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6|回復: 1

[其他] 【晏子春秋】卷6内篇杂(下)诗解13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14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廉者政本让者德主怨利生孽义可长存)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1-24 16:2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晏子春秋卷6内篇杂(下)诗解13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14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廉者政本让者德主怨利生孽义长存
题文诗:见晏子独,立于墙陰,田桓子曰:子何为独,
立而不忧?何不求之,四乡学士,可者与坐?
晏子曰恭,立似君子,出言而非;恶得学士,
之可者而,婴与之坐?君子难得,若美山然,
名山既多,松柏既茂,望之相然,尽目不厌,
世有所美,固欲登彼,相相之上,仡仡然也,
不知厌.小人与此,异若塿,未登,
登之无蹊,维有楚棘;远望无见,俛就则伤,
恶能,无独立焉?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见岁若月,学问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安用,
也哉!田桓子曰:何谓?晏子:
无客而饮,谓之从酒;今若子者,昼夜守尊,
谓从酒也.君子真情,特立独行,情真义深,
小人情假,唯利是图.栾氏高氏,欲逐田氏,
之与鲍氏,田氏鲍氏,先知遂攻.高彊:
先得,田鲍安往?遂攻虎门,召晏子,
无所从之.从者曰何,不助田鲍?曰何善焉,
其助之也.从者曰,不助栾高?晏子用,
愈于彼乎?门开召入.栾高不胜,而出田桓,
欲分其家,以告晏子,晏子曰不!君不饬法,
群臣专制,乱之本也;今又欲分,其家利货,
是非制也;必致之公.且婴闻之,廉者政本,
让者德主,栾高不让,以至此祸,可毋慎乎!
廉谓公正,让谓保德,有血气者,皆有争心,
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也.争者,
不胜其祸,辞让,不失其福,子必勿取.
桓子曰善.尽致之公,请老于剧.义薄云天,
义正神清,至德公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原文】
田无宇请求四方之学士晏子谓君子难得第十三田桓子见晏子独立于墙陰,曰:『子何为独立而不忧?何不求四乡之学士可者而与坐?』晏子曰: 『共立似君子,出言而非也。婴恶得学士之可者而与之坐?且君子之难得也,若美山然,名山既多矣,松柏既茂矣,望之相相然,尽目力不知厌。而世有所美焉,固欲登彼相相之上,仡仡然不知厌。小人者与此异,若部娄之未登,善,登之无蹊,维有楚棘而已;远望无见也,俛就则伤婴,恶能无独立焉?且人何忧,静处远虑,见岁若月,学问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安用从酒!』田桓子曰:『何谓从酒?』晏子曰:『无客而饮,谓之从酒。今若子者,昼夜守尊,谓之从酒也。』13【译文】
田桓子看见晏子独自站在墙的阴影中,说:『您为何独立而不忧愁?为何不寻求四方的学士中合于己意的共处呢?』晏子说:『那些人恭立着像个君子,说出话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怎能找到合于心意的学士而同他共处呢?况且君子之难得,就像那秀美的山峰。名山已经很多了,松柏也很茂密,远望山峦高耸,极尽目力也看不够。小人和这不同,就像小土山,没有登上看着还好,向上登就没有路径可走,只有荆棘罢了。远远地看不见什么,俯就它则会伤了自己,怎能不独自站在这儿呢?况且人有什么可忧虑的?静静地呆着,思想飞到很远,痛惜时光飞逝,学习起来没有满足,没有察觉年岁已老,何用纵酒?』田桓子说:『什么叫纵酒?』晏子说:『没有客人而饮酒,叫做纵酒。像你这样的人,昼夜守着酒尊,叫做纵酒。』
【原文】
田无宇胜栾氏高氏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第十四栾氏、高氏欲逐田氏、鲍氏,田氏、鲍氏先知而遂攻之。高彊曰:『先得君,田、鲍安往?』遂攻虎门。二家召晏子,晏子无所从也。从者曰:『何为不助田、鲍?』晏子曰:『何善焉,其助之也。』『何为不助栾、高?』曰: 『庸愈于彼乎?』门开,公召而入。栾、高不胜而出,田桓子欲分其家,以告晏子,晏子曰:『不可!君不能饬法,而群臣专制,乱之本也。今又欲分其家,利其货,是非制也。子必致之公。且婴闻之,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栾、高不让,以至此祸,可毋慎乎!廉之谓公正,让之谓保德,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子必勿取。』桓子曰:『善。 』尽致之公,而请老于剧。
14【译文】
    栾氏、高氏想赶走田氏、鲍氏。田氏、鲍氏事先得知了情况,栾氏、高氏于是攻伐他们。高强说:『先抓国君,田、鲍能跑到哪里去?』于是攻打虎门。双方都召晏子,晏子没有跟从任何一方。跟随他的人说:『为何不帮助田氏、鲍氏?』晏子说:『帮助他们,有什么好处呢?』『为何不帮助栾氏、高氏?』说:『难道有什么更大的好处吗?』大门打开,齐君召见就进去了。栾、高没有获胜便出逃了。田桓子想分掉他们的家财,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晏子。晏子说:『不行。国君不能修整法度,而使群臣专制,这是祸乱的根本啊。现在又想分掉他们的家财,贪求他们的财物,这是不合法的。你一定要将其充公。况且我听说,廉洁是政治的根本;谦让是德行的主宰。栾氏、高氏不谦让,才招来这样的灾祸,能不慎重吗?廉洁才能公正,谦让才能保有美德,凡是有血气的人,都有争夺之心,畜积财货就会产生灾祸,只有义才可使人长存。况且分争的人不断承受祸患,谦让的人不会失去他的福份。你一定不要拿取那些。』田桓子说:『好。』全部都充了公,并请求到剧地养老。
【注释】
田氏代齐:田氏代齐,也叫田陈篡齐。公元前532年,陈国公族田完的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齐国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穷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田无宇的儿子,即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
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成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朝政,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齐康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付卧丈 發表於 2025-7-6 04:20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卷六内篇杂下二章义疏
——论君子之道与政德之本

一、田无宇请士章诠解
田桓子见晏子独立墙阴而问"何不求四方学士",此问折射春秋世族养士之风。晏子答以"立似君子,出言而非"八字,实含深意。《礼记·曲礼》云"毋不敬,俨若思",君子之仪当内外相称。晏子所忧者,正是时人徒具仪形而失其德本。孔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与此章互为表里。战国四公子养士三千,然鸡鸣狗盗者众,恰证晏子"君子难得"之叹。管子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管子·小匡》),然必先辨其真伪,此即晏子"恶得学士"之深忧。

二、栾高氏家产案析微
田无宇胜栾氏、高氏而欲分其家,晏子"使致之公"之举,彰显"廉者政本"之要义。《尚书·周官》云"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晏子此举非仅守法,实为明道。其"怨利生孽"之诫,直指人性贪弊。《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晏子"利过则为败"之论,可与此互证。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晏子归私财于公室,正是以廉维政之实践。昔季文子相三君而无私积(《左传·襄公五年》),晏子之廉,可谓承鲁风而启齐政。

三、政德之体的深层统合
两章虽事异而理同。"君子难得"章言取士之道,在德不在形;"致之公"章明为政之本,在廉不在利。《大学》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晏子二事正是此义注脚。其"让者德主"之说,尤合《周易》"谦尊而光"之旨。观晏子终身"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史记·管晏列传》),知行合一,故能于田氏擅齐之际,以"义可长存"为政德立极。

结语
晏子之智,在于洞见"形德相悖"的士林困局;晏子之德,在于恪守"财利不污"的为政底线。两章对读,可见春秋末世士风政道之微。班固称"晏子俭矣,夷吾则奢"(《汉书·艺文志》),然正此俭德,足为当代重塑政德提供古典范式。治政者当以晏子为镜,明"怨利生孽"之戒,践"廉让为德"之道,则国学精义自可古今贯通。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