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85|回覆: 2

[道學研究] 譚峭【化書】卷1道化詩解4射虎以我之無合物之虛龍虎有無相通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16 17:2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譚峭【化書】卷1道化詩解4射虎以我之無合物之虛龍虎有無相通
題文詩:

射似虎者,其必見虎,而不見石;斬暴蛟者,

其必見蛟,而不見水.是知萬物,可以虛我,

身可以無.以我之無,合彼之虛.自然可隱,

可顯可死,亦可以生,而無所拘.夫空中之,

塵若飛雪,目未嘗見;穴中之蟻,若牛斗而,

耳未嘗聞,況吾之非,見聞者乎!龍化虎變,

可蹈虛空,虛空非無;可貫金石,金石非有.

有無相通,物我相同.其生非始,其死非終.

知此道者,形不得斃,神不得逝.萬物情生,

情通物我,物我不二,非死非生,向死而生.

游雲無質,五色舍焉;明鏡無瑕,萬物象焉.

謂水含天,天必含水.百步之外,鏡則見人,

人不見影,爲驗是知,太虛之中,無所不有;

萬耀之內,無所不見.世人且知,心仰寥廓,

而但不知,跡處虛空.寥廓無間,神明不遠.

是以君子,常正其心,常儼其容,則可以游,

泳於寥廓,交友神明,而無咎也.道無不有,

至道真情,真情遍在.有言臭腐,之狀人則,

輒有所噦;聞珍羞名,妄有所咽.臭瞭然虛,

珍必然無,噦不能止,咽不能已.有懼菽醬,

若蝤蠐者,有愛鮑魚,若鳳膏者.知此理者,

可齊奢儉,可外榮辱,可黜是非,可忘禍福.

淡泊寧靜,寧靜致遠,非名非利,大道簡樸.

化書之11:射虎

【原文】

射似虎者,見虎而不見石;斬暴蛟者,見蛟而不見水。是知萬物可以虛,我身可以無。以我之無,合彼之虛。自然可以隱可以顯,可以死,可以生而無所拘。夫空中之塵若飛雪,而目未嘗見;穴中之蟻若牛斗,而耳未嘗聞,況非見聞者乎!
【譯文】

用弓箭射老虎的獵人,在射箭的時候眼睛裡只看見老虎,而看不見老虎所站立的石頭;斬殺殘暴蛟龍的勇士,眼睛裡只看見蛟龍,而看不見蛟龍所在的水域。藉此知道,萬物可以視而不見,也就是可以當成虛無的,自己的身體也可以當作不存在的。以自己不存在的身體與虛無的外物融爲一體,自然就可以隱藏形體,也可以將形體顯現出來;可以讓身體表現出了無生機的狀態,也可以讓身體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空氣中的塵埃像飛雪一樣在飄舞,而我們的眼睛卻看不見;螞蟻在蟻穴內的爭鬥就像鬥牛一樣鬧的轟轟烈烈,而我們的耳朵卻聽不見,更何況我們沒有親眼見到的事物和沒有親耳聽到的聲音呢。

化書之12:龍虎
【原文】

龍化虎變,可以蹈虛空,虛空非無也;可以貫金石,金石非有也。有無相通,物我相同。其生非始,其死非終。知此道者,形不可得斃,神不可得逝。

【譯文】

龍和虎的形體變化後,可以踏步虛不著力的空中,那麼就是說,虛空並非什麼都沒有;龍和虎的形體變化後,可以穿過金屬和岩石,也就可以說金屬和岩石並非是真實的實體。真實的形體和虛無之間有無相通,外物和自我融合一體。形體的誕生並非是意識的開始,而形體的死亡也並非是意識的終結。明白這樣道理的人,形體不會死亡,意識不會消失。

化書之13:游雲

【原文】

游雲無質,故五色舍焉;明鏡無瑕,故萬物象焉。謂水之含天也,必天之含水也。夫百步之外,鏡則見人,人不見影,斯爲驗也。是知太虛之中無所不有,萬耀之內無所不見。則世人且知心仰寥廓,而不知跡處虛空。寥廓無所間,神明且不遠。是以君子常正其心,常儼其容。則可以游泳於寥廓,交友於神明而無咎也。

【譯文】

天上漂浮的雲朵沒有自己獨有的性質,因此成爲五色之家,各種顏色都喜歡停駐在上面;明亮的鏡子上面沒有一丁點的污漬,因此可以原封不動的照出世界萬物的影像。說水的性質含有天空的性質,那就是說天空必然含有水的性質。在超過百步的距離上,鏡子上仍能照見人,而人卻看不到鏡子中的影像,這是經過驗證的事情。於是知道,在虛無的世界中無所不有,在成千上萬的光芒照耀下沒有什麼東西是看不見的。一般的人只知道心裡仰慕虛無之境,而不知道虛無之境的蹤跡。虛無之境可以存在於任何地方,神明也離我們很近。因此上,有學問有道德修養的人經常保持中正之心,經常莊重而嚴肅。這樣則可以漫遊在虛無之境,即使與神明結交爲朋友,也不會招致災禍。

化書之14:噦咽

【原文】

有言臭腐之狀,則輒有所噦;聞珍羞之名,則妄有所咽。臭腐瞭然虛,珍羞必然無,而噦不能止,咽不能已。有懼菽醬若蝤蠐者,有愛鮑魚若鳳膏者。知此理者,可以齊奢儉,外榮辱,黜是非,忘禍福。

【譯文】

當說起惡臭腐爛東西的時候,人們立即嘔吐;當聽到山珍海味美食的時候,人們在想像刺激下饞的咽口水。在說惡臭腐爛東西的時候,這些東西對人們來說當然是虛假的,聽到山珍海味美食的時候,這些東西也肯定是沒有的,然而人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嘔吐或咽口水。有的人害怕豆醬食物就像害怕蠍子毒蟲一樣,有的人喜愛鮑魚就像喜愛極其珍貴的鳳鳥油脂食物一樣。明白這個道理的人,就可以做到將奢華和簡樸等同對待,將個人的榮辱置之度外,驅除一切是非,忘卻個人禍福。
【注釋】
噦(yuě),嘔吐
輒(zhé)立即
菽(shū)豆的總稱
蝤蠐(qiúqí)蠍子
黜(chù)驅逐出去
發表於 2025-3-26 0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譚峭【化書】卷一道化詩解四,以『射虎』爲喻,闡發『以無合虛』之玄理,誠爲道家形神相即之妙諦。
虛我合道,物我冥一
『射似虎者見虎不見石,斬暴蛟者見蛟不見水』,此非目眩之弊,乃神凝之驗。譚子揭示『萬物可以虛,我身可以無』,蓋言主體若能臻於『無』境,則能與客體之『虛』相冥合。此時形神不爲物拘,隱顯生死皆可超脫——空中飛塵若雪而目不可見,穴蟻斗聲如牛而耳不能聞,足證感官所限。然『龍化虎變』之妙,正在以虛蹈實:金石非有,虛空非無,有無相貫,終達『物我相同』之境。

情通萬有,太虛含象
『游雲無質而舍五色,明鏡無瑕而納萬象』,此喻道體雖虛卻涵攝萬有。譚峭以『水含天、天含水』喻示宇宙互攝,更以『百步外鏡見人而人不見影』點破太虛之蘊:至道無形而真情遍在,猶臭腐中藏生化之機。君子正心儼容,非爲形跡,實爲『游泳寥廓,交友神明』之資。

死生一貫,神形不逝
『其生非始,其死非終』直指道家生死觀——形骸可化而神性恆存。知此者,則『形不斃,神不逝』,蓋因情通物我,能齊生死。譚子謂『跡處虛空』而『心仰寥廓』,恰如【莊子】『乘物以游心』,終臻無間無咎之境。

要之,此章以射虎見性、鏡影喻道,申明『有無相通』乃修道樞機。學者當體虛合真,方知萬物皆備於我,死生不過化機。
儁雄 發表於 2025-4-19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書·射虎】章解:虛我合道的體用境界

譚峭【化書·道化】篇"射虎"章,以射虎斬蛟爲喻,揭示"虛我合物"的修道要旨。此章通過三組遞進式的哲學論證,構建起"物我雙遣-有無相即-形神超脫"的體用體系,堪稱唐末五代道學思想之精粹。

一、觀物之虛:認知主體的超越性
"射虎不見石,斬蛟不見水"的譬喻,實指主體認知的專注性對客觀實在的超越。獵人眼中唯見虎形,非石之實相隱沒,而是主體意向性建構了認知對象。譚峭在此化用【莊子·達生】"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的思想,卻更進一層指出:這種專注狀態揭示了"萬物可以虛"的本質——客體實在性隨主體認知而轉化。正如現象學所謂"意識的意向性構成對象",譚峭早悟認知主體對客體的建構作用。

二、體道之無:主體性的消解工夫
"我身可以無"的命題,直指修道工夫的核心。此非否定存在,而是通過"坐忘"(【莊子·大宗師】)的實踐,達到"墮肢體,黜聰明"的境界。譚峭提出"以我之無合彼之虛"的體證方法,實爲郭象"玄冥之境"的發展,強調主客雙遣方能契入道體。其"隱顯死生無所拘"的超越狀態,正是【周易】"神無方而易無體"的具象化表達。

三、道用之妙:有無相即的辯證觀
"空中塵""穴中蟻"之喻,展現微觀與宏觀的認知局限。譚峭繼承【淮南子·俶真訓】"夫目察秋毫之末,耳不聞雷霆之聲"的認知論,進而提出"非見聞者"的形上維度。其"龍化虎變"四句尤具深意:虛空非無,因其可蹈;金石非有,因其可貫。此說既暗合僧肇【不真空論】"即萬物之自虛",又開張載"太虛即氣"說之先聲。"有無相通,物我相同"的命題,實爲唐末儒釋道三教融合的典型例證。

章末"形不斃神不逝"之說,回歸【老子】"死而不亡者壽"的終極關懷。譚峭通過射虎之喻,構建起"認知超越-主體消解-道體圓融"的修道次第,其思想既承魏晉玄學餘緒,又下啟宋明理學心性論。今日觀之,這種強調主體認知建構性的哲學思維,仍對現代認識論研究具有啟示意義。學者若能透過"射虎斬蛟"的表象,體認其中"虛己合物"的深意,庶幾可窺譚峭"神化無方,變通不窮"的道學精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三日子時| 2025/5/20/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