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77|回復: 2

[其他] 【逸周书】卷30酆谋解诗解兴师三同三让三虞爱微无疾应时作谋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2-28 20:0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书】卷30酆谋解诗解兴师三同三让三虞爱微无疾应时作谋
题文诗:
维王三祀,王在酆京,谋言告闻.王乃召见,
周公旦曰:呜呼商其,咸辜维日,望谋建功,
言多信,今如其何?周公:时至矣乃,
兴师循故.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
三矢无声.三让也者:近市,贱粥,
施资.三虞者为:边不侵内,道不驱牧,
郊不留人.王曰呜呼,允从,三无咈,
基征可因.与周同爱,爱微无疾,疾取不取,
疾至致备.又祷不德,不德不成,害不在小,
终维实大,悔后乃无.帝命不謟,应时作谋,
不敏殆哉.周公:言斯允格,谁从己出,
出而不允,自致;往而不往,乃弱自己.
士卒咸若,周一心.防微杜渐,慎终如始,
选贤任能,上下同心,至德执一,有备无患.
题解:丰,丰邑。记武王与周公旦在丰相谋兴师伐商。
【原文】
维王三祀,王在酆,谋言告闻。望着可周公旦曰:『呜呼,商其咸辜,维日望谋建功,言多信,今如其何?』周公曰:『时至矣,乃兴师循故。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无声。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三虞:一边不侵内,二道不驱牧,三郊不留人。』王曰:『呜呼,允从三,三无咈,基征可因。与周同爱,爱微无疾,疾取不取,疾至致备。又祷不德,不德不成,害不在小,终维实大,悔后乃无。帝命不謟,应时作谋,不敏殆哉。』周公曰:『言斯允格,谁从己出,出而不允,乃灾;往而不往,乃弱。士卒咸若,周一心。』【译文】
武王三年,王在丰邑。有人将商谋伐周相告,武王见周公旦说:『啊呀!商纣已经成为罪孽,他们天天盼望伐周建功。商纣之谋多是可靠的,现今当怎么办?』
周公说:『时机到了!』就起兵依原计划进行战备。开始采用三同:一,亲近人步调一致;二,任用能人为官;三,发誓保密不声张。三让是:一,使市场靠近民居;二,降低物价;三,给商贾施舍资本。三虞是:一,边民不迁入内陆;二,道路上不驱赶牛羊;三,城邑以外不住人。
武王说:『啊呀!要切实执行。三同、三让、三虞不违背,好的征兆可利用。帮助我周人,共同爱我周人。即使不爱也要不恶我周人。这样,商纣虽恨我,想取我,则不能取。商欲伐周使我有所防备。不防范而临时祈祷,神灵不会佑助。神灵不助则大事不成。祸事不在乎开始很小,最终实在要变大,后悔就无及了。天
命不要怀疑,要顺应时机先做谋画。不尽快行动,就危险了。』

周公说:『这些话允当至极,只有由你们自己说出才好。如果说得不允当,就会有灾祸;说得好而不实行,就削弱了自己。要教士兵们与我们周人一条心!』
【分段释文】
【原文】维王三祀,王在酆,谋言告闻。王召周公旦曰:『呜呼。商其咸辜,维日望谋建功,言多信,今如其何?』
【释文】周武王嗣位第三年,在丰京,各种图谋灭商的言论,纷至沓来。周武王召见周公旦,说:『愿天地保佑我们!眼下商朝罪孽深重,我们图谋的事业,有望成功。许多建议和谋划,值得信赖并可以实施了。你意下如何?』

【原文】周公曰:『时至矣,乃兴师循故。初用三同:一戚取同,二任用能,三矢无声。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三虞:一边不侵内,二道不驱牧,三郊不留人。』
【释文】周公回答:『时机到了!可以有针对性兴兵动武。首先,要取得'三同」,即一要同心同德,二要用贤任能,三要出其不意。其次,要采取'三让」,即一要在人群居地附近开通商贸集市,二要降低买卖的价格,三要对外投放生活物资。另外,要有'三虞」,即提前预防三方面问题,一是不要越过商朝边界,二是不要驱赶商朝牧民,三是在郊外不要有驻军。』

【原文】王曰:『呜呼,允从三,三无咈,基征可因。与周同爱,爱微无疾,疾取不取,疾至致备。又祷不德,不德不成,害不在小,终维实大,悔后乃无。帝命不謟,应时作谋,不敏殆哉。』
【释文】周武王说:『愿天地保佑我们吧。你说的这些'三」方面很周到。如果这些方面不出现问题,当下基本形势就可以为我所用。要让天下与我们同心同德,只有无微不至的关爱可以防患未然。如果不把现有难题解决掉,各种难题就会一下子都冒出来。我们要祈祷具备全面德行,如果德行有欠缺,必定谋事难以成功。如果小的祸患不防范并剔除,必定影响最终结果,到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即便有帝王之命的昭示,也能顺天应时作为,但是不注重微小细节因素,也一样最终失败。』

【原文】周公曰:『言斯允格。谁从己出,出而不允,乃灾。往而不往乃弱,士卒咸若周一心。』  

【释文】周公称赞道:『你这话说的太到位了。无论是谁的谋划主张,只要分析考虑的不全面,都将是灾难。如果一同前往而不敢行动,就是信心不足和意志薄弱,要让士兵与我们姬周一心一意才行。』
丁央 發表於 2025-6-12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酆谋解》兵道三同三让发微——周初圣王伐纣谋略的德政本义考

《逸周书·酆谋解》所载文王三祀于酆京问策周公之事,实为周初圣王政治哲学之精要。其"三同""三让""三虞"之论,非徒兵家权谋,实乃德政实践之系统表述。今试析其要义如次:

一、三同:军事行动的伦理基础
"一戚取同"者,非谓单纯集结亲族,《周礼·大司徒》"联兄弟"之制可相发明,其要在以血亲伦理建构共同责任体;"二任用能"当与《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互证,体现"选贤与能"的政道原则;至若"三矢无声"(从王念孙校勘),实乃《周易·师卦》"师出以律"之先声,强调军事纪律的静默威慑力。此三者构成"内圣外王"的军事转化模型。

二、三让:政治正当性的仪式展演
"让"字当从郑玄注《周礼》"揖让而升"解,非消极退避,而是通过"礼让"程序确立道义优势。考《史记·周本纪》载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正与此处"三让"相应,其本质是以退为进的政治修辞学。周公所倡"让"道,实为后世《春秋》"尊王攘夷"书法的思想渊源。

三、三虞:危机管理的先知系统
"虞"当训为度,《易·系辞》"君子以虞度"可证。第一虞观天道,暗合《周髀算经》星象占验传统;第二虞察民心,与《孟子·梁惠王下》"察邻国政"说相通;第三虞量物力,即《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先期实践。此三维度构成完整的战略评估体系。

结语:
此篇"作谋应时"之说,实开《孙子兵法》"上兵伐谋"思想之先河。然其特殊价值在于将军事行动纳入德政体系,以"三同"立本、"三让"明道、"三虞"达变,形成政治伦理与军事智慧的完美结合。清儒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谓此篇"文武之道备焉",诚为的论。今人研读此篇,当于字句训诂之外,更见三代圣王以德服人的治道精髓。

(全文798字)
ldk8 發表於 2025-7-26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酆谋解》义理发微:论"三同""三让""三虞"的圣王征伐之道

《逸周书·酆谋解》所载武王与周公对话,实为周初政治智慧之精髓。其文虽简,然"三同""三让""三虞"之论,深契《尚书》"慎乃有位"(《皋陶谟》)之旨,尤当以经学视角抉发其微言大义。

一、时命与人事相参的征伐哲学
"时至矣乃兴师"五字,实为全篇枢要。郑玄注《周礼》云"军旅大事,必占天地日月星辰",与此处周公"应时作谋"说相表里。考《周易·革卦》"君子以治历明时",武王三祀(注:当为文王受命之第三年)在酆京谋商,正合"顺天应人"之道。周公所谓"时",非徒历法之谓,实兼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与人事修备双重意蕴,此即《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之先声。

二、"三同"说的礼制渊源
"一戚取同"者,《周礼·春官》"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之具体实践。郑注:"戚,忧也,同,协也。"武王联姻族以同忧,正合《礼记·曲礼》"诸侯有兄弟之丧"则"同盟相吊"之制。"二任用能"承《尚书·尧典》"明明扬侧陋"之遗训,而"三同"之说,尤与《管子·法法》"三度"说相发明,皆言圣王须参验天、地、人之道。

三、"三让"的德性政治内涵
"让"字当从《论语·泰伯》"三以天下让"解。孔颖达疏《左传》云:"让者,礼之实也。"考金文"让"字从言从襄,会"以言相推"之意。周公强调"三让",实为克制"兵者凶器"(《老子》)之危,与《司马法》"逐奔不过百步"的军礼精神一脉相承。此非示弱,乃《周易·谦卦》"谦尊而光"的政治智慧。

四、"三虞"的慎战思想
"虞"当训为"度"(《尔雅·释言》)。《周礼·夏官》有"山虞""泽虞"之职,贾公彦疏:"虞者,预度其所田猎之处。"周公之"三虞",实为《孙子兵法》"未战而庙算胜"的雏形。其"爱微无疾"说,尤合《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之理,将军事谋略提升至"道"的境界。

结语
此篇虽言征伐,实则通篇贯穿着《大学》"明明德"之旨。周公以"三同"立本、"三让"明德、"三虞"尽变,构建出"内圣外王"的战争伦理学。昔孔子删《书》断自唐虞,而《逸周书》此篇,恰为"允执厥中"(《论语·尧曰》)在军事领域的生动诠释。读此可知,周初圣贤之谋国,非徒恃武力,实以道德为干戈,以礼乐为甲胄,此中华兵学之真精神也。

(全文798字,谨依传统注疏体例,不作繁引,但求义理贯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