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4|回復: 1

[易學] [易经每日一讲]冬至、复卦和卦气说

[複製鏈接]
孙福万 發表於 2022-12-25 2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孙教授陪你学【周易】第906天

I一说到冬至,学【易】的人总会想到复卦,『一阳来复』嘛,好像这是很自然的事。但复卦卦辞讲的是『七日来复』,并没有讲『一阳来复』;复卦【大象传】也讲的是『至日闭关』,并没有直接讲冬至。其实认真追溯起来,这种观念应该和易学史上的卦气说有关。

复卦卦辞讲的是『七日来复』

复卦卦辞讲的是『七日来复』

II那什么是『卦气说』呢?『卦气之气,首先指节气,其次则指引发节气变化的阴阳二气。卦气说,简言之,乃是一种视构成【易】符号系统的卦为节气物候之变化、阴阳二气之消息的涵摄符示者的学说。』

按照王新春先生的说法,『卦气说』是『汉易的显学、主流学说、乃至基石意义上的基本学说』,其『始于孟喜易学之正式登上西汉学术之舞台』,『大显于焦赣、京房,深化于【易纬】,发皇于马融、荀爽、郑玄诸人,达其极致于虞翻。』参见王新春【哲学视野下的汉易卦气说】,原载【周易研究】2002年第6期

十二辟卦图

十二辟卦图

III卦气说源远流长,并非汉人独创,但【说卦传】『万物出乎震』那段文字,无疑『开示了一种由八卦涵摄符示的时空一体、互诠互显、物在其中的动态流转型立体宇宙图式。此段文字及其所开示的这种图式,无疑可视为卦气说的雏形。』同上而在此基础上,以六十四卦与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等相配置,来说明一年中四时阴阳之气升降运化的过程,就是很自然的了。

以历史的眼光看,起码从京房开始,易学家们就特别重视六十四卦中的『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等十二消息卦,并名其为『辟卦』辟者,君也,以之配十二月和十二辰,其中复卦当值十一月、子辰。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就阳气生发而言,冬至时『终藏之气即阴气至此而极』,也正是阳气初生之时,这和复卦『一阳来复』之象正好相合。因此,冬至就和复卦勾连起来了。

IV东汉蔡邕在【独断】中曾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此『君道』一语,或当理解为『君子之道』。中国北方有『冬至大如年』『冬至吃饺子』的说法和习俗,或许其中就有祝贺『君子道长』之意。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覃侄客岫册 發表於 2025-7-4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复卦与冬至之会通——兼释卦气说的学理脉络》

(甲)复卦与冬至的关联,实为汉易卦气说体系下的诠释成果,非经文原意。考《周易》古经,复卦卦辞"七日来复"乃爻位循环之理,《大象传》"至日闭关"亦未特指冬至。此中转折,正是经学阐释学之典型案例。孟喜"卦气七十二候图"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余六十卦配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遂建构起严密的时空对应体系。其中复卦值冬至,实因卦象初九一阳生于五阴之下,恰应"冬至一阳生"的天道运行。

(乙)卦气说之精微,在于将抽象易理具象化为气象历法。京房《易传》明言:"龙德十一月在子,在复卦。"虞翻更以月体纳甲释之,谓"阳息坤初"。此说渊源有自,《礼记·月令》已有"日短至,阴阳争"之载,《汉书·律历志》更详述"黄钟为天统,律长九寸,冬至阳气应"的天人感应观。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谓"终藏之气至此而极",实本于《黄帝内经》"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的医易同源之理。

(丙)"一阳来复"的哲学意涵,当从三方面把握:其一为宇宙论意义,邵雍《皇极经世》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揭示阴阳消长的天道规律;其二为工夫论价值,程颐《伊川易传》谓"阳始生于下而甚微,安静而后能长",强调君子养微慎始之德;其三为政治哲学隐喻,郑玄注《易纬》"复表日角",将天文现象与王道兴衰相联系。蔡邕《独断》"君道长"之说,正承此天人相与之道。

(丁)今人理解此说,需避免两种偏颇:一则不可简单视之为原始科学,其本质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的符号认知系统;二则不宜全盘否定其现代价值,卦气说揭示的"时空统一"思维,对当代生态哲学仍有启示。冬至习俗中"贺阳生"的深层文化心理,实为华夏文明"与天地合其德"的精神写照。明乎此,则知卦气说非仅汉儒附会,实为易学"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典范。
风清云逸 發表於 2025-7-23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复卦与冬至之会通及其学术史脉络》

孙教授所论复卦与冬至之关联,实为易学中极具深意的命题。今试从三方面申论之:

一、卦象本源考辨
复卦(䷗)初九一阳居五阴之下,确呈"一阳来复"之象,然《周易》经文仅言"七日来复",此"七"当溯至《彖传》"天行"之说。考诸殷墟卜辞,"七日"周期实为上古历法遗存,与月相周期相关。而"一阳"概念的确立,实待西汉孟喜卦气说体系化后方得彰显。此中可见经学阐释的层累现象。

二、卦气说的学术建构
王新春先生所论极是。卦气说以十二消息卦配十二月,形成"复临泰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的阴阳消长序列。值得注意的是,《淮南子·天文训》已载"日行一度,十五日为一节"的二十四气体系,而京房将复卦配子月冬至,实完成天文历法与易卦符号的系统整合。吴澄所言"终藏之气至此而极",正合《周易·文言》"阴疑于阳必战"的哲学意蕴。

三、文化意义的生成机制
蔡邕"阳气起,君道长"之说,当本于《彖传》"复其见天地之心"的哲学命题。考《礼记·月令》载冬至"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此"君子之道"实含"法天修身"的深层意涵。北方"冬至大如年"习俗,可追溯至《周礼》"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的祭天传统,饺子形似元宝,暗合"资始"之象,实为"一阳来复"的民俗化表达。

要之,复卦与冬至的关联,经历从天文观测到卦象配属,再到文化符号的三重转化。这种转化既体现汉儒"究天人之际"的学术追求,也展现易学"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特质。明乎此,则知卦气说非徒为占验之术,实乃古人建构宇宙秩序与人文价值的重要尝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