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本原文: 【論語·為政】第十七章: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聯繫上下章節,本章當如下: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不知之為不知,是知也。』 現代漢語本章用現代漢語怎麼理解呢?
 孔子說,『子路,來我誨導你什麼是『知之』,了解它的道義,就是智,不了解它的道義就是不知,明白了『智』的這一層道義,也就是智了。
 【論語新解·為政篇】先生說:『由呀!我教你怎麼算知道吧!你知道你所知,又能同時知道你所不知,才算是知。』
 【論語譯註·為政篇】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理解思路本章的理解要點有哪些?
 一、【論語】中但凡涉及『知(智)』,基本都是指了解事物,如『人不知』『知和』『知來』『知人』『知天命』『知新』『知禮』『知仁』『求為可知』等等,這裏的『知之』,是與第十五章呼應的,指學到知識要放在生活中,尋找案例去思考,這樣才能從『認知事物』,升級為『了解事物』,也就是『智(理論)』了。這個智,在後期的『溫故』中就可以『知新』,也就是理論與實踐再次結合,得到新的結論。
 二、明白了學習這件事本身的義理,也是一種『智』了。
 中心思想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認知到事物還不夠,要做到『知之』,了解事物的道義。
 思維啟發那麼,本章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一、學習不能停留在『認知』的階段,要做到『知之』,了解它的道義、義理;
 二、要做到『知之』,必須結合生活案例去思考辨證,才能徹底明白其道義、義理;
 三、辨證思維非常重要,要多點使用。
 詞語注釋⑴由,孔子學生仲由,字子路。卞故城在今山東泗水縣東五十裏人,小於孔子九歲公元前542—480
 ⑵是知也,【荀子】子道篇也載了這一段話,但比這詳細。其中有兩句道:『言要則知,行至則仁。』因之讀『知』為『智』,如果『知』如字讀,便該這樣翻譯:這就是對待知或不知的正確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