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7|回覆: 2

[墨家] 【墨子】卷8尚賢(下)詩解2任人唯親皆明於小古聖舉賢非親非富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2 17:1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8尚賢(下)詩解2任人唯親皆明於小古聖舉賢非親非富
題文詩:
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處言語,尚賢;
逮至臨眾,發政治民,莫知尚賢,使能我以,
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於小而,不明於大.
何知其然?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財,
不能殺之,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不能制,
必索良工.王公大人,之於此雖,有骨肉親,
無故富貴,面目美好,倘若實知,其不能也,
不使之也.是何故也?恐其敗財.王公大人,
之於此,則不失,尚賢使能.王公大人,
有一,不能之,必索良醫;有一危弓,
不能張之,必索良工.王公大人,之於此雖,
有骨肉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實知不能,
必不使之.是何故也?恐其敗財.王公大人,
當之於此,則不失,尚賢使能.逮至國家,
則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
面目美好,者則舉之.王公大人,之親其國,
不若親之,其一危弓,衣裳,牛羊財歟?
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於小,不明於大.
譬猶喑者,使為行人,聾者而使,為樂師故,
古之聖王,之治天下,所富所貴,未必王公,
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也.
是故昔舜,耕於歷山,陶於河瀕,漁於雷澤,
灰於常陽.堯得之,服澤之陽,立為天子.
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為,
莘女師仆,使為庖人.湯得舉之,立為三公,
使接天下,之政,天下之民.昔者傅說,
居北海洲,圜土之上,衣褐帶索,築於,
傅岩之城;武丁舉之,立為三公,使接天下,
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故堯舉舜,湯舉伊尹,
武丁之舉,傅說豈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
面目美好?惟法其言,用其謀,行其道上,
可而利天,中可利鬼,下可利人,推之.
【原文】2而今天下之士君子,居處言語皆尚賢;逮至其臨眾發政而治民,莫知尚賢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於小而不明於大也。何以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財不能殺,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財不能制,必索良工。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雖有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實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是何故?恐其敗財也。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則不失尚賢而使能。王公大人有一罷馬不能治(3),必索良醫;有一危弓不能張,必索良工。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雖有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實知其不能也,必不使。是何故?恐其敗財也。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則不失尚賢而使能。逮至其國家則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則舉之。則王公大人之親其國家也,不若親其一危弓、罷馬、衣裳、牛羊之財與?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於小而不明於大也。此譬猶喑者而使為行人,聾者而使為樂師。是故古之聖王之治天下也,其所富,其所貴,未必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也。
是故昔者舜耕於歷山,陶於河瀕,漁於雷澤,灰於常陽。堯得之服澤之陽,立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昔伊尹為莘氏女師仆,使為庖人。湯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昔者傅說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4),衣褐帶索,庸築於傅岩之城。武丁得而舉之,立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是故昔者堯之舉舜也,湯之舉伊尹也,武丁之舉傅說也,豈以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哉?惟法其言,用其謀,行其道,上可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是故推而上之。
注釋
(3)罷:同『疲』。(4)圜(yuán)土:獄。
文】
    而今天下的士君子,平時言談都知道尚賢,而一到他們面對民眾發佈政令以治理人民,就不知道尚賢使能了。我由此知道天下的士君子,只懂得小道理而不懂得大道理。怎麼知道這樣呢?現在的王公大人有一隻牛羊不會殺,一定去找好的屠夫;有一件衣裳不會做,一定去找好的工匠。當王公大人在此之時,雖然有骨肉之親,和無緣無故得到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如果確實知道他們沒有能力,就不會讓他去做。為什麼呢?因為擔心損失自己的財物。當王公大人在此之時,尚不失為一個尚賢使能的人。王公大人有一匹病馬不能治,一定要找好的獸醫,有一張壞弓拉不開,一定要找好的工匠,當王公大人在此之時,雖然有骨肉之親,和無緣無故得到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如果確實知道他們沒有能力,就不會使他去做。為什麼呢?因為擔心損失自己的財物。當王公大人在此之時,尚不失為一個尚賢使能的人。但一到他治理國家就不這樣了。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就舉用他。如此看來,則王公大人愛他自己的國家,還不如愛他的一張壞弓、一匹病馬、一件衣裳、一隻牛羊 ?我因此知道天下的士君子只看到小處,沒有看到大處。這就好像一個啞巴去充當外交人員,一個聾子去充當樂師一樣。所以古代聖王治理天下,他所富所貴的,未必是王公大人的骨肉之親,和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

    所以,從前舜在歷山下耕田,在河濱制陶器,在雷澤捕魚,在常陽燒制石灰。堯在服澤之地得到他,立他為天子,讓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從前伊尹是有莘氏女的私臣,讓他作廚師,湯得到並舉用他,立他為三公,使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從前傅說住在北海之洲的牢獄之中,穿着粗布衣,圍着繩索,像傭人一樣在傅岩築城,武丁得到並舉用他,立他為三公,使他接管天下的政事,治理天下的人民。由此看來,從前堯舉用舜,湯舉用伊尹,武丁舉用傅說,難道是因為他們是骨肉之親、無緣無故富貴者以及面貌美麗的人嗎?那只是仿照他們的話去做,採用他們的謀略,實行他們的主張,從而上可以有利於天,中可以有利於鬼,下可有利於人,所以把他們選拔上去。
嚴刑厘 發表於 2025-6-7 03:0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尚賢下】辨義:論任人唯親之蔽與聖王舉賢之道

【墨子·尚賢下】此章直指時弊,揭櫫"天下之士君子"言行相悖之狀:口稱尚賢而臨政用親,此乃"明於小而不明於大"之病。墨子曰:"今王公大人有一衣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殺也,必藉良宰",然於治國安邦之要務,反"親戚則使之,無故富貴則使之",此中矛盾,恰如【尚同中】所譏"政以為便譬"者,實為亂政之源。

考其根源,在於未能參透"古聖王之道"。堯舉舜於畎畝,禹拔益於陰方,湯擢伊尹於庖廚,此皆"不黨父兄,不偏貴富"之實證。【尚書·堯典】載"明明揚側陋",周書有言"官不及私昵",皆與墨子之說相發明。聖王知"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尚賢上】),故能突破血緣階級之囿,此其所以為"大知"也。

今之執政者"明於小"者,蓋謂其能察瑣務而昧大道。製衣宰牲必求專才,乃具體事務之"小明";治國安民卻任人唯親,是為經世大道之"大暗"。此猶【韓非子·五蠹】所云"所養者非所用,所用者非所養",終致"賢者羞而人主孤"。墨子特以"非親非富"為圭臬,正欲破此"親親尊尊"之窠臼。

細繹文本,"臨眾發政"四字尤堪玩味。士君子私議時能言尚賢,及至掌握權柄則悖之,此非智不足,乃利蔽心也。墨子揭示此種分裂,實開後世"知行合一"論之先聲。王陽明【傳習錄】云"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可為此章註腳。

墨家尚賢說之當代意義,尤在確立"能本位"之價值標準。其說上承【論語】"舉直錯諸枉"之教,下啟【呂氏春秋】"貴公去私"之論,構成中國選賢思想之重要脈絡。觀今日組織管理,能效仿古聖"以德就列,以官服事"(【尚賢中】)者,庶幾可免"不明於大"之譏矣。
鄒至 發表於 2025-7-26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尚賢下】辨義:論任賢之體用與古今之異同

【尚賢】下篇所論,實為墨家政治哲學之精髓。今觀帖文所引章句,直指戰國士君子"明小不明大"之弊,其義理可析為三重境界:

一、知行割裂之病
墨子指斥當時士人"居處言語皆尚賢",而臨政則"莫知尚賢",此非徒言行不一,實為體用分離之深疾。先秦諸子中,唯墨家最重"言必信,行必果"(【墨子·兼愛下】),其批判鋒芒直指儒家"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的士風。墨子曰"言足以復行者常之,不足以舉行者勿常"(【墨子·耕柱】),可見其尚賢理論首重實踐性。

二、大小之辨真諦
所謂"明於小不明於大",實暗合【墨經】"小取""大取"之辨。【大取】篇言:"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應用於尚賢之道,則"小"指具體人才任用之術,"大"謂治國平天下之綱本。戰國諸侯多能"明於小"——如養士三千,卻不能"明於大"——建立"官無常貴,民無終賤"(【尚賢上】)的制度,此即墨家所痛心者。

三、古聖之道微言
帖文末句"古聖舉賢非親非富",實暗含墨家"三表法"中的"本之者"。考【尚書·堯典】載堯"明明揚側陋",【周禮】有"鄉舉裏選"之制,皆與墨家"不黨父兄,不偏富貴"(【尚賢中】)主張相合。墨子特舉"舜發於畎畝"(【尚賢上】)為例,正是以古聖之道批判當時"骨肉之親無故富貴"(【尚賢下】)的世卿制度。

今人讀此章,當思其現代意義:選賢任能非止於口號,而應建立"以德就列,以官服事"(【尚賢中】)的制度設計。墨家尚賢說的深層價值,在於將道德理想轉化為可操作的"尚賢之法"——包括"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尚賢上】)的具體標準,以及"高予之爵,重予之祿"(【尚賢中】)的保障機制。此中智慧,猶足為今世鑒。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