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26|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心得] 1.3 交友須謹慎,如何識別仁義之人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2-11-2 17: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學而篇】第三章: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閱讀電子書

現代漢語
這一章用現代漢語怎麼說呢?
孔子說,善於說巧話,觀察臉色的人,極少數是有仁義的人。
論語新解·學而篇】先生說:『滿口說著討人喜歡的話,滿臉裝著討人喜歡的面色,那樣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論語譯註·學而篇】孔子說:『花言巧語,偽善的面貌,這種人,「仁德」是不會多的。』

理解思路
那麼,爲什麼說巧言令色的人,極少數是有仁義的人呢?
首先,仁這種稟性呢,是在行動上對別人好即用行動來善待別人,而不是言辭上;
第二,巧言令色的人呢,說的好聽,卻不過是爲了在別人身上獲得利益而已他們未必會在行動上做到自己所說的
這兩點都說明了,巧言令色的人,極少數是有仁這種稟性的人。那麼,爲什麼說是極少數而不是必然沒有呢?因爲有些人呢,他說的好聽是爲了讓別人聽得進去,並且能做到這就是仁啊。這就是爲什麼說,是『鮮矣仁』,而不是『必不仁』。

思維啟發
那麼,這一章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呢?
第一點,仁,是在行動上對別人好,而不是僅停留在言辭上;
第二,如果想要別人對我好,那我就得先對他好,儘量少說好聽的話,少說多做,如果非要說的話,那就說得到,做得到。
第三點,交朋友的時候,要多多觀察他的行爲,如果他在行動上對別人不友好,卻又喜歡說好聽的話,那我們就要謹慎的和他相處。

詞語注釋
巧言令色,朱注云:『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說人。』所以譯文以『花言巧語』譯『巧言』,『偽善的面貌』譯『令色』。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4-25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巧言令色"章義理髮微

【論語·學而】"巧言令色,鮮矣仁"一章,雖僅八字,實含聖門觀人之要道。朱子【集注】謂:"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說人",可謂得其三昧。今試從義理、實踐二端闡發之。

一、義理層面:仁德之本真
仁者,心之德也。【中庸】云:"仁者人也",孟子言"仁,人心也",皆指此心本體之誠。夫子特標"鮮矣仁"三字,正見巧令之徒多失本心。蓋:
1. 言色之飾與心德相悖。陽明先生【傳習錄】云:"聖人只是此心純乎天理之極",巧言令色者,其心已爲外物所役,故程子謂"專務外飾爲人之態,其心可知"。
2. 內外不一即非仁體。朱子解"仁"字云:"心之德,愛之理",必內外如一乃可謂仁。若口蜜腹劍,正是【大學】所戒"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之小人。

二、實踐層面:觀人之法要
1. 聽言觀行之要。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交友之道亦然。當觀其"言顧行,行顧言"(【中庸】)與否,如管寧割席,正見古人察友之智。
2. 自省之工夫。夫子此語非僅責人,實爲學者立鏡。曾子"三省吾身",首重"爲人謀而不忠乎",正是破巧令之要訣。
3. 中道之把握。程子提醒:"但以巧言令色爲不仁則不可",如子產"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此即"鮮矣仁"之深意——不廢言辭之正用。

今人處世,每惑於辭色之華,故特須參酌古訓:
交友當察其"剛毅木訥"(【子路】)之質
自修務求"敏於事而慎於言"(【學而】)
用人宜循"不以言舉人"(【衛靈公】)之則

【禮記】云:"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正可與此章相發明。學者誠能即此體會,則於聖門觀人之道思過半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