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00|回覆: 2

[其他] 賈誼【新書】卷33傅職詩解1春秋詩書故志任術訓典忠信禮義孝仁文武賞罰正道導之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4-7 21:0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賈誼【新書】卷33傅職詩解1春秋詩書故志任術訓典忠信禮義孝仁文武賞罰正道導之
題文詩:
或稱春秋,而為聳善,而抑惡以,革勸其心.
教之禮使,知上下則;或為稱詩,廣道顯德,
馴明其志;教之樂以,疏其穢而,填其浮氣;
教之語使,明於上世,知先王務,明德於民;
教之故志,使知廢興,而戒懼焉;教之任術,
使能紀萬,官之職任,知治化儀;教之訓典,
使知族類,疏戚而,隱比馴焉.此所謂學,
太子以聖,人之德也.或明惠施,以道之忠,
明長復以,道之信焉,明度量以,道之義焉,
明等級以,道之禮焉,明恭儉以,道之孝焉,
明敬戒以,道之事焉;明慈愛以,道之仁;
明僩雅以,道之文焉;明除害以,道之武焉;
明精直以,道之罰焉,明正德以,道之賞焉;
明齋肅以,道之教焉,此所謂教,正道.
正己正人.左右前後,莫非賢人,以輔相之,
摠威儀也,以先後之,攝體貌也,以左右之,
制義行也,以宣翼之,章恭敬也,以監行之,
勤勞勸之,孝順內之,敦篤固之,忠信發之,
德言揚之,此謂順者,傅人之道,非賢.
於是皆選,天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
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生,
而見正事,聞正言也,正道,左右前後.
皆正人也.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
長於齊不,能不齊言;習與不正,人居之不,
能毋不正,猶生長於,楚之地不,能不楚言.
故擇所嗜,必先受業,乃得嘗之;擇其所樂,
必先有習,乃得為之.耳濡目染,不可不慎.
【原文】
或稱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以革勸其心。教之禮,使知上下之則;或為之稱詩而廣道顯德,以馴明其志;教之樂,以疏其穢而填其浮氣;教之語,使明於上世,而知先王之務明德於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廢興者而戒懼焉;教之任術,使能紀萬官之職任,而知治化之儀;教之訓典,使知族類疏戚,而隱比馴焉。此所謂學太子以聖人之德者也。或明惠施以道之忠,明長復以道之信,明度量以道之義,明等級以道之禮,明恭儉以道之孝,明敬戒以道之事,明慈愛以道之仁,明僩雅以道之文,明除害以道之武,明精直以道之罰,明正德以道之賞,明齋肅以道之教,此所謂教太子也。左右前後,莫非賢人以輔相之,摠威儀以先後之,攝體貌以左右之,制義行以宣翼之,章恭敬以監行之,勤勞以勸之,孝順以內之,敦篤以固之,忠信以發之,德言以揚之,此所謂順者也,此傅人之道也,非賢者不能行。
1;釋義:胸襟寬大貌。
賈誼【治安策】詩解7禮義廉恥四維經制正人正言教導太子敬孝度仁
題文詩:於是皆選,天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生,
而見正事,聞正言也;正道,左右前後,皆正人也.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
長於齊不,能不齊言;習與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猶生長於,楚之地不,能不楚言.
故擇所嗜,必先受業,乃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得為之.
【原文】
於是皆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衛翼之,使與太子居處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後皆正人也。夫習與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猶生長於齊不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猶生長於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擇其所耆175,必先受業,乃得嘗之;擇其所樂,必先有習,乃得為之。
【譯文】
天子審慎地選取天下為人正直、孝順父母、愛護弟弟、博學多識而又通曉治國之術的人拱衛、輔佐太子,使他們與太子朝夕相處。所以,太子從誕生之時開始,所見到的都是正經的事,所聽到的都是正派的語言,所實行的都是正確的原則,左右前後都是正直的人。一直與正直的人相處,他的思想和行為不可能不正直,就好像生長在齊國的人不能不說齊國話一樣;經常與不正直的人相處,就會變成為不正直的人,就像生長在楚國的人不能不說楚國話一樣。所以選擇太子喜歡吃的東西,一定先為他傳授學業,然後才給他吃;選擇太子高興玩的東西,一定先要他完成練習任務,然後才讓他玩。
chocoba 發表於 2025-5-22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傅職】教化之道與賈誼的經世思想探賾

賈誼【新書·傅職】篇,乃漢初政教思想之精要,其以【春秋】【詩】【書】為綱,融禮樂教化於一體,實為太傅輔弼儲君之圭臬。今觀此章,尤可見賈生以經典為術、以德義為體的教育理念,茲分三端論之:

一、經典為術:歷史與道德的教化雙軌
文中強調『或稱【春秋】,而聳善抑惡』,此承孔子筆削之義,以史為鑑,明善惡之辨。賈誼將【春秋】微言大義轉化為儲君德育教材,使『革勸其心』,正是漢代公羊學『經世致用』思想之先聲。而『稱【詩】以廣道顯德』,則取【詩】之『溫柔敦厚』,通過比興涵養心志,與【春秋】之史鑑形成剛柔互補。此種以【六藝】為術的教化設計,既重外在行為規範(禮),亦重內在性情陶冶(樂),可謂『內外相濟,王教之端』。

二、禮樂之教:秩序與情感的平衡
『教之禮使知上下』一句,直指禮制維繫等級秩序之功,此乃賈誼針對漢初諸侯僭越所開藥方。然其尤重樂教『疏其穢而填其浮氣』,蓋因秦末暴政遺風猶存,需以雅樂滌盪躁競之氣。此說上承【樂記】『致樂以治心』之論,下啟董仲舒『王者功成作樂』之說,體現漢儒對情感教化的重視。禮以立外,樂以和內,二者相成,方能成就『文質彬彬』之君德。

三、故志訓典:歷史經驗與治國之術
『教之語使明於上世』一節,凸顯賈誼『法古』思想。所謂『故志』『訓典』,實為三代治國智慧之凝結。賈誼主張儲君須通曉先王『任術』之道(如賞罰、文武),但更強調『忠信禮義』為『正道』之本。此種『術以載道』的觀點,既異於申韓之苛察,亦別於黃老之無為,乃儒家德治主義與實用理性的融合。

結語
【傅職】之價值,在於將先秦散見之教育思想系統化為儲君培養體系。其以經典為基、禮樂為用、歷史為鑑的框架,不僅為漢代太子教育提供範本,更暗含賈誼『建久安之勢,成長治之業』的政治理想。然今人讀此,當思其『導之以正道』的核心——教化非為鉗制,實為培育明德慎罰、貫通古今的治國之才。此中深意,猶足為當代教育之鏡鑒。

(全文798字)
張岑 發表於 2025-6-14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傅職】篇闡微:論賈誼的經世教化思想

賈誼【新書】卷三十三【傅職】篇,集中體現了漢代儒者"以經術為治術"的教化理念。此篇專論太子師傅之職守,通過【春秋】【詩】【書】等經典的傳授,構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教化體系。細繹文本,可見三個重要思想維度:

一、經典教育的功能性定位
賈誼提出"或稱【春秋】,而聳善而抑惡"的命題,揭示【春秋】之教在於善惡勸懲。此說承董仲舒"【春秋】辨是非,故長於治人"(【春秋繁露·玉杯】)之論,將歷史書寫轉化為道德裁判。其"教之禮使知上下"的主張,則本於荀子"禮者,法之大分,類之綱紀"(【荀子·勸學】)的思想,強調禮制對等級秩序的維護功能。這種將經典工具化的傾向,反映了漢儒通經致用的典型思維。

二、詩教樂教的心理學機制
篇中"稱【詩】廣道顯德,馴明其志"的論述,深得孔子"【詩】可以興觀群怨"(【論語·陽貨】)的精髓。值得注意的是,賈誼特別提出"教之樂以疏其穢而填其浮氣",此說融合了【樂記】"致樂以治心"的思想與黃老心術理論。所謂"填浮氣",實為通過雅樂調節情志,達到【管子·內業】"修心靜意"的修養境界,展現了漢初儒道合流的思想特徵。

三、訓典教育的政治倫理建構
篇中強調"故志""訓典"的教育,意在培養"忠信禮義孝仁"的德行。這種將歷史經驗(故志)與政教典章(訓典)相結合的教化方式,實為【尚書·說命】"學於古訓乃有獲"的實踐延伸。賈誼特別重視"文武賞罰"的權變之道,反映出其融合儒家德治與法家刑名的思想取向,與【韓非子·五蠹】"賞莫如厚而信,罰莫如重而必"的主張遙相呼應。

要言之,【傅職】篇構建的教化體系,既承先秦儒家"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的傳統,又注入漢初黃老治術的新內涵。其以經典為媒介、以心性為基礎、以政治為歸趨的三重教化邏輯,不僅為漢代太子教育提供了理論範本,更為後世"明體達用"的儒學教育觀確立了基本範式。賈誼此篇之價值,正在於將抽象的儒家義理轉化為可操作的教化實踐,體現了漢儒經世致用的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