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5|回复: 2

[其他] 《逸周书》卷48作雒解诗解周公乃作大邑成周郊甸丘兆诸侯列土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1-4 1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逸周书》卷48作雒解诗解周公乃作大邑成周郊甸丘兆诸侯列土
题文诗:
武王克殷,乃立商纣,王子禄父,俾守商祀.

建管叔于,殷之东建,蔡叔于殷,俾监殷臣.

武王既归,岁十二月,乃崩镐肂,于岐周庙.

周公立相,摄政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

熊盈以略.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

元年六月,葬武王毕.二年师旅,临卫政殷,

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禄父北奔,管叔经卒,

乃囚蔡叔,之于郭凌.征熊盈族,十有七国,

俘维九邑.俘殷献民,迁于九毕.俾康帅宇,

于殷俾中,旄父宇东.周公敬念,于后曰畏,

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

成周中土.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七十里.

南系洛水,北因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会.

制郊甸制,方六百里,连国西土,为方千里.

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郡有四鄙,大县方三,

之一王城,小县立王,城九之一.都鄙也者,

不过百室,以便野事.农能居鄙,得以庶士,

士居国家,其则得以,诸公大夫.工贾胥市,

臣仆州里,俾无交为.乃设丘兆,之于南郊,

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与食.

封人社遣,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国中,

遣东青土,其南赤土,其西白土,其北骊土,

中央也者,亹以黄土,将建诸侯,凿取其方,

一面之土,焘以黄土,苴以白茅,以为土封.

故曰列土,受于周室.乃位五宫:大庙宗宫,

考宫路寝,之与明堂,咸有四阿,反坫亢重,

郎及常累,复格藻棁,设移旅楹,舂常画旅.

内阶玄阶,堤唐山廧,应门库台,皆为玄阃.

题解:雒,同洛,指洛邑。作雒,即营造洛邑。此篇记周公在武王殁后的政绩以及洛邑的城制之类
《原文》
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建管叔于东,建蔡叔于殷,俾监殷臣。武王既归,乃岁十二月,崩,镐肂于岐周。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略。

周公、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元年夏六月,葬武王于毕。二年,又作师旅,临卫政殷,殷大震溃。降辟三叔,王子禄父北奔,管叔经而卒,乃囚蔡叔于郭凌。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俘维九邑。俘殷献民,迁于九毕。俾康帅宇于殷,俾中旄父宇于东。周公敬念于后,曰:“予畏同室克追,俾中天下。”及将致政,乃作大邑成周于中土。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郛方七十里。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以为天下之大凑。制郊甸,方六百里,国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郡有四鄙,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立城,方王城九之一。都鄙不过百室,以便野事。农居鄙,得以庶士,士居国家,得以诸公大夫。凡工贾胥市臣仆州里,俾无交为。

乃设丘兆于南郊,以祀上帝,配以后稷,日月星辰先王皆与食。封人社遣,诸侯受命于周,乃建大社与国中,其遣东青土,南赤土,西白土,北骊土,中央亹以黄土,将建诸侯,凿取其方,一面之土,焘以黄土,苴以白茅,以为土封。故曰,受列土于周室。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反坫,亢重、郎、常累、复格藻棁,设移旅楹舂常画旅。内阶玄阶,堤唐山廧,应门库台玄阃。

【译文】

武王灭殷以后,就立纣王儿子禄父,使他维守商人的祭祀,立管叔于殷东,让蔡叔、霍叔在殷都,使他们监视殷商旧臣。武王回到宗周以后,那年的十二月在镐京离世,棺柩暂殡于周庙。
周公执政,辅佐天子,三叔及禄父,殷东徐戎、奄国及熊姓盈姓族因此叛乱。

周公与召公内安父子兄弟,外抚诸侯方国,成王元年夏六月,安葬武王在毕。二年,又兴师开赴殷东卫地征伐殷人。殷人大为恐惧,迅速溃散。于是将三叔治罪。王子禄父逃往北方,缢杀管叔,把蔡叔囚禁在郭凌。总共征服熊盈族有十七国,虏回七个城邑的人。俘虏殷朝的士大夫,迁往洛阳以北。使康叔居在殷都,使中旄父居在殷东。

周公认真地为后世谋虑,说道:“我担心周室不能长久,就让都城建在天下之中心地。”到了即将返政成王之时,就在国土中央营建大都邑成周。筑内城墙方一千七百二十丈,筑外城方七十里,南连洛水,北靠邙山,把它作为天下的大都会。
制定郊甸之制,方六百里,连着西土共方千里,分为一百县。每县分四郡,每郡分四鄙。大县筑城比王城的三分之一,小县筑城比王城的九分之一。都邑不超过一百家,以便利耕作。农夫能管理一鄙,就可用为庶士;士能管一国或一家,就可用为诸公或大夫。凡工匠、商贾、庶士、奴仆,各州里不使他们交杂混居。   
又在南郊设立祭坛、划定范围,用以祭祀上帝,以先祖后稷配享。日月星辰与五帝都同时受飨。封入主管社坛。天下诸侯从周王室命,就在都城中建立大社。社坛的东面是青土,南面赤土,西面自土,北面黑土,中央与各方交接处用黄土。要立诸侯的时候,凿取其所在方位一边的土,用黄土包上,放在白茅之上,以此作为分封的象征,所以就说从周王室受到裂土。
又立五宫,指太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都是四角曲檐,两柱间有放置礼器、酒具的土台。还有重梁、两庑、栏杆、双斗、绘彩短柱。大堂旁有小屋,有排柱,藻井画有日月,门上横梁也绘彩。殿基上凿出的台阶涂成黑色,中庭路面高起,墙上画有山云。正门和内门高台都是黑色门槛。

【注释】

都鄙的解释 1. 周 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 郑玄 注:“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 孙诒让 正义:“凡公卿大夫贵戚有功德,得世禄者,皆颁邑以为其禄,是谓采邑;在王子弟无官者,虽无禄,而得以恩泽食邑。”
无中情 发表于 2025-7-26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逸周书·作雒解》析义:周公营洛与周初政治秩序建构

《作雒解》作为《逸周书》重要篇章,系统记载了周公营建洛邑这一周初重大历史事件。本文拟从文本考释与历史意义两个维度,对此篇进行解读。

一、文本结构与史实脉络
篇首"武王克殷"至"熊盈以略"一节,实为事件背景。武王封建禄父(武庚)守商祀,以管叔、蔡叔监殷,体现"灭国不绝祀"的周初政治伦理。然武王骤崩引发权力真空,"三监之乱"遂起。值得注意的是"俾监殷臣"之"俾"字,郑玄注《周礼》云:"俾,使也",此处凸显周人以宗亲制衡殷遗的政治设计。

"周公、召公内弭父兄"段记载平乱过程,其时间线索甚明:元年六月葬武王,二年即展开军事行动。"降辟三叔"之"辟",《尔雅·释诂》训为"法也",此处指依法处置叛乱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俘殷献民,迁于九毕"的处置方式,与《尚书·多士》"迁殷顽民"记载相印证,体现周人"分而治之"的统治智慧。

二、营洛制度的礼制内涵
"乃作大邑成周"以下,详述营洛规制。其城制"方千七百二十丈",据清儒孙诒让《周礼正义》考订,合周制九里,与《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相符。南系洛水、北因郏山的地理选择,暗合《周易》"负阴抱阳"的哲学思想。

郊甸制度尤为精妙:"方六百里"的畿服制,以百里为率递减,《周礼·大司徒》"制其畿方千里而封树之"可互证。其"县-郡-鄙"的行政层级,实开后世郡县制先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县方三之一王城"的规模比例,体现"尊王"的等级观念。

三、祭祀体系的政治象征
"设丘兆于南郊"的祭祀制度,郑玄注《礼记》谓:"兆,坛之茔域",其以上帝配后稷的祭祀格局,与《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完全一致。五色土分封诸侯的记载,更暗含五行思想,《白虎通义·社稷》云:"天子社广五丈,诸侯半之",可见其制影响深远。

四、建筑形制的礼制表达
篇末所述五宫建制,"四阿反坫"等建筑形制,与《考工记》"殷人重屋,周人明堂"的记载相发明。其中"藻棁"(彩绘梁柱)、"旅楹"(陈列楹柱)等细节,均符合《礼记·明堂位》所述礼制规范。

要之,《作雒解》不仅记载了营洛史实,更完整呈现了周公"制礼作乐"的政治蓝图。其通过空间规划构建"中天下"的政治秩序,通过祭祀体系确立天命传承,通过建筑规制彰显等级伦理,实为理解周代政治文化的关键文本。清儒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评此篇"周家经制大备焉",确为的论。
陈尤状 发表于 2025-7-3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逸周书·作雒解》析义:周公营洛与周初政治秩序建构

《作雒解》篇记载周公营建洛邑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实为周初政治格局重构的关键环节。本文试从经学与史学双重维度,解析文本深层意涵。

一、克殷后的政治安排
篇首"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的记载,体现周人"灭国不绝祀"的政治智慧。《礼记·乐记》郑玄注云:"封纣子武庚为殷后,明三代革命不相袭礼。"周公以管叔、蔡叔监殷,形成"三监"制度,此乃周初对东方故商疆域的特殊治理模式。然《尚书·金縢》揭示三监之叛的深层原因,实为宗周势力与东夷集团的冲突激化所致。

二、周公东征的政治意义
"凡所征熊盈族十有七国"的记载,与《孟子·滕文公下》"周公相武王诛纣...灭国者五十"相呼应。徐中舒先生考证,熊盈族即淮夷集团,其叛乱反映东夷族群对周人统治的抵触。周公通过军事征服,将殷遗民"迁于九毕",实施"分而治之"策略,此即《尚书·多士》"尔乃尚有尔土"政策的具体实践。

三、营洛邑的都城规划
"城方千七百二十丈"的都城建制,深合周代营国制度。《周礼·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郑玄注:"积千七百二十丈,与《作雒》合。"洛邑"南系洛水,北因郏山"的选址,体现"天地之所合"的都城选址理念。其"五宫"建制(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更构成后世都城礼制建筑的蓝本。

四、封建制度的仪式表达
"列土受封"的仪式极具象征意义:"焘以黄土,苴以白茅",《白虎通义·社稷》释为:"土者吐生万物,茅者絜清。"五色土封藩的制度,既体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王权观念,又通过色彩象征构建"五行-五方"的政治空间秩序。这种仪式化的封建制度,实为周人"以礼治国"思想的具体呈现。

要之,《作雒解》所载非仅营建洛邑的工程记录,更是周初政治秩序重建的完整方案。周公通过军事征服、人口迁徙、都城营建、封建仪式等多重手段,最终实现"俾中天下"的政治理想,奠定周代八百年基业。此篇文献价值,正在于揭示周人如何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持久的文化政治秩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