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4|回覆: 2

[其他] 【逸周書】卷48作雒解詩解周公乃作大邑成周郊甸丘兆諸侯列土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4 17:2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書】卷48作雒解詩解周公乃作大邑成周郊甸丘兆諸侯列土
題文詩:
武王克殷,乃立商紂,王子祿父,俾守商祀.

建管叔於,殷之東建,蔡叔於殷,俾監殷臣.

武王既歸,歲十二月,乃崩鎬肂,於岐周廟.

周公立相,攝政天子,三叔及殷,東徐奄及,

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內弭父兄,外撫諸侯.

元年六月,葬武王畢.二年師旅,臨衛政殷,

殷大震潰.降辟三叔,祿父北奔,管叔經卒,

乃囚蔡叔,之於郭凌.征熊盈族,十有七國,

俘維九邑.俘殷獻民,遷於九畢.俾康帥宇,

於殷俾中,旄父宇東.周公敬念,於後曰畏,

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將致政,乃作大邑,

成周中土.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七十裏.

南系洛水,北因郟山,以為天下,之大湊會.

制郊甸制,方六百裏,連國西土,為方千裏.

分以百縣,縣有四郡,郡有四鄙,大縣方三,

之一王城,小縣立王,城九之一.都鄙也者,

不過百室,以便野事.農能居鄙,得以庶士,

士居國家,其則得以,諸公大夫.工賈胥市,

臣僕州裏,俾無交為.乃設丘兆,之於南郊,

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與食.

封人社遣,諸侯受命,於周乃建,大社國中,

遣東青土,其南赤土,其西白土,其北驪土,

中央也者,亹以黃土,將建諸侯,鑿取其方,

一面之土,燾以黃土,苴以白茅,以為土封.

故曰列土,受於周室.乃位五宮:大廟宗宮,

考宮路寢,之與明堂,咸有四阿,反坫亢重,

郎及常累,復格藻梲,設移旅楹,舂常畫旅.

內階玄階,堤唐山廧,應門庫台,皆為玄閫.

題解:雒,同洛,指洛邑。作雒,即營造洛邑。此篇記周公在武王歿後的政績以及洛邑的城制之類
【原文】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俾守商祀。建管叔於東,建蔡叔於殷,俾監殷臣。武王既歸,乃歲十二月,崩,鎬肂於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東徐奄及熊盈以略。

周公、召公內弭父兄,外撫諸侯。元年夏六月,葬武王於畢。二年,又作師旅,臨衛政殷,殷大震潰。降辟三叔,王子祿父北奔,管叔經而卒,乃囚蔡叔於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俘維九邑。俘殷獻民,遷於九畢。俾康帥宇於殷,俾中旄父宇於東。周公敬念於後,曰:『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將致政,乃作大邑成周於中土。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裏。南繫於洛水,北因於郟山,以為天下之大湊。制郊甸,方六百裏,國西土,為方千裏。分以百縣,縣有四郡,郡有四鄙,大縣城方王城三之一,小縣立城,方王城九之一。都鄙不過百室,以便野事。農居鄙,得以庶士,士居國家,得以諸公大夫。凡工賈胥市臣僕州裏,俾無交為。

乃設丘兆於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與食。封人社遣,諸侯受命於周,乃建大社與國中,其遣東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驪土,中央亹以黃土,將建諸侯,鑿取其方,一面之土,燾以黃土,苴以白茅,以為土封。故曰,受列土於周室。乃位五宮、大廟、宗宮、考宮、路寢、明堂,咸有四阿,反坫,亢重、郎、常累、復格藻梲,設移旅楹舂常畫旅。內階玄階,堤唐山廧,應門庫台玄閫。

【譯文】

武王滅殷以後,就立紂王兒子祿父,使他維守商人的祭祀,立管叔於殷東,讓蔡叔、霍叔在殷都,使他們監視殷商舊臣。武王回到宗周以後,那年的十二月在鎬京離世,棺柩暫殯於周廟。
周公執政,輔佐天子,三叔及祿父,殷東徐戎、奄國及熊姓盈姓族因此叛亂。

周公與召公內安父子兄弟,外撫諸侯方國,成王元年夏六月,安葬武王在畢。二年,又興師開赴殷東衛地征伐殷人。殷人大為恐懼,迅速潰散。於是將三叔治罪。王子祿父逃往北方,縊殺管叔,把蔡叔囚禁在郭凌。總共征服熊盈族有十七國,虜回七個城邑的人。俘虜殷朝的士大夫,遷往洛陽以北。使康叔居在殷都,使中旄父居在殷東。

周公認真地為後世謀慮,說道:『我擔心周室不能長久,就讓都城建在天下之中心地。』到了即將返政成王之時,就在國土中央營建大都邑成周。築內城牆方一千七百二十丈,築外城方七十裏,南連洛水,北靠邙山,把它作為天下的大都會。
制定郊甸之制,方六百裏,連着西土共方千裏,分為一百縣。每縣分四郡,每郡分四鄙。大縣築城比王城的三分之一,小縣築城比王城的九分之一。都邑不超過一百家,以便利耕作。農夫能管理一鄙,就可用為庶士;士能管一國或一家,就可用為諸公或大夫。凡工匠、商賈、庶士、奴僕,各州裏不使他們交雜混居。   
又在南郊設立祭壇、劃定範圍,用以祭祀上帝,以先祖后稷配享。日月星辰與五帝都同時受饗。封入主管社壇。天下諸侯從周王室命,就在都城中建立大社。社壇的東面是青土,南面赤土,西面自土,北面黑土,中央與各方交接處用黃土。要立諸侯的時候,鑿取其所在方位一邊的土,用黃土包上,放在白茅之上,以此作為分封的象徵,所以就說從周王室受到裂土。
又立五宮,指太廟、宗宮、考宮、路寢、明堂。都是四角曲檐,兩柱間有放置禮器、酒具的土台。還有重梁、兩廡、欄杆、雙斗、繪彩短柱。大堂旁有小屋,有排柱,藻井畫有日月,門上橫樑也繪彩。殿基上鑿出的台階塗成黑色,中庭路面高起,牆上畫有山雲。正門和內門高台都是黑色門檻。

【注釋】

都鄙的解釋 1. 周 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 鄭玄 註:『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 孫詒讓 正義:『凡公卿大夫貴戚有功德,得世祿者,皆頒邑以為其祿,是謂采邑;在王子弟無官者,雖無祿,而得以恩澤食邑。』
無中情 發表於 2025-7-26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逸周書·作雒解】析義:周公營洛與周初政治秩序建構

【作雒解】作為【逸周書】重要篇章,系統記載了周公營建洛邑這一周初重大歷史事件。本文擬從文本考釋與歷史意義兩個維度,對此篇進行解讀。

一、文本結構與史實脈絡
篇首"武王克殷"至"熊盈以略"一節,實為事件背景。武王封建祿父(武庚)守商祀,以管叔、蔡叔監殷,體現"滅國不絕祀"的周初政治倫理。然武王驟崩引發權力真空,"三監之亂"遂起。值得注意的是"俾監殷臣"之"俾"字,鄭玄注【周禮】云:"俾,使也",此處凸顯周人以宗親制衡殷遺的政治設計。

"周公、召公內弭父兄"段記載平亂過程,其時間線索甚明:元年六月葬武王,二年即展開軍事行動。"降辟三叔"之"辟",【爾雅·釋詁】訓為"法也",此處指依法處置叛亂者。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俘殷獻民,遷於九畢"的處置方式,與【尚書·多士】"遷殷頑民"記載相印證,體現周人"分而治之"的統治智慧。

二、營洛制度的禮制內涵
"乃作大邑成周"以下,詳述營洛規制。其城制"方千七百二十丈",據清儒孫詒讓【周禮正義】考訂,合周制九裏,與【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裏"相符。南系洛水、北因郟山的地理選擇,暗合【周易】"負陰抱陽"的哲學思想。

郊甸制度尤為精妙:"方六百裏"的畿服制,以百裏為率遞減,【周禮·大司徒】"制其畿方千裏而封樹之"可互證。其"縣-郡-鄙"的行政層級,實開後世郡縣制先聲。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大縣方三之一王城"的規模比例,體現"尊王"的等級觀念。

三、祭祀體系的政治象徵
"設丘兆於南郊"的祭祀制度,鄭玄注【禮記】謂:"兆,壇之塋域",其以上帝配后稷的祭祀格局,與【孝經】"郊祀后稷以配天"完全一致。五色土分封諸侯的記載,更暗含五行思想,【白虎通義·社稷】云:"天子社廣五丈,諸侯半之",可見其制影響深遠。

四、建築形制的禮制表達
篇末所述五宮建制,"四阿反坫"等建築形制,與【考工記】"殷人重屋,周人明堂"的記載相發明。其中"藻梲"(彩繪樑柱)、"旅楹"(陳列楹柱)等細節,均符合【禮記·明堂位】所述禮制規範。

要之,【作雒解】不僅記載了營洛史實,更完整呈現了周公"制禮作樂"的政治藍圖。其通過空間規劃構建"中天下"的政治秩序,通過祭祀體系確立天命傳承,通過建築規制彰顯等級倫理,實為理解周代政治文化的關鍵文本。清儒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評此篇"周家經制大備焉",確為的論。
陳尤狀 發表於 2025-7-30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逸周書·作雒解】析義:周公營洛與周初政治秩序建構

【作雒解】篇記載周公營建洛邑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實為周初政治格局重構的關鍵環節。本文試從經學與史學雙重維度,解析文本深層意涵。

一、克殷後的政治安排
篇首"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祿父"的記載,體現周人"滅國不絕祀"的政治智慧。【禮記·樂記】鄭玄注云:"封紂子武庚為殷後,明三代革命不相襲禮。"周公以管叔、蔡叔監殷,形成"三監"制度,此乃周初對東方故商疆域的特殊治理模式。然【尚書·金縢】揭示三監之叛的深層原因,實為宗周勢力與東夷集團的衝突激化所致。

二、周公東征的政治意義
"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國"的記載,與【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誅紂...滅國者五十"相呼應。徐中舒先生考證,熊盈族即淮夷集團,其叛亂反映東夷族群對周人統治的牴觸。周公通過軍事征服,將殷遺民"遷於九畢",實施"分而治之"策略,此即【尚書·多士】"爾乃尚有爾土"政策的具體實踐。

三、營洛邑的都城規劃
"城方千七百二十丈"的都城建制,深合周代營國制度。【周禮·考工記】載:"匠人營國,方九裏。"鄭玄註:"積千七百二十丈,與【作雒】合。"洛邑"南系洛水,北因郟山"的選址,體現"天地之所合"的都城選址理念。其"五宮"建制(大廟、宗宮、考宮、路寢、明堂),更構成後世都城禮制建築的藍本。

四、封建制度的儀式表達
"列土受封"的儀式極具象徵意義:"燾以黃土,苴以白茅",【白虎通義·社稷】釋為:"土者吐生萬物,茅者絜清。"五色土封藩的制度,既體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王權觀念,又通過色彩象徵構建"五行-五方"的政治空間秩序。這種儀式化的封建制度,實為周人"以禮治國"思想的具體呈現。

要之,【作雒解】所載非僅營建洛邑的工程記錄,更是周初政治秩序重建的完整方案。周公通過軍事征服、人口遷徙、都城營建、封建儀式等多重手段,最終實現"俾中天下"的政治理想,奠定周代八百年基業。此篇文獻價值,正在於揭示周人如何將軍事勝利轉化為持久的文化政治秩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