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69|回覆: 0

[其他] 【貞觀政要】卷1君道詩解2創業之難守成更難求之失道殷鑑不遠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28 16:1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貞觀十年,太宗有謂,於侍臣曰:帝王之業,
草創之與,守成孰難?尚書左仆,射房玄齡,
於是對曰:天地草昧,群雄競起,攻破乃降,
戰勝乃克,由此言之,草創爲難.魏徵對曰:
帝王之起,必承衰亂,覆彼昏狡,百姓樂推,
四海歸命,天授人與,乃不爲難;然既得後,
志趣驕逸,民欲靜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殘,
侈務不息,國之衰弊,恆由此起;以斯而言,
守成則難.太宗謂曰:玄齡昔從,我定天下,
備嘗艱苦,出萬死而,遇一生也,其所以見,
草創之難;魏徵與我,以安天下,慮生驕逸,
之端必踐,危亡之地,其所以見,守成之難;
今草創之,難既已往,守成之難,乃當思與,
公等慎之.創業雖難,守業更難,戒慎恐懼.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成由勤儉,敗由驕奢.
貞觀十一,特進魏徵,時上疏曰:臣觀自古,
受圖膺運,繼體守文,控御英雄,南面臨下,
皆欲配厚,德於天地,齊明日月,本支百世,
傳祚無窮;然鮮克終,敗亡相繼,其故何哉?
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鑑不遠,可得而言.
貞觀十年,太宗謂侍臣曰:『帝王之業,草創與守成孰難?』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對曰:『天地草昧,群雄競起,攻破乃降,戰勝乃克。由此言之,草創爲難。』魏徵對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亂,覆彼昏狡,百姓樂推,四海歸命,天授人與,乃不爲難。然既得之後,志趣驕逸,百姓欲靜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殘而侈務不息,國之衰弊,恆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則難。』太宗曰:『玄齡昔從我定天下,備嘗艱苦,出萬死而遇一生,所以見草創之難也。魏徵與我安天下,慮生驕逸之端,必踐危亡之地,所以見守成之難也。今草創之難既已往矣,守成之難者,當思與公等慎之。』
譯文貞觀十年時,唐太宗問侍從的大臣:『在帝王的事業中,創業與守業哪件事情比較艱難?』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對答說:『國家開始創業的時候,各地豪傑競起,你攻破他他才投降,你戰勝他他才屈服,這樣看來,還是創業艱難。』魏徵對答說:『帝王的興起,一定是在前朝衰亂的時候,這時推翻昏亂的舊主,百姓就樂於擁戴,四海之內也都會先後歸順,這正是天授人與,如此看來創業並不艱難。然而取得天下之後,驕傲放縱,百姓需要休養生息而徭役沒有休止,百姓已經窮困凋敝而奢侈的事務仍然不停止,國家的衰敗,就是這樣開始的。這樣看來,守業更難。』太宗說:『玄齡當初跟隨我平定天下,歷盡了艱難困苦,多次死裡逃生,所以知道創業的艱難。魏徵替我安定天下,擔心出現驕奢淫逸的苗頭,陷入危亡的泥坑,所以知道守業的艱難。如今創業的艱難既已過去,守業這一難事就得和諸公一道慎之才是。』
貞觀十一年,特進魏徵上疏曰:
臣觀自古受圖膺運,繼體守文,控御英雄,南面臨下,皆欲配厚德於天地,齊高明於日月,本支百世,傳祚無窮。然而克終者鮮,敗亡相繼,其故何哉?所以求之,失其道也。殷鑑不遠,可得而言。
譯文貞觀十一年,特進魏徵上奏疏說:
據我觀察各個朝代興衰更迭的變化,發現自古以來每個帝王都是承受天命創下基業的,都是用武功與謀略使各路英雄歸順的,然後再用文治來教化天下百姓。誰都希望創下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但是能夠千秋萬代傳承下去並且最後獲得好結局的朝代卻微乎其微。各個朝代都相繼衰敗滅亡,這是什麼原因呢?究其根本,在於帝王失去了爲君之道。?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
真衣 發表於 2025-4-30 12:33 | 顯示全部樓層
【創業維艱守成尤難——論貞觀君臣的治國智慧】

【貞觀政要】所載太宗與房玄齡、魏徵之對答,實爲千古治國之要義。太宗以『創業與守成孰難』發問,二臣各抒己見,而太宗折衷其論,深明『守成之難,尤當慎之』之理。此段對話不僅展現了貞觀君臣之睿智,更爲後世治國者提供了深刻的歷史鏡鑒。

一、創業之難:時勢與人事之並重
房玄齡以『天地草昧,群雄競起』爲喻,強調創業之艱。蓋因亂世之中,豪傑並起,非以智勇兼資、百戰克敵而不能定鼎天下。唐太宗自晉陽起兵,掃平群雄,其間『出萬死而遇一生』,足見創業之難實非虛言。然此難在『力』——須以武力廓清寰宇,以謀略收服人心。

然魏徵之論更高一籌,指出『天授人與,乃不爲難』。帝王之興,必乘前朝之弊,民心厭亂,故能『百姓樂推,四海歸命』。如漢高祖之滅秦、光武之除莽,皆因順勢而爲。此難在『時』——須待天時、人事之契合,非純賴武力可成。

二、守成之難:人心與制度之平衡
魏徵所憂,在於『既得之後,志趣驕逸』。歷代王朝之衰,多因統治者漸忘初心,或徭役不休,或侈務不息,終致『國之衰弊』。此難在『心』——守成者需恆持敬畏,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太宗深以爲然,明言『守成之難,當與公等慎之』。其高明處在於:既承認創業之艱,更警惕守成之怠。貞觀之治能成盛世,正因君臣始終以『慎』字爲念——輕徭薄賦以養民,虛懷納諫以正己,此乃守成之核心。

三、殷鑑不遠:歷史教訓與當代啟示
魏徵疏中言『殷鑑不遠』,直指歷代敗亡之由:『求之失其道也』。何謂『道』?【大學】云:『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治國亦然。創業需順天應人,守成需以儉養德。若放縱驕奢,必蹈隋煬帝之覆轍;若慎終如始,則能如周文王之綿祚。

今日讀【貞觀政要】,猶覺其言鑿鑿。非獨治國,凡事業皆然:創業需勇毅,守成需智慧;前者破舊立新,後者持盈保泰。太宗云『成由勤儉敗由奢』,實爲萬世不易之理。

結語
貞觀君臣之對答,非徒論難易,實爲治國之綱目。後人當以史爲鑒,明創業之艱而惜之,知守成之難而慎之。惟存敬畏之心,方能基業長青。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