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1|回覆: 1

[墨家] 【墨子】卷23天志(上)詩解3兼明兼有兼食利民義政順天力政逆天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14 17:3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23天志(上)詩解3兼明兼有兼食利民義政順天力政逆天
題文詩:
然則何以,知天之愛,天下百姓?以其兼明.
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有,何以知其,
兼而有之?以其兼食.何以知其,兼而食焉?
四海之內,粒食之民,皆飼牛羊,犬彘,
潔爲粢盛,備以酒醴,以祭祀於,上帝鬼神.
天有邑人,何用弗愛?且吾言殺,一不辜必,
有一不祥.殺無辜者,誰也人也.予之不祥,
誰也天也.若以天爲,不愛天下,之百姓則,
何故以人,與人相殺,天予不祥?此我所以,
知天之愛,天下百姓.順天意者,政也;
反天意者,政也.義政奈何?墨子言曰:
處大國也,不攻小國,處大家亦,不篡小家,
強不劫弱,貴不傲賤,多詐者不,欺愚此必,
上利於天,中利於鬼,下利於人.三利也者,
無所不利,故舉天下,美名加之,謂之聖王.
力政者則,與此異也,其言非此,行反此,
馳也.處大以,攻小國處,大家篡小,
強者劫弱,貴者傲賤,多詐欺愚.此上不利,
於天中不,利於鬼下,不利於人.三不利也,
無所利之,故舉天下,惡名加之,謂之暴王.
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也,
匠人有矩.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方,
曰中者是,不中者非.今天下士,君子之書,
不可勝載,語不盡計,上說諸侯,下說列士,
其於仁義,則大相遠.何以知之?曰我,
天下明法,以度之也.執義真情,正己正人.
【原文】3然則何以知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以其兼而明之。何以知其兼而明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焉。何以知其兼而食焉?四海之內,粒食之民,莫不■牛羊,豢犬彘,潔爲粢盛酒醴,以祭祀於上帝鬼神。天有邑人,何用弗愛也?且吾言殺一不辜者,必有一不祥。殺無辜者誰也?則人也。予之不祥者誰也?則天也。若以天爲不愛天下之百姓,則何故以人與人相殺,而天予之不祥?此我所以知天之愛天下之百姓也。順天意者,義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然義政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篡小家,強者不劫弱,貴者不傲賤,多詐者不欺愚。此必上利於天,中利於鬼,下利於人。三利無所不利,故舉天下美名加之,謂之聖王。力政者則與此異,言非此,行反此,猶幸馳也(9)。處大國攻小國,處大家篡小家,強者劫弱,貴者傲賤,多詐欺愚。此上不利於天,中不利於鬼,下不利於人。三不利無所利,故舉天下惡名加之,謂之暴王。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員,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言語不可盡計,上說諸侯,下說列士,其於仁義,則大相遠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
注釋(9)『幸』爲『偝』字之誤,同『背』。

文】
既然如此,那麼怎麼知道上天愛護天下的百姓呢?因爲他對百姓能全部明察。怎麼知道他對百姓全都明察呢?因爲他能全部撫養。怎麼知道他全部撫養呢?因爲他全都供給食物。怎麼知道他全都供給食物呢?因爲四海之內,凡是吃穀物的人,無不餵牛羊,養豬狗,潔淨地做好粢盛酒醴,用來祭祀上帝鬼神。天擁有下民,怎麼會不喜愛他們呢?而且我曾說過,殺了一個無辜的人,必遭到一樁災禍。殺無辜之人的是誰呢?是人。給這人災禍的是誰呢?是天。如果認爲天不愛天下的百姓,那麼爲什麼人與人相殺害,天爲什麼要降給他災害呢?這是我所以知道天愛護天下百姓的緣故。
    順從天意的,就是仁義政治;違反天意的,就是暴力政治。那麼義政應怎麼做呢?墨子說:『居於大國地位的不攻打小國,居於大家族地位的不掠奪小家族,強者不強迫弱者,貴人不傲視賤人,狡詐的不欺壓愚笨的。這就必然上利於天,中利於鬼,下利於人。做到這三利,就會無所不利。所以將天下最好的名聲加給他,稱他們爲聖王。而力政則與此不同:他們言論不是這樣,行動跟這相反,猶如背道而馳。居於大國地位的攻伐小國,居於大家族地位掠奪小家族,強者強迫弱者,貴者傲視賤者,狡詐的欺壓愚笨的。這上不利於天,中不利於鬼,下不利於人。三者不利,就沒有什麼利了。所以將天下最壞的名聲加給他,稱之爲暴王。』
     墨子說道:『我們有了上天的意志,就好象制車輪的有了圓規,木匠有了方尺。輪人和木匠拿著他們的規和尺來量度天下的方和圓,說:'符合二者的就是對的,不符合的就是錯的。」現在天下的士君子的書籍多得載不完,言語多得不能盡計,對上遊說諸侯,對下遊說有名之士,但他們對於仁義,則相差很遠。怎麼知道呢?回答說:我得到天下的明法來衡量他們。』
吾是楚天 發表於 2025-7-23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天志上】"兼明兼有兼食"章義疏

【天志】三篇乃墨家"尊天事鬼"思想之樞要,上篇第三章以"兼明、兼有、兼食"三喻層層遞進,闡發"天愛百姓"之旨,進而導出"義政順天,力政逆天"的政道觀。茲分疏如次:

一、天志之愛的三重驗證
墨子立論善用"三表法",本章即以經驗事實論證天志:
1. 兼明:天無私照,"日月之所照,舟車之所及"(【兼愛下】),無分貴賤皆蒙其光,此即"天兼明天下"之實證。
2. 兼有:天生萬物以養人,"降粟菽藿藜"(【尚賢中】),山川草木皆爲民用,足見天"兼有"萬物而公之於眾。
3. 兼食:四時運行,風雨霜露滋養百穀,"天之爲寒熱也節,四時調"(【天志中】),使萬民得食,此即"兼食"之德。

此三喻暗合【尚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之意,而墨家更強調天之"有爲",其愛民非虛言,乃通過自然秩序具體顯現。

二、義政與力政的天人分判
由天志之愛引申出政治哲學:
義政:聖人法天而行,"兼相愛,交相利","發政施教,賞善罰暴"(【尚同】),此順天之道,猶天普降甘霖而無偏私。
力政:暴君"別相惡,交相賊","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辭過】),此逆天之行,猶違四時之序而竭澤而漁。

墨子以"順逆"定政之善惡,實將儒家"天命靡常"改造爲具象化的天人感應說,而評判標準則在於是否踐行"兼利天下"的實用倫理。

三、墨家天志觀的獨特性
較之儒家"天命"的德性化、道家"天道"的自然化,墨家天志特色有三:
1. 人格性:天有明確意志,"欲義而惡不義"(【天志上】),近乎人格神;
2. 功利性:天之愛民體現爲物質恩惠,非僅精神眷顧;
3. 契約性:"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天志上】),形成"行善-得天佑"的因果鏈條。

此說雖受【詩經】"皇矣上帝"影響,然其理性論證方式與宗教色彩之結合,實爲先秦思想史所罕見。

結語
本章以"天愛"證"人政",將宇宙論與政治學貫通。墨家之天,非虛無縹緲之存在,而是通過"兼明、兼有、兼食"的實在福祉顯現其意志。後世"民胞物與"之說,或可溯源於此,然墨家更重製度性實踐,此其所以爲"顯學"也。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嚴守墨家文本本義,參以【尚賢】【兼愛】諸篇互證,避免以儒解墨之弊。句式取法先秦論說文體,力求簡峻有力。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8-2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志上】第三段闡微:兼愛利民與順天逆天之辨

【墨子·天志上】此段以層層遞進之邏輯,論證天志兼愛百姓之實然,其文雖簡而義理深邃。墨家立論之核心,在於以"天志"爲最高準則,而"兼愛""利民"乃其具體體現。今試析其要義如下:

一、天志之兼愛:明、有、食三證
文中以"兼明""兼有""兼食"三層次證成天志之愛民:
1. 兼明:天無所不照,日月普臨而無偏私,此即"天監在下"(【詩經·大雅】)之意,體現天志之公正性。
2. 兼有:天生萬物以養萬民,【尚書·泰誓】云"惟天地萬物父母",天既爲萬物之本,自當兼懷一切。
3. 兼食:天降百穀、雨露以滋養眾生,【周易·繫辭】言"天地之大德曰生",正與此相通。

此三證環環相扣,由天象之普照(明),推至造化之包容(有),終歸於生生之德(食),足見墨子非徒言抽象之愛,乃以自然法則爲實證。

二、義政與力政:順逆天志之判
墨子進而提出"義政順天,力政逆天"之政治哲學:
義政:以兼愛爲本,利民爲務,如禹治水、湯禱旱,皆"順天之意"(【墨子·天志中】),故得天佑。
力政:以征伐爲能,殘民自肥,如桀紂暴虐,"天乃永命"(【尚書·召誥】),終致覆亡。

此說實承【尚書】"天命靡常,惟德是輔"之傳統,而更強調"天志"之客觀性——天非喜怒無常之神,乃以"兼愛利民"爲恆定法則。

三、當代啟示:兼愛思想之現代意義
墨家天志論雖以宗教語言表述,其內核實爲理性主義之倫理觀:
1. 普世關懷:"兼愛"超越血緣差等,與今世人權平等理念暗合。
2. 生態智慧:天"兼食"萬物之說,警示人類當效法天之厚生,不可竭澤而漁。
3. 政治倫理:順天者必以民利爲衡,此與"民爲邦本"傳統一脈相承。

結語
【天志】此段以簡峻之筆,剖明天人關係之要義:天之愛民非虛言,見於造化之實;人之順天非畏威,本於義利之辨。讀【墨子】者,當由此體認其"摩頂放踵利天下"之精神,而非拘於"天志"形式之言。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謹守墨家"三表法",引【詩】【書】爲"本之者",析自然現象爲"原之者",論政治實踐爲"用之者",以證成其說。學者若欲深究,可參看孫詒讓【墨子間詁】及梁啓超【墨子學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