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17|回復: 0

[其他] 《逸周书》卷10小明武解诗解观今稽古攻其逆政去奢惠民五教化民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2-15 17:1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书》10小明诗解观今稽古攻其逆政去奢惠民五教化民
题文诗:
凡攻之道,必得地势,以顺天时,观之以今,
稽之以古,攻其逆政,毁其地阻,立之五教,
以惠其下.矜寡无告,实为之主.五教允中,
枝叶代兴.国为伪巧,后宫饰女,荒田逐兽,
田猎之所,游观是崇,台泉池下,淫乐无既,
百姓辛苦.上有困令,乃有极错,上困下腾,
戎迁其野,敦行王法,济用金鼓.降一列阵,
无悗怒乱.按道攻巷,无袭门户.无受货赂,
攻用弓弩,上下祷祀,靡神不下,具行冲梯,
振以长旗.怀戚思终,左右愤勇,无食六畜,
无聚子女,群振若雷,造于城下,鼓行参呼,
以正什伍.上有轩冕,斧钺在下,胜国若化,
故曰明武.明武至义,非正不取,非义不战,
战之必义,顺天奉时,仁义礼信,五伦常在.
公而忘私,非名非利,情真义深,不战而胜.
情通古今,以古鉴今,化性起伪,非奢利民.
【原文】
凡攻之道,必得地势,以顺天时,观之以今,稽之以古,攻其逆政,毁其地阻,立之五教,以惠其下。矜寡无告,实为之主。五教允中,枝叶代兴。国为伪巧,后宫饰女,荒田逐兽,田猎之所,游观是崇,台泉池在下,淫乐无既,百姓辛苦。
上有困令,乃有极□,上困下腾,戎迁其野,敦行王法,济用金鼓。降一列阵,无悗怒□。按道攻巷,无袭门户。无受货赂,攻用弓弩,上下祷祀,靡神不下,具行冲梯,振以长旗。怀戚思终,左右愤勇,无食六畜,无聚子女,群振若雷,造于城下,鼓行参呼,以正什伍。上有轩冕斧钺,在下胜国若化,故曰明武。
【译文】
凡是攻击的方法,一定要占据有利地形,而且要顺应天时。还要学习今人,参考古人。要攻击害人之政,如同毁坏关隘险阻。设立五教,以嘉惠他的下民。使鳏寡没有告求,事实上就成了他们的主人。五教发展正常,其他善政就会相继而兴。
在都邑施行奇巧,在后宫中打扮女人;荒芜田地而追逐禽,作为畋猎之所;游玩于高台华屋,池水清流在其下;过度享乐休无止,老百姓只有含辛茹苦;上面有扰民的政令,下面就有痛苦的平民。在上者扰民下必动乱,军队就开到都邑的郊外。大行讨伐有罪的王法,用武力去成就它。
上下神灵一齐祷祀,所有神灵都来佑助。击鼓助攻并加以呼号,用以整齐队伍。上有轩冕赏有功,下有斧钺诛违命。怀念亲人而思战事结束,大家都奋勇向前。全体振奋如同闪电,迅速攻到敌人城下。使用所有的冲车与云梯,挥动号旗以作指挥。顺着大道攻入街巷,攻击只用弓箭、弩机。不要袭击住户,不要收受财物。投降于阵前的,不要粗暴对待。不杀食六畜,不取用妇女。这样,强敌也会自然地归顺,所以叫做明武。
【分段释意】
【原文】凡攻之道,必得地势,以顺天时,观之以今,稽之以古,攻其逆政,毁其地阻,立之五教,以惠其下。矜寡无告,实为之主。五教允中,枝叶代兴。【释文】征战攻敌的取胜办法,首先占据有利地形,其次要顺势而为,不仅要观察当前时势,还要审视历史经验,攻击敌人违背常识正道的弊端,摧毁敌人防御战线,使用“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教化风俗,从而普惠平民大众。只有鳏寡孤独都得到悉心照顾,这样的帝王朝廷才可成为天下主宰。五常教化得到公正中允的实施,各种民生事业必定枝繁叶茂。

【原文】国为伪巧,后宫饰女。荒田逐兽,田猎之所。游观是崇,台泉池在下。淫乐无既,百姓辛苦。
【释文】国家若变得伪善淫乱不堪,首先表现为后宫充斥女色。田地变得荒废贫瘠,并成为逐猎游玩的场所。仰观楼台香榭连天,俯瞰曲水流亭遍地。达官贵人荒淫无度,百姓贫民含辛茹苦。

【原文】上有困令,乃有极O(臆测为“失、误、错”即已失公允)。上困下腾,戎迁其野。敦行王法,济用金鼓。降一列阵,无悗怒O。按道攻巷,无袭门户。无受货赂,攻用弓弩。上下祷祀,靡神不下。具行冲梯,振以长旗。怀戚思终,左右愤勇。无食六畜,无聚子女。群振若雷,造于城下。鼓行参呼,以正什伍。
【释文】王朝君主一旦利令智昏,国家必定失去公允中正法度。上层困顿纷争,下层必定秽乱不堪,兵戎斗狠遍布民间。于是,需要王道峻法,统一军政号令。降低出兵征讨门槛,制止骚乱无序泛滥。按照道路逐步清理骚乱,不要侵扰住户家室,不要搜刮钱财,用强弩攻击叛乱者。要上下一起祭祀祷告天地神灵,因为天地神灵无一不庇护人间。装备攻城云梯,装饰鲜明旗帜。崇尚血亲情怀,宣扬生死悲悯,激发群体勇敢气概。不要夺食农耕运输牲畜,不要残杀淫乱妇女儿童。同仇敌忾,像雷电一样攻击敌人城堡。大张旗鼓,声势浩荡,威武正义之师。

【原文】上有轩冕斧钺,在下胜国若化,故曰明武。
【释文】统帅高举替天行道、天命庇护的招牌,天下将众心归附、攻无不克。这就是明武的本质所在。
吕服 發表於 2025-4-30 22:22 | 顯示全部樓層
《逸周书·小明武解》治国要义发微
《小明武解》一篇,实为周代兵政思想之精粹,其文虽简而义理宏深。今就"观今稽古,攻其逆政,去奢惠民,五教化民"十六字纲领,析其微言大义如次:

一、攻守之道与政教之本
所谓"凡攻之道,必得地势,以顺天时",非独言军事韬略,实喻治国之理。地势者,国情民情也;天时者,历史潮流也。文中"观之以今,稽之以古"二句,正与《尚书·说命》"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相发明,强调施政须具历史纵深感。而"攻其逆政"之"攻",当解为"匡正",与《论语》"攻乎异端"同训,指革除违背天道民心的弊政。

二、毁阻立教的政治哲学
"毁其地阻"非谓破坏险要,乃指破除阶层壅塞。《周礼·地官》有"以土宜之法辨五地之物生",可与此互参。至若"立之五教",郑玄注《周礼》谓"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然此处当兼含《管子·牧民》"四维"之说,涵盖伦理与法制双重教化。"矜寡无告,实为之主"八字,尤见周政精髓,《孟子》"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章与此血脉相通。

三、允中之道与治术辩证
"五教允中"之"允",当从《尔雅》训"信",言教化贵在诚笃;"中"者,《中庸》"执两用中"之谓也。此与《小明武解》后文"枝叶代兴"形成意象呼应——主干中正则枝叶繁茂,喻根本既立则百业自兴。贾谊《新书·大政》云"民无不为本也",正可为此段作注。

要之,本篇以武事喻文治,其核心在"逆政—惠民"的辩证转换。所谓"去奢",非仅戒侈靡,实指去除政令繁苛,与《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异曲同工。昔孔子删《书》独存《周书》,盖因周政"郁郁乎文哉"。今观此篇,犹见三代之治精义:军事征伐终须归于道德教化,此即"小明武"之深意——以武止戈,以文化成。

(全文计789字,谨依传统注疏体例,不作白话转译,以存古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