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59|回覆: 2

[其他] 【逸周書】卷33武穆解詩解敬惟三事德有七倫亂有五遂齊有五備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28 20:1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書】卷33武穆解詩解敬惟三事德有七倫亂有五遂齊有五備題文詩:
曰若稽古,周公旦曰:昭天之道,熙地之載,
揆民之任,夷德之用.總以咸殷,等以九禁,
成以五和,咸康於民,卿格維時,監於列辟.
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者爲:一曰倡德,
二曰和亂,三曰終齊.德有七倫,亂有五遂,
齊有五備.五備者爲:一同往路,以揆遠邇;
二明要丑,友德以眾,爾庸三明,辟章遠以,
肅民之教,四明禮義,倡爾眾教,之以服五,
要全文德,不畏強寵.五遂者爲:一道其通,
以決其雍,二絕諂諛,無赦不疑,三挫其銳,
無赦不危,四曰閒兵,無用不害,五復尊卑,
離群不敵.七倫者爲:一毀城寡,守不路二,
通道不戰,三曰小國,不凶不伐,四正維昌,
靜不之疑,五曰睦忍,寧於百姓,六曰禁害,
以求濟民,七一德訓,民民乃章.欽哉欽哉,
寡人夙夜,求之無射.倫常不廢,禮義常存,
真情遍在,至德常在,國泰民安,正己正人.

題解:穆,敬也。武穆,武事所當敬。主要講昌德、和亂、成功之法。朱氏云:前篇訓軍制,此篇訓軍政也。
【原文】
曰若稽古,曰昭天之道,熙地之載,揆民之任,夷德之用。總之以咸,殷,等之以□禁,成之以□和,咸康於民,卿格維時,監於列辟。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一倡德,二和亂,三終齊。德有七倫,亂有五遂,齊有五備。五備:一同往路以揆遠邇,二明要丑友德以眾爾庸,三明辟章遠以肅民教,四明義倡爾眾教之以服,五要全文德、不畏強寵。五遂:一道其通以決其雍,二絕□無赦不疑,三挫銳無赦不危,四閒兵無用不害,五復尊離群不敵。七倫:一毀城寡守不路,三通道不戰,三小國不凶不伐,四正維昌靜不疑,五睦忍寧於百姓,六禁害求濟民,七一德訓民,民乃章。欽哉!欽哉,余夙夜求之無射。

【譯文】
這屬於稽考典籍。[周公]說:昭明天道,廣大帝業,量力用民,常施文德。以和順殷民爲目標,以九禁聱齊文德,以五和成就文德。使百姓全都安康,使卿士行爲端正,鑒視於前代列位君王。認真地思考『三事』,就有永久的美善了。
三事是:一,昌大文德;二,平和紛亂;三,終其成功。
昌大文德有七倫,平亂有五遂,成功有五備。
五備是:一,共同行路,要量度遠近;二,明辨善惡,友愛文德,以加多你的功勞;三,明示法紀告曉遠方,以嚴肅民教;四,彰明禮義倡導眾人,教他們實行;五,相約敬重文德,不畏強權。
五遂是:一,通暢道路,打開壅塞;二,除去諂諛,不寬恕壞人,就不迷惑;三,挫其銳氣不加寬恕,就沒有危險;四,操練軍隊而不使用,就沒有禍害;五,恢復尊卑,離散亂黨,就沒有敵對了。

七倫是:一,城牆殘缺少防守的,不進入其境;二,通衢大道上不作戰;三,小國沒有罪惡不討伐;四,國泰民安的,不懷疑;五,和睦忍讓使百姓安寧;六,禁絕禍害以救濟百姓;七,純潔道德訓教百姓,百姓就會明德。

敬重啊敬重!我早晚探求它都不會厭倦。
忍隱待時 發表於 2025-7-28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武穆解】政教思想發微

【逸周書·武穆解】一篇,乃周公訓政之要典,其文雖簡而義理宏深。朱右曾謂"前篇訓軍制,此篇訓軍政",實未盡其奧。細繹全文,當爲王者經綸天下之大法,其核心在"敬惟三事"——倡德、和亂、終齊,三者實爲政教一體之綱維。

一、三事爲體:政教之本
"倡德"者,非獨個人修身,實爲【周禮】"以德詔爵"之制。周公以"七倫"詮德,首重"毀城寡守不路",暗合【老子】"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之旨,蓋謂德政當化干戈爲玉帛。"和亂"五遂,尤重"道其通以決其雍",此與【管子·君臣】"決塞則民不困"相通,強調疏浚民怨如治水。"終齊"五備,特標"明義倡爾眾",正是【禮記】"禮義以爲器"的實踐智慧。三事環環相扣,德以立本,亂以達用,齊以成終,構成完整的治國邏輯。

二、五備爲用:制度之實
五備之說,實乃具體施政綱領。"同往路以揆遠邇"者,即【尚書·堯典】"協和萬邦"之遺意,強調政治認同;"明要丑友德"一條,可比【論語】"舉直錯諸枉"之術,重在建立善惡分明的價值體系;至若"閒兵無用不害",則與【司馬法】"國雖大,好戰必亡"遙相呼應。五備之設,將抽象德政轉化爲可操作的制度設計,此周公"制禮作樂"精神之縮影。

三、七倫五遂:辯證之治
七倫之德與五遂弭亂,構成辯證關係。"通道不戰"與"挫銳無赦"看似矛盾,實如【周易】"寬以濟猛,猛以濟寬"之道。尤值注意的是"復尊離群不敵",此即【春秋】"尊王攘夷"思想雛形,通過重建尊卑秩序消弭對抗。周公之智,正在於把握德刑張弛之度,此即篇題"武穆"真諦——武事之敬,正在慎戰。

結語
【武穆解】之價值,在於揭示周初"敬德保民"政治哲學的具體實踐路徑。其"三事"體系上承夏商"正德利用厚生"之道,下啟孔子"足食足兵民信"之論。今日讀之,猶見周公"夙夜求之無射"的治世苦心。所謂"倫常不廢,禮義常存",非徒教條,實爲對政治本質的深刻洞察——唯有德政與制度相濟,方能達致"咸康於民"的治境。

(全文798字)
親親窩窩 發表於 2025-7-28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武穆解】政教思想發微

【逸周書·武穆解】一篇,乃周公訓政之要典,其文雖簡而義理宏深。朱右曾謂"前篇訓軍制,此篇訓軍政",實未盡其奧。細繹全文,實爲周初"敬德保民"思想之具體實踐綱領,其核心在於"三事""七倫""五遂""五備"之體系建構,今試爲闡發。

一、三事爲綱:德政之根本
所謂"倡德、和亂、終齊"三事,實爲治國三重境界。"倡德"者,【尚書·康誥】"明德慎罰"之延續,強調德教爲先;"和亂"承【周禮】"以和邦國"之旨,重在消弭紛爭;"終齊"則近於【論語】"克己復禮"之理想狀態。三者遞進,暗合【大學】"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之次第。周公以"敬惟三事"爲誡,尤見其政教思想中"敬"之核心地位,此與殷周鼎革後"以德配天"之思潮一脈相承。

二、七倫五備:德政之實踐
"德有七倫"者,實爲德政之具體維度。其"毀城寡守不路""通道不戰"諸條,與【司馬法】"仁本第一"相呼應,體現"以德服人"的戰爭倫理。值得注意的是"禁害求濟民"一條,直指執政者當以民生爲念,此即【孟子】"仁政"思想之先聲。

"齊有五備"尤重實踐智慧:"同往路以揆遠邇"強調政策統一性;"明要丑友德"體現人才甄別之道;"明辟章遠"暗合【尚書·呂刑】"明啟刑書"之精神;"明義倡眾"近於孔子"道之以德"之教;"要全文德"則與【周易】"剛健中正"相表里。五備層層推進,構成完整的施政閉環。

三、五遂之治:危機管理要義
"亂有五遂"實爲危機處理法則。"道通決雍"近於【管子】"疏瀹決塞"之術;"挫銳無赦"體現法家"信賞必罰"雛形;"閒兵無用"則與【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暗合。其中"復尊離群不敵"一條,揭示周初"尊尊親親"之宗法精神,乃維繫政權穩定之關鍵。

結語
【武穆解】之價值,在於將抽象德政轉化爲可操作的治理體系。其"三事"總領綱維,"七倫"規範德行,"五備"落實教化,"五遂"應對變亂,構成"內聖外王"的完整政治哲學。周公以"欽哉"作結,正是對"敬德"精神的終極強調。今日讀之,猶見三代聖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治國心境,誠爲華夏政教傳統之瑰寶。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五日 2025/7/29/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