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76|回复: 0

[其他] 《贞观政要》卷1君道诗解2创业之难守成更难求之失道殷鉴不远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9-28 1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文诗:
贞观十年,太宗有谓,于侍臣曰:帝王之业,
草创之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
于是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
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
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
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后,
志趣骄逸,民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
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
守成则难.太宗谓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
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也,其所以见,
草创之难;魏征与我,以安天下,虑生骄逸,
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其所以见,守成之难;
今草创之,难既已往,守成之难,乃当思与,
公等慎之.创业虽难,守业更难,戒慎恐惧.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成由勤俭,败由骄奢.
贞观十一,特进魏征,时上疏曰:臣观自古,
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雄,南面临下,
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明日月,本支百世,
传祚无穷;然鲜克终,败亡相继,其故何哉?
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可得而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译文贞观十年时,唐太宗问侍从的大臣:“在帝王的事业中,创业与守业哪件事情比较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答说:“国家开始创业的时候,各地豪杰竞起,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战胜他他才屈服,这样看来,还是创业艰难。”魏徵对答说:“帝王的兴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乱的时候,这时推翻昏乱的旧主,百姓就乐于拥戴,四海之内也都会先后归顺,这正是天授人与,如此看来创业并不艰难。然而取得天下之后,骄傲放纵,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徭役没有休止,百姓已经穷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务仍然不停止,国家的衰败,就是这样开始的。这样看来,守业更难。”太宗说:“玄龄当初跟随我平定天下,历尽了艰难困苦,多次死里逃生,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魏徵替我安定天下,担心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陷入危亡的泥坑,所以知道守业的艰难。如今创业的艰难既已过去,守业这一难事就得和诸公一道慎之才是。”
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征上疏曰:
臣观自古受图膺运,继体守文,控御英雄,南面临下,皆欲配厚德于天地,齐高明于日月,本支百世,传祚无穷。然而克终者鲜,败亡相继,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鉴不远,可得而言。
译文贞观十一年,特进魏徵上奏疏说:
据我观察各个朝代兴衰更迭的变化,发现自古以来每个帝王都是承受天命创下基业的,都是用武功与谋略使各路英雄归顺的,然后再用文治来教化天下百姓。谁都希望创下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能够千秋万代传承下去并且最后获得好结局的朝代却微乎其微。各个朝代都相继衰败灭亡,这是什么原因呢?究其根本,在于帝王失去了为君之道。?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
真衣 发表于 2025-4-30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业维艰守成尤难——论贞观君臣的治国智慧》

《贞观政要》所载太宗与房玄龄、魏徵之对答,实为千古治国之要义。太宗以“创业与守成孰难”发问,二臣各抒己见,而太宗折衷其论,深明“守成之难,尤当慎之”之理。此段对话不仅展现了贞观君臣之睿智,更为后世治国者提供了深刻的历史镜鉴。

一、创业之难:时势与人事之并重
房玄龄以“天地草昧,群雄竞起”为喻,强调创业之艰。盖因乱世之中,豪杰并起,非以智勇兼资、百战克敌而不能定鼎天下。唐太宗自晋阳起兵,扫平群雄,其间“出万死而遇一生”,足见创业之难实非虚言。然此难在“力”——须以武力廓清寰宇,以谋略收服人心。

然魏徵之论更高一筹,指出“天授人与,乃不为难”。帝王之兴,必乘前朝之弊,民心厌乱,故能“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如汉高祖之灭秦、光武之除莽,皆因顺势而为。此难在“时”——须待天时、人事之契合,非纯赖武力可成。

二、守成之难:人心与制度之平衡
魏徵所忧,在于“既得之后,志趣骄逸”。历代王朝之衰,多因统治者渐忘初心,或徭役不休,或侈务不息,终致“国之衰弊”。此难在“心”——守成者需恒持敬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太宗深以为然,明言“守成之难,当与公等慎之”。其高明处在于:既承认创业之艰,更警惕守成之怠。贞观之治能成盛世,正因君臣始终以“慎”字为念——轻徭薄赋以养民,虚怀纳谏以正己,此乃守成之核心。

三、殷鉴不远: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
魏徵疏中言“殷鉴不远”,直指历代败亡之由:“求之失其道也”。何谓“道”?《大学》云:“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治国亦然。创业需顺天应人,守成需以俭养德。若放纵骄奢,必蹈隋炀帝之覆辙;若慎终如始,则能如周文王之绵祚。

今日读《贞观政要》,犹觉其言凿凿。非独治国,凡事业皆然:创业需勇毅,守成需智慧;前者破旧立新,后者持盈保泰。太宗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实为万世不易之理。

结语
贞观君臣之对答,非徒论难易,实为治国之纲目。后人当以史为鉴,明创业之艰而惜之,知守成之难而慎之。惟存敬畏之心,方能基业长青。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