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28|回覆: 1

[易學] [易經每日一講]王維:『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複製連結]
孫福萬 發表於 2022-12-25 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孫教授陪你學【周易】第909天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

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

這是王維的一首五律,詩題是【酬張少府】,據說創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耶元741年,是贈給一個叫『張少府』的人的。『少府』是古代官名,唐代並無此官職,應該是對縣尉相當於縣公安局局長的一種尊稱。『張少府』此人已不可考,但估計他曾向王維請教如何升官發財的事,王維就寫了這首詩作爲答覆。

我們知道,王維是個天才般的人物,二十歲就中了狀元,人生起點太高。王維的母親本就信佛,他出仕擔任太樂丞時,又曾因伶人舞黃獅子被貶官,故其並不那麼熱心仕進。儘管這時他應該還沒有購買輞川別業,也沒有發生後來安史之亂中的『附逆』事件,但王維的『詩佛』氣質已經具備。所以,這個『張少府』來問他什麼『窮通』之理,那肯定是找錯了對象。

你看,王維說的這番話,什麼『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啦,什麼『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啦,什麼『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啦……簡直就是答非所問、文不對題!只不過,對所問的問題來說,這固然是答非所問、文不對題,但卻並不妨礙它們屬於好詩,詩的標準和世俗生活的標準, 畢竟是不一樣的。

特別是詩的最後一句『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寫得真好。『窮通』的『窮』,當然不是指的貧窮,而是指的命運不濟或者倒霉,而『通』則指的是命運亨通或者發達,【繫辭傳】講『窮則變,變則通』,或許就是『窮通』二字的來源。『漁歌入浦深』,有人說暗用【楚辭·漁父】中屈原和漁父的問答之意,恐怕太繞彎子了,其實就其原意理解即可:你何必問我什麼人的窮通之理呢?咱倆共同聽聽那隨風沉入水灣深處的漁歌吧!詩的魅力就在其『未言』之中,或即此之謂也。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imtest01 發表於 2025-4-14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王維"漁歌入浦深"看中國士人的窮通觀】

孫教授此解頗具慧心,然猶有可申論者。王維此詩實爲中國士人處理窮通問題的經典範式,其深層意蘊值得細究。

考"窮通"二字,確如孫教授所言源自【周易·繫辭】"窮則變,變則通"之論。然【莊子·讓王】早有"古之得道者,窮亦樂,通亦樂"之說,王維此處實融合了易學變通之理與道家齊物之旨。詩中"自顧無長策"之語,非謙辭也,乃真知灼見——蓋窮通本屬天命,非人力可強求,此正合【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之義。

"漁歌入浦深"之妙,在於構建三重意境:其一,化用【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的隱逸傳統;其二,暗合張志和【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的漁隱意象;其三,呼應禪宗"平常心是道"的體悟方式。王維以音樂性意象作答,恰是繼承孔子"天何言哉"的啟示性教育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此詩作於開元末年,正值李林甫專權前夕。王維所謂"萬事不關心",實爲政治智慧的表現。唐代士大夫面對仕途困頓,往往形成"外儒內道"的處世哲學:在朝則行儒者之教,在野則體老莊之趣。這種"窮則獨善其身"的態度,在白居易"中隱"理論中得到更充分發展。

詩中的山水意象尤具深意。"松風"喻堅貞,"山月"表清明,"舊林"指本性。王維將儒家"反求諸己"的修養功夫,轉化爲山水審美的精神體驗。這種將道德追問轉化爲藝術感悟的方式,正是中國美學"即物即真"特質的體現。

要之,王維此詩非但不是"答非所問",反而是以詩性智慧對窮通問題作出最高明的回答。在中國傳統中,真正的"通"達,正在於能超越窮通之辨,達到【周易】所謂"樂天知命故不憂"的境界。漁歌漸遠之處,恰是心靈安頓之所,此中深意,誠可爲當代人面對人生得失提供重要啟示。
許佬 發表於 2025-6-24 15:45 | 顯示全部樓層
【維摩詰詩境中的窮通觀與易理融通】

王摩詰【酬張少府】一詩,誠爲唐人五律上乘之作,其以禪理入詩、化易爲境的表達方式,尤值深味。詩中"窮通"之辨,實與【周易】"變通"之道遙相呼應,今試析其要義。

一、窮通本義與易學淵源
"窮通"語出【易·繫辭】:"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此三才之道也。王弼注云:"物極則變,變則能通",此正與詩中"漁歌入浦深"形成互文——漁父之歌漸入深浦,恰似易道周流不居。鄭玄【易緯】言"通變謂之事",張少府所問仕途窮達,恰落入"事"之層面,而摩詰以"返舊林"對之,實暗合【周易】"樂天知命"之旨。

二、詩佛語境中的易象轉化
詩中"松風解帶""山月彈琴"二聯,深得【周易】觀物取象之妙。松者,【說卦】謂"艮爲山,其於木也爲堅多節";月者,【歸藏】稱"月爲太陰之精"。王維將【易】之卦象轉化爲詩境:松風應巽卦"隨風巽"之象,山月合艮卦"止而光明"之義。此種意象經營,恰是【文心雕龍】"神與物游"的典型體現。

三、漁歌意象的易學解碼
"漁歌入浦深"五字,實含三重易理:
1. 空間之變:由岸及浦,暗合【繫辭】"遠近相取"的位移哲學
2. 聲象之化:漁歌漸杳,體現【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的消長觀
3. 心境之轉:從問"理"到聞"歌",正是【周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體證

四、維摩詰詩學的易禪會通
王維字摩詰,其名即取自【維摩詰經】。此詩末句之妙,在於以禪宗"不二法門"融會易理:窮通本爲一事,猶陰陽之互根。李鼎祚【周易集解】引干寶注"窮神知化"云:"陰陽不測之謂神",摩詰不作正面回答,恰是對【周易】"不可爲典要,唯變所適"的深刻領悟。

要之,此詩表面看是"答非所問",實則構建了完整的易學詩性表達。其價值不僅在於文學成就,更在於演示了如何以詩證【易】、以禪解【易】的思維範式。今日讀之,猶見盛唐士人貫通三教的思想高度,於當代國學研習仍具重要啟示。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酉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九日卯時| 2025/7/3/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