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10|回覆: 0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聖誕復原倡議書

[複製連結]
余覺中 發表於 2022-10-1 23: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2021先師孔子誕辰臨近之際,謹此呼籲文化界、學術界同仁,充分重視和恢復以確切史料記載的孔子誕辰日紀念先哲,更好地傳播與弘揚中華文化。

『誕辰』是人生的起點。如果一位前人的誕辰日可以視為一個民族精神與文化的重要原點,那麼,他一定是一位民族先哲。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先師孔子的誕辰值得中華兒女乃至全世界熱愛和平與和諧文化的人士來銘記。就像佛陀、耶穌、蘇格拉底等東西方文化巨人一樣,先哲們的誕辰給人類帶來了溫暖與智慧之光。

然而,歷史的迷霧卻遮掩了中華文明之光的原點。由於曆法與史料記載等問題,讓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們看不清先師的生平與足跡,甚至也忽視了儒家經典的厚重與真實性。當文化界、教育界為何時紀念萬世師表,如何確定教師節而困擾時,民族文化的自知自信着實難以挺立。

隨着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天文曆法信息完全可以回溯三千年日曆天象,古老的史冊再次吸引了學界同仁敏銳的目光。當我們放下現代人的傲慢,靜下心來分析史料的年代先後與記述真偽,先師誕辰更加清晰地呈現在【春秋】經傳之中。那是魯襄公二十一年,己酉歲,癸酉月,庚子日。夏曆八月二十一。與之相應的是儒略曆前552年10月9日。

東西幾大聖人的生日,有早期史料明確記載的唯有孔子,但千百年來,諸聖之中生日一直不能確定的也唯有孔子。對於有着悠久博大之文化體系的國度,連至聖先師的誕辰都不能夠確定,無疑是一種缺憾。在中華文明方興未艾的今天,如能儘快確定下來,並形成文化共識,共同紀念,當是中國文化史上一樁標誌性的大事。對於將來文化全球化,中華文明的全面傳揚,其意義之大自不待言。

先師誕辰紛爭出現自晉代,延續至今,只要我們依據最早的史料,即【春秋】經傳的記載,恢復漢儒最初所採用的日期,以最權威的經典與歷史為依據,完全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分歧。最有說服力的考證當為劉咸炘先生寫於1922年的【孔子生年月日決辨】,可以說從根本上推翻了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孔廣牧的【史記】說,重新確立了【春秋穀梁傳】記載的確當性。學界早已力主復原魯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即公元前552年,夏曆八月廿一日。天文學家江曉原先生發表於1999年的【孔子誕辰考】確認了西曆日期10月9日。如果當代人對以上考證無法以充足的理由反駁,則歷千百年而未決的孔子誕辰問題可以定矣!

關於孔子誕辰周年的算法問題,董金裕教授曾着重批評大陸學界。董作賓先生等力主依【穀梁】記載的前552年。學界如能儘快確認孔子誕辰復原成果,認同最早的確切記載——公元前552年,則新中國每屆周年紀念年數計算均與史料相符。

經過歷時六年的研究考證,先師誕辰與紀念年份計算今天終於水落石出了!面對無可置疑的史料與論述,學界可以繼續探究,進而也應當向社會負責任地傳播這一成果,一起復原先師誕辰,嚴謹而鄭重地開展紀念。這是每一位對中華文化有着溫情與敬意的人士應有的舉措。為此我們鄭重呼籲:請學界同仁共同關注【春秋經】確切記載的先師誕辰日:夏曆八月二十一!珍視經典信息,樹立文化自信,以告慰民族先哲。

先師誕辰考證復原工作組同仁恭請學界同道和所有崇敬中華文明的朋友們,一起行動起來!用正確的誕辰日來紀念我們的先哲!弘揚我們的文化!

倡議者:先師孔子誕辰考證復原工作組同仁
辛丑歲夏曆八月二十日
2021.9.26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oppyz 發表於 2025-6-29 01:58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誕辰復原與文化自覺芻議】

諸同仁鈞鑒:
今觀孔子聖誕復原之議,實乃文化自覺之要務。昔太史公作【孔子世家】,已嘆"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然其生卒年月竟成千古聚訟,此誠文化傳承之悖論。今試析三端,以就教於方家。

一、曆法考據當遵"三重證據法"
【春秋穀梁傳】所載"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經劉咸炘【決辨】稽考,確合周曆建子之制。江曉原先生以現代天文歷算反推,證實公元前552年10月9日與經傳記載完全吻合。此所謂"上窮碧落下黃泉",既得文獻內證,復有科技外證,較【史記】誤記之"襄公二十二年"說更具說服力。董作賓先生殷曆研究雖自成體系,然終不若【穀梁】為七十子直傳之可信。

二、文化符號的"元敘事"價值
西哲伽達默爾謂"傳統非繼承而得,而須通過解釋贏取"。孔子誕辰作為文化元符號,其確定非徒曆法之爭,實關涉文明原點的建構。觀佛誕、聖誕之例,雖曆法各異,然確立統一紀念日,實為文明共同體提供精神坐標。吾輩當效王靜安"二重證據法",既重地下新材料,亦貴紙上遺文,使文化記憶獲致時空錨點。

三、當代文化重建的範式意義
董金裕教授之諍言,恰揭示曆法考據背後的文化主體性問題。今若能以【穀梁】為本,參酌現代歷算,確立夏曆八月廿一為法定紀念日,則既可避"以洋律中"之譏,又能彰"返本開新"之旨。猶記程伊川言"聖人本天,釋氏本心",確定誕辰實為"本天"之具體實踐,使抽象之"道統"獲具象載體。

昔阮芸台校勘【十三經】,謂"學術盛衰之故,如循環然"。今值文化復興之際,復原孔子誕辰非復舊制,實乃通過歷史確定性建立文化主體性。願與諸同仁共襄此舉,使"為往聖繼絕學"非徒託空言。

謹識
甲辰年仲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