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19|回覆: 3

[道學研究] 譚峭【化書】卷1道化詩解3蟄藏體神知真梟雞大人能齊昏明四鏡純儉清靜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16 17:2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譚峭【化書】卷1道化詩解3蟄藏體神知真梟雞大人能齊昏明四鏡純儉清靜
題文詩:

物有善於,蟄藏者或,可御大寒,或去大飢,

或可以至,萬歲不死.其心冥冥,兮無所知;

神怡怡兮,無所之也;氣熙熙兮,無所爲也.

萬慮不能,惑之求死,不可得也;是以大人,

體物知身,體身知神,體神知真,蟄藏是謂,

吉人之津.梟夜明而,晝昏雞晝,明而夜昏,

其異同也,如是人或,謂梟爲異,謂雞爲同;

或謂雞異,謂梟爲同.孰梟雞之,異晝夜乎?

晝夜之異,唯梟雞乎?梟雞之同,唯晝夜乎?

夫耳中磬,唯我自聞;而目中花,唯我自見.

我之晝夜,彼之晝夜,則是晝不,得謂之明,

夜不得謂,之昏唯能,齊昏明者,其大人乎!

小人常有,四鏡名之:璧珠砥盂.璧視者大,

珠視者小,砥視者正,盂視者倒.觀彼之器,

察我之形,由是觀之,道無大小,無長無短,

無妍無丑,無美無惡.故所以知,形氣謟我,

精魄賊我,奸臣貴我,禮樂尊我.故心不得,

爲之君心,是以王不,得爲之主.戒之如火,

防之如虎.純儉非襲,清靜不侮,然後可以,

跡容廣而,躋之三五.形因鏡現,至道無形,

始終戒慎,善始善終,真情清靜,至聖簡樸.

化書之8:蟄藏
【原文】
物有善於蟄藏者,或可以御大寒,或可以去大飢,或可以萬歲不死。以其心冥冥兮無所知,神怡怡兮無所之,氣熙熙無所爲。萬慮不能惑,求死不可得。是以大人體物知身,體身知神,體神知真,是謂吉人之津。
【譯文】

善於蟄藏的動物,有的在蟄藏狀態下,可以抵禦嚴寒,有的可以忍飢挨餓,有的可以極其長壽。在蟄藏狀態下,這些動物的心處在冥冥渺渺的狀態,對任何事情都沒有知覺和反應,精神和意識安適自得,不在意自己所處的地方和狀態,生命的元氣平和靜宜,不去做任何事情。這種狀態下,任何的思慮都不能使之迷惑,即使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也無法辦到。於是明智之人通過動物蟄藏作用的啟發,領悟了自己身體的能力,通過自己身體的能力的啟迪,領悟了自己精神和意識的意義,通過自己精神和意識的意義的啟發,領悟了道的涵義。蟄藏可以說是有福之人的潤澤。
化書之9:梟雞
【原文】
梟夜明而晝昏,雞晝明而夜昏,其異同也如是。或謂梟爲異,則謂雞爲同;或謂雞爲異,則謂梟爲同。孰梟雞之異晝夜乎?晝夜之異梟雞乎?梟雞之同晝夜乎?夫耳中磬,我自聞;目中花,我自見。我之晝夜,彼之晝夜,則是晝不得謂之明,夜不得謂之昏。能齊昏明者,其唯大人乎!

【譯文】

貓頭鷹在夜晚出來活動而在白天睡覺,雄雞在白天活動而在夜晚睡覺,說它們正常和不正常也如此。如果說貓頭鷹爲不正常的,那麼,雄雞就是正常的;如果說雄雞是不正常的,那麼,貓頭鷹就是正常的了。判斷貓頭鷹和雄雞之間誰是不正常的標準是晝夜嗎?判斷晝夜之間誰是不正常的標準是貓頭鷹和雄雞嗎?判斷貓頭鷹和雄雞之間誰是正常的標準是晝夜嗎?耳朵內的鐘磬聲音,只有自己才能聽得見,自己心目中的花朵,只有自己才能看得見。因此,對於我的晝夜和其他人晝夜的判別,不能說白天就是明亮的,夜晚就是昏暗的。能將昏暗和光明等同對待的,只有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

化書之10:四鏡

【原文】

小人常有四鏡:一名璧,一名珠,一名砥,一名盂。璧視者大,珠視者小,砥視者正,盂視者倒。觀彼之器,察我之形,由是無大小、無長短、無妍丑、無美惡。所以知形氣謟我,精魄賊我,奸臣貴我,禮樂尊我。是故心不得爲之君心,王不得爲之主。戒之如火,防之如虎。純儉不可襲,清靜不可侮,然後可以跡容廣而躋三五。

【譯文】

我自己經常以四個物件爲鏡子:一個是玉璧,一個是珠子,一個是磨石,一個是缽盂。玉璧看起來比較大,珠子則看起來比較小;磨石看起來是突起的,是正的,缽盂看起來則是凹空的,是倒置的。通過對這些器物的觀察,再對比看看自己的形體,於是在心中同等對待萬物,沒有大與小的區別,沒有長與短的區別,沒有美與丑的區別,沒有善與惡的區別。所以我明白,身體的體形和體內氣血制約我,受生活習性薰染的魂魄在惑亂我,心懷叵測的人討好我,國家的各種規章制度維護我。因此,心不能成爲自己的心,就像國王不能成爲一國之主。應該時刻保持警戒性,就像時刻保持對火災的警戒一樣;應該做好預防,就像防止老虎對人的傷害一樣。這樣,對身體內外的欲望和要求減少到最低,任何傷害都無法侵襲到自己;保持清淨無爲的狀態,任何侮辱都無法降臨到自己身上。隨後,這樣高深道德的事跡就廣爲流傳並爲眾人所尊崇,從而躋身於德高望重的聖人之列。

【注釋】

謟(tāo):超越本分。

三五:指古代三皇五帝。
發表於 2025-3-26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書】道化第三闡微

譚峭【化書·道化】此章以蟄藏體真、齊同昏明爲樞要,其義有三重妙諦:

一曰蟄藏守神。蛇蟲伏蟄以禦寒,真人藏神以全真。"心冥冥""神怡怡""氣熙熙"者,乃【莊子】"坐忘"之進階,非枯寂頑空,乃與道冥合之態。文中"萬歲不死"非指形骸,實言真性不滅,此道家"善攝生者無死地"之旨。

二曰齊同之辨。梟雞晝夜之喻,破世俗對待之見。【周易】言"一陰一陽之謂道",而譚子更進一層:昏明非對立,實爲一體兩面。所謂"大人齊昏明",即【齊物論】"喪其耦"之境,超越感官局限,照見本體真常。

三曰鏡觀破相。四鏡(璧、珠、砥、盂)之譬,暗合佛家"萬法唯識"義。形器所見皆幻,故斥"形氣諂我""精魄賊我",直指【道德經】"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之弊。末句"心不得爲之君"尤爲警策,蓋言執著心識反失真君,與禪宗"無心是道"異曲同工。

要之,此章由養生而明心,由破相而見性,層層遞進,終歸於"純儉清靜"四字。譚峭熔鑄黃老、莊列思想,以詩化語言闡發形神雙修之旨,誠爲五代道論之精粹。學者當離文字相,於蟄藏處體認本來面目,方得個中三昧。
天道無情 發表於 2025-4-16 09:08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書】道化思想探微——譚峭蟄藏體真與齊同昏明之旨要

譚峭【化書】以"道化"爲宗,其卷一【道化】篇通過蟄藏、梟雞之喻,揭示體真達道之要義。今就蟄藏體神、齊同昏明二章,析其理趣如次。

一、蟄藏體真:神氣冥寂的修真工夫
"物有善於蟄藏者"章,以動物冬眠現象爲喻,闡發修真要訣。其核心在於"心冥冥""神怡怡""氣熙熙"三重境界:
1. 心冥無知:超越感官認知,達至【莊子】"坐忘"之境,此乃"墮肢體,黜聰明"的工夫。
2. 神怡無執:精神超越空間局限,暗合【周易】"寂然不動"之體,所謂"無所之"即【老子】"歸根曰靜"之態。
3. 氣熙無爲:元氣自然運化,如【黃庭經】"呼吸元氣以求仙"的胎息狀態。

譚峭提出"體物→身→神→真"的認知進階,實爲道家"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實踐路徑。其"吉人之津"說,與【周易】"吉凶者,貞勝者也"相通,謂蟄藏非消極避世,乃主動合道的修行法門。

二、齊同昏明:超越相對的認識境界
"梟雞晝夜"章以視覺差異破認知局限:
1. 相對性批判:梟雞明昏之辨,揭示【莊子·齊物論】"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認識困境。四鏡(璧珠砥盂)之喻,猶【楞嚴經】"捏目生花",說明認知受工具制約。
2. 絕對本體把握:"齊昏明"非混淆晝夜,乃如僧肇【物不遷論】"即動而求靜"的超越智慧。譚峭強調"我之晝夜"的主體性,近於陸王心學"心外無物"之旨。

三、純儉清靜:道化的實踐指向
末章"純儉非襲"提出修行準則:
1. 戒慎工夫:"如火如虎"的提防,承【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的慎獨傳統。
2. 返璞歸真:"清靜不侮"與【老子】"見素抱樸"呼應,否定禮樂等外在規範,主張內在真性呈現。

結語
譚峭通過蟄藏喻修真、梟雞喻破執,構建起"體物→悟真→齊物→合道"的修行次第。其說熔鑄黃老之學與禪宗心法,在晚唐道教思想史上獨具特色。今日讀之,於身心修養、認知提升仍有深刻啟示,誠如【化書】自謂:"道之委也,虛化神,神化氣,氣化形,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學者當於"塞"處見通,方得三昧。

(全文798字)
廖目 發表於 2025-4-21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書】道化探微:蟄藏體真與齊同昏明之旨

譚峭【化書】以"道化"爲宗,其首卷【道化】篇通過蟄藏、梟雞之喻,深刻揭示了體真達道的修行要義。今就其中蟄藏體神、齊同昏明之旨,試作闡發。

一、蟄藏體真:吉人之津
【蟄藏】章以動物冬眠現象爲喻,揭示修真三昧。"心冥冥兮無所知"者,非昏聵也,乃【莊子】"坐忘"之境;"神怡怡兮無所之"者,非散亂也,實【周易】"寂然不動"之象;"氣熙熙無所爲"者,非怠惰也,恰【老子】"專氣致柔"之功。此三者合於【黃帝陰符經】"九竅之邪,在乎三要"之誡,構成"體物-體身-體神-知真"的修行次第。譚子謂"吉人之津",實指此蟄藏狀態乃渡越生死之津梁,與【參同契】"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爲常"互爲表里。

二、梟雞之辨:齊同之道
【梟雞】章以晝夜明昏之異相較,深得【齊物論】三昧。梟雞各具明昏,猶【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譚峭破執之妙在於:既否定"以梟異雞同"的絕對判斷,亦超越"雞梟互異"的二元對立,最終指向"晝夜之異非梟雞,梟雞之同唯晝夜"的玄同境界。此中暗合僧肇【物不遷論】"動靜未始異"的般若智慧,所謂"大人齊昏明",正是【中庸】"合內外之道"的體現。

三、四鏡觀道:純儉清靜
"璧珠砥盂"四鏡之喻,實爲觀照法門。璧鏡現大相,珠鏡顯小相,正如【華嚴經】"一花一世界";砥鏡示正像,盂鏡呈倒影,恰同【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譚峭指出"形氣諂我,精魄賊我",與【清靜經】"流浪生死,常沉苦海"遙相呼應。其"純儉非襲,清靜不侮"的結論,正是對【道德經】"見素抱樸"工夫的創造性詮釋。

要之,【化書】此二章以蟄藏明體,以梟雞達用,最終歸宗於"純儉清靜"的修行實踐。其說既承黃老"歸根復命"之旨,又開後世內丹"蟄藏炁穴"之說,在道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轉折意義。讀者若能於"萬慮不能惑"處見得真常,在"齊昏明"時照破分別,則庶幾可窺譚子"化書"三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