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24|回復: 2

[墨家] 【墨子】卷8尚贤(下)诗解2任人唯亲皆明于小古圣举贤非亲非富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9-2 17:1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8尚贤(下)诗解2任人唯亲皆明于小古圣举贤非亲非富
题文诗:
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尚贤;
逮至临众,发政治民,莫知尚贤,使能我以,
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
何知其然?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财,
不能杀之,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不能制,
必索良工.王公大人,之于此虽,有骨肉亲,
无故富贵,面目美好,倘若实知,其不能也,
不使之也.是何故也?恐其败财.王公大人,
之于此,则不失,尚贤使能.王公大人,
有一,不能之,必索良医;有一危弓,
不能张之,必索良工.王公大人,之于此虽,
有骨肉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实知不能,
必不使之.是何故也?恐其败财.王公大人,
当之于此,则不失,尚贤使能.逮至国家,
则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面目美好,者则举之.王公大人,之亲其国,
不若亲之,其一危弓,衣裳,牛羊财欤?
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不明于大.
譬犹喑者,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故,
古之圣王,之治天下,所富所贵,未必王公,
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是故昔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
灰于常陽.尧得之,服泽之陽,立为天子.
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
莘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举之,立为三公,
使接天下,之政,天下之民.昔者傅说,
居北海洲,圜土之上,衣褐带索,筑于,
傅岩之城;武丁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
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故尧举舜,汤举伊尹,
武丁之举,傅说岂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面目美好?惟法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
可而利天,中可利鬼,下可利人,推之.
【原文】2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处言语皆尚贤;逮至其临众发政而治民,莫知尚贤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何以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财不能杀,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财不能制,必索良工。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是何故?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王公大人有一罢马不能治(3),必索良医;有一危弓不能张,必索良工。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虽有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实知其不能也,必不使。是何故?恐其败财也。当王公大人之于此也,则不失尚贤而使能。逮至其国家则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则举之。则王公大人之亲其国家也,不若亲其一危弓、罢马、衣裳、牛羊之财与?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也。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贵,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
是故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陽。尧得之服泽之陽,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为莘氏女师仆,使为庖人。汤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4),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尹也,武丁之举傅说也,岂以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谋,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
注释
(3)罢:同『疲』。(4)圜(yuán)土:狱。
文】
    而今天下的士君子,平时言谈都知道尚贤,而一到他们面对民众发布政令以治理人民,就不知道尚贤使能了。我由此知道天下的士君子,只懂得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怎么知道这样呢?现在的王公大人有一只牛羊不会杀,一定去找好的屠夫;有一件衣裳不会做,一定去找好的工匠。当王公大人在此之时,虽然有骨肉之亲,和无缘无故得到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如果确实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就不会让他去做。为什么呢?因为担心损失自己的财物。当王公大人在此之时,尚不失为一个尚贤使能的人。王公大人有一匹病马不能治,一定要找好的兽医,有一张坏弓拉不开,一定要找好的工匠,当王公大人在此之时,虽然有骨肉之亲,和无缘无故得到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如果确实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就不会使他去做。为什么呢?因为担心损失自己的财物。当王公大人在此之时,尚不失为一个尚贤使能的人。但一到他治理国家就不这样了。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以及面貌美丽的人,就举用他。如此看来,则王公大人爱他自己的国家,还不如爱他的一张坏弓、一匹病马、一件衣裳、一只牛羊 ?我因此知道天下的士君子只看到小处,没有看到大处。这就好像一个哑巴去充当外交人员,一个聋子去充当乐师一样。所以古代圣王治理天下,他所富所贵的,未必是王公大人的骨肉之亲,和无故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

    所以,从前舜在历山下耕田,在河滨制陶器,在雷泽捕鱼,在常陽烧制石灰。尧在服泽之地得到他,立他为天子,让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从前伊尹是有莘氏女的私臣,让他作厨师,汤得到并举用他,立他为三公,使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从前傅说住在北海之洲的牢狱之中,穿着粗布衣,围着绳索,像佣人一样在傅岩筑城,武丁得到并举用他,立他为三公,使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由此看来,从前尧举用舜,汤举用伊尹,武丁举用傅说,难道是因为他们是骨肉之亲、无缘无故富贵者以及面貌美丽的人吗?那只是仿照他们的话去做,采用他们的谋略,实行他们的主张,从而上可以有利于天,中可以有利于鬼,下可有利于人,所以把他们选拔上去。
严刑厘 發表於 2025-6-7 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尚贤下》辨义:论任人唯亲之蔽与圣王举贤之道

《墨子·尚贤下》此章直指时弊,揭橥"天下之士君子"言行相悖之状:口称尚贤而临政用亲,此乃"明于小而不明于大"之病。墨子曰:"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然于治国安邦之要务,反"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则使之",此中矛盾,恰如《尚同中》所讥"政以为便譬"者,实为乱政之源。

考其根源,在于未能参透"古圣王之道"。尧举舜于畎亩,禹拔益于阴方,汤擢伊尹于庖厨,此皆"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之实证。《尚书·尧典》载"明明扬侧陋",周书有言"官不及私昵",皆与墨子之说相发明。圣王知"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尚贤上》),故能突破血缘阶级之囿,此其所以为"大知"也。

今之执政者"明于小"者,盖谓其能察琐务而昧大道。制衣宰牲必求专才,乃具体事务之"小明";治国安民却任人唯亲,是为经世大道之"大暗"。此犹《韩非子·五蠹》所云"所养者非所用,所用者非所养",终致"贤者羞而人主孤"。墨子特以"非亲非富"为圭臬,正欲破此"亲亲尊尊"之窠臼。

细绎文本,"临众发政"四字尤堪玩味。士君子私议时能言尚贤,及至掌握权柄则悖之,此非智不足,乃利蔽心也。墨子揭示此种分裂,实开后世"知行合一"论之先声。王阳明《传习录》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可为此章注脚。

墨家尚贤说之当代意义,尤在确立"能本位"之价值标准。其说上承《论语》"举直错诸枉"之教,下启《吕氏春秋》"贵公去私"之论,构成中国选贤思想之重要脉络。观今日组织管理,能效仿古圣"以德就列,以官服事"(《尚贤中》)者,庶几可免"不明于大"之讥矣。
邹至 發表於 2025-7-26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尚贤下》辨义:论任贤之体用与古今之异同

《尚贤》下篇所论,实为墨家政治哲学之精髓。今观帖文所引章句,直指战国士君子"明小不明大"之弊,其义理可析为三重境界:

一、知行割裂之病
墨子指斥当时士人"居处言语皆尚贤",而临政则"莫知尚贤",此非徒言行不一,实为体用分离之深疾。先秦诸子中,唯墨家最重"言必信,行必果"(《墨子·兼爱下》),其批判锋芒直指儒家"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的士风。墨子曰"言足以复行者常之,不足以举行者勿常"(《墨子·耕柱》),可见其尚贤理论首重实践性。

二、大小之辨真谛
所谓"明于小不明于大",实暗合《墨经》"小取""大取"之辨。《大取》篇言:"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应用于尚贤之道,则"小"指具体人才任用之术,"大"谓治国平天下之纲本。战国诸侯多能"明于小"——如养士三千,却不能"明于大"——建立"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尚贤上》)的制度,此即墨家所痛心者。

三、古圣之道微言
帖文末句"古圣举贤非亲非富",实暗含墨家"三表法"中的"本之者"。考《尚书·尧典》载尧"明明扬侧陋",《周礼》有"乡举里选"之制,皆与墨家"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尚贤中》)主张相合。墨子特举"舜发于畎亩"(《尚贤上》)为例,正是以古圣之道批判当时"骨肉之亲无故富贵"(《尚贤下》)的世卿制度。

今人读此章,当思其现代意义:选贤任能非止于口号,而应建立"以德就列,以官服事"(《尚贤中》)的制度设计。墨家尚贤说的深层价值,在于将道德理想转化为可操作的"尚贤之法"——包括"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的具体标准,以及"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尚贤中》)的保障机制。此中智慧,犹足为今世鉴。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