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92|回復: 2

[其他] 贾谊【新书】卷33傅职诗解1春秋诗书故志任术训典忠信礼义孝仁文武赏罚正道导之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4-7 21:0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贾谊【新书】卷33傅职诗解1春秋诗书故志任术训典忠信礼义孝仁文武赏罚正道导之
题文诗:
或称春秋,而为耸善,而抑恶以,革劝其心.
教之礼使,知上下则;或为称诗,广道显德,
驯明其志;教之乐以,疏其秽而,填其浮气;
教之语使,明于上世,知先王务,明德于民;
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而戒惧焉;教之任术,
使能纪万,官之职任,知治化仪;教之训典,
使知族类,疏戚而,隐比驯焉.此所谓学,
太子以圣,人之德也.或明惠施,以道之忠,
明长复以,道之信焉,明度量以,道之义焉,
明等级以,道之礼焉,明恭俭以,道之孝焉,
明敬戒以,道之事焉;明慈爱以,道之仁;
明僩雅以,道之文焉;明除害以,道之武焉;
明精直以,道之罚焉,明正德以,道之赏焉;
明斋肃以,道之教焉,此所谓教,正道.
正己正人.左右前后,莫非贤人,以辅相之,
摠威仪也,以先后之,摄体貌也,以左右之,
制义行也,以宣翼之,章恭敬也,以监行之,
勤劳劝之,孝顺内之,敦笃固之,忠信发之,
德言扬之,此谓顺者,傅人之道,非贤.
于是皆选,天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
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生,
而见正事,闻正言也,正道,左右前后.
皆正人也.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
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习与不正,人居之不,
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
故择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
必先有习,乃得为之.耳濡目染,不可不慎.
【原文】
或称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以革劝其心。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或为之称诗而广道显德,以驯明其志;教之乐,以疏其秽而填其浮气;教之语,使明于上世,而知先王之务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任术,使能纪万官之职任,而知治化之仪;教之训典,使知族类疏戚,而隐比驯焉。此所谓学太子以圣人之德者也。或明惠施以道之忠,明长复以道之信,明度量以道之义,明等级以道之礼,明恭俭以道之孝,明敬戒以道之事,明慈爱以道之仁,明僩雅以道之文,明除害以道之武,明精直以道之罚,明正德以道之赏,明斋肃以道之教,此所谓教太子也。左右前后,莫非贤人以辅相之,摠威仪以先后之,摄体貌以左右之,制义行以宣翼之,章恭敬以监行之,勤劳以劝之,孝顺以内之,敦笃以固之,忠信以发之,德言以扬之,此所谓顺者也,此傅人之道也,非贤者不能行。
1;释义:胸襟宽大貌。
贾谊【治安策】诗解7礼义廉耻四维经制正人正言教导太子敬孝度仁
题文诗:于是皆选,天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生,
而见正事,闻正言也;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
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
故择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
【原文】
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夫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毋正,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言也;习与不正人居之,不能毋不正,犹生长于楚之地不能不楚言也。故择其所耆175,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
【译文】
天子审慎地选取天下为人正直、孝顺父母、爱护弟弟、博学多识而又通晓治国之术的人拱卫、辅佐太子,使他们与太子朝夕相处。所以,太子从诞生之时开始,所见到的都是正经的事,所听到的都是正派的语言,所实行的都是正确的原则,左右前后都是正直的人。一直与正直的人相处,他的思想和行为不可能不正直,就好像生长在齐国的人不能不说齐国话一样;经常与不正直的人相处,就会变成为不正直的人,就像生长在楚国的人不能不说楚国话一样。所以选择太子喜欢吃的东西,一定先为他传授学业,然后才给他吃;选择太子高兴玩的东西,一定先要他完成练习任务,然后才让他玩。
chocoba 發表於 2025-5-22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傅职》教化之道与贾谊的经世思想探赜

贾谊《新书·傅职》篇,乃汉初政教思想之精要,其以《春秋》《诗》《书》为纲,融礼乐教化于一体,实为太傅辅弼储君之圭臬。今观此章,尤可见贾生以经典为术、以德义为体的教育理念,兹分三端论之:

一、经典为术:历史与道德的教化双轨
文中强调“或称《春秋》,而耸善抑恶”,此承孔子笔削之义,以史为鉴,明善恶之辨。贾谊将《春秋》微言大义转化为储君德育教材,使“革劝其心”,正是汉代公羊学“经世致用”思想之先声。而“称《诗》以广道显德”,则取《诗》之“温柔敦厚”,通过比兴涵养心志,与《春秋》之史鉴形成刚柔互补。此种以《六艺》为术的教化设计,既重外在行为规范(礼),亦重内在性情陶冶(乐),可谓“内外相济,王教之端”。

二、礼乐之教:秩序与情感的平衡
“教之礼使知上下”一句,直指礼制维系等级秩序之功,此乃贾谊针对汉初诸侯僭越所开药方。然其尤重乐教“疏其秽而填其浮气”,盖因秦末暴政遗风犹存,需以雅乐涤荡躁竞之气。此说上承《乐记》“致乐以治心”之论,下启董仲舒“王者功成作乐”之说,体现汉儒对情感教化的重视。礼以立外,乐以和内,二者相成,方能成就“文质彬彬”之君德。

三、故志训典:历史经验与治国之术
“教之语使明于上世”一节,凸显贾谊“法古”思想。所谓“故志”“训典”,实为三代治国智慧之凝结。贾谊主张储君须通晓先王“任术”之道(如赏罚、文武),但更强调“忠信礼义”为“正道”之本。此种“术以载道”的观点,既异于申韩之苛察,亦别于黄老之无为,乃儒家德治主义与实用理性的融合。

结语
《傅职》之价值,在于将先秦散见之教育思想系统化为储君培养体系。其以经典为基、礼乐为用、历史为鉴的框架,不仅为汉代太子教育提供范本,更暗含贾谊“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的政治理想。然今人读此,当思其“导之以正道”的核心——教化非为钳制,实为培育明德慎罚、贯通古今的治国之才。此中深意,犹足为当代教育之镜鉴。

(全文798字)
张岑 發表於 2025-6-14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新书·傅职》篇阐微:论贾谊的经世教化思想

贾谊《新书》卷三十三《傅职》篇,集中体现了汉代儒者"以经术为治术"的教化理念。此篇专论太子师傅之职守,通过《春秋》《诗》《书》等经典的传授,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教化体系。细绎文本,可见三个重要思想维度:

一、经典教育的功能性定位
贾谊提出"或称《春秋》,而耸善而抑恶"的命题,揭示《春秋》之教在于善恶劝惩。此说承董仲舒"《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春秋繁露·玉杯》)之论,将历史书写转化为道德裁判。其"教之礼使知上下"的主张,则本于荀子"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荀子·劝学》)的思想,强调礼制对等级秩序的维护功能。这种将经典工具化的倾向,反映了汉儒通经致用的典型思维。

二、诗教乐教的心理学机制
篇中"称《诗》广道显德,驯明其志"的论述,深得孔子"《诗》可以兴观群怨"(《论语·阳货》)的精髓。值得注意的是,贾谊特别提出"教之乐以疏其秽而填其浮气",此说融合了《乐记》"致乐以治心"的思想与黄老心术理论。所谓"填浮气",实为通过雅乐调节情志,达到《管子·内业》"修心静意"的修养境界,展现了汉初儒道合流的思想特征。

三、训典教育的政治伦理建构
篇中强调"故志""训典"的教育,意在培养"忠信礼义孝仁"的德行。这种将历史经验(故志)与政教典章(训典)相结合的教化方式,实为《尚书·说命》"学于古训乃有获"的实践延伸。贾谊特别重视"文武赏罚"的权变之道,反映出其融合儒家德治与法家刑名的思想取向,与《韩非子·五蠹》"赏莫如厚而信,罚莫如重而必"的主张遥相呼应。

要言之,《傅职》篇构建的教化体系,既承先秦儒家"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的传统,又注入汉初黄老治术的新内涵。其以经典为媒介、以心性为基础、以政治为归趋的三重教化逻辑,不仅为汉代太子教育提供了理论范本,更为后世"明体达用"的儒学教育观确立了基本范式。贾谊此篇之价值,正在于将抽象的儒家义理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化实践,体现了汉儒经世致用的智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