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32|回復: 2

[其他] 【晏子春秋】卷2内篇谏(下)诗解1景公藉重而狱多欲讬晏子晏子谏(上正下审贵贱不逾上奢藉重狱严民苦)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1-9 16:4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晏子春秋】卷2内篇谏(下)诗解1景公藉重而狱多欲讬晏子晏子谏(上正下审贵贱不逾上奢藉重狱严民苦)
题文诗:景公藉重,而狱多也,拘者满圄,怨者满朝.
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狱,国之重官,
愿讬夫子.晏子对曰:君将使婴,敕其功乎?
则婴有壹,能书足,以治之矣;君将使婴,
敕其意乎?夫民无欲,残其家室,之生以奉,
暴上僻者,则君使吏,比而焚之,而已.
景公不悦,曰敕其功,则使壹妾,敕其意则,
比焚如是,无所谓,能治国乎?晏子曰婴,
闻与君异;今夫胡貉,戎狄蓄狗,多者十余,
寡者五六,然不相伤.今束鸡豚,妄投之其,
折骨决皮,可立得也.上正其治,下审其论,
则贵贱亦,不相逾越.今君,千钟爵禄,
妄投左右,左右争之,甚于胡狗,而公不知.
寸管无当,天下不能,足之以粟.今齐国之,
夫耕,夜以接日,不足奉上,而君侧皆,
雕文刻镂,之观此犹,无当之管,君终不知.
五尺童子,操寸之烟,天下不能,足以薪之.
今君左右,皆操烟徒,君终不知.钟鼓成肆,
干戚成舞,虽禹不能,禁民之观.饰民之欲,
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况夺其财,
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严听其狱,
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上奢下效,欲壑难填.
【原文】
景公藉重而狱多欲讬晏子晏子谏第一景公藉重而狱多,拘者满圄,怨者满朝。晏子谏,公不听。公谓晏子曰:『夫狱,国之重官也,愿讬之夫子。』晏子对曰:『君将使婴敕其功乎?则婴有壹妄能书,足以治之矣。君将使婴敕其意乎?夫民无欲残其家室之生,以奉暴上之僻者,则君使吏比而焚之而已矣。』景公不说,曰:『敕其功则使壹妄,敕其意则比焚,如是,夫子无所谓能治国乎?』晏子曰:『婴闻与君异。今夫胡貉戎狄之蓄狗也,多者十有余,寡者五六,然不相害伤。今束鸡豚妄投之,其折骨决皮,可立得也。且夫上正其治,下审其论,则贵贱不相逾越。今君举千钟爵禄,而妄投之于左右,左右争之,甚于胡狗,而公不知也。寸之管无当,天下不能足之以粟。今齐国丈夫耕,女子织,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而君侧皆雕文刻镂之观。此无当之管也,而君终不知。五尺童子,操寸之烟,天下不能足以薪。今君之左右,皆操烟之徒,而君终不知。钟鼓成肆,干戚成舞,虽禹不能禁民之观。且夫饰民之欲,而严其听,禁其心,圣人所难也,而况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非婴所知也。』
【译文】
景公赋税沉重,使案件增多,抓捕的人装满了监狱,怨恨的人充满了全国。晏子进谏,景公不听从。景公对晏子说:『掌刑狱之官,是国家的重要职官,希望委托给先生。』晏子说: 『君王想让我整顿监狱吗?那么,我有一个妾会写字,完全可以治理好。您想让我改变他们的思想吗?百姓没有愿意毁坏家庭生活而供残暴的君王的邪僻之行的。那么,君王派官吏把他们逐一杀死就行了。』景公不高兴,说:『让你整顿监狱就派一个小妾,改变百姓思想就让我杀了他们。像这样,先生您谈不上是善于治理国家呀。』
  晏子说:『我听说的,和君王不一样。现在胡、戎、狄各民族的人养狗,多的有十多只,少的五、六只,但它们不相伤害。现在把绑住的鸡猪之类随便扔给他们,那么相互间咬得骨断皮破的情形,马上就会出现。如果君王端正其治国之策,百姓明白他的宗旨,那么贵与贱就不会乱了礼法。现在君王拿着千钟的爵禄随便扔给左右之人,那么左右之人的争斗,比胡狗还厉害,但君王却不能察觉。一寸长的管子若没有底,全天下的粮食也填不满它。现在齐国男耕女织,夜以继日,还不够供奉的,而君王的侧旁都是雕镂精美的楼观,这是无底的管子呀,而君王还不能察觉。几岁的小孩子,每人拿着寸把长的火把,那么,全天下的柴草也不能够用。现在君王的左右,都是执火把之人,而君王不能觉察。钟鼓成列,干戚起舞,即使是禹也不能禁止百姓去观看。而且压抑人民的欲望,控制他们的耳目,禁锢他们的思想,就是圣人也难以办到。何况掠夺他们的财产使他们挨饿,役使他们的力量而使他们疲惫不堪,经常使他们受苦又从严治他们的罪,残忍地惩罚他们,这不是我所知道的。』
徐始 發表於 2025-6-14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谏下卷首章析义:论刑狱之本与为政之要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开篇所载"景公藉重而狱多"章,实为先秦政治哲学之精要文本。晏子面对"拘者满圄,怨者满朝"的严峻局面,其谏言蕴含深刻的治国之道,今试析其要义三层:

一、刑狱之本质在于纠过止邪
景公以"狱乃国重官"托付晏子,显见其将刑狱视为治国利器。晏子却以"妾能书足治"婉拒,此非谦辞,实为颠覆性政治宣言。《周礼》云:"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晏子深谙刑狱本为不得已而设,若视作常规治国手段,则如以刀锯代庖厨,必致血肉横飞。其说暗合《尚书》"刑期于无刑"之旨,揭示治国当以教化为本。

二、赋税与刑狱的恶性循环
"藉重狱多"四字道破政治困局。《汉书·刑法志》言:"饥寒并至,穷斯滥溢。"晏子所见"怨者满朝",正是《孟子》"率兽食人"之象。上奢则赋重,赋重则民贫,民贫则奸生,奸生则狱繁——此乃晏子揭示的为政恶性循环。其谏言隐含"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管仲之道,与《论语》"不患寡而患不均"互为表里。

三、正名审分贵贱不逾
晏子所谓"上正下审"的政治伦理,实为孔子"正名"思想先声。《荀子·王制》云:"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与天地同理。"当景公"斩竹而续之,削玉而垄之"追求奢靡时,已破坏"贵贱有等"的礼制基础。晏子之谏,正是以"审分"匡正"逾制",以"节用"对治"上奢",此乃儒家"君君、臣臣"政治伦理的早期实践。

此章之当代启示有三:其一,法治当以公平为体,非以繁密为功;其二,治国须见赋税与民生的辩证关系;其三,执政者奢靡必致制度性腐败。晏子"妾能书足治"之喻,犹黄钟大吕,警示后人:刑狱繁兴非治国之荣,实为理政之耻。读此章当思《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之训,方得晏子谏言真谛。
宇悠久久 發表於 2025-7-22 19:23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谏下篇政理探微——释景公狱政之失与晏子贵贱有度之谏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所载"景公藉重而狱多"章,实为春秋政治哲学之精要文本。其揭示"上奢藉重-狱严民苦-国本动摇"之恶性循环,尤具现实警示意义。今试析其要义三端:

一、狱政失序之本源
景公"藉重而狱多"现象,表面为司法苛严,实乃政治生态整体失衡之症候。韦昭注《国语》云:"藉,税也",重税与繁狱并现,恰如《管子·权修》"赋敛厚则下怨上"之论。晏子以"拘者满圄,怨者满朝"八字作谏,暗合《尚书·无逸》"乱罚无罪,杀无辜,怨有同"之训。此中机理在于:君主奢靡必增税赋,税重则民贫,民贫则轻犯禁,终致囹圄人满为患。司马迁所谓"狱者,天下之大命也"(《史记·酷吏列传》),于此得验。

二、贵贱有度之治道
晏子拒理狱政时提出"上正下审,贵贱不逾"八字纲领,实承周礼"礼以定伦"之旨。《荀子·王制》言"分均则不偏,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正可发明此义。其深层逻辑在于:君主当守"正"(《论语·颜渊》"政者正也"),臣工方得"审"(《说文》"详究也");上位者若逾越礼制奢靡无度,必然导致下位者僭越犯禁。这种层级相维的秩序观,与《礼记·坊记》"君子之道,辟则坊与"的防闲思想一脉相承。

三、托政非人之弊
景公欲委狱政于晏子,实为"委过大臣"的卸责之举。晏子以"敕其功"婉拒,暗含《韩非子·二柄》"人主自用其刑德"之诫。其举"妾能书"为喻,非仅谦辞,更揭示治国非技术操作之理。正如《孟子·离娄上》云:"徒法不能以自行",狱政清明终须君主正心诚意。晏子此谏,实开后世"为政在人"(《中庸》)思想之先声。

要之,本章以狱政为切入点,完整呈现"君心-制度-民生"的互动链条。晏子之谏不仅切中时弊,更为后世确立"德主刑辅"的治理范式。明丘濬《大学衍义补》云:"狱者,所以禁暴止邪,养育群生",读此章可知:唯有上位者"正其衣冠"(《论语·尧曰》),方能实现"刑罚清而民服"(《周易·豫卦》)的治世图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