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8|回复: 0

[其他] 《晏子春秋》卷6内篇杂(下)诗解7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迺知群臣之野8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11-23 20: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晏子春秋》卷6内篇杂(下)诗解7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迺知群臣之野8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题文诗:
景公病疽,在背高子,国子请见.景公乃曰:
职当抚疡.高子进而,抚疡景公,问曰热乎?
高子曰热.公问何如?曰热如火.问色何如?
曰未熟李.问大小何?曰如豆子.问堕者何?
曰如屦辨.二子者出,晏子请见.公曰寡人,
有病不能,胜衣冠以,出见夫子,夫子其辱,
视寡人乎?晏子入呼,宰人具盥,御者具巾,
刷手温之,发席傅荐,跪请抚疡.景公问曰:
其热何如?曰如日也.问色何如?曰如苍玉.
问大小何?曰如璧玉.问堕者何?曰如珪玉.
及晏子出,公曰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
君子真情,比德于玉.晏子使吴,王谓行人,
曰闻晏婴,北方辩辞,习于礼者.命摈者客,
见则称曰,天子请见.明日晏子,有事行人,
曰天子请.晏子蹙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
晏子蹙然.行人又曰:天子请见.晏子蹙然,
曰臣受命,弊邑之君,欲将使于,吴王之所,
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朝问,吴王恶存?
然后王曰:夫差请见.见晏子以,诸侯之礼.

《原文》
景公病疡晏子抚而对之迺知群臣之野第七

景公病疽在背,高子国子请(见)。
公曰: “职当抚疡。”
高子进而抚疡,公曰:“ 热乎?”
曰:“热。”
“热何如?”
曰:“如火。”
“其色何如?”
曰:“如未热李。”
“大小何如?”
曰:“如豆。”
“堕者何如?”
曰:“如屦辨。”
二子者出,晏子请见。
公曰:“寡人有病,不能胜衣冠以出见夫子,夫子其辱视寡人乎? ”
晏子入,呼宰人具盥,御者具巾,刷手温之,发席傅荐,跪请抚疡。
公曰:“其热何如?”
曰:“如日。”
“其色何如?”
曰:“如苍玉。”
“大小何如?”
曰:“如璧。”
“其堕者何如?”
曰:“如珪。”
晏子出,公曰:“吾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也。”
7【译文】
景公背部长了毒疮,高子、国子请见。景公说:“他们的职务该当摸一摸痈疮。”高子进见并摸了摸痈疮,景公说:“热吗?”说:“热。“”像什么那么热?”“像火那样热。“”它的颜色像什么?”说:“像没长熟的李子。”“大小像什么?”“像豆子。”“脱落的部分像什么?”说:“像损坏了的鞋子。”这两个人出去后,晏子请求进见。景公说:“我身染疾病,不能穿戴整齐出去见先生了,先生能屈尊来看看我吗?”晏子入内,召呼仆人拿水盆,御者拿手巾,洗了手并温热它,将席荐重新摆放,跪地请求摸一摸痈疮。景公说:“它热得像什么?”晏子说:“像太阳。”“它的颜色像什么?”晏子说:“像苍玉。“”它的大小像什么?”晏子说:“像璧玉。”“脱落的部分像什么?”晏子说:“像玉。”晏子出去后,景公说:“我如果没见到君子,就不会知道粗野之人的粗野。”
《原文》
晏子使吴吴王命傧者称天子晏子详惑第八

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摈者'客见则称天子请见。’”
明日,晏子有事,行人曰:“天子请见。 ”
晏子蹴。行人又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然。又曰:“天子请见。”
晏子蹴然者,曰:“臣受命弊邑之君,将使于吴王之所,以不敏而迷惑,入于天子之朝,问吴王恶乎存?”
然后吴王曰:“夫差请见。”见之以诸侯之礼。
8【译文】
    晏子出使吴国,吴王对行人说:“我听说晏婴是北方巧于言辞,通晓礼义的人。命令接待的人,客人来拜谒时就说'天子请见’。”第二天,晏子来办事,行人说:“天子请见。”晏子做出恭敬的样子。行人又说:“天子请见。”晏子做出恭敬的样子。又说:“天子请见。”晏子第三次做出恭敬的样子,说:“我受我国国君之命,想要到吴王那里去,因为愚笨而摸不着头脑,来到了天子的朝堂,请问吴王在哪里?”后来,吴王说:“夫差请您入见。”以诸侯之礼相见。
得瑟炊烟花 发表于 2025-5-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晏子春秋》二章义疏

第七章 景公病疡与君子之德
景公背疽,高子、国子以职抚疡,对曰"热如火""色如未熟李""堕如屦辨",言辞鄙俚,譬喻粗陋。及晏子至,盥手温巾,敷席跪请,乃以"热如日""色如苍玉""堕如珪璧"为对。公叹"不见君子,不知野人之拙",此中深意,可析三端:

一者,礼之精粗。《礼记》云"君子比德于玉",晏子以玉为喻,非独状物,实彰君臣相待之礼。高、国二子徒言物象,晏子则寓尊君于言辞,此即《仪礼》"自卑而尊人"之实践。

二者,言之雅俗。李、豆之喻近俚,璧、珪之喻近雅。《文心雕龙·比兴》谓"喻巧而理至",晏子取象于礼器,非惟工巧,更见其以礼导君之志。

三者,心之诚伪。晏子"刷手温之""跪请抚疡",动作皆合《曲礼》"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之敬。野人止于应事,君子发于诚心,此即孔子"文质彬彬"之旨。

第八章 晏子使吴与正名之道
吴王命傧称"天子",晏子三蹙而问"吴王恶存",终使夫差以诸侯礼相见,此中可见:

其一,名分之正。《论语》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吴越僭号"天子",实违《春秋》"夷狄虽大曰子"之制。晏子以"迷惑入天子朝"为辞,既守周礼,又挫吴傲,正名之术也。

其二,辞令之度。行人三称"天子",晏子三蹙不拜,暗合《周易》"再三渎,渎则不告"之义。其佯惑之态,犹《战国策》淳于髡"仰天大笑"之智,以婉拒僭越。

其三,使节之节。《周礼·秋官》载"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晏子持齐君之命,不屈于吴,正所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结语
观此二章,晏子或以内修礼文化君疾,或以外持正名拒僭越,皆本于"克己复礼"之旨。司马迁称"晏婴行止中礼",诚哉斯言!后世读《晏子春秋》,当于微言见大义,始得古人托事明道之深心。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