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3|回覆: 2

[墨家] 【墨子】卷38公輸詩解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九拒公輸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27 20:2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38公輸詩解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九公輸
題文詩:
公輸盤爲,楚造雲梯,之械成矣,將以攻宋.
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
見公輸盤.公輸盤曰:何命焉爲?曰北方,
有侮臣願,殺之.公輸不悅.子墨子曰:
請獻十金.曰吾義,固不殺人.墨子拜曰,
之,吾從北方,聞子爲梯,將以攻宋,
何罪?荊有餘地,不足於民,殺所不足,
爭所有餘,不可謂智;無罪攻之,不可謂仁;
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
墨子曰然,不已乎?盤曰不可,已言之王.
墨子曰奚,我於王?公輸曰諾.墨子見王,
曰今有人,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
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
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何若人?王曰必爲,
竊疾矣.子墨子謂,曰荊之地,方五千里,
宋之地也,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
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魚鱉黿鼉,
爲天下富,宋所爲無,雉兔狐狸,此猶粱肉,
之與糠糟;荊有長松,文梓楩枬,豫章,
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臣以三事,
之攻宋爲,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
而不.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爲我雲梯,
必取宋.見公輸.墨子於是,解帶爲城,
以牒爲械,公輸九設,攻城機變,墨子九拒.
公輸盤之,攻械,子墨子之,守圉有餘.
公輸盤屈,而曰吾知,所以,矣吾不言.
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不言.
楚王問故,子墨子曰:公輸意不,過欲殺臣,
殺臣宋莫,能守可攻.然臣弟子,禽滑厘等,
三百人已,持守圉器,在宋城上,待楚寇矣;
雖殺臣,不能絕也.王曰善哉!吾無攻宋.
墨子歸,過宋天雨,庇閭中守,閭者不納.
治於神者,不知其功;爭於明者,眾人知之.
【原文】
公輸盤爲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子墨子聞之,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公輸盤。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爲?』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願借子殺之。』公輸盤不說。子墨子曰:『請獻十金。』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請說之。吾從北方聞子爲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荊國有餘於地,而不足於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不可謂智。宋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盤服。子墨子曰:『然,乎不已乎(2)?』公輸盤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見我於王?』公輸盤曰:『諾。』子墨子見王,曰:『今有人於此,舍其文軒(3),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此爲何若人?』王曰:『必爲竊疾矣。』子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江漢之魚鱉黿鼉爲天下富,宋所爲無雉兔狐狸者也,此猶粱肉之與糠糟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枬、楠、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爲與此同類。臣見大王之必傷義而不得。』王曰:『善哉!雖然,公輸盤爲我爲雲梯,必取宋。』於是見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爲城,以牒爲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4)。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餘(5)。公輸盤詘(6),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問其故,子墨子曰:『公輸子之意,不過欲殺臣,殺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雖殺臣,不能絕也。』楚王曰:『善哉!吾請無攻宋矣。』子墨子歸,過宋。天雨,庇其閭中,守閭者不內也(7)。故曰:『治於神者,眾人不知其功;爭於明者,眾人知之。』
注釋
(1)本篇記述公輸盤製造雲梯,準備幫助楚國進攻宋國,墨子從齊國起身,到楚國制止公輸盤、楚王準備進攻宋國的故事。全文生動地表現了墨子『兼愛』、『非攻』的主張,從故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墨子不辭辛苦維護正義的品格和機智、果敢的才能。(2)第一個『乎』爲『胡』之誤,胡:何。(3)文軒:彩車。(4)距:通『拒』。(5)圉:御。(6)詘:屈。(7)內:通『納』。
文】
公輸盤爲楚國造了雲梯那種器械,造成後,將用它攻打宋國。墨子聽說了,就從齊國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國國都郢,會見公輸盤。
公輸盤說:『您將對我有什麼吩咐呢?』墨子說:『北方有一個欺侮我的人,願藉助你殺了他。』公輸盤不高興。墨子說:『我願意獻給你十鎰黃金。』公輸盤說:『我奉行義,決不殺人。』
墨子站起來,再一次對公輸盤行了拜禮,說:『請向你說說這義。我在北方聽說你造雲梯,將用它攻打宋國。宋國有什麼罪呢?楚國有多餘的土地,人口卻不足。現在犧牲不足的人口,掠奪有餘的土地,不能認爲是智慧。宋國沒有罪卻攻打它,不能說是仁。知道這些,不去爭辯,不能稱作忠。爭辯卻沒有結果,不能算是強。你奉行義,不去殺那一個人,卻去殺害眾多的百姓,不可說是明智之輩。』公輸盤服了他的話。
墨子又問他:『那麼,爲什麼不取消進攻宋國這件事呢?』公輸盤說:『不能。我已經對楚王說了。』墨子說:『爲什麼不向楚王引見我呢?』公輸盤說:『行。』
墨子見了楚王,說:『現在這裡有一個人,捨棄他的華麗的絲織品,鄰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卻打算去偷;捨棄他的美食佳餚,鄰居只有糟糠,卻打算去偷。這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呢?』楚王回答說:『這人一定患了偷竊玻』
墨子說:『楚國的地方,方圓五千里;宋國的地方,方圓五百里,這就象彩車與破車相比。楚國有雲夢大澤,犀、兕、麋鹿充滿其中,長江、漢水中的魚、鱉、黿、鼉富甲天下;宋國卻連野雞、兔子、狐狸、都沒有,這就象美食佳餚與糟糠相比。楚國有巨松、梓樹、楠、樟等名貴木材;宋國連棵大樹都沒有,這就象華麗的絲織品與粗布短衣相比。從這三方面的事情看,我認爲楚國進攻宋國,與有偷竊病的人同一種類型。我認爲大王您如果這樣做,一定會傷害了道義,卻不能據有宋國。』
楚王說:『好啊!即使這麼說,公輸盤已經給我造了雲梯,一定要攻取宋國。』
於是又叫來公輸盤見面。墨子解下腰帶,圍作一座城的樣子,用小木片作爲守備的器械。公輸盤九次陳設攻城用的機巧多變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進攻。公輸盤攻戰用的器械用盡了,墨子的守御戰術還有餘。公輸盤受挫了,卻說:『我知道用什麼辦法對付你了,但我不說。』楚王問原因。墨子回答說:『公輸盤的意思,不過是殺了我。殺了我,宋國沒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進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經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國的都城上等待楚國侵略軍呢。即使殺了我,守御的人卻是殺不盡的。』楚王說:『好啊!我不攻打宋國了。』
    墨子從楚國歸來,經過宋國,天下著雨,他到閭門去避雨,守閭門的人卻不接納他。所以說:『運用神機的人,眾人不知道他的功勞;而於明處爭辯不休的人,眾人卻知道他。』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5 0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公輸】章乃墨家非攻思想之精要。墨子聞公輸盤爲楚造雲梯,晝夜兼程十日詣郢,以"義不殺少而殺眾"之悖論折服公輸,復以"竊疾"之喻諷楚王。其辯層層遞進:先斥攻宋爲"不智""不仁",次責公輸"不忠""不強",終以三類譬喻揭楚宋實力懸殊,明攻無罪之國實類盜竊之行。墨家邏輯之嚴密,譬喻之精當,兼愛非攻之旨,盡顯於此。尤以"殺所不足而爭所有餘"一語,直指戰國兼併之弊,誠爲千古警策。
陸行 發表於 2025-5-12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公輸】義理髮微:論"知類"與"非攻"之辯證

【公輸】篇載墨子"九拒"公輸盤事,實爲墨家"非攻"思想之實踐典範。其核心論辯"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一語,深具邏輯力量與倫理價值,今試析其要義三層:

一、名實之辨與"知類"邏輯
公輸盤自稱"吾義固不殺人",墨子則以"不可謂知類"破之。此中運用墨家"明類"思維,【墨經】云"類也者,取彼以明此也"。殺一人爲不義,攻宋將殺千百人反謂之義,此乃"不知類"——未能將具體行爲歸入正確倫理範疇。墨子揭示其"小爲非則知而非之,大爲非攻國則不知非"的矛盾,正合【小取】篇"以類取,以類予"的論辯法則。

二、功利主義與道德絕對性之統一
表面觀之,墨子以"殺少"與"殺眾"的數量對比說服公輸,似屬功利計算。然深究之,其根本仍立足於"天志"這一道德絕對性。【天志】篇言"天欲義而惡不義",攻伐行爲本身即悖逆天志。墨子將數量比較作爲揭示道德悖論的手段,最終指向"兼愛"這一普遍倫理原則,體現其"志功爲辯"(動機與效果統一)的獨特倫理觀。

三、九拒之術的防禦性和平思想
"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的記載,非爲炫耀技藝,實彰"非攻"非消極反戰,而是積極構建和平防禦體系。【備城門】以下二十篇所示守御之術,與此次模擬攻防互爲表里。墨家通過技術制衡實現戰略威懾,此即"以戰止戰"的辯證智慧。公輸"攻城之械盡"而墨守有餘,恰證"非攻"思想具有現實可行性。

要之,此篇通過"知類"的邏輯批判、"殺少/眾"的倫理辨析、"九拒"的實踐演示,構建起墨家戰爭倫理的完整體系。其"義"概念既包含康德式的道德律令(絕對禁令),又具備邊沁式的效果考量(減少傷亡),在先秦思想中獨樹一幟。今日觀之,墨子的和平智慧不僅具有思想史意義,更爲現代國際關係中的"正義戰爭"理論提供重要參照。
牛皮風味 發表於 2025-5-17 20:23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公輸】義理髮微——兼論墨家"知類"邏輯與戰爭倫理

【公輸】篇載墨子"止楚攻宋"事,實爲墨家非攻思想之實踐典範。今就"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之論,析其三重義理:

一、技術倫理之辯: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
公輸盤爲楚造雲梯之械,乃典型工具理性之體現。墨子"起於齊行,十日十夜"而至郢都,其急行非爲技藝之爭,實乃價值理性之彰顯。墨家謂"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魯問】),公輸之械雖巧,然"將以攻宋"則悖離"興天下之利"的根本宗旨。此中暗含墨家對技術倫理的基本判斷:器物之用必以"兼愛"爲終極尺度。

二、邏輯推演之精:"知類"作爲墨辯核心
"殺少"與"殺眾"之辯,展現墨家"類"概念的嚴密性。【經說下】云"有以同,類同也",墨子通過"義不殺人"到"義不攻國"的推演,揭示公輸盤"殺一人謂之不義"與"殺眾謂之義"的邏輯矛盾。此種"明小不明大"(【小取】)的思維,正是"不知類"的典型表現。墨家以"類"爲樞紐,構建起由個體到整體的道德推理鏈條。

三、非攻實踐之維:九拒與守御的辯證
九拒公輸之械,非僅技藝較量,實爲"以守爲攻"的戰略演示。【備城門】以下諸篇所載守御之法,與此處"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形成互文。墨家之"非攻"絕非消極反戰,而是通過"以守止攻"的積極防禦,實現"誅無道"與"非攻"的辯證統一。此種戰爭倫理,較之儒家"仁戰"說更具實踐操作性。

墨子在論辯中展現的"三表法"思維——"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歷史經驗)、"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現實觀察)、"發以爲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效用驗證)——使"非攻"理論超越道德說教,形成完整的實踐體系。其"十日十夜"的急行,恰是墨家"摩頂放踵利天下"精神的生動寫照。

要之,【公輸】篇所載非止一場辯論,實爲墨家邏輯學、倫理學、政治學的綜合演示。在戰雲密布的當下,墨子"知類"的思維方法與"以守止戰"的和平智慧,猶不失其現代啟示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