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43|回复: 2

[道学研究] 谭峭《化书》卷3德化诗解3有国疑鬼神者不信国人黄雀疑人人疑笼猿大人法天中正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1-19 17: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谭峭《化书》卷3德化诗解3有国疑鬼神者不信国人黄雀疑人人疑笼猿大人法天中正
题文诗:
有国之礼,享祭郊庙,敬鬼神也;亹龟策以,

占吉凶也.敬鬼神信,祸福之职;占吉凶信,

兴亡之数.柰何有大,不信鬼神,穷民之力,

以为城郭,夺民之食,以为储蓄?是福可以,

力取是祸,可以力敌;是疑贰于,鬼神是欺,

惑于龟策,是不信于,天下之人;斯治道也,

赏不足动,罚不足惧,国不足守.墨子有曰:

今倘若使,天下之人,偕信鬼神,之能赏贤,

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能乱哉!鬼神者天.

黄雀为物,日游于庭,日亲于人,而常畏人,

人常挠之.玄鸟为物,时游于户,时亲于人,

而不畏人,人不挠之,彼行促促,此行佯佯;

彼鸣啾啾,此鸣锵锵;彼视矍矍,此视汪汪;

彼心戚戚,此心堂堂.故疑人者,为人所疑;

而防人者,为人所防.君子之道,仁义中正,

何忧何害!君子真情,情真义深,与人为善.

笼中之猿,踊跃万变,不能出笼;匣中之虎,

狂怒万变,不能出匣;小人之机,智虑万变,

不能出于,大人之道.大人之道,如地之负,

如天之垂.无日不怨,无人不欺,怨不我怒,

欺不我夷,然后万物,知其所归.大人情真.

化书之51:有国

《原文》

有国之礼,享郊庙,敬鬼神也;亹龟策,占吉凶也。敬鬼神,信祸福之职也;占吉凶,信兴亡之数也。柰何有大不信,穷民之力以为城郭,夺民之食为储蓄?是福可以力取,是祸可以力敌;是疑贰于鬼神,是欺惑于龟策,是不信于天下之人;斯道也,赏不足动,罚不足惧,国不足守。

【译文】

国家统治者制定的礼仪制度,享有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用来敬鬼神;不停的用龟甲占卜测吉凶。敬鬼神是相信祸福都有鬼神司职,占卜测吉凶是相信国家兴亡由气数而定。无奈有人根本不信鬼神,穷尽百姓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起城郭,抢夺百姓的食物为自己蓄积。如果是福就凭着武力抢夺,如果是祸就凭着武力抗拒,对鬼神猜忌离心,对龟甲欺骗迷惑,不相信天下所有的人。以这样方式做事情的人,奖赏不足以使之动心,惩罚不足以使之畏惧,国家也不足以让他来守护。

【注释】

亹(wěi):缓慢流动,无止无休。

化书之52:黄雀

《原文》

黄雀之为物也,日游于庭,日亲于人而常畏人,而人常挠之。玄鸟之为物也,时游于户,时亲于人而不畏人,而人不挠之,彼行促促,此行佯佯;彼鸣啾啾,此鸣锵锵;彼视矍矍,此视汪汪;彼心戚戚,此心堂堂。是故疑人者为人所疑,防人者为人所防。君子之道,仁与义、中与正,何忧何害!

【译文】

黄雀作为一只禽鸟,白天游荡在庭院之中,天天和人亲近但常常害怕人,而人常常逗弄它;燕子作为一只禽鸟,时不时的穿堂过户,有时候也与人亲近但从不怕人,而人不去逗弄它。黄雀处处都在拘谨小心,燕子时时都是悠闲自在;黄雀鸣叫起来细声细气,燕子的鸣叫起来声音响亮;黄雀小心翼翼的东张西望,燕子炯炯有神的环顾四周;黄雀忧心忡忡,燕子堂堂正正。因此,怀疑别人的人被别人所怀疑,戒备别人的人被别人所戒备。而君子处事,秉持仁义,保持中正,怎么会有忧愁和畏惧呢?

化书之53:笼猿
《原文》

笼中之猿,踊跃万变不能出于笼;匣中之虎,狂怒万变不能出于匣;小人之机,智虑万变不能出于大人之道。夫大人之道,如地之负,如天之垂。无日不怨,无人不欺,怨不我怒,欺不我夷,然后万物知其所归。

【译文】

被关在笼子中的猿猴,无论怎样翻腾跳跃也无法逃出笼子;关在铁栅栏里的猛虎,无论怎样狂暴怒吼也无法逃出铁栅栏;见识浅陋的人的谋划,竭尽心机千变万化也无法跳出道德高深之人的掌握。道德高深之人的道,就像大地的负载,就像天宇的笼罩。每天都在抱怨他,每个人都在欺负他,遭到抱怨也不忿怒,受到欺负也不泯灭,然后万物才知道他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新的开始 发表于 2025-6-16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谭子化书》德化卷三诠析

(一)"有国"章政治伦理批判
谭峭于"有国"章揭示"礼"之异化现象,指出统治者虽设郊庙、行龟策,实则"疑贰于鬼神"而"欺惑于龟策"。此双重悖论体现为三重断裂:其一,礼制形式与信仰实质的断裂,所谓"享郊庙"沦为权力展演;其二,天命信仰与暴力统治的断裂,以"穷民力""夺民食"的霸道取代"敬鬼神"的王道;其三,统治权威与社会信任的断裂,终致"赏罚失灵"的治理危机。此论直指晚唐藩镇割据下"力政"横行、礼崩乐坏之现实,与墨子"明鬼"说形成跨时空对话,共构"神道设教"的政治伦理学思考。

(二)"黄雀"章物性观照中的处世哲学
通过黄雀"畏人"与玄鸟"不畏"的对比观察,谭峭建构"物性-人性"互鉴体系。"促促/佯佯""啾啾/锵锵""矍矍/汪汪"三组意象群,不仅展现生物行为学差异,更隐喻"戚戚"与"堂堂"两种生命境界。其"疑人者人恒疑之"的论断,既承《孟子·离娄》"自反"之道,又启《菜根谭》"心体澄澈"之说,揭示主体心性投射于客体世界的认知镜像原理。

(三)"笼猿"章超越性人格建构
以"笼猿""匣虎"喻小智之局限,谭峭提出"大人之道"的超越维度。此道兼具大地承载之厚德("如地之负")与天象垂示之高明("如天之垂"),在"怨而不怒""欺而不夷"的处世态度中,达成庄子所谓"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的境界。这种"万物归附"的感召力,实为《周易》"厚德载物"思想的人格化呈现。

要义综论:
《化书》德化三章构成"批判-启示-超越"的逻辑链条。谭峭以"鬼神-龟策"解构权力正当性,借"鸟性观察"阐明主体间性,最终归宗于"法天中正"的圣贤人格。其思想价值在于:1)突破传统"天命论"框架,揭示信仰工具化危机;2)建立自然观察与心性修养的认知通道;3)在晚唐乱世中重构"大人之道"的精神标高。此中"疑-信"辩证,对当代治理伦理建设仍具启示意义。
邓姻 发表于 2025-7-20 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化书》德化章义疏:论鬼神信仰与治国之道

谭峭《化书》卷三"德化"章,以"有国""黄雀""笼猿"三则寓言,深刻揭示了治国者信仰缺失之弊。今就经文要义,分疏如次:

一、"有国"章的政治哲学批判
"享郊庙,敬鬼神"乃三代王政之本,谭氏却指陈"大不信"之君"穷民力以为城郭,夺民食为储蓄"的悖谬。此中蕴含三重批判:
1. 礼制异化:郊庙龟策沦为统治工具,失去"敬信"本义。《墨子·明鬼》所谓"赏贤罚暴"的宗教约束力荡然无存。
2. 暴力统治:当政者迷信"福可力取,祸可力敌",恰如《道德经》"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之诫。
3. 统治失效:"赏不足动,罚不足惧"道出法度失效的终极困境,与《韩非子·二柄》"刑德二柄"理论形成深刻对话。

二、"黄雀"章的处世智慧
黄雀"畏人"与玄鸟"不畏"的对比,揭示"疑人者为人所疑"的互动法则。谭峭以"促促/佯佯"等叠词建构的意象群,暗合《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感应原理。君子当效法玄鸟"堂堂"之心,此即《中庸》"致中和"的实践智慧。

三、"笼猿"章的超越境界
猿虎万变不出樊笼,喻小智"不能出于大人之道"。谭峭提出"如地之负,如天之垂"的圣人境界:
1. 法天精神:取《周易》"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的双重维度。
2. 中正之道:"怨不我怒,欺不我夷"暗合《尚书》"允执厥中"的政治智慧。
3. 万物归附:最终达成《孟子》"天下可运于掌"的治理效果。

要而论之,谭峭通过鬼神信仰的讨论,实际阐发"大人法天"的治国要义。其思想脉络上承黄老"道法自然",下启宋儒"理一分殊",在晚唐五代乱世中尤显深刻。今日读之,于构建政治伦理、重塑文化信仰,仍具重要启示。

(全文798字,依《古籍注释通则》疏解,保留关键性异体字以存文献原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