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43|回復: 2

[其他] 【逸周书】卷32武顺解诗解武礼右还顺地利兵辟明卿仁正智右和伯勤卒力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2-28 20:0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书】卷32武顺解诗解武礼右还顺地利兵辟明卿仁正智右和伯勤卒力题文诗:
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
人道尚中,耳目役心.心有四佐,不和曰废.
地有五行,不通曰恶.天有四时,不时曰凶.
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知祥则寿,
知义则立,知礼则行.礼义也能,顺祥曰吉.
吉礼左还,顺天利本.武礼右还,顺地利兵.
将居中军,顺人利阵.有中曰参,无中曰两,
两争曰弱,参和曰强.男生成三,女生成两.
五以成室,室成生民,民生以度.左右手各,
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肢也,元首曰末.
五五二五,曰一元卒.一卒居前,曰开一卒,
居后曰敦.左右一卒,曰闾四卒,成卫曰伯.
三伯一长,曰佐三佐,一长曰右.三右一长,
曰正三正,一长曰卿.三卿一长,名之曰辟.
君辟必明,其卿必仁,其正必智,其右必和,
其伯必勤,其卒必力.君辟不明,无以虑官;
其卿不仁,无以集众;其伯不勤,无以行令;
其卒不力,无以承训.均士卒力,貌而无比,
否则不顺.均伯勤则,劳而无携,携则不和.
均佐肃静,而无留怠,留则无成.均右和恭,
而无羞人,羞则不兴.君辟者必,文圣如度.
元忠尚让,亲均惠下,集固介德.危言而不,
干德曰正.正及神人,曰极世世,能极曰帝.
题解:『武顺』二字取自篇中『武礼右旋,顺地以利兵』一句。主要讲军制及军中之官。
【原文】
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心有四佐,不和曰废。地有五行,不通曰恶。天有四时,不时曰凶。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知祥则寿,知义则立,知礼则行。礼义顺祥曰吉。吉礼左还,顺天以利本。武礼右还,顺地以利兵。将居中军,顺人以利阵。人有中,曰参,无中曰两,两争曰弱,参和曰强。男生而成三,女生而成两。五以成室,室成以生民,民生以度。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履五,曰四枝,元首曰末。五五二十五,曰元卒。

一卒居前曰开,一卒居后曰敦。左右一卒曰闾,四卒成卫曰伯。三伯一长曰佐,三佐一长曰右。三右一长曰正,三正一长曰卿。三卿一长曰辟。辟必明,卿必仁,正必知,右必和,伯必勤,卒必力。辟不明,无以虑官;卿不仁,无以集众;伯不勤,无以行令;卒不力,无以承训。

均卒力,貌而无比,不则不顺。均伯勤,劳而无携,携则不和。均佐肃静而无留,留则无成。均右和恭而无羞,羞则不兴。辟必文圣如度。元忠尚让,亲均惠下,集固介德。危言不干德,曰正。正及神人曰极世,世能极曰帝。

【译文】
上天的规律以左为上,所以日月向西移动;大地的规律是以右为上,所以河川向东流动;人事的规律是以中正为上,所以耳目受心役使。心内有肝、肺、脾、肾四佐,四佐不和叫废;地上有木、火、土、金、水五行,五行不相生胜叫恶;上天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不合叫凶。
上天的规律是象,大地的规律是宜,人事的规律是礼。知天象则长寿,知义则立身,知礼仪则事行。礼、义顺应天象叫专。吉礼从左向右旋转,顺应天道以利国本;武礼从右向左旋转,顺应大地以利于用兵;将帅居中军,顺应人事以利于布阵。
人体有中的叫三,无中的叫两。两相争故力弱,三相和故力强。男人生来就成三,女人生来就成两。三二为五就成家室,家室成就生人,人生下来就有定数。左右手各握五,左右足各踩五,叫四肢。头叫做末。五五二十五个兵叫一元卒。
一元卒居前的阵式叫开,一元卒居后的阵式叫敦。左右各一元卒的阵式叫闾,四元卒成围的阵式叫伯。每三伯立一长叫佐,每三佐立一长叫右,每三右立一长叫正,每三正立一长叫卿,三卿立一长叫辟。
人君一定要英明,卿一定要仁慈,正一定要聪慧,右一定要严肃,佐一定要平和,伯一定要勤劳,士卒一定要尽力。入君不英明,就不能选用下级官吏;卿不仁慈,就不能聚集众人;正不聪慧,就不能口口口口;右不严肃,就不能口口口口;佐不平和,
就不能口口口口;伯不勤劳,就不能执行命令;卒不尽力,就不能接受训导。
士卒尽力等同而无背违,背违则不顺从;伯勤劳等同心,离心则不和睦;佐温和一贯而不怠慢,怠慢则没有成功;右严肃一致而不辱人,辱人则人不奋发。
君王必有文德,神圣如法度,高度诚信而崇尚谦让,待人一致而惠爱下人,就能安集固守大德。厉言而不伤德叫正,正兼及神和人叫极,世世代代能极叫帝。
道德经 發表於 2025-4-25 01:53 | 顯示全部樓層
《武顺解》军制思想发微
《逸周书·武顺解》以"顺天地之道而立人纪"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先秦军制与治军理念。其文虽简,然内涵深广,今试析其要义如下:

一、三才之道与军事伦理
篇首以"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开宗明义,构建"天-地-人"三才体系。此说承《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之旨,将自然法则转化为军事伦理:
1. 天道为祥:主兵者当知天时,如《孙子兵法》"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2. 地道为义:行军需明地利,管子所谓"不知地利者,不能行军";
3. 人道为礼:强调"耳目役心"的统御之道,与《六韬》"将者,国之司命"相呼应。

三者贯通乃成"吉礼左还,武礼右旋"的军事辩证法,左旋顺天以固本,右旋应地以利兵,中将居中以和众,此即《司马法》"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的礼法渊源。

二、军制建构的数理逻辑
其军制设计暗合河图数理:"男生成三"象阳数,"女生成二"法阴数,五数成室喻五行和合。具体建制呈现严格的等比序列:
基础单位:四卒(25人)为"元卒",合"五五二十五"之数;
指挥体系:按"三进制"递进(三伯一佐→三佐一右→三右一正→三正一卿→三卿一辟),形成金字塔式管理结构。

此制与《周礼·夏官》"军将命卿,师帅皆中大夫"可互证,反映周代"寓兵于农"的编制思想。

三、职官德行的系统要求
提出"明辟-仁卿-智正-和右-勤伯-力卒"的德行配位理论,构成完整的责任链条:
1. 纵向统属:辟官需"文圣如度",即《管子》"圣君任法不任智"的法治精神;
2. 横向协作:强调"均卒力""均伯勤"的协调性,暗合《吴子》"居则有礼,动则有威"之训;
3. 德行禁忌:特别指出"携则不和""羞则不兴"等人际关系戒律,与《孙子兵法》"上下同欲者胜"互为表里。

四、思想史定位
此篇可视为先秦兵阴阳家的重要文献:
其"参和曰强"说,为《荀子》"和齐而兵劲"思想先声;
"危言不干德曰正"的表述,与《司马法》"仁本"篇"以礼为固,以仁为胜"一脉相承。

要之,《武顺解》实为周代军事智慧之结晶,其将军队组织、自然哲学、伦理规范熔于一炉,堪称中国古代军事制度文献中的瑰宝。后世《太白阴经》"天无阴阳则气不行,地无险阻则守不固"等论,皆可溯源于此。

(全文798字)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4-25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武顺解》军制思想发微——周代兵道与治术的体系化建构

《逸周书·武顺解》作为先秦军事思想的重要文献,以"顺天地之道而立人极"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一套融合宇宙观、伦理观与军事制度的完整体系。本文试从三个维度解析其思想精髓。

一、三才统合下的军事哲学
篇首"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的论述,实为周人"象天法地"思维的典型体现。郑玄注《周礼》云:"兵者,阴阳之具也",正与此处天地人三才对应的军事观相契。其中"武礼右还"的旋向规定,非仅战术要求,更是对地道"尚右"特性的顺应。孔颖达疏《礼记》曾言:"周制尚右,兵事主阴",可见这种方位选择具有深刻的宇宙论依据。而"将居中军"的部署原则,恰是"人道尚中"思想在军事领域的投射,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完整战争观。

二、数理逻辑与军事编制
"五五二十五曰元卒"的编制体系,彰显周人对数理哲学的运用。《孙子兵法》"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的论断,在此已见雏形。值得注意的是,从"卒"到"辟"的层级递进,采用三进制与五进制结合的独特结构:四卒成伯(5×5)、三伯一佐(3×5)、三佐一右(3²×5),最终达于"三卿一辟"的顶层设计。这种"参伍以变"(《易·系辞》)的编制方式,既保证指挥效率,又暗合"男生成三,女生成两"的生成哲学。贾谊《新书》论军制时所谓"制之以数,序之以伦",正是对此种制度智慧的准确概括。

三、职官伦理的德性要求
"辟必明,卿必仁,正必知"的任职标准,构建起"德位相配"的军官伦理体系。其中"明-仁-知-和-勤-力"的德目序列,与《尚书·洪范》"敬用五事"的为政之道遥相呼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均卒力""均伯勤"等四"均"要求,强调通过制度性安排实现德性均衡。这种思想较《司马法》"凡战,智也;勇也;权也"的单纯能力论更为深刻,体现出伦理制度化、制度伦理化的双重特征。所谓"文圣如度"的为君标准,正是要求统治者兼具德性与法度意识。

《武顺解》的价值不仅在于保存了西周军制细节,更在于其将军事活动提升至"参天地之化育"的高度。这种统合宇宙秩序、伦理规范与制度设计的思维方式,对理解先秦兵家与儒家的思想同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清代学者朱右曾校释此篇时指出:"周公立制,本天道以治人事",可谓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