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64|回復: 2

[其他] 【晏子春秋】卷6内篇杂(下)诗解15子尾疑晏子不受庆氏之邑晏子谓足欲则亡(生厚用利正德幅之使无黜慢谓之幅利)16景公禄晏子平陰与槁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先君后身安国而家宽市耕十取一弛刑)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1-24 16:2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晏子春秋】卷6内篇杂(下)诗解15子尾疑晏子不受庆氏之邑晏子谓足欲则亡(生厚用利正德幅之使无黜慢谓之幅利)16景公禄晏子平陰与槁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先君后身安国而家宽市耕十取一弛刑)
题文诗:庆氏亡,分其邑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
晏子勿受.子尾曰富,人之所欲,何独弗欲?
晏子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邑不,
足欲也益,之以邶殿,迺足;亡无日矣.
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
恐失富也.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
使无迁也.生厚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
使无黜慢,谓之幅利,利过则败,不敢贪多,
所谓幅也.遂不.景公赐,晏子以,
平陰槁邑,反市者,十一社.晏子辞曰:
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弊矣;盘游玩好,
以饬女子,民财竭矣;又好兴师,民死近矣.
弊力竭财,近死下之,疾上甚矣!此婴之所,
不敢受.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
欲富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先君后身;
安国而家,宗君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
公曰然曷,以禄夫子?对曰君宽,渔盐关市,
讥而不征;耕十取一;弛刑罚─,若死者刑,
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婴之禄,
君之利也.公曰此者,寡人无事,请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大国,大国,
曰齐安矣.使问小国,小国君曰:齐不加我.

【原文】子尾疑晏子不受庆氏之邑晏子谓足欲则亡第十五庆氏亡,分其邑,与晏子邶殿,其鄙六十,晏子勿受。子尾曰:『富者,人之所欲也,何独弗欲?』晏子对曰:『庆氏之邑足欲,故亡。吾邑不足欲也,益之以邶殿,迺足欲;足欲,亡无日矣。在外不得宰吾一邑,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且夫富,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制度,使无迁也。夫生厚而用利,于是乎正德以幅之,使无黜慢,谓之幅利,利过则为败,吾不敢贪多,所谓幅也。』遂不受。
15【译文】
庆封出逃了,人们将他的邑地分了,分给晏子邶殿,它的采邑有六十里,晏子不接受。子尾说:『富有,是人们所追求的,为何你独独不想要?』晏子回答说:『庆封的邑地满足了他的欲望,所以他被迫出逃。我的邑地不能满足我的欲望,增加邶殿,就满足我的欲望了,那么离逃亡也就不远了,在外面连一块邑地都不受我主宰。不接受邶殿,不是讨厌富贵,而是怕失去富贵啊。况且富有,就像布帛一样是有边限的,为它制定一定的限制,使它不要离散。生活用度丰厚,器用方便,于是就匡正道德加以限制,使人们不要放肆怠慢,叫做限制私利。私利过多则会衰败,我不敢贪多,是有所谓的限度啊。』
【原文】
景公禄晏子平陰与槁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第十六景公禄晏子以平陰与槁邑,反市者十一社。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弊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16【译文】
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棠邑,其中有十一社的人家从事商贾。晏子辞谢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困了;又喜欢游乐与珍宝,用来装饰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其力疲困,使其财用竭,使其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这就是我所以不敢接受的原因。』景公说:『这样就算了,即然这样,君子难道就不奢求富贵吗?』晏子说:『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重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唯独不想富贵呢!』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征税,对关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犯死罪的人判刑,该判刑的罚款,该罚款的就免了。这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君王的利益。』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了。派人去问大国,大国之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问小国,小国之君说:『齐不会侵凌我们了。』

陆行 發表於 2025-7-7 10:31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二章义疏

卷六所载子尾疑晏子不受邶殿之邑、景公赐晏子平阴与槁邑二事,实为晏子"幅利"思想之具体呈现。今就经义分疏如次:

一、邶殿之邑章"幅利"要义
庆氏亡而分其邑,晏子辞邶殿六十之封,子尾以"富,人之所欲"相诘。晏子对曰:"足欲则亡",此语实为全章枢要。《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庆封"富益侈"而败亡,正可作此注脚。晏子所谓"生厚而用利"者,乃指民生富庶而物用丰饶;"正德幅之"者,即以德为度,如布帛之有边幅(郑玄注《周礼》"幅广二尺二寸"可参)。其"使无黜慢"之教,犹《尚书·无逸》"克自抑畏"之义。晏子自谓"不受邶殿,非恶富也,恐失富也",此中深意,实与《老子》"知足不辱"、《周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相发明。

二、辞平阴邑章治国三要
景公赐晏子平阴、槁邑,晏子以"三言"辞之:"先君后身"者,本于《孝经》"始于事亲,中于事君";"安国而家宽"者,合于《大学》"家齐而后国治";"市耕十取一"(轻税)、"弛刑"(省刑)云云,则与《管子·霸形》"省刑罚,薄税敛"同揆。值得注意的是,晏子特别强调"家富而俭"(《说苑·反质》载晏子"食不重肉"可证),此正与邶殿章"幅利"思想形成呼应。其辞邑之言曰:"君商渔盐,关市讥而不征",暗合《孟子·梁惠王》"关市讥而不征"之王道主张。

三、两章互鉴中的治道精微
综观二章,晏子之辞邑非为沽名,实乃深明"利过则为败"(《国语·周语》单穆公语)之理。其"幅利"说上承周公"制礼以节人欲"(《礼记·乐记》),下启董仲舒"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春秋繁露·度制》)之论。而"三言"中所体现的"先君后身-安国宽家-轻徭薄赋"三重维度,恰构成"正德-利用-厚生"(《尚书·大禹谟》)的完整施政链条。司马迁称晏子"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史记·管晏列传》),观此二章,诚为的评。

要之,晏子这两则辞邑故事,非徒见其个人廉德,实乃春秋时期"义利之辨"的生动实践。其以德幅利、以礼制欲的思想,对于今人处理物质追求与精神修养之关系,仍具重要启示意义。班固《汉书·货殖传》云:"礼防民淫,富斯在下",晏子之智,岂不远哉!
爱美丽 發表於 2025-7-13 16:38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二章义疏

《晏子春秋》卷六所载二事,虽分述不受封邑、辞禄进谏二端,然其核心皆在阐发"正德幅利"之治国要义。今试为析论:

一、邶殿辞邑章之"足欲则亡"论
庆氏之亡,在于其"生厚而用利"的贪婪本性。晏子拒受邶殿六十邑时提出"足欲则亡"的警示,实为儒家"义利之辨"的早期表述。"幅利"之说尤具深意:以道德为边界(幅),使利不逾德,此即《尚书》"正德利用"之先声。晏子谓"吾邑不足欲",非谓其贫,乃言其以德自律,使利得其正。子尾之疑,恰显俗人见利忘义之弊,而晏子"无黜慢"的持守,正合《周易》"慢藏诲盗"之戒。

二、平阴辞禄章之"三言"治国术
晏子辞平阴、槁邑时所陈三策,实为完整的治国纲领:"先君后身"乃《孝经》"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的践行;"安国而家宽"暗合《大学》"家齐而后国治"的次第;"市耕十取一"与"弛刑"则是《孟子》"什一而税"、"省刑罚"主张的雏形。其辞禄进谏之举,既体现"正德"的自我要求,又通过"幅利"示范为政之道。景公之赐与晏子之辞形成的张力,恰彰显"利以制事,义以出礼"的春秋大义。

此二章对观,可见晏子政治哲学之要旨:于个人修养,须以德节欲;于治国理政,当以义制利。其"生厚用利"之戒,直指人性弱点;"正德幅之"之方,则为治世良药。后世董仲舒"正其谊不谋其利"之说,实滥觞于此。晏子身处季世而守道不迁,其智慧至今犹发人深省:任何时代,唯当权者能自觉以道德为藩篱约束物欲,方可谓之明德之君、知止之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