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13|回覆: 0

[其他] 【逸周書】卷10小明武解詩解觀今稽古攻其逆政去奢惠民五教化民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2-15 17:1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書】10小明詩解觀今稽古攻其逆政去奢惠民五教化民
題文詩:
凡攻之道,必得地勢,以順天時,觀之以今,
稽之以古,攻其逆政,毀其地阻,立之五教,
以惠其下.矜寡無告,實爲之主.五教允中,
枝葉代興.國爲偽巧,後宮飾女,荒田逐獸,
田獵之所,游觀是崇,台泉池下,淫樂無既,
百姓辛苦.上有困令,乃有極錯,上困下騰,
戎遷其野,敦行王法,濟用金鼓.降一列陣,
無悗怒亂.按道攻巷,無襲門戶.無受貨賂,
攻用弓弩,上下禱祀,靡神不下,具行沖梯,
振以長旗.懷戚思終,左右憤勇,無食六畜,
無聚子女,群振若雷,造於城下,鼓行參呼,
以正什伍.上有軒冕,斧鉞在下,勝國若化,
故曰明武.明武至義,非正不取,非義不戰,
戰之必義,順天奉時,仁義禮信,五倫常在.
公而忘私,非名非利,情真義深,不戰而勝.
情通古今,以古鑒今,化性起偽,非奢利民.
【原文】
凡攻之道,必得地勢,以順天時,觀之以今,稽之以古,攻其逆政,毀其地阻,立之五教,以惠其下。矜寡無告,實爲之主。五教允中,枝葉代興。國爲偽巧,後宮飾女,荒田逐獸,田獵之所,游觀是崇,台泉池在下,淫樂無既,百姓辛苦。
上有困令,乃有極□,上困下騰,戎遷其野,敦行王法,濟用金鼓。降一列陣,無悗怒□。按道攻巷,無襲門戶。無受貨賂,攻用弓弩,上下禱祀,靡神不下,具行沖梯,振以長旗。懷戚思終,左右憤勇,無食六畜,無聚子女,群振若雷,造於城下,鼓行參呼,以正什伍。上有軒冕斧鉞,在下勝國若化,故曰明武。
【譯文】
凡是攻擊的方法,一定要占據有利地形,而且要順應天時。還要學習今人,參考古人。要攻擊害人之政,如同毀壞關隘險阻。設立五教,以嘉惠他的下民。使鰥寡沒有告求,事實上就成了他們的主人。五教發展正常,其他善政就會相繼而興。
在都邑施行奇巧,在後宮中打扮女人;荒蕪田地而追逐禽,作爲畋獵之所;遊玩於高台華屋,池水清流在其下;過度享樂休無止,老百姓只有含辛茹苦;上面有擾民的政令,下面就有痛苦的平民。在上者擾民下必動亂,軍隊就開到都邑的郊外。大行討伐有罪的王法,用武力去成就它。
上下神靈一齊禱祀,所有神靈都來佑助。擊鼓助攻並加以呼號,用以整齊隊伍。上有軒冕賞有功,下有斧鉞誅違命。懷念親人而思戰事結束,大家都奮勇向前。全體振奮如同閃電,迅速攻到敵人城下。使用所有的衝車與雲梯,揮動號旗以作指揮。順著大道攻入街巷,攻擊只用弓箭、弩機。不要襲擊住戶,不要收受財物。投降於陣前的,不要粗暴對待。不殺食六畜,不取用婦女。這樣,強敵也會自然地歸順,所以叫做明武。
【分段釋意】
【原文】凡攻之道,必得地勢,以順天時,觀之以今,稽之以古,攻其逆政,毀其地阻,立之五教,以惠其下。矜寡無告,實爲之主。五教允中,枝葉代興。【釋文】征戰攻敵的取勝辦法,首先占據有利地形,其次要順勢而爲,不僅要觀察當前時勢,還要審視歷史經驗,攻擊敵人違背常識正道的弊端,摧毀敵人防禦戰線,使用『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教化風俗,從而普惠平民大眾。只有鰥寡孤獨都得到悉心照顧,這樣的帝王朝廷才可成爲天下主宰。五常教化得到公正中允的實施,各種民生事業必定枝繁葉茂。

【原文】國爲偽巧,後宮飾女。荒田逐獸,田獵之所。游觀是崇,台泉池在下。淫樂無既,百姓辛苦。
【釋文】國家若變得偽善淫亂不堪,首先表現爲後宮充斥女色。田地變得荒廢貧瘠,並成爲逐獵遊玩的場所。仰觀樓台香榭連天,俯瞰曲水流亭遍地。達官貴人荒淫無度,百姓貧民含辛茹苦。

【原文】上有困令,乃有極O(臆測爲『失、誤、錯』即已失公允)。上困下騰,戎遷其野。敦行王法,濟用金鼓。降一列陣,無悗怒O。按道攻巷,無襲門戶。無受貨賂,攻用弓弩。上下禱祀,靡神不下。具行沖梯,振以長旗。懷戚思終,左右憤勇。無食六畜,無聚子女。群振若雷,造於城下。鼓行參呼,以正什伍。
【釋文】王朝君主一旦利令智昏,國家必定失去公允中正法度。上層困頓紛爭,下層必定穢亂不堪,兵戎鬥狠遍布民間。於是,需要王道峻法,統一軍政號令。降低出兵征討門檻,制止騷亂無序泛濫。按照道路逐步清理騷亂,不要侵擾住戶家室,不要搜刮錢財,用強弩攻擊叛亂者。要上下一起祭祀禱告天地神靈,因爲天地神靈無一不庇護人間。裝備攻城雲梯,裝飾鮮明旗幟。崇尚血親情懷,宣揚生死悲憫,激發群體勇敢氣概。不要奪食農耕運輸牲畜,不要殘殺淫亂婦女兒童。同仇敵愾,像雷電一樣攻擊敵人城堡。大張旗鼓,聲勢浩蕩,威武正義之師。

【原文】上有軒冕斧鉞,在下勝國若化,故曰明武。
【釋文】統帥高舉替天行道、天命庇護的招牌,天下將眾心歸附、攻無不克。這就是明武的本質所在。
呂服 發表於 2025-4-30 22:22 | 顯示全部樓層
【逸周書·小明武解】治國要義發微
【小明武解】一篇,實爲周代兵政思想之精粹,其文雖簡而義理宏深。今就"觀今稽古,攻其逆政,去奢惠民,五教化民"十六字綱領,析其微言大義如次:

一、攻守之道與政教之本
所謂"凡攻之道,必得地勢,以順天時",非獨言軍事韜略,實喻治國之理。地勢者,國情民情也;天時者,歷史潮流也。文中"觀之以今,稽之以古"二句,正與【尚書·說命】"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相發明,強調施政須具歷史縱深感。而"攻其逆政"之"攻",當解爲"匡正",與【論語】"攻乎異端"同訓,指革除違背天道民心的弊政。

二、毀阻立教的政治哲學
"毀其地阻"非謂破壞險要,乃指破除階層壅塞。【周禮·地官】有"以土宜之法辨五地之物生",可與此互參。至若"立之五教",鄭玄注【周禮】謂"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然此處當兼含【管子·牧民】"四維"之說,涵蓋倫理與法制雙重教化。"矜寡無告,實爲之主"八字,尤見周政精髓,【孟子】"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章與此血脈相通。

三、允中之道與治術辯證
"五教允中"之"允",當從【爾雅】訓"信",言教化貴在誠篤;"中"者,【中庸】"執兩用中"之謂也。此與【小明武解】後文"枝葉代興"形成意象呼應——主幹中正則枝葉繁茂,喻根本既立則百業自興。賈誼【新書·大政】云"民無不爲本也",正可爲此段作注。

要之,本篇以武事喻文治,其核心在"逆政—惠民"的辯證轉換。所謂"去奢",非僅戒侈靡,實指去除政令繁苛,與【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異曲同工。昔孔子刪【書】獨存【周書】,蓋因周政"鬱郁乎文哉"。今觀此篇,猶見三代之治精義:軍事征伐終須歸於道德教化,此即"小明武"之深意——以武止戈,以文化成。

(全文計789字,謹依傳統註疏體例,不作白話轉譯,以存古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