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37|回覆: 2

[其他] 【逸周書】卷52時訓解詩解2立夏靡草不死國縱盜賊大暑雨不時行國無恩澤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6 12:2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書】卷52時訓解詩解2立夏靡草不死國縱盜賊大暑雨不時行國無恩澤
題文詩:

立夏之日,螻蟈乃鳴.又五日後,蚯蚓以出.

又五日後,王瓜始生.螻蟈不鳴,水潦淫漫;

蚯蚓不出,寵嬖奪後;王瓜不生,困於百姓.

小滿之日,苦菜乃秀.又五日後,靡草枯死.

又五日後,小暑乃至.苦菜不秀,賢人潛伏.

靡草不死,國縱盜賊.小暑不至,是謂陰慝.

芒種之日,螳螂乃生.又五日後,伯勞始鳴.

又五日後,反舌無聲.螳螂不生,是謂陰息.

伯勞不鳴,令奸壅偪.反舌有聲,佞人在側.

夏至之日,鹿角始解.又五日後,蟬蜩始鳴.

又五日後,半夏始生.鹿角不解,兵革不息.

蟬蜩不鳴,貴臣放逸.半夏不生,民多厲疾.

小暑之日,溫風乃至.又五日後,蟋蟀居壁.

又五日後,鷹乃學習.溫風不至,國無寬教.

蟋蟀不壁,急迫之暴.鷹不學習,不備戎盜.

大暑之日,腐草化螢.又五日後,土潤溽暑.

又五日後,大雨時行.腐草不螢,谷實鮮落.

土潤不溽,物不應罰.雨不時行,國無恩澤.

黜陟幽明,善惡昭彰,天生天殺,遠奸鋤佞,

選賢任能,氣正風清,天清地泰,甘霖時降.

【原文】
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螻蟈不鳴,水潦淫漫;蚯蚓不出,嬖奪後;王瓜不生,困於百姓。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苦菜不秀,賢人潛伏。靡草不死,國縱盜賊。小暑不至,是謂陰慝。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臭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螳螂不生,是謂陰息。臭不始鳴,令奸壅偪。反舌有聲,佞人在側。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鹿角不解,兵革不息。蜩不鳴,貴臣放逸。半夏不生,民多厲疾。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鷹乃學習。溫風不至,國無寬教。蟋蟀不居辟,急迫之暴。鷹不學習,不備戎盜。大暑之日,腐草化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腐草不化為螢,谷實鮮落。土潤不溽暑,物不應罰。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


【譯文】
立夏這一天螻蟈叫,過五天蚯蚓從地下爬出。又過五天,土瓜土始生長。螻蟈不叫,地面積水漫溢;蚯蚓不出,寵妃會奪去王后性命;土瓜不生,貴族要遭困窮。
小滿這一天苦菜開花,過五天靡草枯死。又過五天,氣候由溫變熱。苦菜不開花,賢人潛伏不出。靡草不枯死,國內盜賊泛濫,氣候不變熱,那是陰氣太兇惡。

芒種這一天。螳螂生出來。過五天,伯勞鳥開始鳴叫。又過五天,百舌鳥不再出聲。螳螂不生出,這叫陰氣滅息。伯勞鳥不叫,政令不行而奸邪逼人。百舌鳥還在叫,定有巧佞之人在君側。

夏至這一天,鹿角脫落。過五天,蟬子開始嗚叫。又過五天,、半夏長出。鹿角不脫落,戰禍不停止。蟬子不嗚叫,貴臣放蕩淫佚。半夏不長出,老百姓會得傳染病。

小暑這一天,溫風吹來。過五天,蟋蟀上牆壁。又過五天,小鷹開始學飛翔。溫風不吹來,國家沒有寬鬆的政令。蟋蟀不上牆壁,就有強暴者橫行。小鷹不學飛,就不能防禦敵寇。

大暑這一天,腐草變為螢火蟲。過五天,土地潮濕,空氣暑熱,又過五天,大雨按季節下起來。腐草不變為蝥火蟲,莊稼顆粒會提早脫落。土地潮濕而不暑熱,就會刑罰不當。大雨不按時下,國家沒有恩惠給百姓。
尖腳到底 發表於 2025-7-22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逸周書·時訓解】天人感應思想發微

【逸周書·卷五十二·時訓解】作為先秦月令文獻的重要篇章,以二十四節氣為綱,構建了一套精微的天人感應體系。此段文字通過立夏至大暑六個節氣的物候變化,揭示了自然秩序與政治倫理的深刻關聯,體現了周代"以時系事"的治國智慧。

一、物候時序的政治隱喻
文本以"五日一候"的精密劃分,建立了自然現象與人事治亂的對應關係。如立夏三候"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分別對應"水潦淫漫-嬖奪後-困百姓"的政治異象。這種對應並非簡單比附,而是基於"同類相動"的宇宙觀。【禮記·月令】鄭玄注云:"凡言'不'者,逆時令也",指出物候失常實為人事失序的徵兆。小滿時節"靡草不死,國縱盜賊"的記載,尤見草木榮枯與刑法弛張的象徵關聯。

二、陰陽刑德的治國要義
文本特別強調陰陽消長的政治寓意。芒種"螳螂不生,是謂陰息",夏至"半夏不生,民多厲疾",皆體現陽氣衰微導致的政教弊端。大暑"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的訓誡,正合【管子·四時】"陰陽者,天地之大理也"的治理原則。這種將自然節律轉化為施政節度的思想,構成了早期王官學的核心內容。

三、賢佞之辨的倫理維度
物候觀測最終指向人事臧否。"苦菜不秀,賢人潛伏"與"反舌有聲,佞人在側"的對舉,延續了【詩經】"采葑采菲"的比興傳統。值得注意的是"蟋蟀不居辟,急迫之暴"的警示,將昆蟲習性引申為施政寬猛之度,這種微言大義正是先秦政教文學的特質。

四、現實意義的歷史鏡鑒
篇末"黜陟幽明"至"甘霖時降"的總結,實為【尚書·舜典】"三載考績"制度的節氣化表述。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所謂"天人之徵,古今之道也",正是對此類文獻的哲學升華。當今研讀此篇,當超越簡單的迷信批評,理解其中蘊含的生態政治智慧——自然秩序與社會治理的和諧統一,仍是值得深思的治國之道。

【時訓解】將天文曆法、物候觀測與政治倫理熔於一爐,其價值不僅在於保存了上古農政史料,更在於構建了中國特有的"觀物取象"思維範式。這種將自然法則道德化的認知方式,深刻影響了後世的天人感應學說,成為傳統政治哲學的重要源頭。
清幽 發表於 2025-7-27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時訓解】天人感應思想發微

【逸周書·時訓解】以七十二候為經,以陰陽刑德為緯,構建了一套精密的天人感應體系。此篇所載立夏至大暑六節氣物候異常之應,實為周代"以時系事"政治哲學的典型呈現,其要義可析為三端:

一、物候時序的政教隱喻
"螻蟈不鳴,水潦淫漫"至"大雨不時行,國無恩澤"的連續對應關係,體現了"觀象授時"傳統向政治倫理的延伸。如"靡草不死"與"國縱盜賊"的關聯,鄭玄注【月令】云:"靡草薺葶藶之屬,陰類也。其性當死而不死,則陰氣盛而刑法弛。"此以植物生態喻司法制度,揭示自然秩序與社會治理的同構性。夏至"鹿角不解"對應"兵革不息",更暗合【周易】"剝床以辨"的陽消陰長之象。

二、災異譴告的辯證邏輯
篇中"苦菜不秀-賢人潛伏""蟋蟀不居壁-急迫之暴"等對應,實為董仲舒"災異說"之先聲。【春秋繁露·必仁且智】言:"災者,天之譴也;異者,天之威也。"本文通過物候失常構建的預警系統,既含"天垂象,見吉凶"的神道設教意味,亦具"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的現實批判精神。如"腐草不螢"喻"谷實鮮落",乃用【詩經·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的比興傳統,將生態失衡與農業歉收納入因果鏈條。

三、刑德相輔的治理智慧
末段"黜陟幽明"四句實為全篇樞要。【尚書·舜典】"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的考核機制,在此轉化為"天氣-物候-人事"的聯動模型。所謂"氣正風清,甘霖時降",既承【管子·四時】"刑德合於時則生福"之說,又啟【淮南子·天文訓】"人主之情上通於天"之論。其深層邏輯在於:自然節律的失序(陰慝、陽息)與政治倫理的崩壞(佞人在側、貴臣放逸)互為表裏。

要之,【時訓解】非單純物候記錄,實為周人"敬天保民"思想的操作手冊。其以微觀物候變動映射宏觀治亂興衰的思維範式,既反映了早期中國的有機宇宙觀,亦為後世"變復之家"(王充語)提供了理論雛形。今日觀之,其中天人感應的機械對應雖需辯證審視,但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整體思維,仍具深刻啟示意義。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