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82|回覆: 1

[儒家學說] [論語心得] 1.4 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如何建立?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2-11-2 1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學而篇】第四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閱讀電子書

現代漢語
這一章用現代漢語該怎麼說呢?
曾子說,我每日從這三方面來反省自己:幫別人出謀劃策,有沒有不忠義的地方春秋以前的謀劃要著眼王道,要主忠義,與朋友交往的時候,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傳承於先生的知識,有沒有沒實踐應用的地方。
論語新解·學而篇】曾子說:『我每天常三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謀事,沒有盡我的心嗎?我和朋友相交,有不信實的嗎?我所傳授於人的,有不是我自己所日常講習的嗎?』
論語譯註·學而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我的學業是否複習了呢?』

中心思想
那麼這一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這一章的中心思想告訴我們,每天都要多多反省自己,這樣我們就能每天都進步一點。持之以恆,不但可以培養成凡事有恆心的良好習慣,更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爲未來的事業成就,奠定稟性基礎,鑄就深厚的德望基礎。

思維啟發
那麼,這一章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呢?
首先,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因爲與其改變別人,改變自己更加的方便簡單;
其次,我們幫別人做事時,一定要忠義,與朋友相處時一定要誠信,學到的知識一定要在現實生活中實踐;
最後,我們不能迷信老師,不能迷信書本,對於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應用的知識,或者是不符合實際的知識,我們要把這種知識給過濾掉。

詞語注釋
曾子孔子學生.名參音森.sēn.字子輿.南武城故城在今天的山東棗莊市附近人.比孔子小四十六歲公元前505—435
三省『三』字有讀去聲的.其實不破讀也可以.『省』音醒.xǐng.自我檢查.反省.內省.『三省』的『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上加數字.這數字一般表示動作頻率.而『三』『九』等字.又一般表示次數的多.不要著實地去看待.說詳汪中述學釋三九.這裡所反省的是三件事.和『三省』的『三』只是巧合.如果這『三』字是指以下三件事而言.依論語的句法便應該這樣說:『吾日省者三.』和憲問篇的『君子道者三』一樣.
信誠也.
傳平聲.chuán.動詞作名詞用.老師的傳授.
習這『習』字和『學而時習之』的『習』一樣.包括溫習.實習.演習而言.這裡概括地譯爲『複習』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25-3-27 12: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厚德"之建立與曾子三省工夫】

"厚德載物"出自【周易】,其建立之方,實以自省爲根基。曾子"三省"之法,正爲厚德之具體實踐,可分三義闡釋:

一、忠愨存心爲德之本
"爲人謀而不忠乎"非僅事功層面,實關涉心性修養。朱子注"盡己之謂忠",強調內在誠意的貫注。春秋謀事必本王道,現代語境中,當轉化爲對職責的敬畏,無論受託之事大小,皆須以主敬存誠之心待之。此即【中庸】"誠者物之終始"的現代詮釋。

二、信義立身爲德之顯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直指人際倫理核心。古人以"信近於義"爲交往準則,今人當思:承諾是否量力而行?言行是否始終如一?【論語】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信德之培塑,正在日常踐履中累積而成。

三、知行合一爲德之驗
"傳不習乎"包含雙重工夫:師承須"習"以化知識爲能力,傳授須"踐"以驗學問之真偽。王陽明謂"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可作此句註腳。現代教育尤當重視"習"的轉化功能。

厚德之建立,乃通過持續不斷的自反工夫。程頤言:"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間。"每日三省,實爲道德意識流的持續淨化,使忠信之德如活水潺湲,終能匯聚成載物之厚德。當代人若能在手機備忘錄中設此三問,便是對古學最好的現代轉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