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9|回复: 1

[其他] 贾谊《新书》卷15审微诗解1轻始傲微必至大乱天子隧葬诸侯悬下不相错乱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3-29 2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贾谊《新书》卷15审微诗解1轻始傲微必至大乱天子隧葬诸侯悬下不相错乱
题文诗: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无伤,
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也,而小不善,
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
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谨焉.
彼人也者,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
非窥且望,势使然也.事有逐奸,势有召祸.
曰为,之于未有,治于未乱.管仲曰备,
患于未形.乃为上也.:焰焰弗灭,
炎炎柰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智禁于微,
此为次也.事之,如地形,之惑人也,
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则,不自知也.
故墨子见,衢路而哭,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昔者卫侯,朝于周朝,周行于是,问其名曰:
卫侯辟强.周行还曰:启强辟强,天子之号,
诸侯弗用.卫侯,其名曰毁,然后受之.
故善守上,下之分者,空名,弗使逾焉.
颗者周礼,天子隧葬,诸侯.周襄王昔,
出逃伯斗,晋文公率,师诛贼定,周国之乱,
复襄王位.于是襄王,赏南阳地,文公,
南阳即死,隧下,襄王弗听,曰周虽微,
未之或代,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
以地为少,请益之.文公乃退.襄王真情,
知微见著,君臣上下,各有其道,不得相乱.
天行有常,人行有序,礼义伦常,不相悖乱.
《原文》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彼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非窥且望也,势使然也。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老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管仲曰:“备患于未形”,上也。语曰:“焰焰弗灭,炎炎柰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智禁于微,次也。事之适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昔者卫侯朝于周,周行问其名,曰:“卫侯辟强。”周行还之曰:“启强、辟强,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卫侯更其名曰毁,然后受之。故善守上下之分者,虽空名弗使逾焉。颗者周礼,天子葬用隧,诸侯县下。周襄王出逃伯斗,晋文公率师诛贼,定周国之乱,复襄王之位。于是襄王赏以南阳之地,文公辞南阳,即死得以隧下,襄王弗听,曰:“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天子用隧,伯父用隧,是二天子也。以地为少,余请益之。”文公乃退。
【注释】
1斧柯:斧柄。逸周书·和寤:“毫末不掇,将成斧柯。”
2周行:周 官的行列。《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寘彼 周 行。”毛 传:“行,列也。思君子,官贤人,置 周 之列位。”后用以泛指朝官。
3隧葬﹐天子的葬礼。《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朝王。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弗许。"杜预注﹕"阙地通路曰隧﹐王之葬礼也﹔诸侯皆县柩而下。"杨伯峻注﹕"请隧者﹐晋文请天子允许于其死后得以天子礼葬己耳。"后以指图谋统治天下。
4馀。通余。在余和馀意义可能混淆时,仍用馀。
jfwe761289 发表于 2025-4-1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书·审微》义疏:论慎始防微与礼制纲常

贾生《新书·审微》首章,以"轻始傲微必至大乱"为纲,阐发治国当谨小慎微之理。其文熔铸儒道法三家精义,以史证经,以事明理,诚为政道之圭臬。今试析其要义三端:

一、慎微哲学:积善防恶的治国枢机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二句,实承《周易·系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之旨。贾生以"焰焰弗灭"四句俗谚为喻,暗合老子"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之思。管仲"备患未形"之说,更见《左传》"居安思危"(襄公十一年)之智。此段以"势"字为眼,揭示人性"登高则望,临深则窥"的本能冲动,恰如荀子所言"人生而有欲"(《礼论》),故需制度以导之。

二、礼制大防:名器不可假人
卫侯更名、晋文请隧二事,彰显"正名"思想。周行坚持"辟强"乃天子专称,正是孔子"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左传·成公二年》)的具象化。晋文公虽定襄王之乱,然"请隧"之举实僭越礼制。襄王"二天子"之斥,可比《礼记·坊记》"示民有上下"之义。贾生特引此事,暗讽汉初诸侯僭越之弊,其"空名弗使逾"的断语,实为维护中央集权的理论张本。

三、防微智慧:墨翟之哭的警示
"墨子见衢路而哭"之典,出自《荀子·王霸》"杨朱哭衢途",贾生化用以喻"一跬缪千里"的治理哲理。此与《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形成互文,强调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机渐而往"四句,尤见辩证思维,地形之惑正如《韩非子·喻老》所言"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当以"智禁于微"为要。

统观全篇,贾生将"慎始-防微-守礼"铸为治国链条。其文风峻切,譬喻精当,既存战国策士遗韵,又开汉代政论先声。末段"天行有常"四句,以荀子《天论》笔法作结,将人事秩序纳入天道范畴,使全文兼具哲学深度与政治实用性。此等微言大义,于今时社会治理犹具镜鉴之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