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73|回覆: 0

[易學] [易經每日一講]什麼是『幽贊』?

[複製連結]
孫福萬 發表於 2022-12-26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孫教授陪你學【周易】第904天

I【說卦傳】開頭就說:『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這裏出現的『幽贊』二字,值得回味。比如到底是誰來『贊』呢?對這個問題就有爭論。

II朱子說:『「贊於神明」,猶言「治於人」相似,謂為人所治也;「贊於神明」,神明所贊也。聖人用「於」字,恁地用。不然,只當說「幽贊神明」。此卻是說見助於神明。「贊」,只是「贊化育」之「贊」,不解便說那贊命於神明。這隻就道他為神明所贊,所以生出這般物事來,與人做卦。』【朱子語類】卷七十七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

III馬恆君先生則不同意朱子的看法,他說,這指的是『聖人暗中輔助陰陽的運化功能,設立了用蓍草占筮的方法……這一句的主語是承前省略的「聖人」,朱熹認為是被動句,不合句法。後面的「倚數」「立卦」「生爻」等都是聖人的行為,所以「生蓍」也只能是聖人的行為。』【周易正宗】P679

IV我覺得馬恆君先生說得更合理。

但又為什麼用『幽』這個字呢?【周易】古經中其實就有三次出現過『幽』字,即履卦九二曾提到『幽人貞吉』,困卦初六提到『入於幽谷』,歸妹卦九二則提到『利幽人之貞』。這裏的『幽』字都有『幽暗』之意,『幽谷』的涵義不用說了,而『幽人』則很可能指的是『被幽禁的人』。所以這裏的『幽贊』,馬恆君先生翻譯為『暗中輔助』,很準確。

至於為什麼『設立用蓍草占筮的方法』即『生蓍』來輔助『神明』,就被稱作『幽贊』呢?竊以為,說到底,還是因為這種方法的使用工具、演算程序、最終結果等等,連當事人都無法理性地予以說明,自己也是『半信半疑』,帶有不少神秘成分,故而只能稱作『暗中』玩的把戲……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熊季 發表於 2025-6-6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幽贊"之義理分疏與【周易】詮釋方法論】

(一)考辨文義
【說卦傳】"幽贊於神明而生蓍"之句,實為理解【周易】生成論之鎖鑰。朱子以被動句式解"贊於神明",乃宋儒"格物致知"思維之體現,然考諸先秦語法,"於"字在此當為介引對象之用法,馬恆君先生指為主語省略句,確合古漢語常態。觀【左傳】"贊幣"、【周禮】"贊牛耳"諸例,"贊"字本義為佐助,非必待神明反施。

(二)訓詁發微
"幽"字三見於經傳,其義層遞:履卦"幽人"與歸妹卦"幽人"互文,鄭玄注"幽系之囚",虞翻謂"坤冥為幽";困卦"幽谷"更明空間之幽邃。然【說文】"幽,隱也"之本義,實含"微而不顯"的哲學意蘊。【繫辭】云"無有遠近幽深",正與"贊"字構成"顯微無間"的體用關係。

(三)蓍占本質
"生蓍"非謂創生蓍草,乃指確立"大衍之數"的占筮體系。【繫辭】"蓍之德圓而神"與"幽贊"形成認知論上的呼應:聖人通過"寂然不動"的蓍策(幽),達成"感而遂通"的妙用(贊)。此即【中庸】"至誠前知"在術數層面的體現,非關神秘,實為"窮神知化"的認識論實踐。

(四)經學啟示
馬說之勝,不僅在語法準確,更在把握住【周易】"聖人立象以盡意"的根本特質。朱子之誤讀,恰反映宋儒將儒學義理化後對經文的"過度詮釋"。今人研【易】,當以經解經,以傳證經,避免以後世哲學框架切割先秦文本。幽贊之說,終究彰顯的是中國哲學"天人相參"的獨特思維範式。

(按:本文恪守"述而不作"原則,凡立論皆本於經傳註疏,未敢以私意妄斷聖人之旨。)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6-21 06:5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幽贊"義理及朱馬二說之辨正】

【周易·說卦傳】開篇"幽贊於神明而生蓍"一語,實為理解易學本原之鎖鑰。今就"幽贊"義理略陳管見,兼論朱子、馬氏之說。

考"幽贊"詞義,當從文字訓詁與易理體系雙重維度解之。"幽"字在經文中凡三見,皆含隱微玄遠之旨。【說文】釋"幽"為"隱也",段注引申為"微而可見"。而"贊"字本義為"見",鄭玄注【周禮】云:"贊,明也",後引申為佐助之義。故"幽贊"實指以隱微之道彰顯神明之德,此正合【繫辭】"神以知來,知以藏往"的易學認識論。

朱子以被動句式解"幽贊",謂"神明所贊",此說固有語理依據。然細審【說卦】文脈,後文"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等句,主語皆為聖人。馬氏指"生蓍"與"倚數""立卦"同為聖人主動作為,確較朱說為勝。且【周易】強調"聖人作易",若將創製之本歸於神明啟示,則弱化了人文理性之價值,此與孔子"贊而不達於數則其為之巫"(帛書【要篇】)的立場相悖。

至若"幽"字深意,馬氏解為"暗中輔助"誠為的論。然需申明者有三:其一,此"暗"非謂神秘不可知,乃指蓍占之法契合陰陽不測之神妙;其二,【繫辭】明言"蓍之德圓而神",聖人制蓍正是以器明道;其三,"幽人"在經文中雖處幽暗之境,然皆得"貞吉",恰證"幽"中含藏光明轉機,此即"一陰一陽之謂道"的體現。

今人解"幽贊",當避免兩偏:既不可如漢儒般流於讖緯,亦不必如疑古者徑斥為虛妄。當知"生蓍"本質是聖人"仰觀俯察"後的創造性轉化,其"幽"在方法之精微,"贊"在效用之顯明。程頤所謂"即事盡天理便是易",正可為此註腳。

要之,"幽贊"之說,既見聖人之"窮神知化",亦顯易道之"顯微無間"。讀【易】者當於此等關節處細參,方得窺見三聖心傳之奧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