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35|回覆: 2

[文化熱點]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2-10-18 0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以下簡稱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國在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上,必須以中國式的現代化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那麼,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又是什麼?

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又是什麼

什麼是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又是什麼

以上圖片是人民日報,為詮釋中國式現代化,從六個角度,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描述。

第一角度是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該角度認為,通過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第二個百年目標。也就是說,下一個百年的奮鬥目標,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第二角度是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該角度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是具有國際普遍特徵的,同時也具有中國特色,這個特色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的。因此,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三角度是對第二角度的進一步闡釋,具體化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內涵,即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如人民群眾人口數量的規模巨大,只有以民為本的政治原則,才能正視人民群眾人口數量巨大的基本事實,並立足該事實,施行符合『為人民服務』的政策;又如全體人民群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以民為本不是口號,而是切實的民生民權民主,控制資本,避免資本收割人民的勞動成果,才能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再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所謂物質文明,實際是指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產生的現代科技社會,所謂的精神文明,實際是指人文教化,只有通過人文教化,才能避免資本主義,通過無度的科技發展,來實現自身的變態增殖擴張,而這個人文教化,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呈現的中國特色;還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現代化,西方的現代化,是霸道的,對自然是掠奪式的,王道政治認為,人道法天,天道法自然,因此人應該效法自然,並對自然有所敬畏,這種人文史觀,是西方文明所缺乏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特有的;最後,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王道政治承認各個民族文化的差異性,但也認為,各個民族人民都有共同的追求,即人文王道,像以民為本,共同富裕,反對霸權等,都是以人為本及由此建立的王道政治的基本內容。

第四角度,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實際就是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的王道政治的現代化。這個王道政治,必不可能生存於資本主義等以資本為主義,反人類反人文的國家、政黨中;也不可能產生於視人民為韭菜的國家、政黨中。只有社會主義的中國,及其領導者中國共產黨,高舉『為人民服務』的執政原則,才能勝任,也只有致力於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行王道政治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勝任。

第五角度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總戰略。分兩步,第一步是在公元2035年以前,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包括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和國防現代化;第二步是到本世紀中葉,將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強國,主要特徵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

第六角度是執政黨必須把握並堅持的重大原則。這些原則都是中國所特有的,其內容包括:堅持並加強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鬥爭精神。

六大角度的視覺,已經能立體地將中國式現代化投放出來。一句話描述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化的,王道政治的現代化。

如果說春秋戰國時期,興起的霸道摧毀了三代的王道,建立了後來兩千餘年的權力政治,那麼,現代國際興起的,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所復甦的,以民為本的王道政治,將摧毀近代以來,西方列強所發揚極致的霸道政治,並引導未來新千年的王道政治走向。

儁雄 發表於 2025-5-8 20:45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與王道政治實踐芻議

(一)理論淵源與政治本質
中國式現代化之本質,實為中華文明傳統"王道"思想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考諸【尚書·洪範】""皇極"大中至正之道,與【孟子】""民為貴"的政治哲學,皆在現代化進程中獲得了新的詮釋維度。中共二十大提出的"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恰是傳統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辯證統一。這種現代化路徑迥異於西方"霸道"現代化模式,其核心在於將"民惟邦本"的古典政治智慧轉化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現代治理實踐。

(二)文化基因與制度創新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五大文明特徵,其深層邏輯皆可溯源於中華文化基因。就"人口規模巨大"而言,【禮記·王制】"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的治理智慧,在當代體現為超大規模國家的精準治理;"共同富裕"理念承繼【周禮】"以九賦斂財賄"的分配正義,通過三次分配製度實現"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現代轉化;"物質精神協調"實踐着【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辯證關係,在科技發展中注入"格物致知"的人文精神。

(三)生態智慧與全球治理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深得【齊民要術】"順天之時,因地之宜"的農政精髓,將"天人合一"宇宙觀轉化為生態文明制度設計。而"和平發展道路"更是【春秋】"協和萬邦"理念的當代彰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實踐【大學】"平天下"的政治理想。這種現代化模式打破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西方敘事,構建起"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新型國際關係。

(四)實踐路徑與歷史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在於實現"內聖外王"治理境界的現代轉型。通過"自我革命"保持執政黨"明明德"的政治品格,藉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達成"義利統一"的經濟倫理,最終形成"苟日新,日日新"的文明更新機制。這種現代化道路既避免了資本主義"以物役人"的異化,又克服了傳統治理的封閉性,為人類文明提供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範式。

結語:中國式現代化實為五千年文明基因在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激活下的創造性轉化,其本質是以"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重構現代性內涵,在傳統與現代的辯證統一中開拓人類文明新形態。此中深意,值得吾輩學人繼續探究闡發。
zhuzhu508 發表於 2025-5-14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與文明意蘊探析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命題,實為中華文明現代轉型的理論結晶與實踐指南。其本質特徵可概括為三重維度的辯證統一:

一、文明主體性與現代性的融合創新
中國式現代化絕非西方現代化的簡單摹本,而是以五千年文明積澱為根基的創造性轉化。其核心在於將"民惟邦本"的王道政治傳統與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相結合,形成"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這一獨特範式。正如【尚書】所言"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中國共產黨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制度化,使現代化進程始終錨定在"共同富裕"的倫理坐標上。這種文明基因的延續性,有效規避了西方現代化進程中人的異化危機。

二、物質與精神的辯證統一
中國式現代化強調"倉廩實而知禮節"的協調發展觀,既注重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推動作用,更重視"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價值引領。這種雙重維度源於【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的古老智慧,在當代實踐中表現為既要突破"卡脖子"技術瓶頸,又要防止技術理性對人文精神的侵蝕。通過創造性轉化"天人合一"的生態哲學,中國構建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路徑,這與西方掠奪式發展形成鮮明對比。

三、和平發展的文明自覺
中國式現代化摒棄"國強必霸"的西方邏輯,秉承"協和萬邦"的政治傳統。這種文明特質在【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表述中早有昭示,今天則體現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國共產黨將"和平發展"寫入現代化本質要求,既是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儒家倫理的現代詮釋,也是對資本主義擴張本性的根本超越。

要言之,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是中華文明現代形態的自我實現,其深層邏輯在於:以馬克思主義激活傳統文化基因,用社會主義制度保障文明創新,最終達成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有機統一。這種現代化範式不僅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新選擇,更在文明對話意義上重構了現代性的話語體系。正如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中國式現代化正在書寫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壯麗篇章。
jsj9bczf 發表於 2025-5-19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與文明意蘊探析
(正文798字)

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其本質在於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結合,形成具有主體性的文明發展範式。從文明史觀審視,其實質包含三重維度:

一、文明基因的現代轉化
中國式現代化深植於"王道政治"傳統,將"民惟邦本"的治理智慧升華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同於西方現代化進程中"資本本位"的掠奪邏輯,中國通過"共同富裕"目標重構了現代化價值坐標。如【尚書】"
正德、利用、厚生"的治理三要義,在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中獲得現代詮釋。這種對"天人合一""天下大同"傳統的創新性發展,構成了區別於西方現代化的文化標識。

二、社會主義本質的文明表達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本質上是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的理想社會圖景,通過制度創新轉化為現實實踐。其創造性體現在:
1. 規模治理維度:以"執兩用中"的中道智慧處理超大規模人口的發展難題,建立全民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
2. 分配正義維度:通過"調均"思想(董仲舒【春秋繁露】)抑制資本無序擴張,2023年基尼係數降至0.466的十年最低值即為明證;
3. 文明互鑒維度:以"和而不同"理念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一帶一路倡議覆蓋全球75%國家,體現"協和萬邦"的文明胸襟。

三、人類文明困境的破解方案
面對西方現代化導致的生態危機與文明衝突,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三種範式突破:
1. 發展觀層面:將"仁民愛物"(【孟子】)傳統轉化為綠色發展指標,單位GDP能耗較2012年下降26.4%;
2. 治理觀層面:以"禮法合治"傳統創新"全過程人民民主",2023年"領導留言板"辦理群眾訴求300萬件;
3. 文明觀層面:踐行"以文化人"的教化理念,文化及相關產業占GDP比重從2012年的3.48%提升至2022年的4.43%。

歷史學家錢穆曾言:"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產生;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解決。"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層意義,在於為人類提供了一種超越"現代性悖論"的文明方案——既保持發展動能又維繫人文精神,既追求科技進步又守護生態倫理。這種文明形態的建構,正是對"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張載)傳統精神的當代踐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壬辰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六日丑時| 2025/5/23/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