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18|回复: 3

[道学研究] 谭峭《化书》卷1道化诗解3蛰藏体神知真枭鸡大人能齐昏明四镜纯俭清静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1-16 17: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谭峭《化书》卷1道化诗解3蛰藏体神知真枭鸡大人能齐昏明四镜纯俭清静
题文诗:

物有善于,蛰藏者或,可御大寒,或去大饥,

或可以至,万岁不死.其心冥冥,兮无所知;

神怡怡兮,无所之也;气熙熙兮,无所为也.

万虑不能,惑之求死,不可得也;是以大人,

体物知身,体身知神,体神知真,蛰藏是谓,

吉人之津.枭夜明而,昼昏鸡昼,明而夜昏,

其异同也,如是人或,谓枭为异,谓鸡为同;

或谓鸡异,谓枭为同.孰枭鸡之,异昼夜乎?

昼夜之异,唯枭鸡乎?枭鸡之同,唯昼夜乎?

夫耳中磬,唯我自闻;而目中花,唯我自见.

我之昼夜,彼之昼夜,则是昼不,得谓之明,

夜不得谓,之昏唯能,齐昏明者,其大人乎!

小人常有,四镜名之:璧珠砥盂.璧视者大,

珠视者小,砥视者正,盂视者倒.观彼之器,

察我之形,由是观之,道无大小,无长无短,

无妍无丑,无美无恶.故所以知,形气謟我,

精魄贼我,奸臣贵我,礼乐尊我.故心不得,

为之君心,是以王不,得为之主.戒之如火,

防之如虎.纯俭非袭,清静不侮,然后可以,

迹容广而,跻之三五.形因镜现,至道无形,

始终戒慎,善始善终,真情清静,至圣简朴.

化书之8:蛰藏
《原文》
物有善于蛰藏者,或可以御大寒,或可以去大饥,或可以万岁不死。以其心冥冥兮无所知,神怡怡兮无所之,气熙熙无所为。万虑不能惑,求死不可得。是以大人体物知身,体身知神,体神知真,是谓吉人之津。
【译文】

善于蛰藏的动物,有的在蛰藏状态下,可以抵御严寒,有的可以忍饥挨饿,有的可以极其长寿。在蛰藏状态下,这些动物的心处在冥冥渺渺的状态,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知觉和反应,精神和意识安适自得,不在意自己所处的地方和状态,生命的元气平和静宜,不去做任何事情。这种状态下,任何的思虑都不能使之迷惑,即使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无法办到。于是明智之人通过动物蛰藏作用的启发,领悟了自己身体的能力,通过自己身体的能力的启迪,领悟了自己精神和意识的意义,通过自己精神和意识的意义的启发,领悟了道的涵义。蛰藏可以说是有福之人的润泽。
化书之9:枭鸡
《原文》
枭夜明而昼昏,鸡昼明而夜昏,其异同也如是。或谓枭为异,则谓鸡为同;或谓鸡为异,则谓枭为同。孰枭鸡之异昼夜乎?昼夜之异枭鸡乎?枭鸡之同昼夜乎?夫耳中磬,我自闻;目中花,我自见。我之昼夜,彼之昼夜,则是昼不得谓之明,夜不得谓之昏。能齐昏明者,其唯大人乎!

【译文】

猫头鹰在夜晚出来活动而在白天睡觉,雄鸡在白天活动而在夜晚睡觉,说它们正常和不正常也如此。如果说猫头鹰为不正常的,那么,雄鸡就是正常的;如果说雄鸡是不正常的,那么,猫头鹰就是正常的了。判断猫头鹰和雄鸡之间谁是不正常的标准是昼夜吗?判断昼夜之间谁是不正常的标准是猫头鹰和雄鸡吗?判断猫头鹰和雄鸡之间谁是正常的标准是昼夜吗?耳朵内的钟磬声音,只有自己才能听得见,自己心目中的花朵,只有自己才能看得见。因此,对于我的昼夜和其他人昼夜的判别,不能说白天就是明亮的,夜晚就是昏暗的。能将昏暗和光明等同对待的,只有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化书之10:四镜

《原文》

小人常有四镜:一名璧,一名珠,一名砥,一名盂。璧视者大,珠视者小,砥视者正,盂视者倒。观彼之器,察我之形,由是无大小、无长短、无妍丑、无美恶。所以知形气謟我,精魄贼我,奸臣贵我,礼乐尊我。是故心不得为之君心,王不得为之主。戒之如火,防之如虎。纯俭不可袭,清静不可侮,然后可以迹容广而跻三五。

【译文】

我自己经常以四个物件为镜子:一个是玉璧,一个是珠子,一个是磨石,一个是钵盂。玉璧看起来比较大,珠子则看起来比较小;磨石看起来是突起的,是正的,钵盂看起来则是凹空的,是倒置的。通过对这些器物的观察,再对比看看自己的形体,于是在心中同等对待万物,没有大与小的区别,没有长与短的区别,没有美与丑的区别,没有善与恶的区别。所以我明白,身体的体形和体内气血制约我,受生活习性熏染的魂魄在惑乱我,心怀叵测的人讨好我,国家的各种规章制度维护我。因此,心不能成为自己的心,就像国王不能成为一国之主。应该时刻保持警戒性,就像时刻保持对火灾的警戒一样;应该做好预防,就像防止老虎对人的伤害一样。这样,对身体内外的欲望和要求减少到最低,任何伤害都无法侵袭到自己;保持清净无为的状态,任何侮辱都无法降临到自己身上。随后,这样高深道德的事迹就广为流传并为众人所尊崇,从而跻身于德高望重的圣人之列。

【注释】

謟(tāo):超越本分。

三五:指古代三皇五帝。
发表于 2025-3-26 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化书》道化第三阐微

谭峭《化书·道化》此章以蛰藏体真、齐同昏明为枢要,其义有三重妙谛:

一曰蛰藏守神。蛇虫伏蛰以御寒,真人藏神以全真。"心冥冥""神怡怡""气熙熙"者,乃《庄子》"坐忘"之进阶,非枯寂顽空,乃与道冥合之态。文中"万岁不死"非指形骸,实言真性不灭,此道家"善摄生者无死地"之旨。

二曰齐同之辨。枭鸡昼夜之喻,破世俗对待之见。《周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而谭子更进一层:昏明非对立,实为一体两面。所谓"大人齐昏明",即《齐物论》"丧其耦"之境,超越感官局限,照见本体真常。

三曰镜观破相。四镜(璧、珠、砥、盂)之譬,暗合佛家"万法唯识"义。形器所见皆幻,故斥"形气谄我""精魄贼我",直指《道德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之弊。末句"心不得为之君"尤为警策,盖言执着心识反失真君,与禅宗"无心是道"异曲同工。

要之,此章由养生而明心,由破相而见性,层层递进,终归于"纯俭清静"四字。谭峭熔铸黄老、庄列思想,以诗化语言阐发形神双修之旨,诚为五代道论之精粹。学者当离文字相,于蛰藏处体认本来面目,方得个中三昧。
天道无情 发表于 2025-4-16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化书》道化思想探微——谭峭蛰藏体真与齐同昏明之旨要

谭峭《化书》以"道化"为宗,其卷一《道化》篇通过蛰藏、枭鸡之喻,揭示体真达道之要义。今就蛰藏体神、齐同昏明二章,析其理趣如次。

一、蛰藏体真:神气冥寂的修真工夫
"物有善于蛰藏者"章,以动物冬眠现象为喻,阐发修真要诀。其核心在于"心冥冥""神怡怡""气熙熙"三重境界:
1. 心冥无知:超越感官认知,达至《庄子》"坐忘"之境,此乃"堕肢体,黜聪明"的工夫。
2. 神怡无执:精神超越空间局限,暗合《周易》"寂然不动"之体,所谓"无所之"即《老子》"归根曰静"之态。
3. 气熙无为:元气自然运化,如《黄庭经》"呼吸元气以求仙"的胎息状态。

谭峭提出"体物→身→神→真"的认知进阶,实为道家"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实践路径。其"吉人之津"说,与《周易》"吉凶者,贞胜者也"相通,谓蛰藏非消极避世,乃主动合道的修行法门。

二、齐同昏明:超越相对的认识境界
"枭鸡昼夜"章以视觉差异破认知局限:
1. 相对性批判:枭鸡明昏之辨,揭示《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的认识困境。四镜(璧珠砥盂)之喻,犹《楞严经》"捏目生花",说明认知受工具制约。
2. 绝对本体把握:"齐昏明"非混淆昼夜,乃如僧肇《物不迁论》"即动而求静"的超越智慧。谭峭强调"我之昼夜"的主体性,近于陆王心学"心外无物"之旨。

三、纯俭清静:道化的实践指向
末章"纯俭非袭"提出修行准则:
1. 戒慎工夫:"如火如虎"的提防,承《中庸》"戒慎乎其所不睹"的慎独传统。
2. 返璞归真:"清静不侮"与《老子》"见素抱朴"呼应,否定礼乐等外在规范,主张内在真性呈现。

结语
谭峭通过蛰藏喻修真、枭鸡喻破执,构建起"体物→悟真→齐物→合道"的修行次第。其说熔铸黄老之学与禅宗心法,在晚唐道教思想史上独具特色。今日读之,于身心修养、认知提升仍有深刻启示,诚如《化书》自谓:"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学者当于"塞"处见通,方得三昧。

(全文798字)
廖目 发表于 2025-4-2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化书》道化探微:蛰藏体真与齐同昏明之旨

谭峭《化书》以"道化"为宗,其首卷《道化》篇通过蛰藏、枭鸡之喻,深刻揭示了体真达道的修行要义。今就其中蛰藏体神、齐同昏明之旨,试作阐发。

一、蛰藏体真:吉人之津
《蛰藏》章以动物冬眠现象为喻,揭示修真三昧。"心冥冥兮无所知"者,非昏聩也,乃《庄子》"坐忘"之境;"神怡怡兮无所之"者,非散乱也,实《周易》"寂然不动"之象;"气熙熙无所为"者,非怠惰也,恰《老子》"专气致柔"之功。此三者合于《黄帝阴符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之诫,构成"体物-体身-体神-知真"的修行次第。谭子谓"吉人之津",实指此蛰藏状态乃渡越生死之津梁,与《参同契》"委志归虚无,无念以为常"互为表里。

二、枭鸡之辨:齐同之道
《枭鸡》章以昼夜明昏之异相较,深得《齐物论》三昧。枭鸡各具明昏,犹《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谭峭破执之妙在于:既否定"以枭异鸡同"的绝对判断,亦超越"鸡枭互异"的二元对立,最终指向"昼夜之异非枭鸡,枭鸡之同唯昼夜"的玄同境界。此中暗合僧肇《物不迁论》"动静未始异"的般若智慧,所谓"大人齐昏明",正是《中庸》"合内外之道"的体现。

三、四镜观道:纯俭清静
"璧珠砥盂"四镜之喻,实为观照法门。璧镜现大相,珠镜显小相,正如《华严经》"一花一世界";砥镜示正像,盂镜呈倒影,恰同《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谭峭指出"形气谄我,精魄贼我",与《清静经》"流浪生死,常沉苦海"遥相呼应。其"纯俭非袭,清静不侮"的结论,正是对《道德经》"见素抱朴"工夫的创造性诠释。

要之,《化书》此二章以蛰藏明体,以枭鸡达用,最终归宗于"纯俭清静"的修行实践。其说既承黄老"归根复命"之旨,又开后世内丹"蛰藏炁穴"之说,在道教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读者若能于"万虑不能惑"处见得真常,在"齐昏明"时照破分别,则庶几可窥谭子"化书"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