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36|回覆: 1

[醫藥臨床] 久咳不愈,這有一張止咳『萬能方』!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22-10-24 08: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久咳不愈是個難搞的毛病,中醫里常說一句話,叫做『外不治蘚、內不治喘』,皮膚病和咳喘病,是最難治的,病機多種多樣,複雜的很;

中醫里還有句話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意思就是渾身五臟六腑的毛病,都可能引起咳嗽,有肝病引起的、有心臟病引起的、還有癌症引起的,你說這個小咳嗽,真要複雜難搞的時候,分分鐘搞蒙醫生和患者,所以千萬不要小瞧。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全面論述咳嗽的文章,估計得寫一本書,但是筆者今天不打算折磨諸位,就挑最常見、肺病導致的、相對好理解的久咳不愈,來聊一個方子,給大家學習參考一下。

這個方子是一位臨床中醫常用的,驗證過至少百例久咳不愈的患者,整體效果還是挺不錯的,不敢說都痊癒了,至少有效率還是挺高的,筆者不敢私藏,今天分享出來;

這個方子最適合的,尤其是那些前面剛得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過的人群,可能用過抗生素、化痰止咳等各類藥物的,雖然各項檢查基本正常肺部聽診正常或呼吸音稍粗,X光檢查心肺無異,肺紋理可能增粗紊亂,血常規正常,且已排除呼吸道腫瘤等重大疾病的,但就是咳咳咳的不停。

這就是身體對病邪的抵抗、以及自身的恢復,還沒完全結束,只是現代醫學檢檢查不出來了;

這時候,這個方子就有用武之地了,方子有個底方:紫菀、百部、款冬花、半夏,各12克,橘紅、白前、桔梗、僵蠶、杏仁各10克,茯苓20克、甘草6克

在底方的基礎上劑量僅供學習參考,個體調治,請面診中醫、遵醫囑,按如下病證加減:

如果辯證屬於痰熱郁肺型的,就是咳痰不太爽,咳出來是黃痰,口乾,舌黃,脈滑數的,可以加桑白皮、黃芩各12克,清熱、清肺火

如果屬於受寒受涼型的,最突出的特徵,就是遇寒遇冷就發作,早晨或者夜裡加重,舌淡白、脈浮緊的,可以加乾薑10克、麻黃3克,溫肺解表驅寒

如果是脾肺氣虛不足型的,就是咳嗽無力、少氣懶言,可能會自汗,舌淡苔白、脈沉細的,可以加黃芪、黨參各20克,健補脾肺

這個方子裡,紫菀、冬花、百部溫潤肺氣、止咳化痰,半夏、茯苓、橘紅化痰理氣止咳,僵蠶搜風祛痰,桔梗、杏仁、白前讓肺氣得以宣降正常,邪氣隨之而出,邪去正安!

陳尤狀 發表於 2025-6-5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久咳不愈之證治要訣】
(文/清和居士)

咳嗽一證,自古為醫家所重。【素問·咳論】開宗明義:"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然今人所論久咳,多屬肺系余邪未清,正虛邪戀之候。觀今世醫案,常見外感後咳嗽遷延月余,雖經抗生素、止咳劑屢治不效,此正合【醫宗金鑒】"病後咳嗽,肺氣未復"之論。

辨證要點
凡久咳當察三要:一辨痰之色質,黃稠屬熱,清稀屬寒;二審發作時辰,晨起為痰濁上泛,夜臥屬陰虛火動;三診脈舌之象,滑數多實,細弱多虛。今所述方證,尤宜於外感後咳嗽,症見咽癢即咳、痰白黏難咯,舌淡紅苔薄白,脈浮滑者。

組方精義
此方暗合"治咳三法":
1. 溫潤並行:紫菀、款冬花相須為用,取【千金方】溫而不燥之旨,百部潤肺止咳,三味共為君藥
2. 升降相因:桔梗載藥上行,杏仁肅肺下氣,白前斡旋中焦,深得【傷寒論】"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奧義
3. 攻補兼施:半夏、茯苓祛已成之痰,黃芪、黨參(氣虛型加)扶脾肺之氣,恰應張景岳"攻邪不傷正,補虛不礙邪"之訓

加減法度
痰熱證加桑白皮、黃芩,非獨清肺熱,更取"肺與大腸相表里"之義,導熱下行
風寒證用乾薑、麻黃,須遵仲景"微發其汗"之戒,麻黃量不過3克,防其發散太過
氣虛證入黃芪、黨參,當參合李東垣補中益氣法,尤重茯苓用量至20克,健脾以絕生痰之源

臨證須知
1. 僵蠶一味,乃葉天士"絡病理論"之妙用,善搜剔風邪纏咽之咳
2. 現代檢查雖雲"無異常",然中醫所謂"肺紋理增粗",實對應"肺絡失和"之病機
3. 凡久咳逾三月者,必查咽喉,若見咽後壁濾泡增生,當佐牛蒡子、木蝴蝶利咽止咳

此方之效,全在"宣肅得宜,潤燥合度"八字。然須切記:咳嗽如同鳴鐘,叩之則響,治咳必求其本。若見肺癌、心咳等器質病變,斷非此方所宜。醫者當如【醫學心悟】所誡:"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全文798字)
任逸然 發表於 2025-7-25 04: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久咳不愈之證治要義——兼析止咳驗方之理法】

夫咳嗽一證,雖屬肺系常見之疾,然【素問·咳論】明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其病機之繁複,誠如帖中所論。今觀此方,實暗合仲景"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旨,又參李杲"脾胃虛則肺最易受病"之說,頗具章法,試為析之。

一、立方之本:宣肅相濟,痰氣並治
此方以紫菀、款冬花為君,取其辛而不燥、潤而不膩之性,【本草正義】謂其"專能開泄肺郁,定咳降逆";輔以半夏、茯苓、橘紅健脾化痰,正合【醫宗必讀】"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之訓。更妙在僵蠶一味,乃取葉天士"久病入絡"之說,以蟲類藥搜剔風痰,尤宜於風邪羈留之久咳。

二、辨證加減之精要
1. 痰熱證加桑白皮、黃芩,實宗錢乙瀉白散之意。然須辨明黃痰黏稠、脈滑數之真熱象,若見痰黃而稀、舌潤不渴者,恐為寒郁化熱,當參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法。
2. 風寒證用乾薑、麻黃,深得【傷寒論】小青龍湯三味。然麻黃用量僅3克,正是慮及久咳多兼正虛,峻汗恐傷衛陽,此即張景岳"汗中有攻,補中寓散"之巧思。
3. 氣虛證增黃芪、黨參,顯效法東垣補中益氣湯。然需細察有無陰傷之兆,若見舌紅少津,當佐麥冬、五味子,防其溫補劫陰。

三、臨證須知三要
1. 明辨標本:久咳雖多本虛標實,然有"虛中夾實"與"實中帶虛"之別。此方側重治標,若遇肺腎兩虛之咳,當增熟地、五味子等培本之品。
2. 察舌為先:舌苔薄白而潤者宜原方,若見花剝苔或鏡面舌,縱有痰聲轆轆,亦當慎用半夏之燥。
3. 中病即止:驗方雖效,終非常服之劑。咳減七八即當轉予食療調養,可予百合粥、雪梨膏等甘平之品善後。

結語
此方融匯了宋明以降治咳諸家心法,然中醫之妙,正在於"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讀者若欲施用,切記:凡咳逾月,必先經現代醫學排查肺癆、鼻後滴漏等疾。昔年秦伯未先生曾言:"治咳如擒賊,先明賊之所出,而後可一鼓而擒。"誠哉斯言!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