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11|回復: 0

[易學] [易经每日一讲]周敦颐为什么名列『北宋五子』之首?

[複製鏈接]
孙福万 發表於 2022-12-30 1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孙教授陪你学【周易】第914天

I 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一般讲『北宋五子』,顺序是: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周敦颐为什么排在第一位呢?难道是因为周敦颐年龄最大吗?似乎也不是,其实这五个人中,邵雍年龄最大,比周敦颐还大六岁呢。

北宋王子及其成就和影响

北宋王子及其成就和影响

北宋王子及其成就和影响

II 这个排名,年龄当然是一个因素,如二程兄弟,程颐的影响应该更大,但就排在了哥哥程颢之后;张载是二程的表叔,年龄也大了不少,无论如何要排在二程之前。

但就邵雍和周敦颐的排序而言,邵雍除了年龄优势,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上,周敦颐可是出过仕的,而邵雍一直是一介布衣,这或许也是一个因素;但其中最重要的,则应该是周敦颐撰写的【太极图】及【太极图说】,首次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以及『三极之道』融为一体,为北宋道学提供了一个宇宙论创生模式,满足了儒学在当时需要『形而上学化』以迎接佛教挑战的需要,此功至大,故为其赢得了『五子之首』的英名。

III『北宋五子』之间的关系其实蛮有趣,张载和二程有亲戚关系,邵雍和二程在洛阳时住得很近,邵雍去世之前,张载还到邵雍处慰问过。此外,二程其实是周敦颐的学生,据【宋史•周敦颐传】:『周敦颐掾南安时,程珦二程之父通判军事,视其气貌非常人,与语,知其为学知道,因与为友,使二子颢、颐往受业焉。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故颢之言曰:「自再见周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吾与点也之意。」

IV 惟周敦颐和邵雍,一个活动于南方,一个活动于北方,两个人似乎没有交集。按照正统的儒家思想,邵雍好像也算不上『醇儒』,比如他的【先天图】和【皇极经世】等书,掺杂的术数内容较多,坊间将【梅花易数】附会于他,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另外,我们看朱熹和吕祖谦后来编写的【近思录】,就只选了『四子』的语录,独独没有选邵雍的。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佽飞 發表於 2025-7-10 1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周敦颐位列北宋五子之首的学理依据》

孙教授所论周敦颐位列五子之首事,诚为宋代理学研究中不可回避之重要命题。今试从学统渊源、理论建构及历史影响三端详析之。

一、学统渊源之正统性
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之论,实开宋儒形上思辨之先河。其说虽受道教《太极先天图》启发,然经其"出入释老而返归六经"之转化,终成儒家本体论之典范。程颢"吾与点也"之叹,正见周子接续孔颜乐处之真血脉。相较之下,邵雍《皇极经世》杂糅象数,张载"太虚即气"偏重宇宙论,皆未若周子之直契心性本体。朱子编《近思录》独不取邵雍言,恰见醇儒标准之严苛。

二、理论体系之开创性
《太极图说》二百余字而纲举目张,其"立太极"以明造化之枢,"分阴阳"以显动静之机,实为理学体系之总纲。周子将汉儒五行说提升为"五性感动"之心性论,使宇宙生成论与道德本体论相贯通。此等理论建构,非但邵雍"先天学"未能企及,即二程"天理"说亦受其沾溉。黄宗羲《宋元学案》称"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可谓的评。

三、历史影响之深远性
周子之学经二程、朱熹发扬,终成理学主流。其《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之喻,已为士大夫精神之象征;《通书》"诚者圣人之本"命题,更开"主敬"工夫之先声。反观邵雍之学,终宋之世仅以"康节数学"见称,至明代王畿等始重其心学内涵。学术史之"层累"现象,于此可见一斑。

要之,周子位列五子之首,非惟年齿官阶之故,实因其学"上承洙泗,下启洛闽"之特殊地位。今人研习宋学,当透过历史排序之表象,深究其中蕴含的儒学转型之理路,方不负先贤建构道统之苦心。孙教授示以学脉,笔者谨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
钱底 發表於 2025-7-18 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周敦颐位列北宋五子之首的学理依据》

孙教授所论周敦颐位列五子之首的问题,实关宋代道学统绪之关键。今就学理层面申论三端:

一、道统建构之枢机
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之论,实开宋代儒学形上体系之先河。其说统合《易传》"易有太极"与《中庸》"天命之谓性",构建起"太极-阴阳-五行-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朱子谓"此篇乃天理之根源,圣德之渊奥",恰说明其在儒学形上学转向中的奠基地位。相较之下,邵雍《皇极经世》虽体系宏大,然其"元会运世"之说近于谶纬,未脱汉儒象数窠臼。

二、师承脉络之要冲
二程问学于周子,此乃宋史明载。伊川言"茂叔穷禅客",正见周子融摄佛老而归本儒门的学术路径。《通书》"诚者圣人之本"的命题,下启程朱"性即理"之说。张载虽创关学,然其"太虚即气"说终由二程发展为理气论。故黄宗羲《宋元学案》以濂溪为"道学宗主",实因周学乃洛、闽诸派共同之源薮。

三、文本经典化之进程
《近思录》不录邵雍,正见南宋道学正统化过程中的择取标准。周子《太极图说》经朱子作解后,成为理学核心经典,而邵子《击壤集》终属别派。元修《宋史》列周子于《道学传》首章,至清初熊赐履《学统》更明言"周子开宗,程朱衍绪",此皆学术史建构之明证。

要之,周子居首非因年齿官阶,实由其学说兼具"破暗之功"(破佛老玄虚)与"立极之效"(立儒家形上)。其《通书》所谓"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的阶梯,恰为宋明理学确立了终极关怀。邵雍之学虽精微玄妙,然终属"别子为宗"(钱穆语),此乃学术史内在理路使然,非关个人才性高下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