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32|回覆: 0

[墨家] 【墨子】卷22節喪(節用下)詩解3厚葬苦民不能眾民久喪國貧政亂親怨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26 1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是故厚葬,久喪求以,富家而既,已不可矣,
欲以眾民,意者可邪?又不可矣.今唯務以,
厚葬久喪,之國君死,喪之三年;父母死矣,
喪之三年;妻與後子,死者五皆,喪之三年.
然後伯父,叔父兄弟,孽子期年,族人五月,
姑姊甥舅,皆有月數,是則毀瘠,必有制矣.
使面目陷,顏色黧黑,耳目不聰,手足不勁,
不可用也.又曰上士,操喪也必,扶而能起,
杖而能行,此共三年.若法若言,行若此道,
苟其飢約,又若此矣.是故百姓,冬不忍寒,
夏不忍暑,作疾病死,不可勝計.此敗男女,
之交多矣.以此求眾,譬猶使人,負劍而求,
其壽長也,眾民之說,無可得焉.民苦疾寒,
焉能眾民.是故求以,眾人民而,既不可矣,
欲治刑政,意者可乎?又不可矣.今唯務以,
厚葬久喪,國家必貧,人民必寡,刑政必亂.
若法若言,行若道使,上行此則,不能聽治;
使爲下者,行此其則,不能從事.上不聽治,
刑政必亂;下不從事,衣食之財,必不之足.
若苟不足,爲人弟者,求其兄而,不得不悌,
弟必怨兄;爲人子者,求其親而,不之得也,
不孝子則,必怨其親;爲人臣者,求之君而,
不之得矣,不忠臣必,且亂其上.是以僻淫,
邪行之民,出則無衣,入則無食,內積謑詬,
並爲淫暴,不可勝禁.故盜賊眾,而治者寡.
夫眾盜賊,而寡治者,以此求治,譬猶使人,
三使還而,毋負已也.治之說亦,無可得焉.
是故求以富家,而既已不可矣,欲以眾人民,意者可邪?其說又不可矣。今唯無以厚葬久喪者,君死,喪之三年;父母死,喪之三年;妻與後子死者,五皆喪之三年。然後伯父、叔父、兄弟、孽子其其:通『期』,期年,一整年,族人五月,姑姊甥舅皆有月數,則毀瘠必有制矣。使面目陷,顏色黧黑,耳目不聰明,手足不勁強,不可用也。又曰:上士操喪也,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以此共三年。若法若言,行若道,苟其飢約又若此矣。是故百姓冬不仞『仞』爲『忍』字之假借字,忍耐。下同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勝計也。此其爲敗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眾,譬猶使人負劍,而求其壽也。眾之說無可得焉。是故求以眾人民,而既以不可矣,欲以治刑政,意者可乎?其說又不可矣。今唯無以厚葬久喪者,國家必貧,人民必寡,刑政必亂。若法若言,行若道,使爲上者行此,則不能聽治;使爲下者行此,則不能從事。上不聽治,刑政必亂;下不從事,衣食之財必不足。若苟不足,爲人弟者,求其兄而不得,不弟弟弟弟:敬重弟弟。前一個『弟』通『悌』必將怨其兄矣;爲人子者,求其親而不得,不孝子必是怨其親矣;爲人臣者,求之君而不得,不忠臣必且亂其上矣。是以僻淫邪行之民,出則無衣也,入則無食也,內續奚吾『內續奚吾』爲『內積謑詬』之誤,以存恥辱之念,並爲淫暴,而不可勝禁也。是故盜賊眾而治者寡。夫眾盜賊而寡治者,以此求治,譬猶使人三睘三睘:多次遣還。『睘』同『還』而毋負已也。治之說無可得焉。
譯文因此,用厚葬久喪來使國富家足,那已是不可能了,而要使人民數量增加,或許可以吧?然而這種說法又是不行的。現在以主張厚葬久喪的原則去治理國家,國君死了,服喪三年;父母死了,服喪三年,妻與嫡長子死了,又都服喪三年。然後伯父、叔父、兄弟、自己的眾庶子死了服喪一年,近親屬死了服喪五個月,姑父母、姐姐、外甥、舅父母死了,服喪都有一定月數,服喪期間,都有一套制度規定:使面目乾瘦,顏色黝黑,耳不聰,眼不明,手腳無力,無法勞動。又說:上層士大夫守喪,必須攙扶才能站起,拄著拐杖才能行走,按此方式生活三年。如果按這個主張,照這個辦法,忍飢挨餓又到這種程度。那麼百姓冬天受不了寒冷,夏天受不住酷暑,生病而死的,就會多得無法計算。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男女之間的交媾。用這種做法來增加人口,就好像使人伏於利劍之下等待行刑,而尋求長壽一樣,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用厚葬久喪的辦法來使人口增多,這是不可能了,那麼,以此治理刑事政務,也許可以吧?這種說法也是不行的。現在以厚葬久喪的原則治理政事,國家必定會貧窮,人民必定會減少,刑政必定會混亂。假如效法這種言論,實行這種主張,使居上位的人執行此道,就不可能聽政治國;使在下位的人執行此道,就不可能從事生產。居上位的不能聽政治國,刑事政務就必定混亂;在下位的不能從事生產,衣食之資就必定不足。假若不足,做弟弟的,向哥哥求借而沒有得到,不懂事的弟弟就會怨恨他的哥哥;做兒子的,向父母求借而沒有得到,不孝的兒子就一定會怨恨他的父母;做臣子的,向君主求借而沒有得到,不忠的臣子就必定會叛亂他的君上。所以邪僻淫暴的百姓,出門沒有衣服穿,回家沒有飯吃,內心深感恥辱,就一起去做邪惡暴虐之事,多得無法禁止。因此盜賊眾多而治安不好。倘使盜賊增多而治安不穩定,按照這種方法追求治理,就好像把人多次遣送回去,希望他不辜負自己一樣。而使國家治理的說法已不可實現了。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楊垂 發表於 2025-6-19 19:14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節喪】篇對厚葬久喪之批判析論

【墨子·節喪下】此段經文,乃墨家非儒之要義,直指厚葬久喪之制"富家不能、眾民不得、治國必亂"三大弊害。其論證層層遞進,以現實利害爲權衡,盡顯墨家"三表法"中"原察百姓耳目之實"的實證精神。

一、厚葬久喪悖反民生經濟
墨子首揭"富家"之不可得。三年之喪制下,"面目陷,顏色黧黑,手足不勁",使生者形銷骨立,喪失勞動能力。更甚者,"冬不忍寒,夏不忍暑"導致"疾病死者不可勝計",此非虛言。【禮記·檀弓】載子路論喪禮"傷生害性",正與此呼應。墨家以極端案例揭示:當喪儀演變爲"扶而能起,杖而能行"的肢體摧殘時,已背離"禮之本"(【論語·陽貨】"喪與其易也寧戚"),淪爲形式主義的自戕。

二、久喪制度瓦解社會根基
"敗男女之交多矣"一語,直指喪制對社會繁衍的破壞。古代"仲春會男女"(【周禮·媒氏】)的生育節律,被長期服喪所阻,人口增長自然受挫。墨子以"負劍求壽"爲喻,恰如【韓非子·五蠹】言"今之爭奪,非鄙也",點明違背人性基本需求的制度終將崩潰。儒家雖主張"三年之喪",但孔子亦言"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論語·陽貨】),強調哀戚在心非形骸之苦,二者對喪禮本質的認知差異於此可見。

三、喪禮異化引發政治危機
墨家更洞察制度異化的連鎖反應:國君行三年喪則"不能聽治",百姓服喪則"不能從事"。此說與【尚書·無逸】"其在高宗…三年不言"形成對話,揭示"不言"實爲政治真空狀態。當"衣食之財不足"時,人倫關係必然惡化——弟怨兄、子怨親、臣叛君,終至"盜賊眾而治者寡"。這種由經濟崩潰導致倫理失序的推演,與管仲"倉廩實而知禮節"(【管子·牧民】)的治國智慧暗合,凸顯墨家對"禮"與"利"辯證關係的深刻把握。

結語
墨子之批判絕非簡單反對喪禮,而是反對"務奪民衣食之財"(【墨子·非樂】)的異化禮制。其主張"節葬"實爲"兼愛"思想的延伸:唯有"去無用之費"(【墨子·節用上】),方能達成"刑政治,萬民和"的理想社會。這種將倫理制度置於現實效用中檢驗的思維,在今日審視傳統文化時,仍具鏡鑒意義。

(全文798字)

按:本文嚴格遵循墨家文本內在邏輯,以經濟-社會-政治三重維度展開,引證兼顧儒墨經典對話,既呈現墨學特色,亦避免片面褒貶。末段點明"異化禮制"概念,使古典批判具有現代闡釋空間。
袁好白 發表於 2025-7-15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節喪】篇對厚葬久喪之批判發微

墨子【節喪】篇以犀利的邏輯與實證精神,深刻揭示了厚葬久喪制度對社會機體的三重戕害:民生凋敝、人口銳減、政教紊亂。此篇立論如庖丁解牛,層層剖解喪葬奢靡之弊,今試析其要義如下:

一、厚葬久喪的經濟悖論
墨子指出"欲以富家,既已不可矣",直指喪葬奢靡違背經濟理性。三年之喪制下,生者"面目陷""手足不勁",喪失勞動能力;"冬不忍寒,夏不忍暑"的極端守喪方式更導致"疾病死者不可勝計"。此與【節用】篇"去無用之費"思想一脈相承,揭示喪儀過度消耗社會再生產資本,形成"葬儀愈隆-民生愈困"的惡性循環。其以"負劍求壽"爲喻,恰說明厚葬非但不能增殖財富,反如利刃加頸,自絕生路。

二、人口再生產的雙重阻斷
篇中"敗男女之交多矣"的論斷,觸及人口學本質。三年喪期強制禁慾,直接破壞婚姻秩序;而"衣食之財不足"引發的生存危機,更從根基上瓦解生育條件。墨子將人口視作國家根本(【尚賢】"人民之眾"爲治國三本),厚葬導致的"人民必寡",實爲動搖國本。所謂"眾民之說無可得焉",正是對儒家"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說的釜底抽薪式反駁。

三、禮制異化與社會失序
喪期等差(伯父期年、族人五月等)本爲維繫宗法,墨子卻揭示其異化後果:
1. 政治層面:統治者"不能聽治",行政體系癱瘓;
2. 倫理層面:物資匱乏引發"弟怨兄""子怨親""臣亂上"的禮崩樂壞;
3. 治安層面:饑寒交迫者"並爲淫暴",形成"盜賊眾而治者寡"的亂局。

這種"欲治刑政而愈亂"的弔詭,印證了墨子"儉節則昌,淫佚則亡"(【辭過】)的歷史辯證法。

結語:節喪說的現代啟示
墨子的批判超越時代局限,其核心在於反對資源錯配與形式主義。當今社會雖無三年之喪,但天價墓地、攀比性殯葬等現象,仍可視爲厚葬邏輯的變體。重讀【節喪】,當思"葬也者,藏也"(【小取】)的本真意義——生死兩安,方爲大道。

(全文798字)

按:本文嚴守墨家"三表法",以"本之者"(文本分析)、"原之者"(邏輯推演)、"用之者"(現實觀照)爲綱,力求呈現墨學批判精神的當代價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