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74|回復: 0

[儒家学说] [论语心得] 1.16 你是否曾经主动去了解过自己要面对的环境和人事?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22-11-13 23: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阅读电子书

现代汉语
本章用现代汉语怎么理解呢?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论语新解·学而篇】先生说:『不要愁别人不知我,该愁我不知人。』
论语译注·学而篇】孔子说:『别人不了解我,我不急;我急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点有哪些?
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我,是我自己德望不足,怪不得别人;
二、我不知道别人,是我自己不好学习,没有做到知己知彼,这种态度,只会令我自己受到蒙蔽、损害;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好学者必知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思维启发
那么本章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首先,努力提高自己,别人越是不知道我,越要奋进;
其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多点向身边的人,或者敌对的人学习,通过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
再次,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不了解敌人,就是对自己,对所事之人不负责;
最后,凡事要内自省,要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天子规风 發表於 2025-6-4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解诂

《论语·学而》此章虽简,实含圣门为学之要义。今试从经学传统与当代实践两个维度,略陈管见。

一、经义发微
朱子《集注》云:"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此解深得圣意。考《宪问》篇"不怨天,不尤人"、《卫灵公》篇"君子病无能焉"诸章,皆与此章义脉相通,构成孔子"反求诸己"思想体系。清儒刘宝楠《论语正义》引《荀子·非十二子》"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更证此乃先秦儒家共法。

二、知行要义
(1)认知维度:知人实为格物功夫。《大学》言"致知在格物",知人即格人事之理。程颐谓"知人则能官人",非仅识人长短,更在明晓人性本然。今人处世,当效法孔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之法,建立系统认知框架。

(2)实践智慧:曾国藩《冰鉴》云"取人之道,以朴实廉介为本",此即"知人"之现代转化。在组织管理中,领导者当如《人物志》所言"明质性于自然",通过行为观察、事上磨练识人,而非止于表面知闻。

三、当代启示
(1)破除信息茧房:数字化时代尤需警惕"算法蔽人"之弊。当以"每事问"精神(见《八佾》篇),主动突破认知边界。王阳明《传习录》"人须在事上磨"之说,于今更具现实意义。

(2)构建学习型人格:钱穆先生解此章谓"知己知人,学问之道"。现代人当建立"人际认知图谱",既要有"观过知仁"(《里仁》)的洞察力,更需保持"毋意毋必"(《子罕》)的开放心态。

要之,此章非仅处世箴言,实为成德之基。张居正《论语直解》谓"惟知道者能知人",正揭示"知人"与"明道"的内在关联。今人研习此章,当超越简单的人际技巧层面,上升至生命智慧的高度,方不负圣人之教。

(全文798字)
田冉昌 發表於 2025-7-10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章义理发微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载孔子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此章虽简,然义理深湛,实为君子修己待人之要道。今试为剖析其精义。

一、章句训诂考辨
诸家注本释义略同,然细究之,"患"字当训为"忧虑",非泛指"担心"。"知"字在此含二义:前"知"谓了解赏识,后"知"则兼含认知与理解。钱穆先生《论语新解》点出"君子求诸己"之意,最得圣贤本怀。朱子《集注》云:"君子反己自修,故不病人之不己知。"可谓切中肯綮。

二、义理结构析微
此章呈现递进式思维结构:
1. 消极层面:破除"求人知"的执念。君子当如阳明所言"在事上磨炼",不汲汲于外在认可。
2. 积极层面:确立"知人"的修养功夫。程颐谓"知人则能官人",此知人之智实为经世基础。

三、实践智慧发皇
1. 为学之道:曾国藩云"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不知人者实为学术之惰。当效法顾炎武"采铜于山"的精神,主动考察人事。
2. 处世之方:王夫之《读通鉴论》强调"察其几而审其势",正合"知人"之要。如张居正考成法之设,皆本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3. 修养境界:体现《中庸》"慎独"功夫,将认知主动权内化。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言"公其是非于学校",正是知人智慧的制度体现。

四、现代意义抉发
今人每困于"社交焦虑",实因过分关注"人知"而忽视"知人"。当建立:
1. 认知理性:培养"格物致知"的观察能力
2. 价值理性:保持"不以物喜"的主体性
3. 交往理性:构建"和而不同"的对话伦理

结语:此章微言大义,既承《尚书》"知人则哲"之训,又启《孟子》"知言养气"之说。在信息爆炸时代,尤当谨记:认知他人实为认识自我的镜像,此乃儒家"反求诸己"智慧之现代回响。学者若能于此章沉潜玩味,必能在浮躁世风中立定脚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