路"之论直指人伦经济根本。计然子曰:"人生於世,非财无以资身产治",此语实开《大学》"生财有大道"之先声。考其要义,当从三方面解之:

一、财用观之本体论
"财为养命之源"非倡功利主义,乃《周易》"何以聚人曰财"的实践诠释。范蠡按语"蚕食易尽,必须生放"暗合《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治国逻辑。先秦思想家皆重"义利之辨",而计然独揭"财用不匮,礼义乃兴"的经济基础论,此其超迈处。

二、商道与治道之辩证
"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与"不商何以弘利"形成微妙呼应。考《周礼·考工记》"商贾阜通货贿",可知计然将商业纳入"弘利"范畴,实为对"重本抑末"传统之修正。范蠡"必须生放经商"的实践智慧,恰是《史记·货殖列传》"农末俱利"政策的思想源头。

三、明路与擅谋之方法论
"明路"非仅营商之术,实为《鬼谷子》"捭阖之道"在经济领域之投射。计然提出"资身产治"四字纲领,将个人理财(资身)与国家经济(产治)统合,此即《盐铁论》"本末并利"思想之滥觞。范蠡注语中"生放"二字尤值玩味,既含《道德经》"生而不有"之玄机,又具《孙子兵法》"因粮于敌"之妙用。

要之,此章虽仅片羽,已见计然思想之宏阔。其将《尚书·洪范》"八政"中的"食货"提升为独立价值体系,既突破管仲"四民分业"之局限,又为后世《富国策》等经济专论开先河。读者当于"商以弘利"四字中,体会先秦思想中"利者义之和也"(《周易》)的深刻辩证。
黄粮大梦 發表於 2025-6-13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计然七策》诗解一:明路擅谋知人结势精算扬善诠疏

《计然七策》传为春秋谋士计然授范蠡之经济韬略,其首章“明路”开宗明义,以“财为养命之源”立论,揭示经世致用之要旨。今就文本试作疏解,以阐其微言大义。

一、明路:经世之本在通财用
计然曰:“人生於世,非财无以资身产治,有恒不商,何以弘利?”此语直指财用乃生存之基、治国之资。先秦儒家言“义利之辨”,而计然则务实言“利”,盖因无财则民不聊生,国无恒产。其所谓“商”,非仅货殖之事,实为“通财用、均有无”之宏观经济学问。范蠡按语“财为养命之源”承其意,更强调“生放经商”之动态营运,反对“蚕食易尽”之静态消耗,与《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互为表里。

二、擅谋与知人:经济活动的双重维度
“擅谋”者,谓洞悉市场盈虚之机。计然之术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为要,此即“擅谋”之体现,其本质在逆向思维与周期预判。“知人”则关乎用人,范蠡三徙成名,皆因善用子贡、猗顿等才俊。二者合一,方成“结势”之效——即整合资源、聚拢人力,形成规模效益。此中智慧,与《史记·货殖列传》“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遥相呼应。

三、精算扬善:利与义的辩证统一
“精算”非锱铢必较,而是“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的精准调控。计然主张“务完物,无息币”,强调商品质量与资金流动,此即精算之实操。而“扬善”则赋予商业以伦理向度,范蠡“十九年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是以利成义之典范。此二者看似矛盾,实为“以商行道”的更高境界,暗合《大学》“生财有大道”之训。

结语:计然之术的现代启示
《计然七策》首章以“明路”统摄全局,将财用、谋略、人道熔于一炉,其思想远超单纯经商之术,实为古代中国之“政治经济学”。今人读之,可悟资源运营之智,更当思“利以养民,商以载道”的深层哲思。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依国学注疏传统,以义理阐释为主,兼顾文本考据,力求贯通古今。学者若欲深究,可参《越绝书》《史记·货殖列传》等相关文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